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165
- 威望
- 1544
- 金钱
- 4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677 小时
|
情绪飙车”无助问题解决
每次“打人事件”发生,都如同引爆了一个舆论炸弹。无论是媒体评论还是网友议论,不乏言辞激烈的内容,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反思症结,而有的却显然醉翁之意不在“儿子”,也不在“爸爸”,不是从案件本身和事实出发,只图骂得痛快,甚至捕风捉影、自由“联想”,进行人身攻击,并且固执地怀疑一切,疑心事情得不到公正解决,不相信有关部门会秉公处理。
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用拳头说话不对,但陷于指责谩骂,其实也不妥,且无助于问题解决。无论是对儿子的恶行还是爸爸的问题,都不能任由“情绪飙车”,解决问题,还需回到理性和法治的轨道,冷静处事,依法办事。
不过,理性氛围的形成,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责任,不能藏着掖着、护着躲着,而应主动回应社会质疑,向公众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不能“看菜下饭”选择性执法,以当事者的权力、财富、名望等背景影响案件处理,而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看法条行事,以公开公正赢得公信力。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宜有序参与、理性表达,避免让负面情绪主导思考过程,而要建设性地推动问题的真正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