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12 发表
也许下面的内容是吵架的好材料.


威权统治下的中国现状与前景
何清涟
一、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为何充满矛盾?
二、社会生存基础的破坏
三、中国的政治统治为何能够维持“稳定”?
四、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再有 ...


何清涟书中的观点太脱离中国实际了
Share |
Share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2 发表

她2001才去的美国. 她的名著`现代化的陷阱`就是在国内写的


出走美国后,何女士的学术研究丧失了活水源头,敏锐触感被悬空,既无所触亦无所感;原来的学术优势转换成劣势,于是她只有更深地埋首在昔日的成就和荣光中。有网友评论:何女士在思考了一次后,就不再思考,而只是翻来覆去地把她多年前思考的结论讲给读者听。    一方面,在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度”,各方面竞争激烈,何女士所涉足的领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何女士去国离乡,既只影飘零于异土他乡,思想进步又远离成长的土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看何女士最近的作品《中国改革的得与失》,在远离了研究的对象、敏锐触感被悬诸高阁后,何女士思维的灵泉已经枯竭;思想失去了创造力,已无法再出产类似《现代化的陷阱》、《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等引领时代的惊世之作,只能炒炒剩饭而已。对于别的学者来说,这也不会导致什么过于严重的后果,人终归是要接受现实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可能却不是倔强敏感、因缺乏自信而必须不断自励自强的何清涟所能安然承受。为了维持自我肯定、并且要维持在曾经有过的辉煌高度,何女士必须不断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压力。在《中国改革的得与失》一文中,人们已不难看出作者身受内外煎迫的心态痕迹。峣峣者易折,这样一种压力加在感性敏锐的文人肩上,堪称残忍。如果因此而发生精神崩溃,也丝毫不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补救的办法是:建议何女士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修行一种气功;放下执着,淡泊心胸,不再心为物役。当然,这很难;耶酥说了,比骆驼穿针孔还难。不到最后阶段,许多人放不下;一到最后阶段,再放下可能已经晚了。     在那最后阶段到来之前,唯有寄希望于海外同道,给予何女士更多人情关怀和温暖。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4 发表

你看到的只是目录, 没有阅读全文怎么能轻易评论.


我看过啊,
不过后来她的书就没有了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 23:53 发表

咱们不谈他的观点,
谈谈你的ID吧,
你叫作brat,是男生还是女生呢?

哈哈哈哈
物理上面这个符号<就叫Bra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3 00:08 发表

这段够损的,比我还损。


同是锅贴羹淫:man.gif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3 00:12 发表

她的书的可信应该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可信.


是的。
不过是曾经。

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后产生的观点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3 00:14 发表

你是学物理的, 歌廷根的物理可是一流的.


非也

TOP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8-3 00:15 发表


哎,迪拉克算符吗?从来没意识到呢。。。。。。。


好像<是bra   那个>叫kette oder Kitte?
不是很准确的说, 好像读起来就是这样的哦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3 00:19 发表

我在国内时,曾经有朋友建议我考叶嘉莹女士的博士生,
也曾经有一个心理学教授特意约我出去吃饭谈天,
有的朋友认为我来德国是为了走那条哲学家小路,
也有人建议我以后不要总在魏晋历史上纠缠了,
结果他们 ...


艺多不压身啊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3 00:24 发表

<>应该是bracket吧?


可能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