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插队的日子 导演手记

“在德国插队的日子”在网上越来越火,在6PARK的人气超过2万,在萍聚的人气上万,在KAIYUAN和CSUCHEN的人气也各有五千多。其他网站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例如国内视频网站游子吟和苹果论坛,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转贴。记得在WUPPERTAL首映式上,我讲过,希望这部影片的观众群能够达到上万人。看情况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有褒必有贬,绝大多数观众对电影给予的评价是肯定的,其中很多人还在观看的同时落泪了,但也有一些观众表示不喜欢这个片子,部分挑剔的观众认为片子拍得不专业,挑出一堆技术和剧情上的毛病,个别有几名观众甚至破口大骂,骂片子本身是垃圾,里面的主人公们更都是留学垃圾。

作为导演,我很客观地去看待每一份评价,无论是褒还是贬。面对夸奖和赞许,我丝毫不谦虚,单纯地感到很爽。面对观众的挑剔,我感到振奋,总算有人以专业的标准来要求我了。面对漫骂,我很感动,电影拥有如此愤怒的观众,说明电影很成功。

很多朋友对“在德国插队的日子”心存误会,对此我要声明几点:

1. 本片情节源于生活,但纯属虚构。不少不熟的朋友问我,晓冬回国后还好吗?春儿在国内的生活真的很窘迫吗?你来德国快六年了?在此简单阐述一下演员们的近况:晓冬马上就要毕业了,现在正在寻找实习位置;春儿在国内办理签证手续,近期会回到德国,当下一部片子的男主角;我来德国近十三年了,读经济系,四年半左右,离毕业估计还有一年,实在不是好学生,学习属于中下等,不过绝对不算是留学垃圾。

2. 一些观众很不喜欢那个贫嘴的男主角,尤其是南方的观众。不少南方观众跟我提意见说,电影中的主要演员都是北方人,严重忽视了南方人的存在。误会!我上两部片子的男主角之一朱某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而我的长期台柱之一夏丹是武汉人(也算半个南方人)。我是比较地道的北京人,身为编剧,写出来的台词自然很“北方”。而“插队”这部片子最初便被我定位为“北派作品”。

3. 部分群众反映电影中的台词抄袭“血色浪漫”。我承认我抄袭了一句:“别给雷锋叔叔脸上抹黑成吗?人家当年送的可是七十多岁的老大妈。”其他台词保证都是原创。北京人的语言习惯大同小异,说话的方式和口气如出一辙,所以有人批评我模仿“钟越民”或者是“方言”,实在是太冤枉我了。我只是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说话罢了。

4. 有一位观众对我的评价是“色狼男主角”,因为我在片中的初期形象很猥琐,另外还有一场猥亵女同学的戏。在此只能说一句,哥们儿权当为艺术献身了。

5. 几位热心观众觉得电影的视角过于片面。但请大家注意,电影的名字叫做“在德国插队的日子”,不是“全体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插队的日子”。

此外,我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观众。相信今年年底的第四部影片会更出色。
老子要当就当领袖!
http://spaces.msn.com/laoyuan919/
Share |
Share

非常感谢楼上同学的点评,有机会一定向你讨教。

我的MSN:laoyuan919@hotmail.com
老子要当就当领袖!
http://spaces.msn.com/laoyuan9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