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320
- 威望
- 25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80
- 性别
- 男
- 来自
- Hamburg
- 在线时间
- 334 小时
|

我来谈谈我对NS 7000和NS 8000的比较和心得吧,大家见笑了!
测试型号:Nano Speed 7000 ( BG 65弦 / 26磅 / 3UG4 / JP版 )
Nano Speed 8000 ( BG 80弦 / 11kg / 3UG4 / GR版 )
1. 外观及第一印象
NS 7000 : 总体感觉不错,色泽艳丽,但是喷漆的做功和设计自己不是特别 喜欢,有一些华而不实的感觉。它的拍框采用的是破风型设计(Areo),类似流线型飞机翼,既美观又可以提高挥拍时的速度,将空气阻力降至最低,这一点值得肯定。第一次拿在手里,心理的感觉就是,这就是传说中的尤物!是否象广告上说的那么神奇,只有上场试验才能知道。
NS 8000 : 整体设计以及用色相比7000要老成稳重不少,比较适合我的风格。呵呵!拍框不是破风型,而是和AT 800相同的普通类型,略微比NS 7000长一点点。拿在手里的感觉比NS 7000更轻一些,有一种前臂延长的快感。
2. 高远球以及后场平高球
NS 7000 : 由于NS 7000的拍框轻,拍杆硬度加强,杆重减少15%,而且其采用的是ISOMETIC HEAD SHAP方头设计,击球的甜点区增大,所以后场球的击球很轻松,击球动作、力量不用很大,就可以拉到对方后场两线中间。
NS 8000 : 拍框不同于NS 7000,采用的是ISOMETRIC SLIM HEAD,拍头略微细窄一些,甜点区域比较固定,同是3U的拍子,个人感觉NS 8000的拍杆要明显细于NS 7000,硬度也不象7000那样生猛,但是弹性和韧性非常好,高远球也很舒服轻松。
3. 杀球和抽挡
NS 7000 : 杀球的攻击力不亚于AT 800,虽然它的拍框比较轻薄。杀球触球的刹那间,拍面能很好的“包”住球,瞬间发力,打出去,目标的指向性很好,后场大力杀和正、反手位的转腕点杀,出球平稳,中杆的弹性、硬度优势表现出色;网前的平抽挡,这在双打中用的比较多,平抽力量大,但感觉比和AT 800 OF相比有差距,稍显棉软;网前平挡,挥拍速度加快不少,但感觉NS 7000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了单打使用,攻守比较平衡,如果用于双打,灵活性和轻巧性有所欠缺。
NS 8000 : 杀球的力量和NS 7000相比略逊一筹,但是杀球精准度很高,落点指向性可以非常准确。如果手腕动作出色的选手用这种拍子加以加以练习,可以达到指哪儿打哪儿的效果;网前的平抽挡,此款球拍的弹性好,韧性强,软硬度适中的特点反映无疑。抽挡的速度和灵活性,个人认为要远远高于NS 7000,更适合于双打,或者单打力量型选手。
4. 网前
NS 7000 : NS 7000拍杆坚固,高硬度、高弹性的特点在网前击球上也许就成为了这款高科技尤物的唯一的遗憾。我感觉在网前搓球的时候,由于拍头比较轻,中杆坚硬,很难控制好搓球拍的中心力度和方向。几次都是高点击球,但是搓球下网。但是并不是说NS 7000在网前球上面有“死穴”,我想每个人的击球习惯不同,给与时日,加以磨合,很快就可以脱离测试阶段的生硬感。
NS 8000 : 相对NS 7000而言,NS 8000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改良在网前球上面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拍框和拍杆的一体性很强,正像我在第一印象中提到的,整个拍子就像是自己手臂的一个延伸,没有头轻杆重的明显差异。纳米系列的拍子采用了纳米碳素和高弹碳素,碳纤维在拍体中的排列更为均匀,对于减震和减轻羽毛球和球拍的摩擦干扰有非常明显效果。有很多次网前都是球碰到球拍之后滚网而落,让人很是惊喜。
综述: 两款拍子虽然特点明显,各有千秋,但是毕竟同出Nano Speed系列,目前来说是高科技高工艺的新产品。其价格也是非常令人“发指”的,但是也应验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老话!个人感觉,NS 7000更适合单打,特别是打四方球,控球兼突击的选手。而NS 8000则比较适合攻击力较强的单打和双打,因为它的轻巧性,稳定性更强一些。另外,这两款拍子的漆色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稍有碰撞,掉漆现象严重!(因为我的NS 8000在买来后的第二次使用中就受到中度撞击,令我全身发冷!还好没有对使用带来太大的影响,真是谢天谢地!)
先到这里,谢谢收看!rose.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