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家庭主妇 于 2010-9-24 19:34 编辑

可以做火车。查www.vrr.de
地址: Hofaue 8a
          42103  Wuppertal
火车总站下车走10分钟可到。 做吊车或其他汽车在Schauspiel Haus下车走两三分钟到。
拼音版的老子可以这里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148511.html

TOP

本帖最后由 家庭主妇 于 2010-8-30 19:52 编辑

补张昨天生日聚会的照片

DSC_0222a.jpg (103 KB)

DSC_0222a.jpg

TOP

前一段汉堡致歉学堂杨老师(网名如幻)一家来Wuppertal度假住在我家,每天早上如幻都要带着儿子和她的女儿小春子读20分钟的书,晚饭前再读20分钟。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易子而教的好处,儿子学得又快又认真。我自己在家教的时候,每天能读20分钟的书就上帝保佑了。经常3,5分钟,10分钟凑合了事。这也是我要给儿子找伴读经的起因。 小春子每天要读1个小时的书,现在正体,简体字的画书拿起来随便读了(很多字的那种)。我家林林可以读个七八成,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只要家长做到坚持,最终都能学会的。

DSC_0063a.jpg (91.79 KB)

DSC_0063a.jpg

TOP

30# 大闸蟹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几个孩子一起读读书。家长领读,根据孩子的情况,小小孩儿以听和背为主,他们的记忆能力超强,不用担心他们是否懂,和这没关系。大小孩儿(四岁以上)要求指读。家长领读10遍左右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领读,如果不能家长再领,最终要求孩子自己领读,家长跟读,然后齐读就可以了。
离我们这儿不远的,都可以来免费观摩。

TOP

我们的家庭图书馆现在也开始运作了,目前仅限于读经班成员,不设专门管理员,各家保管好自己的书,互相交换。
起因是考虑到这边孩子的中文书籍有限,而每家都会有一些很好但又不常看的书籍,希望把这些书籍利用起来。
我们在MSN上设了个群,用EXCEL表格方式,标明书籍名称,借还日期,预订人,备注。每家上传书籍的数量不限,但借书数量不超过上传数量。借书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如有预订则不超过一个月,无人预订如有需要可再延长两周。
现在不仅孩子有书看了,我们大人也有书看了。互惠互利,一个解决书籍资源匮乏的很好渠道。

TOP

33# 麦香奶茶
欢迎啊。我听叮妈说你刚生了女儿,恭喜恭喜!等女儿长大点,过来一起玩。

TOP

今天的课堂笔记:

2010-9-5

时至今日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我们的班级还在不断的壮大,家长们也是人才济济,为孩子们的中文学习各显其能,思想统一,行动配合,使我们成为一个非常默契的团体。
亲子读经班成立之初,很多家长都是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跟老妈也通过电话,老妈不理解,说她满脑子想象的是我们这些家长身披袈裟,口中念念有词的样子,大人都不理解,小孩子怎么能学呢?两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们的进步估计也是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读经学中文的方法也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根据读经教育理念,儿童应当每日记诵50-100字,所以今天上课读三章的量不算多。上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从今天的情况看,复习应当为辅,孩子们的领读目前也主要是为了鼓励,个人认为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不需要每个人读好几遍,毕竟上课的时间有限啊。所以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多学些东西,希望下次课加点新的内容,穿插学习,比如《弟子规》《唐诗宋词》之类。佳佳妈今天带着几个大孩子照例进行了认字,写字,组词,造句的训练以及家庭作业的布置。立安妈闪卡认字,以及儿歌认字法看上去也很精彩。毕竟两三岁的孩子多,游戏还是少不了的。
其实今天写来写去,最想说的话就是:海外的华人子女是否能够学好中文的关键在于家长。家长重视不够,孩子们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如果每天不在中文交流和中文学习上给足时间,等孩子上学以后会出现很大问题,不管是混血还是非混血孩子,或是已经上了学的孩子,将来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当然我们班上的家长们可以说对孩子的中文都非常重视了,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有个预期和计划,比如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希望孩子应当达到怎样的程度。不妨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们这个班啊,可以说是孩子的学班,家长的玩班。今天赶上Wuppertal有庆祝活动,大家又凑在一起吃喝玩乐了一番,还热烈的计划着下几次的行动。哈哈!这才叫生活。

TOP

读完了,会用吗?
人中翘楚 发表于 2010-9-9 21:19

会用,而且用的很好。我儿子五岁九个月,自己的画书八成可以自己读了。不仅中文能读,简单的德文也能读,他们幼儿园老师很惊讶,以为我在家教过,其实我只教过他字母。我也问儿子为什么德文也会读,他的回答很有意思:“我在读中文啊。” 小孩子读书认字其实是一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读经典的目的不仅可以大量识字,还可以锻炼语感,为日后生活中的白话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也了解到了中国文化。比猫叫狗跳之类的现代文有意义的多。

TOP

本帖最后由 家庭主妇 于 2010-9-12 16:24 编辑

今天的课堂笔记:

2010-9-12

天凉好个秋!无论大人和孩子们今天都是精神抖擞,思想集中,统一贯穿的完成了课堂安排的内容。课间家长们碰头商讨了一下,决定去掉《弟子规》,保留教唱唐诗的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大班孩子的教学已经固定下来了,我们几位家长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小班孩子是否需要认字,如何认字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讨论的结果,基本同意对于能指读的孩子就用读书识字的方法,对于还不能指读的孩子采用闪卡法。班上有家长在国内专门学习过,具体如何使用还要做系统周密的安排。
课后我们安排了立安,欣欣和乐乐三位小朋友的生日Party。可能是今天读书时间太长了,能量消耗比较大,饭菜一上桌,大家就如狼似虎的吃了起来,竟然忘了给小朋友们祝福。餐后,大家恢复了体力,心满意足,笑逐颜开的把过生日的公主和王子们围在中间,为他们唱起了《生日歌》,看着小朋友们切蛋糕的样子,非常感慨,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
有一些近来的感受,提纲携领的记了几笔,本想长篇大论,想想没必要,稍微整理了一下,也顺便贴出来吧:

亲子读经,共同理想。
循循善诱,方法得当。
平心静气,来日方长。
读经其次,亲子为上。
戒急用忍,欲速难长。
不变其宗,经典崇尚。
坚持到底,斗志昂扬!

TOP

今天的课堂笔记:
2010-9-19

想想都服了自己,当初怎么敢脸不变色心不跳的说:“课堂笔记我来写。” 不过一切的一切
都比开始的计划要庞大得多,也复杂的多。今天的课堂笔记跟今天的课堂没太大关系。 上课近三个月了有一些个人感受,小小的做一下总结。
由于读经教育理念近年来的大力推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开始接受。我们的读经班从一开始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征得了众多的报名者。因为大多数家长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所以按照我原来的预想,时至今日能坚持下来的应该没有三五家。实在是经典的力量太强大了,绝大部分家庭都坚持了下来,并且我们的队伍还在扩大之中。毕竟场地有限,桌椅有限,这种扩大的趋势已经很难维持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杜塞及周边地区过来的人很多,而且来自杜塞周边地区的需求信息也不少,大势所趋杜塞地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读经班,既减少了家长们路上的往来之苦,也减轻了这边的压力。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满足更多家庭的需要,从大的方面讲起到了推广读经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我们亲子读经班上课采用轮流教课的方法,既有其利,也有其弊。有利的一面在于大家都积极的想办法共同维护课堂的教学。 不利的一面在于想法多了,会产生教学方法的不一致。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术业有专攻,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的。
个人的一些感受,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共同商讨。
因为有家长推荐杜塞的洪园餐馆,所以下节课后我们的中秋聚餐定在那里,乐乐妈需要一份具体的人数,还请大家短信到乐乐妈那里报下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