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0112
- 威望
- 2193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11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4895 小时
|
万钢路径
熟悉万钢的人说,万钢走上政坛并非偶然。
1952年8月出生的万钢,此前的公众形象是一位学者型的人物。万钢留学德国时选择了Clausthal工业大学主修机械。在攻博期间,他发明了定量研究固体波传播的光学方法,并成功地将此方法应用于汽车低噪音设计,为Clausthal工业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赢得了国际声誉。
1991年万钢加盟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在奥迪汽车公司工作的11年中,他参与了5种车型的研发,主持完成了15项技术关键课题,其成果都被公司采纳运用。1998年万钢被推为德国汽车业界十大年度精英之一。
万钢在国际汽车界的业绩,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
在科技部的邀请下,2000年万钢回国。
据上海市委一位高级别官员透露,2002年底,当时的上海市领导人就有意让万钢担任副市长,但万钢本人并未应允。
熟悉万钢的人说,万钢当时更希望能在学术界有所建树,而担任同济大学校长,研究新能源汽车是万钢本人的一个心愿。2004年7月,万钢如愿以偿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同时还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次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万钢增选为政协常委。
2001年万钢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并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承担了该课题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可能是由于万钢在汽车领域的辉煌成就,知情人士介绍,万钢和几任科技部的领导关系都非常好。不久前,前任科技部长徐冠华到沪考察,万钢也全程陪同。
2004年,万钢也进入中南海,给政治局讲课,主题是“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结束后,他就不再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其在担任同济大学校长之时,有人评价其称,“万钢是技术出身,比较重视技术产业化,比较崇尚实际。”他还出任了“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公司”董事长。
2006年12月,万钢增选为致公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此前,相关领导有意让万钢接任致公党主席。”熟悉万钢的上海某高层向记者透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