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K君说] 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发展/掠夺模式 (上)
本帖最后由 Krist.Novoselic 于 2009-7-14 01:52 编辑
又来发连续帖了,勿怪。考试期间仓促成文,请多包含。下面内容不保证不跳票……
*********************我是分割线它妹,下面是正文************************
但凡国内学术界论及资本主义及其相关问题,TG一向的政策其实不是封杀,而是回避。不得不说,就目的性而言,这一招极为有效。因为正如仇恨的结果是报复,淡漠的结果是遗忘一样,封杀会导致好奇,而回避则会最终带来选择性无视。
这样的选择性无视造就的不仅仅是无知的红卫兵,其更加深远的影响在于利用习惯的力量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当人们习惯于不去思考看不见的东西,习惯于不去面对挑战自身价值观的事物,这道无形的Great Fire Wall便在人们内心里被竖立起来,而且比那道CISCO牌(1)的更加坚固与基础,比绿坝娘更加不容易推倒。
而更加绝妙与讽刺的是,在这道墙里的人们反而又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正如莫比乌斯带(2)中的小甲虫一样,实现的基础在于自己永远没办法找到局限自己的边界。他们绝对不会碰到思维的壁垒,因为这些壁垒不是被忽视就是被遗忘了。而忽视与遗忘的结果便是人们只顾着抬头看天,胸怀世界,但却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地位与生存的环境,无视了自己脚下踩在那里。须知仰头看天,星河虽然灿烂,但却换不来一个铜板;忽视地面,篱笆虽矮,但却挡得住人们的脚步。
你觉得对于一个小甲虫而言,莫比乌斯带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吗?
如果您认为是,那么可以离开这个帖子,去新华网,中华网或者强国论坛,那里有足够的空间足够驰骋而不至于触碰雷区。如果不是,下面我可以为诸位带来一点虽不新鲜,但却也比踏实的东西,也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西方国家发展/掠夺的模式。希望在将来大家论坛中吵架的时候,能够用到这篇文章,不会犯低级的错误。
没有掠夺就没有发展,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无论是西班牙人的美洲殖民,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均沾,苏联的剪刀差,甚至我国的城乡二元化,都是或多或少的掠夺式发展的典型。对于剪刀差与城乡二元化这两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暂且放下,今后有时间或许可与圈地运动或近代奴隶制一道作文。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之所以不讨论这四个事例所代表的类型,并不是因为意识形态而作的划分,而是因为本文讨论的重心是政治实体间因财富转移而导致的变化关系。
一、西班牙模式
早期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系统论断首推亚当斯密,国富论系统的阐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不过早在亚当斯密之前200年,西班牙人早已开始了依靠掠夺发展自身的发展模式。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掠夺性殖民除开为本国的造船业创造了极好的发展空间之外,对于本国的贡献在于大量的贵金属输入。
小小总结:简单的说可以将西班牙模式理解为向母国输入贵金属与奢侈品的模式。
这样的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获得海量的财富,而且对于掠夺/冒险行动的投资人回报高且直接,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资助一只全副武装的探险队去南美洲掠夺“黄色金属”是一件投资回报比异常之高的投资。但是,当掠夺行为因为被掠夺资源的衰竭而无法继续下去之时,资助者的兴趣便会急剧衰减,冒险者也因为掠夺的边际成本上升而减少,从全国的角度上来说,导致结果便是总收益的减少。从宏观上来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正如我们在历史中看到的那样,西班牙人的掠夺仅仅持续了不长的时间,但是这样的掠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整整持续了很久。不说因为保护掠夺而采取的殖民地贸易限定打击了贸易与生产的发展这等次要因素,西班牙式的掠夺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导致了西班牙国家阶层的分裂。大量输入贵金属与奢侈品使得王室与贵族阶层仅仅依靠海外掠夺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这一点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其对于国内事务的淡漠;另一方面,广大的平民阶层无法从国家的海外行为中受益,反而因为贵金属的大量输入导致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其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商人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对于农村而言,则意味着高利贷的泛滥,大量的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破产。这种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利益不相关甚至相反的割裂与脱节进一步造成了整体国家进取心与创新力的丧失,腐败的横行,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军队的老化。最终西班牙帝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无力跟随时代迈向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也不能重复往日的辉煌。
半个千年之前,正当西班牙的贵族们醉心于神秘而富饶的南美洲给他们带来的黄金与财富的同时,一个雄心勃勃的女王正率领着她那朝气蓬勃的国度,踩在商船与战舰上破浪而来。相比于那些沉迷在纸醉金迷中的西班牙贵族,这位集三位女王头衔于一体的私生女(3),却为了自己国家一生未嫁,被称为“童贞女王”。
*********************我是分割线它二妹,下面是注释************************
(1)
Cisco为Great FireWall建立时的设备开发与提供商。
(2)
莫比乌斯带(Möbius strip或者Möbius band),又译梅比斯环或麦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表面),和一个边界。它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AugustFerdinand Möbius)和约翰·李斯丁(JohhanBenedict Listing)在1858年独立发现的。这个结构可以用一个纸带旋转半圈再把两端粘上之后轻而易举地制作出来。事实上有两种不同的莫比乌斯带镜像,他们相互对称。如果把纸带顺时针旋转再粘贴,就会形成一个右手性的莫比乌斯带,反之亦类似。
详细信息敬请自行google“莫比乌斯带”。
(3)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铎王朝君主顺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和她的异母姊玛莉一世。
签名档是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