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466
- 威望
- 15387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1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中国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13#
发表于 2005-3-12 21:15
| 只看该作者
在去文庙的路上,曾看到有整齐的石库门房子,这种房子好象只有上海有,或者上海的最典型。每个单元有个小天井,一个大门,里面是环绕的两层住宅。旧时,这是有钱人才住得起的,张爱玲小的时候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我一路走,一路仔细看,偶尔见有大门敞开的,就探头去望望。里面与北京的大杂院截然不同,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不由得心生羡慕:在上海,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不错,平民家居的气氛很温馨,而且毕竟是身居闹市。
从文庙出来打了一个车,去复兴路。车渐渐走上了一条幽静的马路,两边梧桐枝干交错,院墙内是静静的小洋房。过去年代的建筑,审美风格都很别致,那种优雅无法形诸笔墨。在上海走了这么几天,到此才算渐入佳境。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是从东头到西头。
两边的洋楼庭院,是“山阴道上”的景色,让人看不过来了。忽然,车窗外掠过一处极有气派的老别墅。老弟说:“虹桥路有个罗别根花园,标价1.2个亿出售,居然也有人买去了,就是这种老别墅,那还是30年代沙逊搞起来的。”
我脱口而出:“1个亿,那得什么样的富翁才买得起?”老弟说:“对李嘉诚之类的来说,1个亿算什么?”我无语。依稀还记得临来时看过一个新闻稿,好像说今年拨给海南穷孩子的学杂费,也不过1个多亿。其中大半是国家给的,小半是省里自筹的。“富可敌国”啊,原来这句成语,并不是古代文人的夸张。
车到了复兴西路,下来,环顾幽静的街道,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十里洋场”在这里没有影子了,家家庭院深深,不知有几许安宁藏在那紧闭的门窗内。这是上世纪中国最优雅的居住区,到今天仍存风韵。年初五,到处都还是熙熙攘攘,这里却寂然无声,路上行人也见不到几个。
路边有一个小小的文化书店,品位不俗。里面有些学术书籍,我甚至看到了慕名已久的传媒理论经典《娱乐至死》。顾客也都很文雅。我想,在街头开这样一家小店,乐趣已不是赚钱,店主肯定有他别致的追求。
一路看去,所有的院子都是门户紧闭,人行道上,梧桐的黑色枝干略显萧瑟。我说:“这要是夏天来就好了,这街上的绿荫,应该比较迷人。”老弟说:“哪里,秋天最好,梧桐叶子落下来,无与伦比。”
想来。卫慧当初的居所,应该就是在哪一个紧闭的门内。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不出个作家才是怪。
新婚人常怨“春宵苦短”。我这外乡来的人,只恨没有时间把边边角角的街巷都跑遍。无数胜景,眨眼就掠过了,挽之难回。看看前面就到了“棉花”。推开外面的玻璃门进去,里面的小门关着,能听见有乐队演奏声,厅堂里却空无一人。看来还是不营业,只有乐队在练习。“棉花”里面的布置,从门上能窥视到,椅子是白皮面的高脚凳,空间不大,多曲折,不能一览无余。棉花棉花,难道真的要三顾茅庐了么?在门外徘徊一会儿,心里叹一声,只好离去。
今天市内的游逛,到此基本结束,明天也不打算出来了,因此这可以说是最后的一瞥。复兴路的安谧,在头脑里挥之不去。我在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城市,路宽,树荫多,人、车都很少,就像复兴路这个样子。因此,无论在哪里,我都十分欣赏安静的街区,甚至喜欢小城市、卫星城。巨大的城市和人流车流,在我看来毫无美感。能在那样嘈杂的城市中心居住而安之若素的人,总觉得他们在心理上十分坚强。
黄昏,坐地铁到徐家汇,到“美罗城”商厦吃饭。这里有个地下一层的大美食城,有各种地方小吃的摊位。美食城里人头攒动,食客们很踊跃,可能是价位合适又方便的缘故。
饭后出来,我们商量行程,觉得如果马上回去还嫌早,就决定先逛“思考乐”书局,再到星巴克去坐。“思考乐”是民营书店,大而不精,在里面看到了有天涯网友写的小说《红纸伞》在卖,装祯极为精美。我们旧书提了一大包,新书,就不可能再买了。走了一圈,便去喝咖啡。
大厦里的星巴克,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平台,也摆有有桌椅。虽然外面冷,但景色极壮丽,满眼都是灯山光海。老弟已有些时候没有来过,见了也止不住惊叹:“已经这么漂亮了?”
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说徐家汇是全上海白领丽人钟情的地方。现在是放假,我看不到有什么白领丽人。阳台上只是寒风瑟瑟。邻座有一男一女,那女的看不大清楚面目,好像也是个丽人,在哭诉同居男友如何虐待她。眼前的美景,和这女人的泣诉格格不入。我不免有些扫兴。心想,来闯大上海,来闯这灯红酒绿的繁华地界,不受伤是不可能的。从深圳,到海南,我闯荡十多年,耳闻了不知多少女人的泣诉,也见过昔日端茶倒水的女同事闯出了光明大道,开了轿车东奔西跑。金钱世界,既是造就人的地方,也是毁灭人的地方。
那一男一女不知什么时候走了,眼前的世界才真正显出灿烂无比。上海之美,恐怕一半就在于霓虹灯。灯火繁盛,经济就必定发达。记得93、94时,海口也曾走在全国之先,那时南宝路一小段路上的酒家灯火,就要胜于北京建国门外的一条大街。在璀璨的灯下,闯海的冒险家和绝色小姐们夜夜笙歌,千金散尽。那个时代,是海南有史以来辉煌的顶点。哪里有钱,哪里就会有美女。那时海南歌舞厅的小姐,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上海和江阴一带的美女。如今潮退了,美女们四散无踪。留下“来海南才知身体不好”的空言,还不知要过多少年,才能在国人心目中消除影响。
徐家汇的灯火,温暖着寒夜。周围的商厦如同城堡雄踞。老弟说:“这几个商厦,是给不同阶层准备的,有平民的、有小资的,有中产阶级的,有大富豪的,各取所需。老妈就爱去平民化的‘太平洋’。”
坐了一会儿,实在抵御不了寒气,便端着咖啡杯回到屋子里。星巴克与麦当劳、肯德基是一路,都是连锁的程式化的洋派餐饮店。在中国,这类毫无个性的店,永远是热闹非凡。星巴克的咖啡,我在北京时,凡是走过西单“中友”或复兴门“百盛”,都要进去坐。它咖啡的味道,不像它的宣传品上写的那么不得了。上海的这个也是,反倒是窗外视野令人难忘。
坐到8:30,开拔。坐一站地铁到上海体育馆,结束了最具有文化意味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