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德国历史 第五章 狂妄和罪孽——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德国,作为欧洲迟到的大国,一直不满于世界被瓜分完毕的现实。它在近代几百年间饱受列强的蹂躏,内心早已埋下复仇的种子。而今,它终于实现统一,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实力领先的大国,决心要通过战争来洗刷过去的屈辱,并夺取与它实力相称的世界霸权。
    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将这个国家的全部力量放到军事发展上,终于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还没有真正决出胜负之时,国内反战革命爆发,帝国覆灭。1919年战胜国将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强加到德国人民身上,加剧了国家的动荡,民族仇恨和复仇情绪迅速蔓延。新生的魏玛共和国从建立之日起,就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在极端民族主义、旧时代封建势力、普鲁士军阀和欧洲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共和国存在了短短二十余年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专制统治。希特勒将国家辛辛苦苦积攒的社会财富,全部用于发展军事力量,并建立全面战时经济体制,强迫德国人民再一次走上战争之路。在1936年到1939年几次军事冒险后,希特勒悍然发动了入侵波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通过“闪电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占领了欧洲大部分领土。激起了全世界反抗法西斯反抗侵略的斗争。经过7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纳粹德国彻底灭亡。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留给其后代一笔沉重的物质和精神债务需要偿还。战后,美苏“冷战”造成了德国的分裂。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德国人重建家园的热情,他们一边偿还战争赔款,一边辛苦工作,得到了世界的尊敬。1990年,两德终于实现统一。统一后的德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重新站立在欧洲大陆之上。
    本章将具体介绍近一百年德国发动战争和战后重建这段惨痛和令人深思的历史。

第一节 威廉二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随着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腾飞,德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迅速膨胀。1888年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刚刚看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他就急不可耐地奉行对外扩张政策,踏上军国主义道路。这遭到奉行欧洲安全政策的俾斯麦的极力反对。威廉二世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毫不犹豫罢免俾斯麦,武断专横地制定了新的国家路线,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纳入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体系。

    威廉二世首先把目标锁定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上。当时,世界基本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连小国比利时都拥有大量海外殖民地。这使德国感到强烈不满,国内充斥着喧嚣的扩张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为了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对扩张提出了特别强烈的要求。短短几年时间,德国便将触角伸至远东、南太平洋和非洲。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和疯狂拓展殖民地的行为,得罪了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在内的一系列欧洲大国,迫使它们联合起来。

    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缔结同盟。于是形成了英法俄为一方,德奥意为另一方的对立军事集团。战争的阴影从此笼罩在欧洲上空。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威胁。

    对立双方展开大规模军扩备战。从1879年至1913年,德国的军费开支从4亿马克猛增至20亿马克。这大大刺激了军火工业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德国企业克虏伯(Die Krupp Werke)的规模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从钢铁,机械和武器制造中牟取巨额利润。在一战二战中,克虏伯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其生产的大炮、战车、潜艇以及舰船极大地强化了德军的战斗力。因此其在战后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制裁。然而,在德国统一后,克虏伯重新崛起,1999年企业合并为蒂森克虏伯(ThessenKrupp),成为德国第一大钢铁公司,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

    时间回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威廉二世企图通过东西两线各个击破的战略,迅速结束战争。然而,在英法俄不屈不挠的抵抗下,这个计划彻底破产。战争持续了四年,涉及全世界31个国家,15亿人,造成约1700万人死亡。战后德国经济频临崩溃,威廉二世仓皇逃至荷兰,存在了4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在威廉二世的反动统治下,德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后,又要承担欧洲列强强加于德国的极其不平等的战争赔偿。然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旧的贵族阶级、军阀势力和垄断资本家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相反堂而皇之地重新回到政党中,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这一切,加剧了德国的内部矛盾,造成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快速蔓延,为后来希特勒攫取政权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国内政局跌宕起伏。人民渴望看到一个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诞生。1919年2月国民议会在德国中部城市魏玛(Weimar)开幕。这里是古典人文主义者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的故乡,远离普鲁士霸权象征的柏林。议会通过了《魏玛宪法》,废除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联邦议会制。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
    然而从共和国诞生之日起,它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同年6月在战胜国的威胁和强迫下,德国政府签订了极其屈辱的《凡尔赛和约》(Der Versailler Vertrag)。

    根据和约,德国的领土遭到瓜分。西部,欧本-马尔梅迪(Eupen-Malmedy)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Elsass-Lothringen)划归法国,莱茵河西岸由国际联盟占领15年,卢森堡独立;北部,北石勒苏益格(Nordschleswig)划归丹麦;东部,西普鲁士-波森(Westpreussen-Possen)划归波兰,尤本萨尔梅迪(Oberschlesien)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南部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全部的海外殖民地由列强接管。
    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偿付给战胜国高昂的战争赔款,经济主权基本沦丧,德国境内主要河流对外开放,军队规模被严格限制等等。《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人民的极其不平等的条约,加剧了德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羸弱的魏玛共和国举步维艰,民主政体在国内人民的指责和右翼势力的冲击下岌岌可危。

    战后,法国担心德国重新发展起来,力图向德国索要不着边际的赔款,并掠夺德国贵金属和煤炭资源,造成德国经济的极度混乱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成为一文不值的废纸,人们甚至用货币来生火取暖。垄断资本家趁机敛财致富,而广大的中产阶级在银行的存款一夜间化为乌有,沦为无产者。德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法国这种“杀鸡取卵”的掠夺开始引起了美英的担忧。为了保证德国有能力继续偿付战争赔款,美英提出一项经济复苏计划,开始向德国提供贷款,并敦促法国撤出鲁尔区,保证德国经济自由。

    从1924到1929年,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解决了德国重建过程中资金奇缺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德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德国进入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煤炭、钢铁产量急剧增加,带动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子技术的全面发展。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德国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量再度位居世界前列。德国出现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壮观的一次经济复兴”。这成为德国战败短短21年后重新发动战争的坚实保障。
    然而,德国的经济复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就是过分依赖外国注入的资本。1929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欧洲各国。德国因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重创。短短几年时间德国人辛辛苦苦创造的社会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工厂停工,企业倒闭,银行破产,经济严重衰退,政治陷入混乱,纳粹势力迅速抬头,这一切终于敲响了魏玛共和国的丧钟。
    趁着经济危机,纳粹势力四处游说,在新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从国会中最小的党跃居为第二大党。最终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上台,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终结,从此德国历史进入到纳粹独裁统治的黑暗时期。

第三节 希特勒攫取政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1920年希特勒组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劳工党(音译简称为纳粹党)到1933年担任总理,希特勒攫取政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早期,纳粹党试图通过武装政变夺取政权,1923年在慕尼黑制造了“啤酒馆暴动”事件。不过暴动很快被政府平息。希特勒本人被判处5年徒刑。经过多方斡旋,希特勒提前出狱。经历过这次失败之后,他意识到武力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决定通过走议会选举的道路,使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一步夺取全国政权。
    1925年,保守的君主政体主义者兴登堡在大选中获胜,当选总统。他保留着普鲁士时代的思想和作风,内心深处怀疑和敌视民主政体,而对以纳粹党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抱有同情。纳粹党获得了发展的绝好时机。希特勒施展狡诈的政治手段,一方面,利用“中层阶级”反对大资本家的情绪,大肆宣传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投靠大资本家,许诺保证他们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获取经济支持。1930年德国陷入经济危机,人们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希特勒将德国贫困的责任完全归咎到政府身上,指责它毁灭了德国的一切。越来越多的人抱怨政府的无能,而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希特勒身上。第二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空前的胜利,虽然席位没有超过半数,但是离最终控制国会已经不远了。
    1932年德国国内政局混乱,政府频繁更迭,工人罢工暴乱不断,这使垄断资产阶级深感忧虑。为了尽快稳定局势,他们联名致信总统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组建内阁。终于在重重压力下,兴登堡同意了这一请求,于1933年1月30日正式任命希特勒担任总理。纳粹统治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实现真正的独裁统治,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连串快得令人窒息的行动。第一步,解散国会,重新选举;第二步,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第三步,修改宪法,大权独揽;第四步,取缔其它一切政党,并禁止组建新的政党;第五步,趁总统兴登堡逝世,宣布总统和总理合并为一;第六步,剥夺联邦州的自治权,取消邦议会;第七步,控制司法部门,实现立法、司法和行政一体化;第八步,解散工会组织;第九步,控制教育、文艺和新闻出版,全面推行“领袖原则”;第十步,建立秘密警察机构,保证所有政策贯彻实施。这一切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的。至此,希特勒彻底建立起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开始踏上征服世界的军国主义道路。

    为了重整德国军事,希特勒再次施展狡诈的政治手段,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扩大军队规模,全面建立战争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在国际场合发表演说,表示他本人极端厌恶战争,所追求的仅仅是平等和谅解,以缓解国际上的紧张局势。英美的绥靖政策,大大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彻底破坏《凡尔赛和约》。1937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轴心国集团。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进一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面对希特勒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冒险,美、英、法等大国始终不愿相信希特勒会有称霸世界的野心。直到希特勒将战争的矛头对向波兰时,他们才真正认清了希特勒的本质。
    1939年8月23日,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扫除了发动全面战争的最后一块屏障。9月1日凌晨,德军全面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希特勒制定了“闪电战”计划, 在1939年9月到1940年7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击败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希腊和法国,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
    1941年6月德国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宣战。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的“大清洗”和独裁统治下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前线苏军和普通百姓甚至认为德军是来解放他们的,不仅主动投降,而且愿意充当推翻斯大林的先锋力量。但是,面对德军残暴的经济掠夺和种族歧视观念,他们彻底失望了。10月,莫斯科会战打响。苏联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如果,当初德军改变战争思路,不以占领土地为目的,而采用安抚苏联人民的手段,提出推翻暴政建立新政权的口号,那么斯大林决不可能取得胜利,现代历史和世界政治格局将彻底改写。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纳粹德国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独裁统治、侵略扩张的反动本质。它带给占领区人民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巨大损失。这必将在未来血债血还。
    1942-1944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但是随着德军在苏联战场和北非战场的失利,以及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开辟西线战场,实力均衡被打破,纳粹德国全面转向防御阶段。1944年9月,西线盟军已经推进到德国边境线,地面部队即将打响进入德国本土的第一战——夺取荷比德三国交界城市亚琛。亚琛没有地理上可利用的天然防线,更没有重工业和稀缺资源,但是这里作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发祥地,对纳粹党人来说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必须死守。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夺,亚琛成为德国境内第一座被解放的城市。此后,在盟军和苏联的两面夹击下,德军溃不成军。1945年4月26日苏联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役。30日,希特勒在绝望中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持续了整整7年,涉及全世界61个国家,20亿人,造成约6000万人死亡。希特勒号称建立“千年帝国”,事实上存在了短短12年就彻底灭亡了。纳粹德国带给整个欧洲难以愈合的伤痛,自身也遭受到彻底毁灭的惩罚。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罪孽,留给其后代用了整整91年才完成物质上的偿还。但是精神上的偿还却还要一直持续下去。

第四节 战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1945年7月美、英、法、苏等战胜国在波茨坦召开会议,商定处置德国的原则和措施。会议吸取一战后凡尔赛会议失败的教训,决定采用军事占领、严惩战犯、经济扶助等方式,逐步重建一个和平和民主的新德国。会议还决定了割让土地和战争赔款等相关问题。
    西方盟国起初的意图是限制德国的发展,但是随着美苏之间展开“冷战”对峙,美国开始决心复兴德国,把德国纳入西方势力范围,使之成为遏制苏联的桥头堡。1947年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并进行了占领区内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1949年9月20日在西方大国的主导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缩写BRD)宣告成立。苏联方面则于10月7日组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缩写DDR)。德国从此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

    随着“冷战”对峙不断加剧,柏林发生严重的政治危机,东柏林的居民如潮水般涌入西柏林。为了切断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东德开始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柏林墙”。“柏林墙”如同一道铁幕,造成两德彻底分裂,两德从此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德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迅速腾飞,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东德。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西德开始谋求与之相应的政治地位,这首先需要恢复同东欧各国外交关系。

    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先后访问东德、苏联、波兰和捷克等国,大大改善了西德和这些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中欧紧张对峙的局势。1970年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并跪倒在纪念碑前。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世界也许就在那一刻原谅了德国,这一跪成为一段光辉的历史载入了人类的史册。有人问犹太人:你们恨德国人吗?他们说不恨,因为德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民族!因为他们跪着都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勃兰特这一勇敢的行为使他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光辉的一笔。

    只要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存在,两德统一似乎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然而西德一直没有放弃统一的希望。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1988年波兰成为第一个脱离苏联的国家。随后匈牙利也宣布独立。1989年东德国内政局也急剧动荡。在苏联国家主席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1月9日晚民德统一社会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放“柏林墙”。东西柏林的居民如潮水般汇聚到“柏林墙”两侧,并爬到“柏林墙”上,欢呼雀跃,他们大声呼喊着“我们是一个民族!”。分别了几十年的亲人朋友长久地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积郁在心中长久的思念和感动终于无法抑制地宣泄出来。战后德国人忍受屈辱,辛勤工作,在一片战争废墟上重建了繁荣富强的新家园。他们等待两德统一太久太久了,而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
    1990年3月18日,两德举行公民投票,决定了德国统一的结果。这个愿望之所以能实现,归功于总理科尔(Kohl)的全力以赴,戈尔巴乔夫对德国人们自决权的尊重,还有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统一的支持。此后,两德政府开始就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谈判。东德似乎急不可耐地想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放弃了包括宪法、货币,甚至政党在内的几乎全部主权,和西德达成一致。根据协定,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联邦德国《基本法》有效范围扩大到原民主德国的领土之上。

    两德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统一,这一天定为国庆日,国家名称继续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彻底消失了。在统一当天的庆典活动上,总统魏茨泽克(Weizsaecker)发表讲话:“德国将在统一后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仅赢得了全体德国人热烈的掌声,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从此,德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在欧洲大陆之上。

第五节 德国政党和新时代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德国政党。
    2009年10月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缩写CDU,简称基民盟)再次击败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SPD,简称社民党)成为执政党,基民盟主席安哥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获得连任。

    社民党和基民盟为德国两个最大的政党,为德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民党有着悠久的历史,成立于1863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前夕,以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但是由于倾向于社会主义革命,而遭到俾斯麦政府的残酷镇压。普鲁士奉行君主专制制度,严重破坏了政党的正常活动。直到一战结束后,各个政党才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这一时期,在社民党的主导下,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然而新兴的共和国没有妥善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终于在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后垮台。希特勒建立的纳粹独裁统治,彻底破坏了原有的民主制度,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成东西两个主权国家,社民党也随之分裂。西德社民党于1969~1982年担任执政党,致力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东德社民党和德国共产党合并为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缩写 SED)。随着1990年两德统一,东西社民党也重新统一。1998~2005年社民党主席施罗德担任总理,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为欧盟下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基民盟成立于1949年,此时德国已经分裂。基民盟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历史性的担负起重建德国的使命,1949~1969年执政期间,实现了德国经济的强劲复苏。1982~1998年基民盟主席科尔担任总理,连任四届,成为德国历史上仅次于俾斯麦的又一位常任总理。科尔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东西德的统一,因此他被亲切地称为“统一总理”。然而,他却没能承受住来自金融危机的考验。此后施罗德通过经济改革,成功地阻止德国陷入经济衰退。当基民盟2005年重新执政之时,默克尔政府就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席卷全球。当欧洲各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时,德国以强劲的势头最先走出危机,并带动整个欧盟实现复苏。德国经济在新时代重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2010年10月3日,德国举行两德统一20周年庆祝活动。经过这20年的发展,一个完整的现代德国已克服了历史性的挑战,并成熟到担当起欧洲经济发动机的角色。它今年二季度GDP增速达到9%,是近20年来最快的增速。德国9月的工商业信心达到近3年多来的最高点,这意味着即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德国企业也能承受出口需求疲软的冲击。


    新时代的德国,是一个有着牢固价值基础的自由民 主的国家,正经历着其1200年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抒写着民族复兴的奇迹,并且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一如既往地向着未来大踏步前进!

德国历史年表

  



1990年3月18日,两德举行公民投票,决定了德国统一的结果
我希望有一天台湾也能统一
欢迎光临原创板!
欢迎发帖
今年德中不发帖,要发就发原创帖!!
不是寂寞才发帖,只因发帖不寂寞!
哥发的不是帖,是寂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