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漫游录-照片-文字

下午刚刚回来,写点游记玩儿。进行中。。。


河谷
美茵茨和科布伦茨之间的莱茵河,是号称风景最好的段落。来往的列车都在河边开着,说起来,我虽没有特意游览过,在车上
也看饱了。车的一边自然是河,河水并没有惊涛拍岸,倒像是岩浆一样静静地淌。另一边是山壁,说陡不算陡,只是不时有山
石嶙峋,上面见缝插针地种几排葡萄,间或缓坡上有一个村落,黑白红三色里总还冒出个教堂的小小尖顶。那一带还多堡垒和
宫殿,猫堡鼠堡莱茵岩堡,矗立险峻之地,看似童话,实则阴沉。
葡萄酒酿造是这里的主要产业,所谓“酒山”(Weinberg)者,葡萄园也。这名字,实在和中国的“茶山”有遥远的默契。火
车沿线不时有葡萄酒庄的招牌掠过,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也是一种。
这里的风景,火车浏览粗略,步行偏慢,开车稍不搭调,竟是骑马最好。妄想有一二好友,漫山谈笑,行至酒家,系马道边,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个。。。纯属妄想。我连自行车都不会,替代方案A否决。谁有B计划?

罗蕾莱
回程的车上,我装模作样的在翻译关于皮影的文章,忽然觉得应该抬头看一下车外的莱茵河谷。于是对面河岸上的一行白底黑
字就跳入眼帘:罗蕾莱(Loreley)。其上一块犄角峭壁,想必就是罗蕾莱山岩。
呵呵,罗蕾莱。早有听说,却不知道这样的相见。传说种种,说她是个美丽的女妖,在山岩上一边梳发,一边唱歌,让来往的
船只触礁沉没。有人说她是为情所伤的少女,为爱人不忠而投河,也有人说她被诬为女巫,在此绝望自尽。
每一个民族的水畔,都会有美丽的女鬼么?我想到了海妖赛壬,巫山神女,望夫石,和王小波写的《歌仙》。

[ 本帖最后由 青城 于 2006-12-31 16:13 编辑 ]

唯思湖
清一定要把威斯巴登(Wiesbaden)翻译成唯思湖,我也没有办法。这个说法既优美,又不精确,就像海德堡(Heidelberg)的旧译名海岱山。其实Wiese意思是草地,Baden意思是洗澡,凡是带着Baden的地名,几乎都是温泉城,澡堂子。清的师兄说,也可以叫“草堂”吧,我想,“青草池塘”是不是更好些?

双城
威斯巴登(Wiesbaden)是黑森州的首府,美茵茨(Mainz)是莱法州的首府。W在莱茵河以北,M在莱茵河以南。我买了W城的交通周票,居然可以包括M城的中心区。两个火车站之间,快车要10分钟,慢车也只要12分钟,即便那车的速度实在和自行车差不了太多。W和M像是一座城的两个区,一个“河北”,一个“河南”。

游荡
我真是越来越强了,现在手里没地图都敢在陌生城市乱逛。不过如此有底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张管两个城市的交通周票。我放肆地想,大不了就是坐车到火车站么!
所以我就从M城的火车站出发,凭着之前被带着走夜路的一点点印象,和车流,商店,教堂尖塔,当然还有及时出现的街头地图,顺利摸到了市中心和要去的博物馆,逛了一下午。得儿意地笑~
次日在W的市中心“爬下(aus|steigen)”公车,开始又一次无规则运动。教堂,商业区,“爬上”公车又“爬下”,到街道宽阔的外围城区,又一个教堂,然后公车。远望见薄雾中的山坡,车曲曲折折之后,竟如我所愿上山去了。那样陡的小街,加上洋房,一点点儿地像鼓浪屿。信步游逛,再搭车。下来之后,又路遇街头温泉一处,布谷钟老店一家,主浴场和剧院。。。
以后就要这样逛!

阴天
时值冬天,因此阴沉了,看了魔幻小说,因此诡异了,都是清和我抱怨太多,因此有偏见了。
以下,就是威斯巴登的阴暗版本:
W是温泉城,赌场也有名气。据说赌场里的中国面孔,一半是当地中餐馆的厨子,一半是公款出行的官员。我到这里的时候是冬天,街道窄小而阴冷,两边夹峙着无穷无尽的雕花石头房子,下面停满小汽车,车和楼之间是沾染寒露的树,树下是车站,或者还有巨大的垃圾桶。
W自古是疗养地,聚集贵族和暴发户,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俄国人。W在繁华的气息里堆积起来,同时朽烂着。它的主人不是挥师的帝王,而是来路复杂的有钱人。这不是一座金色的城,而是红色,骄奢淫逸又阴沉寒酸,熙来攘往又忽然空无一人。荒凉的街边,日光浴店一连在橱窗上贴了四次,“20分钟4.99欧元起”,字又大又刺眼。没有条件去沙滩晒黑的人,可以花这少许的钱躺在紫外线灯下,伪装出优裕的古铜色肌肤。

逛街
M的老城是步行区,街道也是细小无规则,如同一张树叶的脉络。脉络之间,与其他城市并无差别:连锁的百货大楼,服装店,食品店,小杂物店,走进店堂,布局几乎也一样,让人觉得宾至如归。德国的城市中心购物区似乎都一样,像个彩色糖块,只要敲敲碎,重新拼合烧结,便是新的。到了哪里,逛街的人都兴高采烈,连我也一样。

在神的眼皮底下
要说德国各地闹市区的风景有什么个性,大概有两个要点:教堂,和酒馆饭店。不知道教堂算不算连锁机构,但至少外观上看起来还有那么点儿多样化的。M城的大教堂,听说和科隆、特利尔的教堂并称德国三大教堂,整个用红色砂岩砌起来,很值得抬头一看。
被领到一家教堂改的酒吧,算是个性中的个性了。很干净宽敞的吧,红砂岩柱,拱券之间白灰涂顶,尖拱门加了青年风格的铁艺框,缩小了一圈。边上加上长酒柜,女侍应,中间把条凳换成对坐的台面,靠墙沙发。烛光,还有应节的圣诞树,气氛幽暗温暖。卖的是咖啡,酒,小食,因为混杂,所以不会显得特别正经。不贵也不便宜,对我这样的游客,很可接受。
学会一个新单词:Windfang,指的是教堂入口的地方像玄关一样的小空间。我把它翻译成“风房”或者“兜风间”。。。

文脉
M的名人是谷腾堡,发明印刷术的德国人。M城的著名博物馆是谷腾堡(Gutenberg Museum)博物馆,或者应该叫文牍史博物馆吧。Typo-Museum?
博物馆比我想象的大和新,里面有欧洲最早的印刷本,对照手抄版本,有封面比我小指甲盖还小的微型书,有各个时代的印刷机,有木板铜版石板印刷的原理说明,有书籍装订法展示,新异的现代字体和搞怪书籍装祯,甚至有中国的简牍,韩国和日本的古书,埃及的石碑,伊斯兰世界的经书。。。自然还有谷腾堡的生平,相关艺术品和消费品,包括典型谷氏打扮的泰迪熊。
镇馆之宝是谷腾堡当年印的圣经原本之一,珍藏在暗室,玻璃罩里夹着金属丝。
看展览的人不多,也不少,在展厅里静静移动,间或低声议论着,德语或者英语,语气肃穆。这就是西方人的文脉吧?说明牌我可以读,但是累。这不是我们的世界。
亚洲部分总是轻松胜任的。韩国和日本的古书,上面大多是全篇中文,小说话本什么的都有,也有他们原创的中文文章——可能就像某阶段法文在欧洲的流行吧。日本部分有张影印件,日文注释居然说其原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让人气结。

TOP

TOP

wiesbaden.雕花房子

TOP

TOP

TOP

前几天啊。年底就回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