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利益外交必须以价值为导向”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在联邦议会的默克尔总理



在《世界人权宣言》问世六十周年之际,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周三在柏林发表了外交政策演说。默克尔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普世价值是世界和谐共存的必要基础,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 的对立关系,德国将坚持以自由、民主、人权价值为导向的外交政策。默克尔表示德国将继续寻求和达赖喇嘛之间的对话,支持西藏文化自治。
在距离德国大选还有整整 一年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三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在柏林发表了演说。默克 尔再次强调,利益外交一定以价值为导向。价值原则对个体利益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共同的价值观才是保证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时代和 平共处的基础。不能把某个地区的生活状况还没有达到某种条件,当作忽视人权的理由。

默克尔总理是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年会上做出的上述发言。鉴于,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六十 周年,阿登纳基金会将其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保障人权"。阿登纳基金会副主席瓦勒斯表示,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联合国的人权宣言,事 实上只有17%的国家是真正的自由国家,世界上至少还有43%的国家不自由。在全球化的时代,自由、民主、人权、宽容的基本价值才是保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的基础。

在德国,外交政策到底应 该以价值还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所谓的"现实外交"当中,价值与国家利益往往被视作是对立的关系。民主与人权的理念往往不得不为"实实在 在"的经济利益让位。

默克尔在周三的发言中强 调了基督教的基本信念,那就是:"上帝造了人,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尊严和权利。只有明确了这个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够根据这个原则行事。 "她认为,在外交政策上,不能把利益和价值割裂开来,"利益外交必须以价值为导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游戏规则同样应该建立在价值基础之上。所以,共同的价值基础才是理性地共同生存的前提条件。

默克尔表示,自由与公平 都是构成人权的基本权利,但是人们对自由的概念还存在一些误解。她说:"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得到实现,侵犯他人的尊严,那这就不是我 们所说的自由。"

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默克尔强调:"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首先要进行和平对话。对话中会遇到很多成见。在外交中,需要一个牢固的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具备处理矛盾的能力,同时也要 接受矛盾不可能通过一次对话全部得到解决的现实,但是绝不放弃对话。"

在讲话中,默克尔承诺德 国不仅将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人权理念,也会为在极权国家争取人权的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她说:"人的尊严不仅是在德国不可侵犯,所有的人都追求一个有尊严的生活,我们要支持,而不是阻挡这种追求。" 她表示:"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勇气和力量,为人权奋斗,和强权对峙要冒很大的风险,也不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到 这一点,但我们要支持这些勇敢的人。"

在谈到中国时,默克尔重 申:德国将继续寻求和达赖喇嘛的对话,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条件下支持西藏的文化自治。



方婷

引自德国之声:2008.09.19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3656237,00.html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8-10-9 11:14 编辑 ]
Share |
Share

什么应该作为外交导向可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外交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美国:“葫芦卜加大棒”,“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英国:现实主义:美国是大哥!大哥永远是对的,跟着大哥有饭吃。
法国:独立外交:戴高乐主义,国际第三势力。
德国:价值导向: 道不同,不与为谋;共同的价值基础才是理性地共同生存的前提条件。

如果看看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原则,则有着明显的不一致或者冲突:中国相信“相互尊重“并“和平共处”,德国相信的是“共同价值才是共存”的前提。
不清楚的是:共存是指A.“交朋友”,B.“接触”,C.“允许对方在世界上存在”。“共同的价值”需要多大程度的共同,比如民主和人权得分以美国为100分的话,多少才能算及格。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8-10-9 11:4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