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血撒疆场 zt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00万川军 26万阵亡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慷慨陈辞近2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8月25日,刘湘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何应钦《八年抗日之经过》记载: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1/5强。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他自知病已不支,曾在纸上书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杜诗。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1939年9月19日在成都为刘湘举行极隆重国葬典礼。刘湘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抗战八年中,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1/5,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川军出川后,最先进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但该师官兵英勇鏖战,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600多人。

  10月15日,20军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被认为是川军勇于临危受命、誓死卫国的突出代表。

  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李宗仁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抗战八年中,川军为挽救国家危亡与日寇鏖战,牺牲巨大。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1/5,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而负担的国家财政总支出也达30%以上。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Share |
Share

Originally posted by schulmacher at 2005-5-19 08:55:
国军里最差的就是川军,杂牌军,最厉害是中央军,当然有部分川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做出了贡献,但是那场战役中还是桂系为主,川军放在前面给别人挡枪的。

说这种话实在让人心寒!川军彼时固然装备较差,出川之后情形也极为潦倒,但无川军参战,台儿庄之役是何后果恐怕要三思,且川军在各个抗日战场上作战勇猛,以至非常惨烈,非常值得钦佩!

[ Last edited by 通往朝圣的路 on 2005-5-19 at 10:53 ]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以下可见当时参战部队桂系并非主力!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


  兵力:

  第3集团军 于学忠

  第51军 于学忠 (兼)

  第12军 孙桐萱

  第56军 谷良民

  第55军 曹福林

  第11集团军 李品仙

  第31军 韦云淞

  第4军第4支队

  第21集团军 廖 磊

  第7军 周祖晃

  第48军 廖 磊 (兼)

  第22集团军 邓锡侯

  第41军 孙 震

  第45军 邓锡侯 (兼)

  第24集团军 顾祝同 (兼)

  第57军 缪澄流

  第3军团 庞炳勋

  第27集团军 杨 森

  第59军 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MC热鸟鸟 at 2005-5-19 12:35:
张自忠战死了吧

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chulmacher at 2005-5-19 20:48:
装备差所以阵亡多,去挡枪的自然不是主力。死的人多又不是好事,关键要拿下战役。败军之将何足敬也!

这话太次了,那时候大家装备都不怎么样,参看史料,可以看出,几次会战,调集兵力部队均已步行为主,除少数嫡系部队以外,几个人一条枪也是常事,很多当兵的打了几个月仗,自己都不知道身在何处!
彼时日军装备远远优于国军,初期侵略时,更是势如破竹,难道你去崇敬他们不?川军以及其他各派系的部队不畏强敌,捍卫国土,就这点难道不值得崇敬?

中国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chulmacher at 2005-5-19 21:41:
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 第28军 军长陶广,第70军 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 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 ...

晕了,台儿庄之战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参战部队中第22集团军乃川军!
你自己转的帖子竟没好好看过吗?  

[ Last edited by 通往朝圣的路 on 2005-5-19 at 22:05 ]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以下为部分川军抗战史实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滕县一役,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防滕县与日军展开惨烈血战。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率部退到街上准备与日军巷战,在中心街口不幸被占领城墙的日军机枪扫射。王铭章身中数十弹,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余川军将士在师长阵亡后,退入房屋,与日军展开逐屋争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全师五千余人,战至最后一人而不后退,共击毙日军四千余人,同时为孙连仲部赶到台儿庄设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奠定台儿庄一战的胜利基础。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之川军一三一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徐州会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众,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川军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鄂湘桂战役中,由于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在转移途中的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
抗战中的川军是一个缩影,一个参于抗战的千百万地方武装的缩影。就象在淞沪会战中端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的桂系部队,这些年轻人都曾经为军阀混战卖命、都曾为了几个大洋的赏钱而迷失在内战的烽火之中,但当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他们的青春依然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在那样的时代,我们不必苛求他们个个都是完人,我们也不应讪笑他们以刺刀拼坦克的“不理智”,正是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令侵略者为之胆寒、令世人为之叹服、令我们有了今天的民族独立与自由!他们,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铭文;他们,都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他们,理应永远是我们心中不朽的人!

[ Last edited by 通往朝圣的路 on 2005-5-19 at 22:21 ]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laoyuan at 2005-5-19 20:55:
不学无术,胡搅蛮缠!

很贴切!不知道此人书都读到哪儿去了!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晒月亮的草鞋 at 2005-5-19 22:24:
台儿庄一役要是没有汤恩泊的中央军能赢吗?

这个不是问题的重点,你这个反问让我模不着头脑,所有参战部队都值得尊敬,好像没人否认这一点吧?
但不应该因为川军装备差等等原因就这个那个的!素不知川军出川以后粮饷毫无着落,以至要抢阎锡山的,情况极为潦倒,而正因为川军装备差,且作战勇猛,才赢得更多的尊敬!
汤恩泊中央军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汤本人的指挥在此役中也屡有经典之处,无人否认汤部所起的作用!
但是从感情和历史的角度,更尊敬川军!

[ Last edited by 通往朝圣的路 on 2005-5-19 at 22:34 ]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chulmacher at 2005-5-19 23:02:
川军在这场战役中的微不足道,不能因为自己是四川人,就夸大川军的作用。西北军孙连仲部和中央军汤恩伯部是这场战役的关键。

我不是四川人,我是江苏人,恐怕你会错意了!
关于你川军微不足道之说,我送你俩字:荒唐。
记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