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万千:美少年给胡主席温总理的"感谢信"

来源:新华网博客

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开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学校12岁学生汉娜·鲁道夫,在5月17日写给胡锦涛、温家宝的信。信中,这位美国少年,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少年儿童造成的灾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同时,对胡主席、温总理冒着余震危险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表示了钦佩和感谢。    汉娜·鲁道夫小朋友的“感谢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胡锦涛爷爷、温家宝爷爷:自从2008年5月12日到现在,我从美国、中国的电视上、互联网上,知道了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看到那一幅幅的画面,我的心里非常难过。特别是看到那些在地震灾害中被夺走生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年龄比我小,有的年龄比我大,有的和我年龄相仿,我的心里就更加难受。”
    “在电视里,我看到胡锦涛爷爷、温家宝爷爷在四川灾区奔走视察,关心着在地震中受到伤害的小朋友、老人和受灾的人们。胡锦涛爷爷、温家宝爷爷,谢谢你们!你们知道吗?当你们冒着余震时常发生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出现在地震灾区的时候,给了四川灾区人民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呀。我欣赏你们的亲民作风和忘我精神,我尊敬你们!”
    “亲爱的胡锦涛爷爷、温家宝爷爷,你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关爱让世界再次以尊敬的目光看待中国。我希望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像你们这样去领导和管理他们的国家。”
    读了这位来自异国他乡小朋友给总书记、总理的来信,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不仅牵动着中国人的心,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最让人揪心的是灾区的孩子们,最让人牵挂的也是孩子们。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学校的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写下了他们的关心、祝愿和感动。
    都说爱无国界,爱不分老幼,汉娜·鲁道夫用一颗充满爱的童心,所发出的感动与感谢,让人感觉弥为珍贵。地震无情地摧毁了灾区上千万人的家园,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让许许多多孩子没有了父亲母亲,让千万个父母失去了儿子女儿。但是,中国党和政府有情,国家领导人有情,十三亿人民有情!
    当千万个家庭为深埋地震废墟的亲人哭泣时,是总书记、总理第一时间率领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等救灾大军开赴前线,“救人要紧”,“一切为了生命”,“一份希望,百倍努力”!这救起的岂止是数千人的性命,这分明是在为灾区人民注入活下去的勇气。
    “既然活下来,就要活好”,“放心,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你们”!胡温等国家领导人现场鼓励脱险灾民的话,不止是安慰一个个企盼的眼神。十多万受伤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一万多重伤者被转运到国内最好的医院治疗。国内外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款项及时运达灾区,灾区群众居有住所,食有安全食品,许多学生很快回到临时学校课堂。
    灾区重建更是很快提上议事日程,“三个月规划,三年完成重建,国家每年拿出700个亿,国家行政机关经费降低5%”。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亲民,又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请问,世界那个国家出现如此大的灾难,能出其所右?
    感谢汉娜·鲁道夫小朋友,你的“希望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像你们这样去领导和管理他们的国家。”也道明了我们做一个中国人为何感到自豪。我们的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来讲还穷,但我们的领导人亲民,我们的党和军队属于人民。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面前众志成城。我们坚信,地震只能夺去遇难同胞的身体、毁掉灾区物质,但是带不走我们自力更生建设更为美好家园的信心,击不垮我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汶川的明天会更美好,四川的明天会更美好,中国的明天定将更美好!
    2008-6-2

前天还在和我们同事说,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政府非常尽职尽责,高层领导中的主要人物非常聪明识时务,所以在西藏事件中能得到几乎一致的支持,地震捐款中大家的踊跃尽力,其中也包含着爱国和对政府的信任。

地震后,打电话回家,一位10年前很恨邓小平(因为邓的政策使得他下岗了)的60岁老人说,“相信他们,胡锦涛和温家宝太能干了,中国一定能挺过去的。”

今天也看了被开除党籍出走的前中央委员许家屯的说法:,「胡锦涛、温宝等国领导,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是这一届政府一贯的『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和价值,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是我,全世界具有公正情怀的人,都予以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全文: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8_6_5_7_41_0_271.html

TOP

TOP

当然政府失职是有的,我觉得他们的表现至少可以打80分,德国的梅克尔最多65分,小布什不及格。

即使在国外见得多些,也很难给出比他们更好地解决办法。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TOP

原帖由 wamway 于 2008-6-5 23:52 发表
当然政府失职是有的,我觉得他们的表现至少可以打80分,德国的梅克尔最多65分,小布什不及格。

即使在国外见得多些,也很难给出比他们更好地解决办法。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很重要。


给一个政府打分不能只看最高的几个领导人啊?如果给整个政府体系及官员打分还能是以上的分数么?
依我看,一个政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只能说明我国政治体系还停留在人治,而非法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啊。。。

TOP

原帖由 freecat 于 2008-6-6 23:47 发表


给一个政府打分不能只看最高的几个领导人啊?如果给整个政府体系及官员打分还能是以上的分数么?
依我看,一个政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只能说明我国政治体系还停留在人治,而非法制。政治体制的 ...


现在都是国家或政府首脑问责制,如果下面的人没做好,那完全可以撤换他们,否则首脑也是失职。一届政府的好坏确实取决于政府首脑,因为政府不是议会。布什、梅克尔、萨科奇都有权撤换他们认为不尽职的部长。

当然,如果你要给一个政府体系(或者叫行政制度)打分,那是另一回事。人的贡献在于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果以美国的标准,中国的绝大多数高官都得辞职,因为他们多少都有些行为或话语违反人权、歧视部分人等。评价当时的政府,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到最好。

在有的城市,尤其有的沿海城市,一些官员很有雄心的,可能他们的视野和执行力都超过我们这些在海外的。

个人认为,可能下一届的习李政府也可能会很不错,一个协调能力强有韧性,一个工作能力强。

TOP

原帖由 wamway 于 2008-6-5 23:03 发表
前天还在和我们同事说,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政府非常尽职尽责,高层领导中的主要人物非常聪明识时务,所以在西藏事件中能得到几乎一致的支持,地震捐款中大家的踊跃尽力,其中也包含着爱国和对政府的信任。

地震后, ...


是 呀 , 许家屯的 评 价 比 较 公 正 , 以 他 的 资 历 认 识 问 题 应 该 比 较 全 面 。

TOP

危难时刻义薄云天 震灾过后最应该记住的9个国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全中国总动员,世界其他国家,也空前一致地提供了巨大的道义支持、物款捐助。正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对所有提供了道义、物款支持的国家,我们都心存感激,并会知恩投报。同时,以下的9个国家,我们尤其应该牢记在心。
  
  沙特阿拉伯:国际捐助第一

  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沙特阿拉伯宣布向中国捐助5000万美元现金、1000万美元物资,共计6000万美元,创下国际捐助中国震灾第一的记录。随着灾情的不断披露和救灾的不断深入,不少国家纷纷追加捐助,但截至炁子撰写本文的时间(5月31日20点),尚未知有哪个国家的捐助额超过沙特。

  的确,沙特是个石油富国,的确,爱心不能以捐助额来衡量。但是,6000万美元的第一 记录,仍然值得我们特别记住。
  

  巴基斯坦:帐篷战略储备100%送灾区

  截至5月25日,巴基斯坦捐赠中国灾区的帐篷总数达22260顶。两万多顶帐篷值多少钱,姑且不论,但巴国获悉帐篷是灾区最紧缺的物资,竟然倾其战略储备,全部捐给中国!
  
  这份情,是实实在在的义薄云天!

  
  朝鲜:与中国同步鸣笛志哀

  朝鲜首都平壤市,于北京时间5月19日14时28分,与中国同步,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运并鸣笛。同时,并不富裕、自身灾害连连的朝鲜,还向中国捐出了10万美元。

  莫桑比克:珍贵的4万人民币

  位于遥远非洲的小国莫桑比克,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年人均GNP不到8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的收入,买不到1/3罐可乐。据说,该国领导人去联合国开会,有时候窘迫到路费都无法解决。就是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黑兄弟,捐出了价值无法衡量的4万人民币!
  
  4万元,对我们很多个人都不是一笔大数目,何况整个中国,我们绝对不缺这点钱。但是,这4万元来自近乎赤贫的小国,其意义弥足珍贵。南京的一位老年乞丐,倾其所有捐出105元。股市上强行劫夺中小股民200亿浮财的券商们,捐出了1亿。从绝对数量上看,1亿是105元的多少倍,然而,乞丐的105元背后,是一颗金子般的心。乞丐的高贵,远远不是那些心灵充斥肮脏铜臭的券商所能及的。
  
  莫桑比克献出的4万人民币,其珍贵恰如捐出105元的乞丐,值得我们倍加敬重。
  
  有这个五个蕞尔小国,个别邻近,大多遥远,没有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财力来捐助,但是它们却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与中国人民感同身受的悲伤。这种特别的方式就是,为中国震灾设立“全国哀悼日”、所有政府机关降半旗志哀!
  
  这五个国家是:
  秘鲁(5月19日全国哀悼日)
  汤加(5月21日全国哀悼日)
  孟加拉国(5月21日全国哀悼日)
  科摩罗(5月22日全国哀悼日)
  佛得角(5月23日全国哀悼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