可惜前面被RR误导了. 以为它跟BP相比真是一文不值. 不然早就下手了. 不过洛钼说要拿出几十亿来收购的话, 也许会刺激另一个钼业老大金维城钼业. 很久就传说它要在香港上市. 也许是个机会. 它可是中国第一, 世界第三.

[ 本帖最后由 HalloWorld_314 于 2007-5-1 01:53 编辑 ]

TOP

酸大分析分析, 这几个大的钼矿生产商都在疯狂扩充产能, 会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最终都吃亏.

BP好像是08会有新的项目开工. 中钼也不用提了. 20%圈的钱用于扩大钼的产能. 20% * 86 = 17.2 亿, 也不是小数目.

要是钼价跌了, 洛钼可就不妙了. 这个国企, 拥有世界最大钼矿, 产能却很低, 在国内也只排第3. 可见效率不高. 还有,

4年前, 钼价低迷时, 别人花1.37亿就买了它49%的股权. 现在涨了100多倍. 恐怕靠的就是钼价高攀. 还有是技术, 品位

提高了就可出口卖高价. 但大家都不笨, 也会想办法搞到技术的. 估计它还得在钨等其它金属上想办法.

[ 本帖最后由 HalloWorld_314 于 2007-5-1 02:06 编辑 ]

TOP

原帖由 酸菜 于 2007-5-1 13:55 发表

RR只做了个比较, 寄以说明BP的市加即使前段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是偏低.是你理解错了,RR的意思没有说洛钼不好,


惭愧!受老大批评了!以后还得多下功夫学习!

TOP

是香港H股.

很多时候看不懂, 这同一股票, A股有的居然高出H股60%多, 可能是国内是流动性过剩, 又出不去, 相反香港却可买全球的股票.

TOP

原帖由 酸菜 于 2007-5-2 19:18 发表
哪位大侠能找几个关于这个股票的中文论坛啊


哪位找到中文论坛了吗?我用Google跟百度搜, 也没搜出很有价值的东西. 好像香港讨论它的也不多.

下面转个消息, 不知洛钼会不会有麻烦!

以下转自今日明报财经
------------------
4 月27 日明报财经版的“2 亿变190亿”故事,阅后意犹未尽,事后再次详阅河南省洛阳栾川钼业(上市编号3993,下称「洛钼」)的招股书,发现该公司上市前的重组及引资过程,疑问重重。

招股书披露,2004 年9 月,栾川县政府批准洛钼重组及增资,重组前的资本2.51亿元(人民币.下同),为地方政府全资拥有公司。经过重组,中国估值师向栾川县政府提交的估值报告,洛钼截至2004 年6月底的资产净值仅获评估为1.81亿元,扣除国有资本冲减1.08 亿元后,剩下7302 万,再加上同年7、8 共两个月公司录得净利润6500万元,便得出于同年8月底之资产净值只有1.38 亿元。

其后,2003 年才成立的鸿商控股,2004年9 月仅以1.37 亿元,认购洛钼49%权益,另注资4100 万元,以协助消化职工身分置换金。换言之,鸿商以1.79 亿元取得洛钼49%控股权。截至2004 年底,洛钼全年税后利润就高达2.81 亿元。

鸿商作价没反映盈利增长强劲

上述资料,突显了3 个疑问。第一,70年代已进行开采的洛钼及其前身,在拥有可观盈利之下,因何理由须于2004 年进行削资减值重组,大幅度减持国有股比例,惹来「国有资产流失」疑云呢?

第二,公司在2004 年7、8 月既已录得6500 万盈利,并成为洛钼当时重组后评估资产净值中的主要部分之一,为何当时只有这两个月的盈利数字作为估值参考呢?及后公司披露2004 年全年税后盈利达2.81亿元,显示盈利增长势头十分强劲,为何与鸿商磋商的作价完全没有反映这个利好因素,让鸿商仅以1.3 倍2004年市盈率作价入股?难道获鸿商入股后的洛钼会变魔术,在2004 年9 至12 月间赚取逾2 亿元之巨?

第三,洛钼2004 年派息7500 万元,如果没有其它不为人知的协议,持股49%的鸿商可摊占3675万元股息,换言之,同年鸿商入股的实际成本仅1.42 亿元,亦反映有能力派息的洛钼,当年并未有迫切的引资需要。洛钼2005 年派息5.2亿元,鸿商应占逾2.55 亿元,即入股未到两年,鸿商单单是收息就已经回本并大赚逾亿元!

有派高息能力根本没引资需要

洛钼上市后,鸿商目前持有17.68 亿股,以周一收市价每股12.48 元计算,市值220 亿港元,短短两年多升值超过154倍,彷如神话!

环顾全世界,这类神话故事,恐怕只能在老大哥前苏联和现在的中国大陆才能找到。作为河南省政府,眼见本省企业晋身海外上市百亿企业,应该感到高兴,还是自愧,并作深刻反省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