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0077
- 威望
- 4765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11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5568 小时
|
文章非常好! 受教了。
可能有几个错别字,晋国应为“智氏”?赵襄子杀智瑶,引出豫让,因此应为“智氏”。
正统应为姬,次之为虢。秦穆公,晋文公为两强,后者挟天子,这是晋强大的原因。
“吴起变法”不在魏国,应该在楚国。吴起在魏国时候是将,只管打仗,连拔秦国五城,“战不还踵”就是这个典故。吴起在楚为相,才能变法。
“王龅”应为“王龁”,后面是对的。
“轻兵”应该没有断粮草,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骑兵五千人绝赵壁间。而“轻兵”应该是奇袭中计出了营壁,追击秦军的部队,是不是这样更符合特种部队的作战方法?
“一分为三”应为“一分为二”。
“魏国丞相信陵君”,当时应该是魏国公子无忌,也就是信陵君。
另外我有些问题,希望探讨。
步兵在骑兵面前不堪一击。骑兵迂回攻击两翼,威力确实很大。但步兵的两翼有弓弩,杀伤力比马上弓箭要大得多。而且关键步兵好养活,骑兵很难养。比如汉朝,卫青的一个骑兵基本要靠5个人来运输寄养,还不算提供粮草的人。那么从经济的角度说,我觉得特殊情况下,是不是不一定就非要骑兵对骑兵才能打,有时候步兵也是很好用的。
比如蒙恬在黄河以南,以北两战匈奴,打得就很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