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女人?



张戎,原四川宜宾地区的高干子女,后赴英国留学,是少有的,也最为成功的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自传体畅销小说《Wild Swans -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中文版翻译为《鸿》,让她享誉海外。

前两年又出了《Mao, The Unknow Story》, 中文版本《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刚出来没多久,国内肯定是被禁的,因为她的目的就是揭露毛泽东是个希特勒式的恶魔,但是却大为西方所赞赏,四处演讲,宣传毛泽东的罪行,俨然成为毛泽东的研究专家。

现在她利用自己的名气满世界发泄私人怨气,文革那段历史的确让很多普通百姓积怨甚深,不过张戎是高干子女,虽然期间家庭受过些迫害,但是她本人还是相当的受益于此,1978年就被公派留学英伦。

柳漫先生最近又出江湖了,不知读过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没有?

她啊, 那本絮絮叨叨的鸿,俺还读过呢。特浅显以懂。
说实在的鸿的开头还是比较实情的说出了当时历史的情况。但是后来就变味了。

TOP

再说啊,为什么她那个书卖的那么好呢。
我从去过地方的书店里啊,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法国,关于中国的书区里面,区区可数的基本书里就有她的。。。。

TOP

世界上从来不缺这样的人,靠出卖点什么来活着...

TOP

原帖由 foxtail_lb 于 2008-9-18 18:05 发表
再说啊,为什么她那个书卖的那么好呢。
我从去过地方的书店里啊,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法国,关于中国的书区里面,区区可数的基本书里就有她的。。。。


老实说呢,她那本书还是写得不错的,浅显生动,把三代人的个人命运和大的政治变迁结合得很好,只是看到最后写到她自己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是因为她的身份问题,才享有那么多特权(在成都读中学,中学毕业当了赤脚医生,工人,后来上工农兵大学,一毕业马上公派留学),可她却把自己还当成受害者一样幽幽怨怨,只字不提她的个人命运得益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读到这,突然觉得这本书没意思了,原先的历史沉重感也没了,掺杂了太多个人低境界的情绪,败笔啊。但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情况,读不出这个体会的。

TOP

曾和一个朋友聊过,也是家庭身份中央高干后代,又亲历过六四现场的。他们对共产党的确是知道些不为平头老百姓所知的内部故事。只是历史太复杂,即使是人们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也只能代表一个面,而世界不是一个面组成的。亲历了太多加入了太多个人恩怨情仇,结果这帮人都变得很偏激。

以前长辈总是说我们经历的太少,不懂,其实很多时候是旁观者清,亲历了不一定就真的懂了这个世界。

不过亲历了的,的确可以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添多一个旁观的视角。

TOP

有点太夸张了吧,惹了这么多大牌汉学家来讨论,是不是汉学家都比较闲,手头没研究项目啊?

怪不得说张是个remarkable的女人,的确厉害,这种本来是就该当乡村野史来读的大众读物都会受到学术权威的瞩目

TOP

今天不知怎么突然在网上搜索了张戎和她的《鸿》。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上大学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好友噹噹借给我的,而这本书是被禁的。
她跟我说,要我看完得还给她,因为这是她父亲最喜欢的一本书。
她父亲当时好像在某报社当社长,所以能弄到这类书。
不过后来我想肯定是我给弄丢了,因为实在想不起来,我有没有还给她了。
不过噹噹也是个很大大咧咧的女孩,没怎么追问过我,只是我一直做贼心虚,这也是个原因,为什么我对这本书印象如此深刻吧。

其时,我读了《鸿》后,也非常喜欢,坦白说,那本书写得的确不错,可能原版是英语的缘故,语言很浅显,但是把三代人的个人命运和政治变迁结合得很好,当然,因为张戎家族本身就很有历史,到了父母那代又是属于共产党的高干。那时候,我哪读过这样的书啊,从清末民初横跨到当代,里面记录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里面的姥姥和母亲的性格非常鲜明,命运曲折,让我唏嘘不已,深受鼓舞。只是看到最后,张戎写到她自己的时候,我才感觉不太对,突然意识到是因为她的身份问题,才享有那么多特权(在成都读中学,中学毕业当了赤脚医生,工人,后来上工农兵大学,一毕业马上公派留学),可她却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一样幽幽怨怨,只字不提她的个人命运得益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解放前还有文革的一些事情我不懂,但是我至少知道那时候能当赤脚医生,当工人,进工农兵大学都是要根正苗红才行的。这个结尾部分把整本书沉重和宏大的历史感一下子就削弱了。不过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完全读不出这个体会,因此她的书能如此享誉海外,深得西人的青睐。

今天一股沟,发现她出了新书,叫做《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据说花了十年的资料收集过程。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揭露毛泽东是一个希特勒式的恶魔头。
一下子这本书也成了西方的畅销书了。
张戎摇身一变,成了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四处海外演讲。

后来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也是中央高干的后代,还亲历过六四现场。
因为他的特殊生长环境,他也跟我讲了些共党内部不为老百姓所知的故事。
听得我目瞠口呆。
不过他的思想偏激,反共的情绪也是众所周知的。

我又想起噹噹的父亲,一个非常非常有男人味的男人,那时候我还相当有点被迷住了。
噹噹的父亲也是身世不一般,祖父就曾在清朝朝廷当过大官。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噹噹的父亲对《鸿》如此推崇的缘故。

其实反共党的一直就是曾经的受益阶层。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少部分受过多年教育的精英阶层统治控制广大的愚昧百姓。

的确,那曾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管理制度,要不怎么延续了上千年,保证了中华文明称雄于世。

但那也是一个阶级不平等的社会,凭什么大多数的百姓都是愚昧的文盲,顶礼膜拜那极少部分知书达理的人?

毛泽东伟大的地方就是打破了这个阶级的不平等。

当然,一下子这个社会就乱了,原来那么精固完美的结构被打破了,

但是,广大的苦力劳动阶层翻身了,臭老九去下田,农民们则翻身进学堂,进工厂。

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在当时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社会进步。

我甚至不能保证,我如果处在那个年代,我会不会批判我的父亲。
如果我的父亲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话,我想我会的,我会像看待阶级敌人一样看待他。
因为他就是那种不能变通,死守着受益阶层利益不放的知识分子阶层代表。
在那个政治信仰的年代,只有这样的做法应该才是正常的,否则,的确是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牢。

毛泽东好像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识分子才是最反动的。
所以要打倒知识分子。

毛泽东这样雄才伟略的政治天才,发动文化大革命绝对不可能是处于个人私欲的目的。
这是后来不少写毛的野史的人的结论。
这些人都是缺乏政治头脑和气魄的,他们哪里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去理解那些极其复杂庞大的政治问题。
在问题面前,他们绞尽脑汁能想到最远的也是围绕着个人的恩怨情仇。

就像张戎,她说她和她的历史学家的英国丈夫花了十年时间深刻研究毛泽东,
就是为了试图进入毛的脑子,用他的思想感情来看待这段历史。
看到这段话,我差点没喷饭。

就她那点智商和视野,她和他老公能进的入毛泽东的脑子,真是妇人之见的井底蛙鸣。

几千年受压迫的农民翻身了。
他们逐渐获得了大面积受教育的机会,也因为旧的等级观念革命性的被打破,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到了现在,我们都说,你再有地位再牛x的中国人,别神气,往回数三代咱谁都是世代农民。
以前古人那种什么世代高门,世代书香的都被打倒了。
不怪乎,我父亲对我自小的教育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书香世家的优越感,
的确,在后来农民翻身的社会里,这样的身份(至少是往回数四代的)的确不多见。
而我父亲也的确深怀着那种被打倒的家仇国恨之情。

而这些情感是我没有的。
不知道是共党的成功教育还是我个人问题,还是父亲的高压压迫,
我从小就怀着极大的对广大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只恨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这是我父亲不能理解的,却是我执意所为的。

很多时候,我父亲总是说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懂。
其实,历史太复杂,即使是人们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也只能代表一个面,而世界不是一个面组成的。

很多时候是旁观者清,亲历了不一定就真的懂了这个世界。

不过亲历了的,的确可以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添多一个旁观的视角。

TOP

毛不喜欢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有头脑善思考,不好管理. 不象农民老实听话, 把领袖当神来看待,句句话当圣经来读.所以毛高抬农民打击知识分子.搞愚民政策.
高干子弟有条件站在某个高度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更能比普通小民了解得真切全面.不象布衣百姓只有仰望的份啥都不知道.一切都好好好.
高干子弟写出的东西更有可读性.本身从受益阶层出来的人还那么恨那个体制, 说明有头脑有良知的人还不少.

大家都表吃饭只喝汤,自然会有共鸣且润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