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在激辩声中载入史册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高举斗争的旗帜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安德烈亚斯∙霍菲尔




北京奥运会今天开幕,关于奥运和中国的种种报道也将渐渐集中到真正的竞技场上。在全世界为开幕式倒计时的时候,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连线德国奥林匹克学院院长安德烈亚斯∙霍菲尔,请他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谈一谈奥运会,谈一谈中国:
德国之声:霍菲尔先生,奥运会今天开幕,但是足球运动员们却已经开始在赛场上拉开了战局。为什么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在开幕式举行之前就开始了呢?
霍菲尔:是啊,这可以算作是奥林匹克几个稀奇古怪的特色之一吧。根据传统,足球比赛一直都是在正式开幕之前开始,主要是因为足球比赛有预选赛和各项决赛,花费时间长,而且足球运动员也需要时间准备。

那奥运会还有什么其它稀奇古怪的特色呢?将体育比赛政治化也算一个吗?
这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实,奥林匹克从最初就有一个理念,奥运会不应该仅限于体育,还应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这个理念本身就带有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为,人们不断地认识到不得不接受现实。在关于北京奥运会的讨论上,这一点表现得很明显。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政治因素还没有像这次这样被人们一再强调。

作为东道主,中国为建设奥运体育场馆、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兴奋剂检查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中国收获的却是西方的批评,这是不是不公平呢?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最近几个月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不平衡的,或许也缺乏对事实基础的充分了解。此外,就像您刚才提到的,中国为奥运会建设的宏伟的体育场馆,还有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做的努力等等,这些我们都应该给与充分的尊重。当然,对于人权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讨论,但是中国在人权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管是西方媒体主观臆想的,还是事实存在的,都被媒体当作在奥运之前关注的焦点,这个重心可能就有点放偏了。同时,我也要说,中国政府在公共宣传、媒体政策上或许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那您认为,如果要在未来避免这种激烈的争论,国际奥委会是不是应该修改举办权的发放标准,明确规定只有民主国家才能主办奥运会呢?
这是一个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不断被人们提出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已经明确否认了这种说法。我认为,国际奥委会应该保持它在发放奥运会举办权方面的权威。究竟什么样的地方适合举办奥运会,对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回答。如果把是不是民主国家作为一个标准的话,那另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究竟什么样的国家算是民主国家呢?还有在人权方面,如果我们仅仅把大赦国际的报告作为判断依据,把所有进入大赦国际黑名单的国家都剔除出去的话,那剩下的国家也真的就寥寥无几了。奥林匹克的一个希望是,通过举办奥运会,能够促进当地的发展,比如加快民主化的进程,使当地社会变得更加具有人文精神,人们能够生活得更舒适。

您认为中国还有没有机会办成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还是像一位知名社会学家在《世界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所说的那样,"中国已经输掉了奥运会"?
这个说法也确实有点过于尖锐和偏激了。但是我觉得,如果北京奥运会要载入史册,它在事后总会被人们扣上一顶帽子的,历届奥运会都是这样。关于雅典奥运会,人们记住的永远是举办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关于慕尼黑奥运会,人们记住的永远是那次恐怖袭击的血腥场面。所以,可以想象,不管这次的北京奥运会最终进行情况如何,都会被打上政治、人权的烙印,人们也总会记住中国主办方限制的条条框框。

从今天开始,体育是不是将在德国媒体关于奥运会的报道中占主导地位了呢?
这一点我相当肯定。即使引发了这么多问题和争论,奥运会的魅力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我想,它的吸引人之处也许恰恰就在于此吧。不管怎样,比赛和运动员,胜利和失败,狂喜和沮丧,这些才是奥运会真正的焦点。只要比赛真正开始了,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女足的赛事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时候媒体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移到比赛本身上,去关注各个项目热门运动员的成败胜负了。当然,前提是不出现什么突发事件。



采访记者:张丹红
Share |
Share

德国媒体热评奥运开幕式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开幕式“雷”住了德国人



北京奥运会开幕,举世瞩目,德国电视二台向全德国观众全程直播。开幕式结束之后,德国媒体迅速做出了反映,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辑整理以飨读者。
明镜在线:北京开幕式,奥运圣火开始燃烧!开幕式开始4小时之后,前奥运体操冠军点燃了40米高的奥运火炬。15000名舞蹈表演者和杂技演员点燃了“鸟巢”的激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声势浩大的声光秀之后拉开了帷幕。整个表演的高潮是一支和平鸽在展翅翱翔,而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是结尾的圣火点燃仪式,84年奥运会的体操金牌得主李宁点燃了火炬。

直到周五早上,北京的空气质量依然非常差,能见度不足百米。北京处在高度戒备之中,上万的警力被布置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以防意外发生,交通因为到处禁行而受到了影响。开幕式开始的同时,首都机场甚至关闭了一段时间。

德国电视一台ARD:按照传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了。在运动员入场之前,现场展现了一副壮观的“中国历史秀”。奥组委向数亿观众展示了一副壮美的画卷。

由于朝鲜方面对在入场时排在韩国后面提出强烈抗议,原本在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先后入场的计划也变更,罗格协调未果,他对此表示非常遗憾。两国在入场时相隔两至三个国家代表团入场。朝鲜和韩国此前在国际大赛中有过9次携手入场的先例,在2000年和2004年的奥运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的代表团都是一道入场的。

世界报:奥林匹克开幕式,中国策划了如此华丽的表演!如此迷人和了不起的奥运会开幕式是近年来所少见的。一再采用红色和黄色,服装如此,灯光也一样。沉迷于色彩,沉醉于焰火,让人难忘。德国作为第198个出场的国家,诺维茨基的西装很快被汗水湿透了。

Sport1网站:90000观众现场观看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表演,整个开幕式的表演花费了大约5000万欧元,之前还从来没有一次奥运会开幕式投入如此巨大。诺维茨基被开幕式“雷”住了:“太伟大了。当我和队友一起入场的时候,有一种很棒的感觉。”德国艺术家费尔雷格是创作小组中的一员。

体育图片:德国时间23点36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我宣布:北京奥运会开幕!”北京也成为了继1964年的东京和1988年的汉城之后第三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28分钟后,洛杉矶奥运会三枚体操金牌得主李宁点燃了奥运圣火。来自204个国家的11000多名运动员将在16天的时间内为金牌展开激烈的角逐。

TOP

现场报道:百年奥运 百年憧憬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



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德国之声记者石涛在北京穿梭于奥运开幕式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和北京的中心地带天安门之间,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百年,百年一次,百年一遇,百年奥运,正是在这种对于奥运的百年憧憬之中,北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
8月8日的北京,闷热异常,记者在下午两点左右就来到了开幕式所在地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体育场的周边地带,这里已经实行封锁,除了工作人员,记者,开幕式门票持有者以及当地居民之外,其他游客一律不得入内。

这些人中也包括一些外国游客,来自德国法兰克福附近一座小城的彼得和他的太太就被挡在了外面。不过彼得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刚刚从德国办事处那里搞到了两张德国手球队比赛的门票,虽然他最想看的其实是游泳比赛,但能够有机会和夫人结伴而行,彼得已经感到非常满意。

彼得对记者表示,取得签证并不像人们说得那么困难:“我此前在中国深圳工作过,申请签证的整个过程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而在机场的安检措施也和从前差不多,欧洲的做法也是一样的。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的特殊的,虽然比较严格,但也很正常。”

在“鸟巢“体育场外面,记者又碰上了正在进行拍摄工作的电视摄像师JJ,他来自英国。JJ虽然年龄看上去并不大,却已经采访报道了三届奥运会,作为一名奥运老兵,JJ表示:“奥运会是一件大事,每个国家都会非常谨慎从事,因为上千万的人会关注奥运。在任何的大型活动中,这样的措施都是正常的,特别是在奥运会中。我认为北京奥运会能够取得成功,北京也许会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罗梅尔女士是JJ的同事,她虽然也效力于一家英国媒体,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1994年,罗梅尔第一次到中国旅行,后来更是在中国连续生活了六年半之多,这段时间几乎恰好是中国从申奥成功到奥运开幕的日子,亲身经历了这段时间的罗梅尔女士表示:“北京从申办成功到今天奥运开幕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这个日子确实让人有些激动。不过,那么多的安全措施,这也让人有点紧张,使得很多人没有太多的发自内心的欢乐。还有就是,我觉得天气还可以再好一些,这几天实在是太潮湿闷热了。”

天气确实不太好,不但潮湿闷热,而且似乎始终笼罩着一层雾气,这让身为北京人的萧先生也有点郁闷,他觉得这样的天气让北京在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方面所作的努力前功尽弃:“我觉得北京空气和93,94年比确实是改善了,但是这两天有点不太幸运,雾太大,可能给人北京空气不好的印象,但这实在是运气不好。”

尽管天气不好,但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吸引了非常多的观众。很多人甚至以原来票价的六倍甚至十倍的价格购买黑市票,以求一睹奥运开幕式的风采。为什么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呢,一位广东小伙子说:“我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了,多少钱都值了,有什么问题啦。”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百年,百年一次,百年一遇,百年奥运,正是在这种对于奥运的百年憧憬之中,北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


石涛

TOP

体育竞赛-器械之争?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第29届奥运会周五在北京开幕。对柏林的体育器械研发中心来说,运动员是否能够取得佳绩,与其使用的器械和材料有着密切关系。
一旦看到竞争对手使用高科技装备,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就会紧张起来,会想到,这种装备采用的是某种新材料,可能使他(她)快出百分之一秒。于是,当事人的信心开始受挫,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有把握。游泳运动员几乎在每一个赛季都会围绕他们的"体育器械"-泳装发生激烈的争论。赛车选手的争议对象是轮胎、油箱和车身。那么,材料和器械是否是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
运动员的微型感觉系统
柏林体育器械研发中心负责人兼主任设计师夏勒却更愿意归之于他所称的"整体效应",也就是人和器械/材料之间的完美结合。他指出,如果一个运动员能力不足,即使是最好的材料对他也于事无补。反过来,如果他状态极佳,但装备不行,那他在与各方面都无懈可击的对手竞争时,很可能会落下风。因此,材料研究和训练科学便成为不可分割的一对儿:运动员必须应用并掌握技术。夏勒同时指出,如果运动员不能发挥其最佳能力,再是高科技器械也意义不大。为此,柏林体育器械研发中心的53名科研人员十分乐意与运动员们一起琢磨,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作为一种"微型感觉系统"对其运动器械的感受。
柏林体育器械研发中心的前身是60年代设立的莱比锡德国体院体育器材研究所。夏勒在研发中心已经工作了将近30年。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说,可惜,与该研发中心发生联系的体育协会并不多。目前,只有12个德国体育协会与他的研究机构以及位于莱比锡的训练科学研究所有定期合作关系,
非法手段
同时,却有人使用不正当手段偷取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受益。该研究所不断发现有人非法进入该研究中心的电脑系统。这表明,竞争对手没有睡觉,而是想方设法获取最新研究成果。例如,该研究所在全球领先的测试技术就一再成为猎取对象。此外,德国的高科技器械也受全球瞩目。
现在,随着奥运开幕,各国运动队都在紧张地关注运动场上是否会突然出现"超级武器"。夏勒相信,北京奥运会期间肯定会出现这种或那种新颖的、例如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出发的制胜之" 道"。

TOP

德国公民看北京奥运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问询调查的表格



大多数德国人认为,给予中国奥运举办权,不是好主意。这是世界报网络部和德广联委托民意调查机构问询后得出的结论。但也有接受问询的德国人认为,北京奥运使人产生了希望。
德国公民以一种混合的心态看待今天开始的北京奥运。由于中国政府对西藏抗议活动的做法和最近阻挠媒体报道的举措,大多数德国人(56%)认为,授予中国奥运举办权是一个错误。只有38%的人认为正确。但61%的德国人都认为,中国举办奥运有利于改善其声誉。这是世界报网络部和德广联委托民意调查机构问询得出的结论。
尽管大多数德国人持怀疑态度,但同时有53%的德国人希望,从中期来看,中国的人权状况将得到改善。只有28%的人认为不会有显著的变化,15%的人甚至担心中国的人权今后将更为恶化。71%的德国公民认为,无论奥运东道国的政治情况如何,德国运动员都应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体育上,只有28%的人主张运动员应该公开阐述自己对人权的看法。
对1001名德国公民进行调查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兴奋剂问题。大多数人(55%)相信,多数比赛项目会公正进行。十分之四(41%)的人表示怀疑,认为有成就的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在许多情况下会使用违禁药品。
其间,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警告说,不要把奥运政治化。他对中德意志电台说:"奥运是体育的节日。"讨论政治问题的地点是中国与德国的定期对话,对话时也讨论"人权和死刑等敏感问题"。中国大使馆拒绝接受由一万多人签名的抗议中国人权状况的抗议信。声援濒危民族协会意图通过递交这封信抗议中国对少数民族和宗教团体日益严重的迫害。
德国基督新教委员会主席、主教沃尔夫冈ㆍ胡贝尔对一些运动员不参加开幕式表示欢迎。他对柏林日报说,他们以此显示了奥林匹克的"自由精神"。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应该被扼杀在"奥运热闹场面"中。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权专家多伊布勒-格梅林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国:过去几年,北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例如扶贫和医疗方面,但在个人自由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补做的事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