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59115
- 威望
- 99720
- 金钱
- 125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1719 小时

|
让传统和洋文化和谐发展
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它积淀着民族的心理、信仰、伦理、情感等诸多内容,它像语言一样,是族群传承文化、交流感情、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接受一种节日就意味着对这种文化不同程度的认同,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帮助着这种节日传统在文化中延续,或者使其发生变化以达到与时俱进。
中国古代关于“年”兽的传说,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吃饺子、玩龙舞狮,贴门神、对联等驱邪除秽有关的活动,都赋予了“春节”核心主题——除旧、迎新、团圆与祝福。而西方古老的“情人节”,则来自古罗马的一个美丽传说:一个名叫“瓦沦丁”的修士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落难至死。以后,人们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用鲜花、心形糖果向自己的朋友传递爱的信息,并用花边和摺穗掩盖送物人名字的信物,代表着一份份真挚的爱。
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百余名香港特区委员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增设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提案指出,法定这些节日为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希望以国家法定节日的形式来彰显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年轻人的目光,从虚浮的物质世界,重新吸引到长久以来未曾被他们重视的传统节日上来。
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势必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中国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怎样使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取得和谐、平衡的发展?作为接受着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承载着民族振兴希望的大学生群体,如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都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和全社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