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之“三大疑案”


兵败梁山,失陷青州,是不是说明呼延灼很饭桶?也不是,只能怪他运气实在太差。看看呼延灼交手过的那些大将:林冲(五十合以上不分胜负)、秦明(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鲁智深(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杨志(四十合之上不分胜败),哪一个比他呼延灼弱?好不容易碰上个功夫不入流的孔明,呼延灼竟也像模像样斗了二十回合,地球人都知道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宋江的功夫本来就稀松平常二五眼,徒弟孔明的功夫想必更加不堪,像呼延灼这种一流高手二十回合才斗败孔明,这显然不合常理。此一战成了发生在呼延灼身上的第一个疑案。难道是一再遇上高手的呼大将军已经不自信了?

宋江劝呼延灼入伙的理由有三:一你耗费了大量军马钱粮,高太尉不会放过你;二你的同事韩滔、彭玘、凌振都已经入伙了,你还等什么,赶快过来吧;三等将来朝廷招安,你还可以回去做官。宋江这一番话中肯而现实,既打动了呼延灼的心,又照顾了他的自尊,宋老大办事的确有一套,令人不得不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呼延灼也不是傻子,他老哥儿一个(连御赐的宝马都丢了)回京城,皇帝会放过他?就算皇帝放过他,高俅能放过他?入伙酒入伙吧,先保住脑袋再说。英雄也是人,名门之后也是人,是人就没愿送死的,呼延灼投降梁山也是权宜之计。呼延灼的投降仪式很隆重,他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于国,实感兄长义气过人,不容呼延灼不依,愿随鞭镫。事既如此,绝无还理。”好个呼延灼,投降的理由都如此冠冕堂皇,不过也好,理由堂皇一些,多少也能照顾一下将门虎子的自尊心。以哥们义气大于国家利益的强调投降,倒是符合了黑老大宋江的胃口,兄弟每读到此,都不禁要为呼大将军的“拍马”功夫拍案叫绝。呼延灼成了第69批次上梁山的好汉。

上梁山后,呼延灼没有像韩滔、彭玘、徐宁等那些朝廷命官一样,一入伙便心急火燎地把家属往山上搬,自始至终呼延灼的家属都没有上梁山。难道呼延灼没有妻儿老小,没有兄弟姐妹?这成了呼延灼上梁山时的一大疑案。

依仗显赫的家世和高超的武艺,呼延灼入围梁山马军最牛的“五虎大将”之列,36天罡排名第8位,位置高于门子极硬的花荣和血统极尊贵的柴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征大辽,平田虎,捉王庆,灭方腊,呼延灼随梁山一路走来,立下汗马功劳。三败高太尉,面对昔日有知遇之恩的高俅,呼大将军毫不手软,二十回合打死天水节度使荆忠,与张清联手活捉雁门节度使韩存保;征辽国,一鞭打死兀颜统军长子兀颜延寿;征方腊,杀死方腊手下重臣高侍郎……

皇天不负有心人,梁山集团“功德圆满”之后集体受封,呼延灼被任命为“御营兵马指挥使”,每日陪王伴驾,给皇帝当保安总司令。

兄弟始终想不明白,这个曾经害死过慕容知府全家的呼延灼,皇帝为何要授其要职、视为心腹呢?难道宋徽宗不想为自己的大舅子报仇,毕竟慕容知府的孩子与宋徽宗的儿女可是姑舅兄弟啊。呼延灼的结局成了其身上的第三大疑案。
Share |
Share

TOP

(一)汤隆

梁山上有些人是不可或缺的,是梁山事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汤隆。汤隆的长处是打铁,打铁是一项旱涝保收的职业,和平年代铁匠可以打造农具,战争年代铁匠可以打造武器,所以说铁匠走到哪里都能混个肚圆。像梁山这种具有一定规模、蒸蒸日上的黑帮组织,对武器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当李逵这个粗人第一眼见到汤隆时,马上就产生了拉他入伙的想法,连黑旋风都能意识到汤隆的重要性,可见这个汤隆对于梁山真的不可或缺。

汤隆跟着李逵说走咱就走,抛家舍业没有半点含糊。这一方面说明汤隆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不拖泥带水的汉子;另一方面也表明汤师傅在武冈镇混得并不怎么样,在他眼里上梁山或许是一条出路。梁山在拉拢萧让、金大坚、安道全等一批技术型人才时,无不要将其家属、金银细软等值钱的东西一并带上山,施耐庵在这方面倒也不惜笔墨,每有人才被赚上山,必然对这事交代的详详细细。汤隆上山则是例外,简单的很,赤条条一个人说走就走,什么老婆孩子、行李包裹一概不要,其实家里也确实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带,老婆嘛,自然还在他老丈人家养着呢。汤隆好赌,一个赌徒能有多少家产可以挥霍。

汤隆的贫困和徐宁的富裕形成鲜明对比,兄弟俩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两人失去了最根本的共同语言。徐宁没想过帮汤隆一把,汤隆也没希望哥哥拉自己一把。所以汤隆可以毫不犹豫、毫不手软地去骗这位哥哥,自己亲姑姑的亲儿子。上梁山后徐宁与汤隆基本没有对话,往来则更少,也许两兄弟的隔阂至此还没有完全消除吧。隔阂归隔阂,徐宁的钩镰枪法到底还是传授给了汤隆,昱岭关一战,汤隆一钩镰枪下去,竟活捉了双手沾满梁山好汉鲜血的庞万春。这一枪,铸成了汤隆作战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汤隆为梁山打造过多少武器,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他是108将之一,也算梁山集团的领导干部,估计他不会亲自动手给普通士兵打造武器,顶多也就在梁山下属的兵工厂做一些技术性指导而已。假如林冲、关胜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需要什么武器,汤师傅说不定才会一展身手。

征方腊之初,梁山集团一批技术型人才都被皇帝或中央某部门留在了京城,如安道全、萧让、金大坚、乐和、皇甫瑞等,唯独汤隆与凌振两个技术性人才随军出征,凌振好在还活着回来了,倒霉的只有汤隆,竟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

TOP

二)凌振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当然,从火药到火炮还需要一个过程,而凌振就把这个过程变成了现实。凌振制造的火炮能从梁山泊这边直打到对岸,射程估计在几千米开外。冷兵器时代,凌振火炮的威力估计可以相当于现在的巡航导弹了。

凌振在国家武器装备部工作,但地位并不高,仅是个炮手,还是副的。兄弟始终想不通,既然凌炮手号称“宋朝盛世第一个炮手”,那么他为何仅是一个副炮手呢?他上面的正炮手又是谁?造炮技术比宋朝第一炮手还牛?还有一个问题兄弟也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凌振这个副炮手的级别有多大,副班长还是副排长?从凌振手下随行军士的数量推断,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副排长,凌振手下出征梁山的三四十个军汉,实际上就是一个炮兵排。一个小小的排长,有什么资格亲自去参见高俅(当朝太尉)?一个排长(还是副的)亲自去接受国防部长的命令,匪夷所思。哪位仁兄想通了,请千万留言。

晁盖略施小计,凌振被捉上梁山。经过宋江一番思想工作,轰天雷成了第66批次上梁山的好汉。

接受招安后,凌振的火炮屡屡在梁山集团南征北讨中大建奇功。征王庆龙门山一战,小旋风柴进充分利用火炮优势,一顿狂轰滥炸,一万敌军十死*,敌将縻贝生被击毙,柴进用的火炮,出自凌振之手无疑。征方腊乌龙岭一战,凌振一个轰天炮打得敌将包道乙粉身碎骨,凌炮手这枚“火弹字”打得够准,也够狠。这个包道乙就是一剑砍掉武松一条臂膀的那个包天师。昱岭关一战,凌振的火炮更是起了核心作用,火炮的震撼力和时迁的蛊惑力直接导致了庞万春的部队全线溃退,昱岭关终于被拿下。在此之前,卢俊义在这里已损失了6条好汉。

征方腊成功,凌振是回京的15位偏将之一,名授武奕郎。凌炮手重回国家干部队伍,他是否还继续其火炮的研制和发射工作,书中没有明确交代。像凌振这样开创军师先河的特种兵将领,如不被朝廷特招回部队,那对于大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军器发展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TOP

三山聚义打青州



青州附近存在四大黑帮组织:以鲁智深为首的二龙山;以李忠为老大的桃花山;以燕顺为首的清风山和以孔家兄弟为首的*山。盗贼四起,青州大约是宋朝境内黑恶势力最猖獗的地区之一。在《水浒》这部书里,有两个地方的知府最难当,一个是济州知府,一个便是青州知府。前者靠近黑帮势力最大的梁山,后者辖区内则有四伙黑势力。

青州下辖7州38县,地广人稠、沃野千里,仅北宋在青州任过职的贤臣就有寇准、欧阳修、范仲淹等13位之多。慕容彦达能到青州这地方任职,估计也是托了其妹妹慕容贵妃的门路,也活该慕容彦达倒霉,人家别人在这里任职都相安无事步步高升,等到他调来时,青州已成了烫手山芋,匪患猖獗的重灾区。整天跟B社会打交道,慕容知府的日子估计不会消停了。

前者青州府三大军事要员秦明、黄信、花荣私通黑帮大闹清风寨,继而投奔梁山,致使清风寨、青州郊区一片涂炭,慕容知府心惊肉跳名誉扫地,若非有慕容贵妃那层关系,他这个知府大概也当到头了。虽说清风山黑帮全伙上了梁山,可青州地面仍有二龙山、*山、桃花山三股黑势力盘踞,想必慕容知府的日常工作除了升堂问案就是剿匪了,几年下来,案越审越大,匪越剿越多……

当呼延灼投奔青州的时候,慕容知府眼前一亮,有双鞭呼延灼在,何愁匪患不除!于是慕容知府盛情挽留住了呼延灼,其实呼延灼此时也没什么地方可去,留在青州也好,反正不必再拿腰带换饭吃了。为激励呼延灼用心剿匪,慕容知府夸下海口:“等将军平了三山,下官自当一力保奏,再教将军引兵复仇如何?”剿匪立功将功赎罪是呼延灼眼下唯一的出路,既是慕容知府肯提供帮助,这正随了呼延灼的心思。呼延灼千恩万谢,左一个恩相右一个恩相,比见了他干爹还亲热,“深谢恩相主监,若蒙如此,誓为效死报德!”接下来慕容知府给呼延灼安排了星级客房,高档衣服,山珍海味……呼延灼在慕容彦达这享受的完全不是一个败军之将的待遇,倒像对待凯旋的将军。日后呼延灼领梁山人马打破青州杀害慕容知府全家,他心里竟没有一点怜悯,一丝自责?几天前还“恩相恩相”地敬着,几天后就翻脸无情害了人家性命,人性之恶莫过于此,名门之后、将门虎子竟也不能免俗!

夺踏雪乌雅马,呼延灼与桃花山李忠、周通发生冲突;活捉孔明,呼延灼又与*山结怨。我们说呼延灼立功赎罪的出发点不错,关键是他太想立功了,太急功近利了。立功心切使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同时得罪了青州两大黑帮,不得不两线作战。对于呼延灼来说,这时最有效的军事部署应该是分化三山,各个击破。因为同时对付两股以上黑势力的话,很容易使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这对呼延灼用兵极为不利。

事实上盗马的李忠、周通能跟二龙山的鲁智深拉上关系,孔明、孔亮的后台则是梁山大哥宋江。呼延灼此时所要对付的已不单单是势力最弱小的桃花山、*山,而是加上二龙山和梁山在内的四大黑帮。呼延灼不经意间竟捅了四个马蜂窝,三山聚义实际上应该叫“四山聚义”。

“三山聚义打青州”产生了两大后果,一是青州失陷,慕容知府全家被灭门,呼延灼走投无路加入梁山;二是梁山集团成功兼并二龙山、*山、桃花山三大势力,这成了梁山集团招安前最大的一起兼并案。

TOP

金铃吊挂


鲁智深当年“拳打镇关西”,之后流落江湖,其间主要结识了三条好汉,头一个是九纹龙史进;第二个是打虎将李忠;第三个是豹子头林冲。这三位还真给鲁智深做脸,都在各自的B社会事业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前面已经交代,林冲、李忠先后上了梁山,故人相遇,鲁智深难免会想起不在场的史进。

当鲁智深提出拉拢史进入伙的建议时,宋江当即同意,并派出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武松结伴同行。若非正巧赶上史进身陷华州监狱,梁山方面的兼并计划也不会如此顺利。史进入狱,又搭上一个鲁智深,并且贺对手太守已有了防范和直觉,事态进一步恶化。戴宗充分发挥了速度优势,三日内将坏消息传回梁山,梁山方面当即组织人马营救。宋江开始了其招安之前行程最远的一次作战,金铃吊挂案就此展开……

西岳华山素以“险”字著称,华州城墙高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仅凭宋江带来的这7000人马,硬打攻坚战困难极大。正值宋江一筹莫展之时,好消息传来:殿司太尉宿元景领御赐金铃吊挂来华州降香。掌控了宿元景这个中央高级特派员,而后借机对付华州贺太守简直易如反掌,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打劫是黑帮人物的强项,尤其是像梁山这样的高级黑帮,抢劫绑票简直如同小儿科,即便打劫对象是中央级特遣队,梁山这伙亡命徒行动起来照样游刃有余。宋江手下这帮黑道精英们劫持“金铃吊挂”船队就如同搞一场普通的KB演戏,兵不血刃手到擒来。梁山成功劫持宿元景的船队,如何处置宿太尉及这批陪同人员成了首要问题,是杀,是留,以什么方式留?梁山人*行将宿元景接上少华山聚义大厅,宋江见到宿元景二话不说,首先拜了四拜,跪在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着宿太尉诉了一大堆苦,说了一大堆劫持人质的理由:什么被官司所逼,什么水泊避难、专等招安、与国出力云云……很显然,宋江的计划是劫而不杀充分利用,用完还放。

宋江有自己的打算,他一心留住宿元景的性命无非是在给自己的政治路线开绿灯。“招安”这条政治路线在宋江心里酝酿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既有心接受招安,那宿太尉这等朝廷命官是绝对不可伤害的,杀了宿太尉对朝廷的震动无疑非常巨大,实际上也就等于断了招安之路。故而宋江不仅没有加害宿元景,相反还在其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

梁山打着金铃吊挂的旗号成功干掉了贺太守,并一举打下华州城,成功营救出鲁智深、史进。当然华州府库里金银和粮草还是要依照惯例运回梁山的。

华州问题圆满解决,宿太尉这边还是要安慰一下的。宋江在少华山摆下筵席,承谢宿元景,毕恭毕敬客客气气,末了又送上金银。书上未写明宿太尉拒收,想必是收下了,并且随从人员不分高低都与了金银。宋江对宿太尉一行堪称大方,这也符合宋江的脾气。

宿元景华州被劫,惊吓不小,好在没受到实质性伤害。除了限制其人身自由,宋江对宿元景还算不错,生活上经济上尽量满足,表现的既客气又大方。在宿元景看来,宋江这个黑老大本质还没有完全“黑”,宋江留给他的印象不好但也不是很坏,至少在宿太尉眼里宋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KB头子。

实事求是的说,宋江当时放宿元景一马并给其极高的“礼遇”,完全是出于一种意识本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的初衷只是不想在自己的招安路线上树立过多的障碍,尤其是那些无谓的障碍。宋江万万没有想到,在日后的招安问题上宿元景会发挥核心作用,并成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助推器。“无意”中的一次仁慈,竟为宋江日后的政治生涯开辟了一条蹊径,这正是宋江的高明之处,一种政治家的风范。梁山集团具备此风范者,唯宋江一人而已。

宋江放宿元景偶然中存在必然,这与后面宋江放高球一脉传承,只不过后一次目标更清晰更准确一些。政治家与政客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政客的眼光只能放远到一年两年,而政治家的眼光可放远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与宋江相比,晁盖连政客都算不上,彻头彻尾的一个黑帮头子而已。所以说宋江取代晁盖做梁山老大是大势所趋,事物发展之必然。

TOP

樊瑞、项充、李衮


樊瑞是第87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幼年做过全真先生,也算半个宗教界人士,他梁山集团是继公孙胜之后第二个会妖术的神汉级角色。

樊瑞经营的徐州沛县忙砀山黑帮很有历史背景,其黑帮渊源可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燕人张飞就曾经在芒砀山落过草。所以说樊瑞坐镇的芒砀山黑帮是《水浒》里资格最老、最有历史价值的一处。

九纹龙史进带领少华山原班人马攻打芒砀山,结果被樊瑞一伙打得灰头土脸伤病损将。不得已,宋江再度带队出征。出征芒砀山,是梁山集团招安前最后一次大规模兼并活动,总指挥依然是宋江。

初次交锋,宋江便以强大的武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樊瑞,混世魔王成了第87个上梁山的好汉。入伙后樊瑞梁山总排名61位,位置居中,步军将校中排名第一,可以说梁山对于樊瑞的本事给予了充分肯定。

攻昭德,樊瑞单挑妖道乔道清,妖术对妖术,其精彩场斗法面绝对不亚于仙魔成群的《封神榜》和妖怪横行的《西游记》,樊瑞虽说斗法失利,却为公孙胜救援赢得了时间。打睦州,混世魔王终于扬眉吐气,斗法一举挫败包道乙,从而使大刀关胜有机会砍死郑魔君,这个包道乙正是用妖刀砍断武松左臂之人,郑魔君则以金砖打死王英、扈三娘夫妇。樊瑞此次出手,直接或间接给这三条好汉报了大仇。

征方腊成功,樊瑞是15个回京的地煞星之一,官授武奕郎。

项充、李衮是土生土长的芒砀山人士,二位分别是第85、86个出场的梁山好汉。

项充、李衮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同时使用飞刀和盾牌,是梁山上继花荣、张清之后为数不多的能使用暗器的好汉之一。提起梁山暗器专家,人们首先会想到小李广花荣和没羽箭张清,比起这二位,项、李算不上多大名头,不过若论起攻守兼备来,梁山好汉中则要首推项充李衮。因为这二位除了善使飞刀、飞枪外,手里还多了一副团牌,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

真正令项充、李衮在战场上大放光彩的不是其犀利的飞器和坚固的团牌,而是以李逵、项充、李衮、鲍旭四人组合成的飞刀团牌先遣队。梁山“F4”组合在一系列对外作战中屡作先锋,并且每战必克屡试不爽。粗略估计,“李逵四人组”共擒杀敌方名将段鹏举、贺云、张亢、耿恭、和潼、桑英、郭信、张近仁、高可立、廉明等十数员之多。“F4”组合成了梁山步军阵营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远攻进取、攻守自如,施耐庵笔下的梁山“F4”组合,甚至可与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少林寺的“十八罗汉阵”,丐帮的“打狗阵”相媲美。

项充、李衮、樊瑞是最后一个加入梁山集团的黑帮团伙,三人加入梁山的时间较晚,要资历没资历要关系没关系,基本上属于言轻职微站队随大溜的那种。不过三人在梁山的地位并不低,站到了步军将校前四名,基本上处在中游位置,总排名高于资格很老的杜迁、宋万,也高于关系很硬的宋清、曹正。能获得如此地位,说明三人在梁山这个人才扎堆的圈子里确有独到之处。

樊瑞、项充、李衮的经历告诉我们,资历浅入伙晚并不足惧,只要有真才实学,有对团队起独特作用的地方,那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自祝家庄到芒砀山,宋江每一次下山都能拉拢来一帮好汉,这些人多数都成了宋江的嫡系,惟宋江之命是从。反观晁盖,除了“智取生辰纲”的原班人马外,一无所有,如果梁山集团实行*选举,晁盖必下台无疑。宋江的咄咄逼人使晁盖感到了危机,我们看到当晁盖决定下山并购曾头市时,宋江照例阻拦,晁盖道:“你下山多遍了,我今替你走一遭……”宋江死活不同意(苦谏),压在晁盖心头的怒火终于火山一样爆发了(晁盖岔怒),便点起5000人马,20个头领,攻打曾头市。

曾头市一战,晁盖战死,晁老大战死的深层原因如何?晁、宋又因何失和?晁盖死后宋江又是如何安排后事的?晁盖、宋江到底谁更适合做梁山老大?请看下回——曾头市。

TOP

晁、宋为何失和


晁盖和宋江都是土生土长的郓城人,地地道道的老乡亲。宋江在郓城县衙当秘书的时候,晁盖是东溪村的村长,两个人此时已经惺惺相惜。晁盖抢劫生辰纲东窗事发,宋江冒着生命危险私放晁盖;宋江江州遇难,晁盖千里迢迢豁出性命搭救宋江,两人可算是生死之交,换过命的交情。由此可以看出,晁、宋之间最初的关系还是十分融洽的,甚至说没有半点瑕疵,不然的话晁宋也不会彼此豁出命去救对方了。

宋江上梁山以后做了梁山二哥,晁、宋间真正意义上的共事方才开始。时间一长,各种分歧开始显露端倪,晁宋关系渐渐有了裂痕,随着时间推移,裂痕越来越大……

首先令晁老大感到不爽和没面子的是,梁山多数人员都在围着宋江转,都以宋江为核心,宋哥哥长宋哥哥短,惟宋江之命是从,似乎根本没把他这个晁老大放在眼里。晁盖久历B社会,“老大”意识相当敏感和强烈,当自己这个“老大”有被架空的意味时,晁老大自然而然会感到不爽和没面子。且不论晁盖是否是做老大的料,既然他已经坐在了老大这个位置,那么他就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有取代他的意思,哪怕只是意思意思并不来真的,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被取而代之(或被架空),是晁老大绝对不可接受的。

从宋江方面看,即便宋江暂时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没有,所以晁盖无论如何都是对宋江怀有戒心的。即使宋江永远没有做大的心,也保不齐他手下那帮死士有此想法,真到了那一步,事情的发展就由不得宋江,更由不得晁盖了。晁盖生在北宋,不会不知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与周世宗柴荣何等情同手足,日后其子还不是被赵逼宫下野,其表面原因就源于赵匡胤手下那帮将军们。前车之鉴,留给晁盖的顾忌颇多。

宋江自上梁山之初就坚持走“招安”路线,晁盖及手下嫡系显然对这条路线不感冒,并对这条路线采取了极端不合作态度:梁山四哥公孙胜首先脱离组织,阮氏三雄抵制招安的态度更坚决,即便到了招安的最后关头,阮小七还在为反招安做着最后努力,将御酒换成了村级白酒,并成功阻止了第一次招安。

总之政治路线的严重分歧使晁宋间失去了最根本的共同语言,再加上之前的猜忌和势力的不均,晁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于一个团队来讲,共同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最基本的凝聚力,这一点都不能统一,那么这个团队肯定不是一个团结的团队。晁盖既拿不出自己的政治纲领,也不愿走宋江的政治路线,倾向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混日子的心态对梁山集团的影响是消极的,并且是有害的,他使人们看不到前途,也使手下人丧失了最起码的向心力。所以有政治头脑和有政治抱负的吴用开始倾向于宋江,另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公孙胜则选择了离开,只剩下刘唐、三阮这些大老粗还在死抱着晁盖这个佛脚。

晁宋失和并非简单个案,翻开历史类似事例不在少数,近的比如张学良与郭松龄;远一点的如孙中山与黄兴;再远一点的如洪秀全与杨秀清;更远一点的如李世民与侯君集;外国的如圣马丁与玻利瓦尔……

政治路线和奋斗理想不同,再感情深厚的兄弟也会分道扬镳;权利和富贵面前,再亲的兄弟也可能反目。人作为极富思想性和占有欲的高级动物,个体或群体之间每每产生争斗和摩擦,正是一种正常的人性本质的反应,也符合优胜劣汰的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梁山好汉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追求目标。梁山集团同整个社会一样,也要遵循优胜劣汰的事物发展规律。宋江取代晁盖,是梁山集团发展之必然。假如晁盖未战死曾头市,那么日后梁山会不会出现太平天国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宫的那一幕呢?又会不会出现如“同盟会”孙中山与黄兴分道扬镳的一幕呢?亦或会出现如“陈桥兵变”一样,手下人做主宋江“无奈”取代晁盖的一幕也未可知。

幸好施耐庵老人家未在此问题上过多纠缠,曾头市一战匆匆安排晁盖战死。晁盖身死离梁山正式招安只隔22个章回,此时晁盖再不死,后面的故事就没法进行了。《水浒》的主线是聚义——起义——招安,所有的故事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笔墨过多用在晁宋之争上,那么整部书的中心就偏了。施耐庵是文学大家,自然不会让故事偏离主题。晁盖身死,梁山集团一系列内部问题迎刃而解,宋江也不必背负道义上的谴责,自然而然过度成了梁山老大。

TOP

亲征曾头市:晁盖的无奈



梁山与曾头市的矛盾源于段景住盗得的一匹“照夜玉狮子”宝马,曾头市曾家五虎抢了梁山的好处,两家从此结怨。段景住盗的这匹宝马原是大金王子坐的,而曾头市曾家五虎又是金人后裔,所以说金家府抢段景住手里这匹宝马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可梁山不这么认为,谁夺了我的好处,谁就是我的敌人。

段景住说的明白,这匹马原本是要献给及时雨宋江哥哥的。晁盖听了这话会有什么反应?不用说,自然是十分的不爽,十分的没面子。故而晁盖下决心出征曾头市,宋江照例上前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这次无论如何不再答应宋江了:“你下山多遍了,我今替你走一遭……”宋江死活不同意(苦谏),晁盖终于火了(岔怒),便点起5000人马,20个头领下山,攻打曾头市。

晁盖本次为何非要亲自出征呢?打仗就要死人,就有被杀的危险,这道理谁都懂,那么晁盖为什么还要去冒这个险呢,让宋江去冒险岂不更好?

晁盖亲自出马,其实也是事出无奈——

第一,晁盖想一举扫平曾头市,以便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和威望。以前出征都是宋江去,结果功劳都被宋江捞去了,晁盖势必要抓住这次表现的机会。晁老大临行前曾对宋江说“不是我要夺你功劳”,一家之主居然沦落到和下属抢功劳的份,可见晁盖在梁山集团的影响力已大幅下降,长此以往位置堪忧,他急需要一些功绩来服众,来稳定局面。

第二,晁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会将曾家五虎收归梁山,做自己的下线。君不见宋江每次下山都能带回一帮兄弟来,宋江的下线越来越多,而晁盖手下还是那老几位。出征曾头市时梁山共有87条好汉,这其中晁盖的嫡系不过10来个,基本还是劫生辰纲的原班人马,宋江的嫡系则有70个之多。一边10来个,一边70来个,晁盖没理由不慌、不急。

第三,还是那匹“照夜玉狮子”宝马在作怪。段景住明确表示宝马是打算献给宋江的,那晁盖呢?晁天王可是梁山老大啊,叫他的脸往哪放!所以晁盖一心想要夺回那匹宝马,因为倘若这匹马被宋江骑了,晁老大这脸面可就丢大发了。晁盖如能亲自夺回这匹马,那么自然而然要归晁老大骑了。古代,战马对于军事人员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匹好马甚至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就好比两个车手,一个开着奥迪,一个开着奥拓,你说哪个有身份。好马就相当于现在的名车。《水浒》中出名的战马只有两匹,一匹是呼延灼骑的踏雪乌雅马,另一匹就是照夜玉狮子马,前一匹马已有了主人,出于团结考虑,晁盖自然不会横刀夺爱,所以这匹照夜玉狮子马成了晁天王一块心病。

令晁盖万万没想到的是,曾头市的硬度丝毫不亚于祝家庄,前者宋江运气好,勉强破了祝家三兄弟,这回晁盖可没那么好运了,人家曾家是五兄弟!首战不胜,晁盖计划夜袭曾头市,岂料这次夜袭竟成了晁天王人生中最后一个夜晚……

TOP

晁盖战死之谜



出征曾头市是晁盖做梁山老大后第二次出征,第一次是大闹江州救宋江。曾头市只不过是个村级的民兵组织,性质类似于祝家庄。面对这么一个村级武装,尽管这个村级武装有些硬,但毕竟还是民兵组织,晁老大上山前做过很长时间的村长,他自然不会把曾头市放在眼里。万万没想到的是,晁老大在到达曾头市的第四天头上就战死了,死的干脆利索,令人大跌眼镜。那么晁老大为何会如此痛痛快快就战死了呢?笔者以为,晁盖出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或可以说隐患),在这些问题综合作用下,晁盖最终败亡——

首先我们看看晁盖亲自挑选的那20个头领。刘唐、三阮、白胜是晁盖嫡系,自然要带上,实际上肯为他卖命的也只有这几个。这里面三阮是水军头领,陆战则外行,白胜功夫不入流,发挥的作用有限,实际上能打的只有刘唐一个。林冲、杜迁、宋万属于梁山老派,肯不肯为晁盖卖力不可确定;杨雄、石秀险些被晁盖军法处置,难说为其卖多大力;呼延灼、徐宁初上梁山,投晁还是投宋尚在举棋不定;穆弘、张横、燕顺等8个则是地地道道的宋江骨干,为晁盖卖命的几率基本为零。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与曾头市交战中,最卖力的是林冲(可见林冲为人之仗义),功夫一流的徐宁、呼延灼毫无表现,晁盖中箭后救其回营的是刘唐和白胜,其他人各自逃生。晁盖带来的这20个助手,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林冲、刘唐、白胜三个。更要命的是梁山集团两个参谋吴用、公孙胜都没有来,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吴用、公孙胜都是晁盖嫡系呀。

我们再看看晁盖带了多少人马。书上明确交代是五千人马,5000兵力多不多?不多。我们看一下宋江每次下山都带多少人马:打祝家庄6600人,打高唐州8000人,打青州3000人(但是已有二龙山、桃花山、*山三路人马在彼),打华州7000人,后面打大名府则是倾巢而出,宋江二打曾头市实际用兵数量是22500人(是晁盖的倍)……我们晁天王此时也许被怒气冲昏了头,他也不琢磨琢磨,带五千兵力打仗够用吗?更要命的是宋江、吴用、公孙胜都没有提醒晁盖“大哥多带点人马吧”。韩信用兵神不神,尚知多多益善之理,难道宋江会不懂,吴用会不懂?

大风吹折军旗,地球人都知道这是将军出征的大忌,不祥之兆,出现了这种异象,我们且看梁山常委们是如何反应的。吴用谏晁盖“改日出军”,宋江也劝“停待几时”,这样的劝说只是告诉晁盖过几天再去,并没有让晁盖罢兵不去的意思。宋江等不劝还好,上前一劝反倒令晁天王骑虎难下了。

首战曾头市,林冲第一个出战,第二个出马的就是晁盖,大伙见晁盖亲自出马了才一改观望态度打起了群架。可以想象,如果晁老大不亲自出马带动大伙,手下这帮人是不会主动出战的,可见晁盖对队伍指挥力之弱。夜袭曾头市,林冲要替晁盖劫营,晁盖回答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短短八个字,道出晁天王多少无奈。再看看晁盖选的一同劫营的那十个人,基本都是劫生辰纲和老梁山的原班人马,除了这几个,谁又肯跟着晁老大向前!

吴用、公孙胜的缺席,使晁盖轻易上了法华寺僧人的圈套。如果吴用、公孙胜两个中有一个随军,那么这个圈套就不会轻易得逞了。打仗不带参谋,这种事晁盖居然也干得出来。吴用、公孙胜未随晁盖出征也有些匪夷所思,这二位看都是劫生辰纲的主力啊。是晁盖不带,还是自己不想去?其中缘由不好推断,反正晁盖死后吴用、公孙胜是第一个出来劝宋江“且理会大事”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