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理工科的学生把文科想得太简单了。历史的教育并非只是关于史实的了解,历史观的教育同样重要或者说更加重要,这就好比数学定理和数学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
光教给学生某年发生了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教育他们如何去理解历史规律,去分析历史或者当前的现状,这虽然有主观成分,却无法回避。而只让学生自己去形成历史观是不现实的,我们学理科的应该明白一种思维方式有时远比某些知识本身重要,其实历史教育也是这样。
正因为历史观的主观性(当然也可以说是不同流派),所以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统一的历史教材,所以我们和日本也才会为中学历史教科书吵得不可开交。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中国的问题是“只有一种声音”,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只学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那一套历史观,而且这一套观点上即不是世界主流也不符合中国历史,这才是问题。但上海的新教材未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且他们删节的出发点也不是由于历史观本身,他们今天由于害怕学生有“造反”心理而删除农民起义,和过去由于遮丑而回避文化大革命本质上没有区别。

至於有人说过去历史教育都是讲战争,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太平盛时就说明大的历史事件少,本来就没什么可说的。而且战争可以把历史串起来,看看最近这将近100年不就是“一战”--“二战”--“冷战”--“反恐战争”。所以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战争史。看看好莱坞的历史片,不是战争就是人物传记,而且就算是人物传记大多也有战争背景。

[ 本帖最后由 鬼脚八 于 2006-9-18 05:57 编辑 ]

TOP

原帖由 老虾 于 2006-9-17 20:43 发表


真拿不到吗?当年的马歇尔计划里包括中国,不然司徒雷登赖着不走干吗?结果一篇《别了,司徒雷登》就把钱踹了回去,很二的替老大哥看门,给小胖子擦屁股上的屎。

再说言论。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马歇尔计划好像宗旨就是反共吧,老毛要是不写《别了,司徒雷登》,斯达林那边就要写《滚了,毛泽东》。
其实那时我们也拿了苏联不少援助,当然台湾也拿了好多年的美援,区别就是苏联人可恶,说撤就撤,而且逼我们还,这个大哥太不仗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