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思想文化主导的德国小城,我们或许该做些什么了。

哥廷根,是个美丽静谧的文化小城,但这座以年轻人主导的城市却被德国视为思想文化的阵地,似乎从我来此经历的两次反纳粹游行可以说明这点。

哥廷根是祥和的,却又是活力,动荡着的,在这里积聚着比例很高的所谓“有思想的人”。数万国际年轻学生群体在这里汇合成一个小世界,分享着它的祥和,同时也绽放着它的多元。

在这里更容易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更包容多异思想的冲击。
因为这里有更多“思考的人”,他们或许会成为若干年后全世界多角落的基石。

暂时搁下爱国爱和平此类人人皆知的道理,放在一边。
暂时把某些人所谓“不关心政治”的清隐主张,放在一边。
暂时将埋头苦读,亦或是享受安逸的自得惬意,放在一边。。。

当我们走在牧鹅女边,被人用异样目光注视,似乎手上也如他们新闻中所说和我们的同族一样,沾满他们视为另一个上帝的达赖十四信徒们鲜血时,
当我们和德国朋友同学在Mensa席间漫谈,一边对我们的藏族同胞充满同情,一边又仇恨地指责我们的非藏族同胞无理野蛮时,
当我们在工厂,在研究所参观学习,被监视器从头到尾由衷关注,偶尔污蔑时,

我们的冤枉,要怎么解清;
我们的无辜,又怎么洗澈。

面对这些,或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了。
我们来自礼仪之邦,我们或许该礼貌地做些什么了。
你们说呢?

[ 本帖最后由 云上一点 于 2008-3-31 10:23 编辑 ]
Share |
Share

这是价值观的差异。
这样的差异需要沟通才可以理解。
就像德国人指责中国人吃狗肉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应该都有遇到吧?),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如果存在的伊斯兰人关于德国人吃猪肉的指责呢?

所以,每个人在被误解的时候,都有权利表达明确的自我观点。
同样,不能用自我的价值观去批评或指责异己,退一万步来说,这起码是不礼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