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阳光! 滞留韶关10天10夜26名旅客终回家

CFP

2月5日报道 “终于看到阳光了!”15岁的刘文锋走出广州火车站,久违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倦容满面的他,依然笑得灿烂。他知道自己马上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了!在本报与乐昌市政府、坪石镇政府、铁路部门的联手帮助下,2008年2月3日清早,包括刘文锋在内的26名被困十天十夜的旅客,从乐昌市坪石镇被困点终于来到广州火车站;至下午1点30分,本报记者将这批旅客安全送达亲人怀中!
这26名旅客乘坐同一部河南南阳前往东莞的大巴。从1月25日开始,大巴因雪灾分别在湖南、韶关乐昌被堵了十天十夜。其中最小的一名仅有两个月大的婴儿在湖南被堵时就病了。
凌晨,记者守候在广州火车站迎接这批旅客。除其中10名旅客由亲友接走,余下的16名旅客由东莞市塘厦镇政府派出的“爱心巴士”将他们领到镇政府,然后通知亲属一一接走。


2008年2月3日清早,包括刘文锋在内的26名被困十天十夜的旅客,从乐昌市坪石镇被困点终于来到广州火车站。父亲一手夹面,一手为儿子端着面碗。两父子同时享用着热气腾腾的早餐
“你们不仅会动笔杆子,还会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你们是办实事的媒体,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当15岁女孩子马丹的妈妈来接女儿的时候,她紧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记者最关心的是那个两个月大的婴儿的状况。孩子的外婆何梦秀笑着说:“小孩子没事了,一到广州下了车,他的病就好了。”她表示,外孙是因为大巴上空气不流通感到不适,“现在精神好多了,可能也是因为知道快可以见到爸爸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Share |
Share

TOP

从亲民总理,到草根英雄——震憾人心的救灾照片

网易论坛

俺在照片凝成的冰挂里,寻找抗冻救灾的热点。悲情、同情、亲情、温情、爱情、真情、热情、激情、豪情……所有的情感都动员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和热度。
与每张照片中的人物对望,都是一次震天动地的心灵对接、情感交融和自我净化。
危机来临,草根就是英雄;
灾难当头,小人物砥柱中流。
十幅照片,定格的只是沧海一粟、惊鸿一瞥,却传送了重于泰山的感动。
当这些感动流趟成河,汇成江海,所有的坚冰都将消融!


总理那焦虑的目光,承载千万受灾同胞的期望。总理热诚的话语,消融千里冰障。总理坚强的脚步,赋予南中国灾区信心和力量。

----1月30日温总理视察广州火车站


雪深没膝,归途迢迢。勇敢的母亲面前没有退路,乐观的母亲心里只有微笑。
----1月30日一对从宁波返乡的母女在105国道积雪中艰难前行


孩子啊,你冷吗?有妈妈在,你永远不会挨冻。妈妈,是你永远的温暖和归宿。
----1月28日一位等候进站的母亲正在上海火车站广场给孩子取暖


冻灾阻挡了归途,却挡不住叮嘱。一根话线,两行热泪,将骨肉亲情紧紧连接。
----1月28日傍晚来自湖北襄樊的庞女士在自己滞留的广东京珠北韶关境内一边流泪一边与家人报平安


人在雪途,归心如箭。重活,他们承担;冰雪,他们承担;不管什么苦和难,他们都只有一个态度:承担。
----1月28日一些滞留南京火车站的农民工旅客等待开水泡面



一个乘客倒下去,百千手臂举起来。一份不幸和痛苦,被无数热心分担,传递一片爱一团火。
----1月31日大批乘客聚集在火车站广场准备进站时,一乘客晕倒,人们将其抬高送出


爱在远方,爱在前方,爱在脚下,爱在心头。只要有我,就有爱,只要有爱,就有你。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前方。

----湖北男子杜登勇徒步100多公里寻访受困女友,走到湖南郴州后冻伤倒下,被好心人搭救


孩子啊,你可知道爸爸为何而死?为谁而死?爸爸是个抗冰救灾、为民牺牲的英雄。爸爸不在了,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别哭,孩子,你要像爸爸一样勇敢……

----湖男电力工人罗海文等三人在抢修供电设备时以身殉职,长沙市民倾城送别三位抗冰救灾烈士。这是罗海文不到3岁的孩子在送别爸爸的队伍里大哭。


山道崎岖,阻不断顽强的跋涉,冰灾天险,冻不僵铁打的职责。肩扛人抬,只为了让灾情电波传得开,负重登攀,只为了让平安讯息传得远。
----重灾区贵州黔东南施秉县工人抢修山口通讯基站


齐心协力,天堑能变通途,众志成城,天灾可化春雨。只要这车载满了希望,只要这路通向阳光,我们有的是力量,有的是坚强!
----2月1日一辆运送供电抢修器材的卡车陷进南昌招贤镇盘山公路的积雪里,附近马口村村民闻讯后带着铁铲和铁链跑了5公里路赶来,帮助将汽车拉出,大家喊着:“乡亲们加把劲,供电抢修车绝对不能陷在里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6000多车辆全部疏散完毕——京珠高速打通梗阻纪实

新华网

2月4日,最后滞留的6000多车辆全部疏散完毕  为确保湖南至广东的“第三通道”畅通,分流京珠高速部分车辆,昌金高速管理处会同武警江西总队宜春市支队三百多名官兵到昌金段各桥梁处铲雪除冰。 曹先训 摄铺天盖地的风雪,不停飘落;密密麻麻的车辆,没有尽头……十万火急!一场与时空赛跑的救援战役,在以湖南为主战场的京珠高速沿线打响。连日来,湖南、广东、广西、江西4省区携手,昼夜奋战;河南、湖北等省兄弟情深,紧急驰援。因持续冰雪灾害而梗阻一时的京珠高速公路2月4日贯通,滞留的6000多车辆有序南行,一场保卫“生命线”的战役告捷。
2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行驶在京株潭耒段,一路畅通……
破冰开路 扶危救急   
全民动员保卫“生命线”
531公里,这是京珠高速湖南段的单向长度。
正常情况下,大客车仅需7个小时即可穿越;可是,鄂S81166大客车却走了整整7天。
1月23日晚上,8岁的李帅与另外7个留守孩子,欢欢喜喜地从湖北广水起程去广州与父母过年,可直到28日,还被困在京珠高速湘潭马家河收费站附近动弹不得。
29日凌晨,京珠路面结冰达3厘米。路太滑,每走一步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保持平衡。潭耒段高速4位交警逐车叫醒已睡觉的司机,引导他们退出路肩,以便大型铲冰机通过。快天亮时,铲冰机终于从堵塞的长龙中突围,这时交警们的嗓子嘶哑了,双腿麻木了。
同一天,湖南省消防总队4700名消防官兵全体出动破冰开路,“冰块再硬,也没有我们战士手中的铲子、镐头硬。”解放军某装甲部队,出动63式装甲车冲上最危险的地段;武警野战炊事车开上京珠高速,端着热饭菜沿车流挨个地送。
25日,一辆从广东开往湖北荆州的大客车,因冰雪路滑,行经京珠高速大浦段时,撞上了前面的车。车上44名乘客大都是女性,还有一个不足两岁的幼儿。有早起习惯的刘吉桂见状,迅速剪开护栏网,把他们接回家。随后,他又和村民一起把受伤的司机送到10多公里外的医院。
为安顿乘客,刘吉桂把家里的床铺让了出来,自己则睡在用稻草铺就的临时床铺上,他还把准备盖房子的木材烧了,给乘客取暖。临走时,乘客王南含着眼泪说:“刘哥对我们真好,这一辈子也忘不了。”
承担分流 坚啃硬骨头
“我们豁出去了”   
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平行,相互间有多条连接线。为缓解京珠压力,湖南下令107国道务必全程打通,承担分流任务。
沿线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迅速组织破冰保畅。衡阳市公路局在降雪天气,平均每天每公里撒盐1吨,融冰化雪;长沙市公路局出动大量平地机、推土机,除雪通路;岳阳市沿线上万群众自发上路铲雪除冰。
郴州,是京珠的咽喉,也是107国道大分流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25日,京广铁路中断,大量乘客涌向公路;京珠高速封闭,大量滞留人车亟须分流。郴州107国道成为全省唯一南下的出省通道和实施高速公路人车大营救的生命线。而此时,107国道郴州段也正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多处路段受阻。
郴州市公路局全体职工深知肩上的重担。“为了大分流,我们豁出去了!”路太滑,人走不动了,就用草绳绑鞋子,一路往前走;车走不动了,他们就边走边垫稻草、麻袋,引导司机上路;旅客没吃的了,巡逻的路政人员将自备的饼干、矿泉水送上去。
26日,动了鼻咽手术的郴州市公路管理局工会主席曾小坪,次日强行出院,立即投入工作。由于两昼夜没合眼,手术处鲜血直流,险些晕倒。同事陈文军在良田镇段疏导被堵车辆时,因路太滑,重重地摔在坚硬的冰块上,左胯骨粉碎性骨折,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落下终身残疾。
经过紧张奋战,至30日下午2时,107国道所有塞车地段均告打通,全线恢复正常通行,为分流京珠滞留车辆创造了必要条件。
跨省协作 打通两翼   
南下司机有了“双保险”
1月27日前后,京珠万分危急。湖南段滞留车辆2.7万台,最高峰时堵塞距离长达190公里,滞留司乘人员多达8万。更要命的是,京珠粤北段结冰严重,入口双向关闭,车辆无法通行!
出路何在?交通部长出身的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打开地图,陷入了沉思。很快,一个“打通两翼,绕道而行”的分流方案,纳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之中。
全国一盘棋。29日,经与广西紧急沟通、并通过交通部协调,“西翼”通道方案正式启动。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兄弟省市推出了种种措施增援。国家调配3500吨工业盐、20万个麻袋和1万条防滑链,迅速到位。
同一天,河南省一支由24台除雪车及82名专业救援人员组成的抗冰雪“特别抢险队”迅速集结,分别从郑州、许昌、信阳三市出发,乘坐闷罐列车赶到湖南衡枣高速,成为国内第一支到达的外省救援队。湖北方面支援湖南的10台铲雪车,也于31日投入了使用。
30日,湖南省抗冰救灾指挥部起草致司乘人员的信,沿途分发,不漏一人一车;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拟定宣传标语:“回家早,走衡枣”,竖立在京珠与衡枣高速洪市互通口。
29日晚10时许,滚滚车流从衡枣高速进入广西。这样,从湖南到广东,除了107国道外,又开辟了具有生命线意义的新通道。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长黄华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数以百计的民警在路上连续作战,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当衡枣高速枣木铺收费站被积雪压垮,分流车辆陷入积雪无法启动时,广西交警紧急出动,从雪地里刨出了500多辆车。
2月1日,第四轮暴风雪袭击湖南。刚刚除冰清障的路面再次结冰。衡枣高速、107国道拥挤缓慢,逼使湖南再寻出路。湖南省当晚决定,开辟“东翼”分流通道,即通过醴潭高速经江西赣粤高速南下广东。
至此,南下广东的司机们有了“双保险”!
截至2月3日,东西两翼成功分流车辆3万多台。京珠湖南段终于舒缓了!(记者 贺广华 周立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京珠通车了之后的情景

新华网


2月4日,因冰雪覆路造成车辆拥堵的京珠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通车一刻,连续抗灾8昼夜的武警官兵,睡倒在运兵车上。




   


2月4日,因冰雪覆路造成车辆拥堵的京珠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通车一刻,抗灾官兵与车上的旅客互相挥手致意。


2月4日,抗灾官兵在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后,准备撤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未来一周(2008年2月4日-2月10日)天气趋势预报

china.com.cn 中国网

西北:预计,4-6日,西北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局部地区阴有小雪。7-9日,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南疆盆地及青海南部阴有小到中雪,其它地区以多云天气为主。10日,西北大部地区为多云天气。
华北:预计,未来一周中前期,华北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5-6日,有4-6级偏北风。8日,大部地区转阴,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小雪。9-10日,以多云天气为主,内蒙古东部有5-6级偏北风,局地阴有小雪。
东北:预计,未来一周,东北大部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6-7日,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8-10日,转为多云天气,北部局地阴有小雪。
华中:预计,4日,华中北部阴,部分地区有小雪;4-5日,中南部地区阴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湖南局地有冻雨。6-8日,大部地区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回升。9-10日,中南部地区还将阴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
华东:预计,4-5日,华东中南部地区阴有小雨或雨夹雪,局地中雨。6-10日,华东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回升。10日前后,华东南部局地阴有小雨。
华南:预计,4-5日,华南大部地区阴有小雨,北部局地有中雨。6-10日,大部地区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有所回升。9-10日,西部的部分地区阴有小到中雨。
西南:预计,4-6日,西藏东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贵州、云南东部等地阴有小雨雪或雨夹雪,贵州局地有冻雨。7-8日,以多云天气为主,东部局地阴有小雨雪。9-10日,西藏西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阴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上海市卫生局:各车站卫生状况有喜有忧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2月4日专电(记者仇逸)由于天气原因,上海市春运形势严峻,一大批旅客滞留在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2月3日早上,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上海火车站、上海火车南站,长途客运南站、上海交运巴士长途客运集团公司(长途汽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地方检查发现,上海各车站卫生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若干问题。上海各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都加强了候车区域的卫生工作,室内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在原有供水点外增设了专门的饮用水区域。候车室内,均张贴了禁烟标识,由专人管理,发现吸烟者及时劝阻。上海火车站和上海火车南站都将地下停车库改为临时候车厅,设立了专门的饮水点,并加强了通风。铁道疾控中心及漕河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上海火车南站开设了防病服务点,设置了医疗应急救护点。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上海火车站、上海火车南站地下停车库的临时旅客候车点开水供应不足,上海火车南站的部分开水供应点靠近厕所。上海交运巴士长途客运集团公司(长途汽车站)候车A厅的饮水供水设备设置于厕所门口,周围放置垃圾箱,环境较差,供水设备温度设置仅为55摄氏度,未烧开,且供水设备从厕所水箱内直接取水,给饮水卫生安全留下隐患。
针对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员要求有关车站立即改正,并要求车站加强对旅客健康状况的巡视。
近日,上海市各区县派出卫生监督员对全市40余个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点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检查和指导。卫生监督机构将继续监督检查这些场所卫生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旅客的卫生安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日本决定向中国提供雪灾救援物资

新华网

日本外务省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因中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雪灾,日本政府当天决定向中国提供价值5700万日元(约合53万美元)的毛毯、发电机等紧急援助物资。 公报说,受强大寒潮的影响,中国南部地区上月大雪成灾,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鉴于此次雪灾救助的紧急性,日本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决定向中国提供上述紧急援助。(记者 刘赞)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雪灾像是一场体检——盛世繁荣中的危机思考

搜狐博客

毛立本/2008年开年的一场雪灾,好像是给中国做了一场体检。将中国一片盛世繁荣景象中存在的不为人知晓或重视的种种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呈现在亿万电视观众和上网者的面前。
全国近8000万人受灾,铁路不通,高速公路封闭,机场关闭。电力中断,能源供应告急。50-6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在寒风冻雨中苦苦等待。京珠高速公路上堵塞的车队长达数十公里,几万人在风雪中挨饿受冻,没有食物没有饮水,老人和小孩在漫漫的寒夜中瑟瑟发抖。贵州等南方许多地方气温降到零下,停电,道路不通,食品和蔬菜供应短缺,老百姓生活艰难。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人流会如此巨大又如此集中?我们的基础设施为什么这样弱不禁风?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的救灾措施和行动是否及时是否得力?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公共财政政策需要做什么样的检讨和调整?
一为什么会有上亿的农民工外出打工?
如果是在改革开放前,这么大的风雪未必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因为那个时候老百姓被限制在本地范围内,很少人离开本地,下大雪了无非是年货晚买几天,少买一点。而现在有上亿的农民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他们在城市无根,他们为之付出汗水和辛劳的城市不属于他们,他们要回家过年,这就形成了年年的“春运”。亿万农民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是经济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也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太过悬殊、城乡经济生活水平太过悬殊的结果。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有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但也有发展战略和政策失误的原因。中央的资源,包括政策资源(优惠政策等)和财政资源长期向东部倾斜是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国家对东部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远远超过中西部,用国家财力建设的大项目大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北京有奥运会,上海有世博会。为什么不能将国家的财力和资源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多分配一些、更公平、更合理一些呢?为什么不能对农村和农业多支持一些呢?如果中西部地区得到的资源多一些,发展的快一些,如果国家对农村和农业支援多一些,如果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是那么的悬殊、城乡的差距不是那么的悬殊,到东部地区打工的农民工还会那么多吗?春运的压力不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吗?
二为什么政府豪华办公楼盖了那么多而应急设施的投资那么少呢?
这些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兴建了许多大型项目。中国大剧院投资26.8亿元,奥运主会场--鸟巢投资35亿元,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投资超过50亿元,。。。。。。。许多地方政府度搞起了豪华的办公楼,有的像小人大会堂,有的像布达拉宫,有的像白宫,占地动不动几百亩上千亩,炫耀着权力的威风和豪华。一边是人民的“公仆”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一边是许多下岗的工人、低收入的群体艰难地生活。为什么不能在这些面子工程、首长工程上少花一些钱,将钱用在应急设施上呢?多建一些备用的电力实施、应急的道路、抢救的设备和车辆,多储存一些应急和救灾物质呢?据说整个江西省只有一辆扫雪车,还没有人会熟练地使用。为什么不能将钱多用一些在民生工程上呢?我们的财政支出是怎样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呢?在审议和批准财政预算和决算时,人民到底有多少发言权和决定权呢?
三为什么我们的反应如此迟缓呢?军队出动那么晚?
这场暴风雪从1月12日开始,广州火车站滞留的旅客人数不断上升,5万,10万,30万,受灾人数不断增加,1000万,3000万。在二十一日,华中华南已深陷雪灾之苦:三峡输电动脉被冰雪压毁;京珠高速公路阻断;贵州、湖南、湖北不断停电;华南、华中、华东的高速公路、铁路及航空交通大受影响,甚至几近瘫痪……。面对这么严重的且在不断加剧的灾害,为什么政府的反应如此迟缓呢?在1月27日之前没有见到解放军出动救灾,没有见到各地的党政第一把手出现在灾情严重的现场。
我们的信息传导机制和应急决策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了?是地方和各部门没有及时地向中央汇报灾情,还是综合部门未能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全局性的判断?是我们突发事件的预案不合实际还是决策程序繁琐和过程拖沓?为什么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的当地的驻军和武警不能及时汇报、并当机立断地出动?真正发生特大灾害时还等得及层层请示汇报而不能一边紧急行动一边请示汇报吗?不是说“灾情就是命令”吗?毕竟上公路除冰扫雪并不涉及使用武器等敏感问题。
如果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如果对人民的疾苦有切肤之痛的话,各级的官员的态度和行动应该不是这样。
四为什么我们的基础设施这样薄弱呢?
这次雪灾是对我们的基础设施的一次“突击检查”,检查的结果是不合格。一场暴风雪就将半个中国的交通网瘫痪了。在规划和建设电力线路、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时,防灾救灾的考虑不足,投资不够。在这些设施的管理上,南方可能也没有对付暴风雪的预案和设备。
电气化铁路没有对付断电的应急内燃机车,高速公路没有机械化的铲雪、除雪的设备和溶剂,
缺少应急的备用道路和的应急的迂回电力线路等等。究其原因,太平日子过久了,备战备荒的思想淡薄了。再一是,大干快上,投资不够,最容易被砍掉的就是平时看似无用、关键时候救命的应急设施。
瑞士上百年来严守中立,没有发生过战争,然而备战的精神从未松懈过。公路、隧道的质量经得起百年以上时间的考验。与其相比,我们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大很大。
五为什么社会力量少有作为呢?
遇到这样的灾害,在我国历史上在其他国家,民间的慈善机构会最快地行动起来。因为它们是民间的机构,没有层级森严的官僚机构,没有冗长的汇报请示的决策过程,几个负责人碰头商量一下,很快可以做出决定,立即行动起来。这种民间的自发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维系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最重要力量。台湾花莲地震时最早到现场开展救助的是佛教的慈善团体。可是,这次雪灾中我们却没有见到中国红十字会的行动,没有见到宗教团体的慈善救助活动。原因是我们对非政府组织(NGO)的严格掌控,是民间机构如红十字会等的官方化。“处级”和尚、“局级”和尚怎能“擅自行动”呢?
如果我们一切依靠政府、一切等待政府,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决策迟缓、救助力量有限等种种行政机制的局限;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将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结合起来,将千百万民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救灾就会变得更及时、更有力、更有效。
发挥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关键是政府对待民间组织的态度,改变当前对民间组织严格掌控政策的关键是“相信群众”,放弃领导一切、掌控一切的陈腐执政理念。
如果更深入探讨这场雪灾背后的制度问题,我们要问:城乡二元结构应该如何改变?怎样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为什么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安家、成为新市民呢?我们的户藉制度需要做什么样的改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国务院指挥中心:目前广州等车站已无旅客滞留

国家发改委网

2月5日20时,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介绍全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最新进展。
一、交通运输情况
铁路方面,经铁路部门连续多日全力疏运,目前广州、上海、杭州、南昌等主要客运站客运秩序逐步恢复,已无旅客滞留。截至2月5日18时,当日全路在途列车晚点53列,比前一日减少28列;涉及旅客8万余人,比前一日减少4.2万余人。
公路方面,交通形势总体继续好转。截至2月5日18时,全国主要地区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道基本畅通,虽仍有少数路段拥堵,但经交通部门积极疏导,多数车辆可通过区域路网绕行。
民航方面,全国民航已转入常态运行。除东营、铜仁、黎平三个支线机场外,其余机场全部开放。全天延误航班672个,比前一日减少334个。


1月下旬,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及时掌握有关方面的综合情况,统筹协调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包括中宣部等23个单位,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中新社发 金城 摄
二、电网运行情况
为全力抢修受损电网,努力保证春节期间居民用电,国家电网公司从全国调集了694台柴油发电机(车)运抵湖南郴州、衡阳、株洲、怀化和江西抚州、赣州、吉安、萍乡等重灾地区;南方电网公司购买和征调2668台柴油发电机、38台柴油发电车支援贵州,其中重点支持都匀、凯里县城及乡镇春节期间用电。
2月4日17时至5日17时,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64座变电站恢复供电,249条线路恢复运行。其中,湖南有35座变电站、70条线路,江西有29座变电站、13条线路。截止2月5日17时,已累计有69个县恢复供电。其中,湖南有38个县,江西有29个县。
截至2月5日18时,南方电网公司受灾累计停电线路6626条,恢复3531条,当日恢复259条;累计停电县城89个,恢复79个,当日恢复1个。
2月4日,全国虽仍有湖南、江西、四川、陕西、西藏、云南、贵州等7个省级电网存在电力缺口,但比前一日减少5个。
三、电煤供应情况
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近期三次召开综合会商会,部署抢运电煤工作。在铁路部门、主要产煤省和重点煤炭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抢运电煤取得明显进展。2月4日,直供电厂存煤1943万吨,可用天数上升到10天。全国缺煤停机3623万千瓦,比前一日减少99万千瓦。
四、灾区恢复重建情况
在通信部门的全力抢修下,目前除部分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灾区县以上通信基本恢复正常,有力支持了抢险救灾工作。截至2月5日18时,全国有3.3万个移动通信基站处于瘫痪状态,比前一日减少0.4万个。
为解决部分灾区照明设备紧缺问题,商务部门再次紧急组织400万支蜡烛,2月5日在部队的协助下空运到长沙、贵阳、南昌机场,并尽快组织运送到湖南郴州、贵州黔东南和江西赣州等受灾群众手中。截至目前,商务部门已累计向受灾严重地区紧急调运了800万支照明蜡烛。
为了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安排抗灾救灾应急抢修补助投资1.6亿元,用于灾情严重的湖南、贵州、湖北、江西、广西、安徽、四川等省区的城镇乡村供水设施、地方电网的应急抢修。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2月6日至9日,南方大部地区无降水,白天气温明显回升,有利于灾区生产生活恢复、重建和救灾物资的运输;夜间气温仍相对较低,道路结冰的影响仍不容小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方方面面的中国雪灾启示录

德国之声

前些天,中国一名节目主持人说了一句“北方雪花飘舞,南方春意盎然”,引起了网上一片愤怒的声浪:良心安在?北方还罢了,南方“春意盎然”?今年偌大的雪,却再也没人敢说一句“瑞雪”了。可是,毛泽东不是说“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吗?假如能从这场空前雪灾中找出一些启示来,或许坏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成好事。看来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当前。德国之声记者在此试着往远一些的地方看看,找出几条启示来。
气候与天气给了什么启示

这里就涉及了几个方面。

首先,雪灾发生后、密集后,许多中国网民在问,有没有事先的天气预报?许多人回答说:没有,一切是突然发生的。也有气象学家发出了愤怒的声音,说这本来是可以预报的。具体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并不清楚。就象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那样,一些著名地质地震专家都作了检讨。也许这次雪灾后会有更多这方面的探讨。自然,地震、天气,这些是变数很大、很难预测的领域。有些是可以做到的,有些或许将来可以。比如东南亚大海啸过后,人们开始重视海啸预报了,而且发现海啸预报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不用说,雪灾后,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力度。也自然会这样去做。

第二,气候方面,看法并不完全统一。中国不少专家说,雪灾同样是气候变暖造成的,由于大气和地表遭到破坏,极端热和极端冷、过量的雨水都是气候变暖的表现。这是所谓的“拉尼娜现象”。英国“金融时报”报导道,世界气候专家看法不完全一样,瑞士一位专家说:当然可能与拉尼娜有关,但在短时间内不能下结论,要再过10个极端寒冷的冬季。中国杨学祥教授指出,关于世界气候是走向热还是走向冷,观点并没有统一,几万年变热一次,几万年变冷一次,有些专家认为现在是在变冷。也许,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最终的结论,在科学上还会继续探讨下去。但有一点大家是达成共识的:人类对环境、对气候的破坏肯定是存在的,普遍也估计这会造成气候的绝对化,也就是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率。从这个意义上说,雪灾或许能进一步提高中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加强中国政府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决心。

第三,接下来在气候方面会发生什么。中国始终说这是50年一遇的大雪。50年前,即1957年确实是一个空前的低温冬天。据初步检索,有一些简单的说法,即大雪严冬后的夏天往往是大旱,而且在1957年还爆发了禽流感(见杨学祥教授相关文章)。也就是说,在大雪之冬,就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向夏天看了,无论是禽流感还是旱灾,都要有所预防才是。1957年后,很快就出现了3年自然灾害,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历史教训(不光是自然灾害)。当然,中国也可能是一边大旱,一边大雨,不太好说。还有,大雪融化之后,河水是否会暴涨,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第四,不一定大雪给的都是坏的东西。当然,这次受灾严重的多在中国南部,但北部和西部也有不小的降雪,这对中国北部一些缺水地区来说没准还是好事。尤其说是西部大沙漠也降了空前大雪。是否也是改造植被的一个机会呢?或许也可迅速地研究一下,或可利用之。

对危机管理有何启示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认为:“中国的暴风雪暴露了一个尴尬的危机,那就是中国危机管理的危机。….美国有处理这种治理危机的机制,而中国没有。”

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暴雪50年一次,弄一个机制在哪里等着,结果接下来50年也不下雪怎么办?再说了,暴雪和美国飓风不一样,全是冰,部队都上不去。确实,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国际先驱论坛报”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中国缺的也许是一种机动的抗危机能力。西方国家发生自然灾害也会“乱”,手忙脚乱难免,但各种救援毕竟还能跟上。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去年夏天两名中国学生在莱茵河支流划艇遇难,德国立即是真正的海陆空全部出动去寻找。而参与寻找的许多消防队员是志愿人员。也就是说,德国靠的是一支志愿队伍,这些所谓消防队员平时各上各的班,遇事了,既可以救火,也可以救水。而且,工具相对齐全。而中国这次遇到了几个尴尬:煤的供应跟不上了,就停电,说明煤的储备不足;人有,有的地方部队可以派上去,但工具不足。还有,据称贵州有个县成了孤岛,什么都停了,连蜡烛都买不到。似乎也没有这方面空投什么物资等的相关报导(也许是疏漏)。或许,中国确实可以从西方的救急机制中学点什么。

对媒体报导有何启示

“国际先驱论坛报”说:“中国气候紧急情况的真正丑闻是,尽管它持续了几周,却很大程度上没有报道,大多数时间里没有被当作紧急情况来对待。那是因为华中积聚的大雪降落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美国方面有选票的影响,而中国显然没有媒体可以自由地批评政府的重大弊病。”

如果真是下了几周的大雪而没有报导,从而没有引起各地的重视,没有提前动员大家就地过年,这真的证明媒体政策的误区了。从非典、禽流感、松花江“毒流”,到去年的山西黑窑事件,每一次都证明了对媒体的严格控制有多么的误事,而媒体的“突破”往往能起到大作用。然而,据最近的德国“明镜周刊”报导的中国控制媒体报导的三大政策,包括非经新华社不得转载其它媒体(主要应指西方媒体)报导,是令人寒心的。似乎跟奥运年真的有点格格不入。而且还误事。

对奥运有什么启示

如果说这次雪灾是50年一遇的,那么,今年的北京奥运可是几千年一遇了(到目前为止)。

中国有个说法,叫大冷之后必大热。冬天奇冷,夏天有可能会奇热。北京这些年的夏天已经非常热了,在雪灾的警告声里,恐怕更要研究一下是否会出现太热的8月。有气象学家说,奥运开幕式可能会下雨。这是一种可能性。再就是,如果太热,超过40度的高温,马拉松等室外比赛是否有了充分的防热、救治措施。也许已经有所准备,但可能更要提高戒备了,或许还要有紧急替代方案。

再就是,如果说在那个时候,中国真出现以前大冷后的事情,出现严重的旱灾、禽流感之类,或有的地方暴发水灾,让人心高度关注灾难,分散了人们、包括中国领导人对奥运的注意力,怎么办?这些问题恐怕也需要在事先有所研究和考虑。

上述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媒体报导政策,也将是对中国奥运的重大考验。

对经济有何启示:要防冷还是防热

这场雪灾,在经济方面有很多的启示,关键在于怎么去理解。

首先是能源储备和能源结构问题。这么大的中国,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象这次这样,这么多地方停电停水,有的地方还成为孤岛,必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怎么防备?一是增加煤等能源的各地储备。二,也许更重要的是要更多地考虑能源供应的灵活性了,也就是说,当地备用能源与中央联网能源能否逐渐结合起来。

当前更直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操作制订下一步的经济政策。雪灾的日子里,也发生了股灾,上证综指上周创造了一周下跌率的纪录;全世界都说,雪灾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困难。就连世界银行,也在短短几天之后,把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估计从10.8%一下子下调至9.6%。那么,今年中国经济应该采取防冷措施了?

恐怕不能这么绝对地看问题。当然了,在雪灾期间和之后,必然也必须要抓紧运输、抓紧生产。但是在此后呢?还要用到中国那句老话了:大冷之后必有大热。这个“必”字不是一定的,但却不得不防大热。中国经济的当前总体形势仍然是非常好的,势头是向上,这点必须看到。中国发改委官员日前强调指出,雪灾不会重大影响经济基本面。中国领导人称今年还将保持高速较快的增长。中国德国之声不久前就中国统计局长的两个“非常不得了”作的报导被新华社加编者按后专稿转载,也再次证明:中国政府已经基本认可了两位数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抓紧运输、抓紧生产的后劲,完全可能导致热过头。这恐怕也是不得不防的。上证综指今天(2月4日)一下子猛涨了8%以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房价去年第4季度又涨了10.2%,远超前三季度。这些势头恐怕都说明问题。再加上美国濒临衰退,大量的西方资金更要往中、印等国走。也许世行不久后又将不得不上调对中国经济的估计。

如果真能降到10%以下一点的地方,对中国经济来说未始不是好事。中国经济在大热的情况下不管将来会如何着陆,总该有个调整,让基础设施进一步跟上,让环境保护进一步跟上,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更大程度上地转向内需。雪灾本身是坏事,但它拉开了内需的一个大口子,也许在填补这个大口子的惯性下,内需会被强劲地拉上去,这就“变成好事”了,即使美国真出现经济衰退,也不会太大影响中国经济。何况,美国经济不振,也是让中国经济适当冷下来,有机会调整的一个因素。而且,这是一个“高位调整”的机会。

对民生问题有何启示

这场雪灾对中国的民生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和启示。

一个问题是,中国50年代规定的淮河以南不安暖气的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了。这个规定一执行就是50多年。其实,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本来就是很冷的,就是上海一带的冬天,室内也非常难受。自然,这些年来气候的变暖有一定的“好处”,再加上城市里空调多了,冬天也可以紧急备用。但是毕竟还有广大农村地区、落后地区,还冷得很,遇到这样的雪灾,就更难受了。当然,这种改革牵涉到能源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很难。但也许不妨把这种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当地去考虑。也许在一些地方允许中央供暖,反而可以节约能源,也有利于环境。

中国各火车站的拥挤镜头这些天震撼了世界。许多人在问,有必要挤在这个时候回家去吗?这就牵涉到中国的节假日政策了。中国刚修改了节假日规定,取消了五一和十一的长假。这也许避免了两个时间段的窘境,但是也可能更集中了春节的人流。年中(比如中秋或者十一)是否还是可以搞个长假呢?另外,是否可以考虑参照德国等的做法,把放假时间适当调整一下呢?德国暑假和寒假、春假和秋假的时间各州是有意识地有所区别的,为的是防止高速公路聚堵等。圣诞节假比较难,但也是适当不同的,有的可能在12月20日前就放假了,1月2日就开学,有的可能要到12月25日才放假。

还有,雪灾也给中国的户口政策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美国“基督教科学缄言报”引北京大学杨凤春的话说:受灾规模“部分潜在原因可以从中国三十年经济奇迹中找到根源。如果不是1.5亿农民工从繁荣的东部沿海赶回家过春节,即使有大雪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问题。”当然,这是个很难避免的因素。但是,也许放开户口政策可以帮些忙的: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把全家都搬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也许就不需要都赶在春节回家了。

对文化有何启示

这次雪灾,就其发生的时间而言,给中国央视的春节晚会带来了一个严重的挑战。也许春晚的节目已经基本录制完毕。但这么大的雪灾,总得“有点表示”吧?紧急增加抗灾节目,与抗灾“前线”连线,可能都是不得不做的。还有,温家宝总理这一段天南地北地跑,发表慰问讲话。如果中国的领导人在春晚上露个面,讲几句,不是效果更好吗?

时间紧迫,挑战来了。春晚这些年来让中国百姓都有点看厌了,于是非议成了春晚后的必然。中国电视的现代化还缺一个关节点:就是现场直播能力。这自然也跟政策有关:直播容易犯错误嘛。根据德国之声中文网以前转播德甲的经验,中国电视台转播足球都要延时一小段时间。现在,随着挑战的到来,机会也来了:看看中国电视在这方面能有什么突破吧。做得好,这也许不仅是春晚的突破,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口,同时可以是媒体的一个突破。

毛泽东当年说的哲学方面的话,包括浅显的“好事坏事相互转换论”,如果不联系当年往往是可悲的历史背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雪固然是暴雪,雪灾固然是雪灾,但也是可以让它发挥好的作用的。关键是怎么去认识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