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文汇报文章:“中东波”不可能在中国上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1 09:58:43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全国政协委员、百家战略智库主席刘梦熊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说,“中东波”不可能在中国重演。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历史和现实已证明和将证明,无论是“苏东波”还是“中东波”,在中国都不可能重演。但美国极端反华的政治工具自由亚洲电台却竭力煽动所谓“中国茉莉花革命一触即发”,“民运人士”王丹则在网上作出配合,号召“中国茉莉花革命”。自由亚洲电台与王某再次作出丑恶的反华表演。在香港,社民连昨天也作出鼓噪。反对派的喉舌《苹果日报》借“中东波”攻击所谓“中国专权政治”,影射中国不能“维持政权稳定以及经济增长”,意图在反对派阵营中借“中东波”吹响“颜色革命”号角,以便整合反对派阵营,以推翻共产党领导和改变内地社会主义制度的叫嚣为选举造势。反对派和《苹果日报》完全是昧于时事,引喻失义,悖逆历史潮流,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井水犯河水”,违反《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损害港人根本福祉,不得人心。   2011年伊始,一场人们始料未及的“中东波”迅速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这次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动的“中东波”,以骨牌效应在埃及、也门、利比亚、约旦、巴林等国上演,这是继“苏东波”后另一场规模巨大的“颜色革命”。“中东波”变局与“苏东波”近似之处,肇因都是来自于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内部经济危机。与“苏东波”时一样,西方某些政客也煽动说“中东人民力量的崛起突出了中国的‘专制主义危机’”。本港《苹果日报》上周六李怡撰写的社评,亦借“中东波”攻击说:“中共回应西方国家对中国专权政治的质疑时,总是捧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同国家不应干预他国内政。”但是,无论是“苏东波”还是“中东波”,在中国都不可能重演。   反对派引喻失义 中国岂中东可比    首先,香港反对派藉“中东波”憧憬所谓“中港波”,根本就是昧于时事,引喻失义:    第一,突尼斯、埃及等国的“茉莉花革命”又被外电称为“饥饿革命”,说明这些国家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突尼斯“星星之火”就是因为一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被迫做“无牌小贩”遭取缔愤而自焚,触发民众广泛抗议结果引起“燎原大火”;而埃及人口近四成即三千多万人处于赤贫状态,这是“中东波”形成的最基本社会条件。   反观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国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社会。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国家先是放开“包产到户”,继而允许劳动力流动,农民工进城;再来取消农业税,令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生产力获得释放。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之丰富比“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凭票限量”状况完全“换了人间”;企业有了“最低工资”,城市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不断向上调整。民众以前以拥有“手表、单车、缝纫机”为梦想,现在是以拥有房子、车子、票子为目标。以人民所得实惠而言,中国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一百七十年来的首次盛世,岂是埃及等中东国家经济凋敝、民生困苦、通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可比!    第二,埃及、突尼斯等中东国家当权的最高领导人,都是动辄二、三十年连续执政,长期独裁统治导致政治体制的僵化腐朽,权力腐败以及裙带政治的盛行。当政治极度腐败时,利益分配也极度失衡,社会不满和动乱也就必然而至。   反观中国,鉴于文革的教训,早在1980年8月邓小平就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带头废除了实际存在的任期终身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党的第一把手共历五任。尤其是由江泽民时代起,领导人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实现,保证了中央领导集体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活力。而党、政、军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也以年龄划线,到限就退成为制度。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个人专断和家长制产生的土壤,岂是埃及等中东国家领导人一当总统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个人独裁可比!    中国政治制度适合中国基本国情    第三,埃及等中东国家长期强人政治下军队国家化,尤其是多年接受美国“军事援助”令军方受华盛顿旨意影响。执政三十年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表面是被示威群众轰走,实际是被军方的“最后通牒”迫走。随着强人政治倒台,军人干政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这是另一种强权独裁政治怪胎。   反观中国,人民军队由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尤其是1929年“古田会议”以来,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人民军队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性质决定的。而且,解放军建军84年来,经历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苏边界冲突等反侵略战争锤炼,与世界诸大国都交锋过;且现今拥有的包括战略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绝大部分是自主研制,没有一分钱军费来自外援,岂是埃及等中东国家军方仰承外人鼻息的形格势禁可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美国第一债主,中国巨大的成就举世公认。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国际比较都表明,尽管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它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且不断在改进中,也适应越来越开放的国内外环境,能够妥善回应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充分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和独有的竞争优势,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模式”。   福山已否定“历史的终结” 李怡孤陋寡闻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最近发表文章称赞:中国之所以成功地应对金融危机,是基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能力,能够迅速作出重大的、复杂的决策,并有效地实施决策。相比较而言,美国却不具有应对危机的体制能力。在事实面前,这是福山对20年前发表的《历史的终结》(即以西方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自我修正或自我否定。但《苹果日报》上周六李怡撰写的社评,仍然孤陋寡闻,抱着20年前的老皇历,声称“‘中东波’继‘苏东波’后,再次印证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云云。   中国独创的改革开放及成功,被世界总结为“北京模式”,其实就是中国自己的颜色。就连美国的有识之士,也指出西方寄望中国“颜色革命”不切实际。《纽约时报》去年12月6日发表埃里克.李题为《中国的颜色革命?就让它保持红色吧》的文章指出:“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如果爆发一场颜色革命,就会走上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之路。在这一点上,他们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历史和现代中国的特性……只有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自由与繁荣,它的崛起也才能给世界舞台带来一支基本上和平而且负责任的力量……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基本上和平地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崛起,这是史无前例的。让这种势头继续下去吧。”文章更指出:“中国的经济成功确保了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生存,也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并提高了十几亿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个人自由以及人身尊严。”    《苹果日报》意图在反对派阵营中借“中东波”吹响所谓“中港波”的“颜色革命”号角,整合反对派阵营,以推翻共产党领导和改变内地社会主义制度的叫嚣为选举造势,完全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