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高兴在留学生活中还能找到"同好",关于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
    现代技术条件下决定一场局部战争进程的因素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举个例子吧,将来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在第一阶段首先是火力战(专业术语上又称为火力准备)这一阶段往往影响了整个战役的进程。一些特殊的局部战争:美南科索沃冲突,在此阶段甚至决定了整个战役的结果。可见火力准备对局部战役影响的关键性。我们回到楼主的问题,在这一阶段"石油"对战争进程就不起作用了吗?也不完全是,只能这么说,在火力战,石油基本没有起到作用。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台海冲突,我们的火力战有这么几个方向组成:电磁压制.重要节点的打击.军事集群的压制等几个关键方面。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将大量使用的兵器是:空基发射的空对面武器(含对地和对海武器).陆基发射的地对地武器。海基平台的打击基本可以忽略。其中只有空基的平台和陆基的可移动平台做有限的战术机动时才消耗非常非常有限的燃料而已。空基对面平台主要是轰—6H.Su—30.Su—27.F—10(双重任务型).FBC—1;陆基对面平台主要是卫士系列超远程火箭弹发射系统(在福建可覆盖台湾省).DF系列战术导弹发射系统等。可见石油储备这个因素并不能说决定了一场战争。
        是不是资深军事观察者并不重要,楼主关心军事动态.心系祖国的精神确实可嘉!
Share |
Share

TOP

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使进入了对石油需求量比较大的——地面机械化对抗阶段,也不能说石油储备少的一方就处于劣势。
        因为在机械化对抗阶段还存在一个"对抗模式"的问题。我们是处于攻还是守?我们将来如果和潜在敌爆发战争,现阶段我们肯定是处于守方的。而唯一有进攻我国实力的国家现阶段也只有美国。就是美国——攻方;我国——守方。在这个对抗模式下,攻方要投入3:1的陆基机动平台,并且还要进行远远多于守方的战术机动。攻方燃料消耗量就要远大于我方。
        并且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我简单说一下——兵器因素。美军现役主战坦克M—1A2系列的燃料消耗量要远大于我们装备的98式系列和96式系列主战坦克。原因我只能简单提一下(限于篇幅),这个正好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要是详细分析就说来话长了。M—1A2系列当初在研制前,美国是和西德联合搞了一个BTR 70主战坦克系列,聪明的美国人在学习了一点德国人的战车设计理念皮毛后,单方面撤除合同。后来自己搞出了M—1A2系列,而西德则设计出了经典的豹—2系列。为什么我说美国人是学习了一点"皮毛"呢?因为主战坦克最关键的动力系统,他们没学到家,所以后来不得已M—1A2系列为了达到1500马力的设计指标,只能采用大大耗油的燃气轮机。而我们是常规设计理念,仍旧采用的是V型增压柴油机。包括美军的步兵战车布雷德利系列也比我们的86A系列步兵战车耗油的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即使进入对燃料需求大的对抗阶段,也不好讲石油储备这个因素就决定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心忧祖国的心情是难能可贵的!

TOP

——

客观的讲,石油是战争的几大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的实际石油战略储备对于守方,尤其是现阶段安全环境下的我国是足够的。

TOP

——

哈哈,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以客观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具体关心和讨论的是中国的安全情况,现阶段各国石油储备的情况是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比较的,毕竟各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不同嘛。
说通俗点吧,我们要从杜塞开车去法兰克福,美国人要开车去慕尼黑。并且美国人是废油的别克,我们开的是省油的大众。显尔易见,对燃料的需求是大大不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