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相关报道

(德国之声)
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是个错误

前不久,德国奥林匹克学院在法兰克福举办题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报告和研讨会。德国著名汉学家黑伯勒教授以中国政治体制为内容发表精彩讲话,阐述为什么他认为将奥运会举办权交给中国的决定是正确的。 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在报告之后采访了黑伯勒教授。

德国之声:过去几个月里您在德国公众当中做了不少启蒙的工作,包括您今天的报告。您认为有一些效果吗?



黑伯勒教授:我今年4月中旬在“柏林日报”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的14个论点,在那之后的几周里引发了一场关于此间中国报导的讨论,后来又有其他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发表意见,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辩论。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也引起了媒体的自我反省。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这一场西藏危机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促使媒体和公众对中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么像今年三、四月那样对中国铺天盖地的一边倒的报导是否将不再重演呢?



黑伯勒教授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黑伯勒教授

黑伯勒教授:我不相信。对中国的负面报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90年代末以来,此间大多数媒体对中国的崛起抱持批评的态度。公众得到的印象是,首先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和平的进程。中国成了一切消极发展的始作俑者,猪肉、鸡蛋、牛奶价格上涨都是中国的责任,油价就更不用说,中国制造意味着劣质产品,中国人仿冒名牌,一切都是中国人的错。中国人还要为德国的工作岗位流失负责,其实德国因向中国出口而创造了40万个工作位置。这里有很多不实的报导,好像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现代化对我们构成了威胁。



德国之声:但是现在看来,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对德国构成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那么今年三、四月我们经历的中西媒体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吗?



黑伯勒教授:我想,对中国报导的总体负面倾向还将持续下去,这场讨论也会继续。在有关国际政治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会是和平的,德国和日本就是例证。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将中国纳入国际社会,我赞成这一种意见。布什总统近几年的对华政策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将中国视为平等的伙伴,并让中国参与解决国际问题。中国政府对这样的做法表示欢迎。这也使我们有可能与中国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环境问题。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离开中国都是解决不了的。我努力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点。我们只有与中国一起,而不是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改变世界。



德国之声: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似乎更愿意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上,在刚刚结束的8国峰会上,德国也是出于不同价值观的原因,反对中国加入这一俱乐部。



黑伯勒教授:我们知道德国政府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我更加赞成德国外长的态度,他不主张实行价值观外交,而是以务实的方式帮助中国,特别是在建设公民社会和法制国家方面。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去年10月推出了一个我认为是错误的亚洲战略纲领。它的主旨是建议德国加强与亚洲民主国家的合作,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将亚洲国家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民主国家,这是我们合作的对象;另一个是专制国家,我们最好孤立他们。这不是好的国际政策,也不是好的外交,我们必须将中国与印度和日本一样纳入共同的进程。



德国之声:照现在德国的政治力量对比来看,默克尔很有可能在2009年议会选举之后连任4年总理。中德关系是否也会像过去几年的中日关系一样“政冷经热”呢?



黑伯勒教授:我想去年在总理府见达赖对默克尔来说是个教训。今年达赖喇嘛来德国的时候,默克尔正在国外访问,我不知道这是否只是一个巧合。她虽然表示她将再度会晤达赖,但我对此持怀疑的态度。她现在应当知道单以价值观是不能展开外交的,外交政策需要现实的态度,你不能公开打伙伴的嘴巴,固执地说,我想如此如此。我们应当想一想,我们自己能为改善关系做些什么,我们怎样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因此我想,默克尔女士今后在表态时以及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会更加谨慎。



德国之声:但是目前德国政治家仍然愿意做一些象征性的姿态,比如不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这样的动作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是主要做给德国公众看的吗?



黑伯勒教授:我认为欧洲政治家除了萨科奇都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是个错误,本来可以借开幕式的机会与中国领导层继续对话,交流意见,或是再阐述一下欧洲对中国发展、对北京与达赖代表谈判的期待,现在我们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我认为尤其恶劣的是,政治家曾经试图将这一任务交给运动员,他们在中国的任务不是政治宣传,而是体育竞赛。我想德国外交部和总理府有关对华政策的争执明年还将继续下去,但最终与中国合作的路线将占上风,因为这也是欧盟的态度。



德国之声:您提到了与达赖代表的谈判,下一轮定在了10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专家,您认为谈判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黑伯勒教授:我对这一谈判持怀疑的态度。首先今年三、四月份的冲突使双方处于对峙的气氛中,这不利于达成一致。第二,双方都没有让步的表示。达赖一方只是要求自治,却没有说出具体的内容,而且达赖要求解放军从大藏区撤出也是不现实的。另外,达兰萨拉流亡政府的宪法仍然以自由、民主的西藏为最高目标,这也与达赖的表态相矛盾。中国政府方面则仍将动乱的责任归罪于达赖喇嘛,不去认真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我曾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研究多年,我的感受是,那里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德国之声:我想最后再谈谈您今天做的报告,您认为中国政府虽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合法性。这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黑伯勒教授:我们在中国搞了民意调查,并在城市、乡村采访了很多普通民众。我们发现,中国大多数人信任中央政府,不是地方政府。这说明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国家,认同现存的政治体制。中国普通百姓将社会问题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但认为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好的。我们在思考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必须做出这样的区分。中国人赋予这一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合法性,因为它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关心百姓的生活,这在大地震之后也再次表现出来,因为它代表民族利益,比如统一台湾,还因为它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而中国人希望在继续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



德国之声:您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实行民主体制的前提,中国距此有多远呢?



黑伯勒教授:要想使民主体制保持稳定,必须先有独立的司法,而这又需要公民社会。另外一个前提我称为“文明的力量”,这包括接受不同意见,并以和平手段讨论不同意见,国家和公民都应具备这样的素质。这需要时间来培养。在德国,这叫做“辩论的文化”。辩论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以和平方式。



德国之声:那么您认为中国先从党内民主入手的渐进政治改革是条正确的道路?



黑伯勒教授: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行得通。我认为将中国共产党民主化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想民主体制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现在因一场经济危机而导致社会动荡,但这并不自动意味着中国就将实现民主。如果现在中国共产党垮台将意味着中国出现大乱,会爆发各派系或是军队的争斗,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目前是中国稳定和富裕的保障。



德国之声:您认为奥运会会促进中国的稳定,巩固共产党的地位吗?



黑伯勒教授:如果中国运动员赢得很多奖牌,那么奥运会会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如果成绩不佳,中国老百姓会不满意,并认为是政府的体育政策失败。


采访记者:张丹红
Share |
Share

奥运军团里的心灵安抚师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上帝能原谅我吗?”

随德国奥运军团到北京的还有特殊的教会心灵安抚师,在他们面前,运动员会忏悔使用兴奋剂吗?

本届奥运会德国不但派出体育代表团,还有几百人的随团人员,这其中包括两位特殊的人物,舒特(Hans-Gerd Schuett )和维伯(Thomas Weber)先生。他们两位是基督教教会的心灵安抚师,专门负责在奥运期间抚慰运动员的心灵,倾听分担他们的忧愁。奥运前夕,天主教会通讯社采访了舒特先生。

从去年开始,奥运牧师舒特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中国对他来说是个重要的话题。作为德国主教会议的体育专员,舒特认为在参加本届奥运会前,所有的人都应该对中国有所了解,包括运动员、记者和随行牧师。舒特说"我们要去作客的国家,有很多方面还达不到我们的标准。"但是,他呼吁和中国对话,反对封锁。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这点必须承认。

中心话题不是西藏和人权

对那些参政意识强烈的运动员,舒特建议在表达意见时最好斟酌一番。当争夺金牌的比赛开始,舒特和运动员在赛场外进行交流时,西藏和人权问题不是中心话题。"我们的话题是友情、家庭、信仰、想家、竞技的压力。"这位50多岁的牧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5年的经验,参加了各种世界级的比赛。以前他就热爱旅游,自从成为运动员专职牧师以后,每年睡在自己家中床上的日子只有80天。

心灵安抚师承诺保守秘密,所以很多人愿意向他们倾诉。舒特和运动员谈论的话题有时侯运动员却不愿易在教练或者医生面前谈起。舒特说,很多运动员在考虑何时结束运动生涯,在事业方面如何继续发展。而且,有些运动员几个月都生活在国外,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何况,只有少数的运动员可以靠运动项目赚钱,这对很多运动员来说意味着生存的压力。

忏悔使用兴奋剂吗?

运动员们是否会在牧师面前忏悔使用兴奋剂呢?舒特说"他们担心会承担法律后果。"

现在正在努力从法律层面上解释清楚,以便运动员也能谈这方面的话题,当然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下。

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灵安抚师舒特知道,对于年青运动员来说很难抵抗来自兴奋剂的诱惑。舒特认为,在此诱惑面前年青人需要坚定的价值观。他说:"这需要心灵安抚师来输导。但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理解竞技中的压力和惧怕失败。"

在德国奥运军团开赴北京之前,奥运牧师们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手册,在比赛前会交给运动员。哪位运动员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奥运村的宗教中心参加德语的礼拜仪式。这个宗教中心汇集了世界几大宗教。舒特强调,即使不信教的运动员也可以参加这方面的活动,他说"毕竟我们是心灵安抚师。"

轮椅也可以登长城

除了夏季奥运会以外,舒特先生还会做随即召开的残疾人奥运会上的心灵指导。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在谈话中身体上的残疾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话题。残疾运动员不需要同情。但是,残疾运动员却会碰到一个细节上的问题:雅典奥运会时,靠轮椅行动的运动员在老城行动不便。

这点北京奥运的组织者已经考虑到了,最近轮椅都可以登上长城了。

奥运期间写博客

在北京期间,舒特先生还会用博客记录在北京的日子,并且在德国之声网站上发表,从一个德国人,同时以一个特殊的心灵安抚师的视角来看不同寻常的北京2008之夏。



德国之声综合报道

TOP

艾未未大怒:我什么时候反对鸟巢了?
这个艾未未也会发火?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这个艾未未也会发火?

艾未未批评中国围绕奥运的宣传炒作。于是,德新社记者问他,您是不是认为奥运体育场的艺术设计跟您对中国奥运宣传的批评相矛盾呢?艾未未勃然大怒:不可能,“我对‘鸟巢’感到自豪!”也不知道是记者的问题中文没说对呢,或是故意“挑衅”艾艺术家呢,还是艾未未的理解不对。反正问题和答复似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尽管如此,德国之声还是将德新社记者这篇报导译载如下。

在德新社记者的问题提出后,"这个属于当今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之列的51岁的"艾未未感到被误解了。他说:鸟巢"是个了不起的杰作。这是没有争议的。"平时他是平静的,镇定的,这回他在位于奥运城附近的草场地村他的家兼画室里,一张长长的木桌的一端忽然大怒。他强调道:"我从来没有,真的从来没有对'鸟巢'表示过不满。"

艾未未与瑞士建筑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尔.德莫隆一起设计了这个象个老鹰窝的看上去不寻常的钢结构建筑,它成了北京奥运会的象征。"这是我们的作品,我怎么会背叛它呢?"他说,他的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我的观点是针对那些庆祝活动,针对围绕奥运会的整个宣传的。"他认为,记者没有听明白,也不想听他说的是什么。艾未未说:"我说的是,我不想跟官方的奥运庆祝活动沾边。我拒绝这些活动,觉得它们恶心。这完全是两回事。"他表示,他并没有指责他参与设计的国家体育场。(译者:由于是从德文译回中文,可能会与原话有出入)

他还说,他对中国第一次主办的奥运会的进程感到失望,"我们大家都曾经希望奥运会能成为让中国变得更开放、更真实的一个机会。""在这一点上,中国没有做到。这是我失望的原因。"

与中国许多批评政府的人士不同,尽管艾未未公开批评中国的奥运宣传,尽管他呼唤政治改变,但至今并没有公安人员找到他门上来。他说:"从来没人让我闭嘴。"他认为,中国现在在言论自由方面变得宽容了,"至少在我的身上。"他又补充道:"我也是相当有影响的人。"

当艾未未去年带着1001名中国人到卡塞尔的"文献展"展览,当他用北京胡同除的房子的门搭建的塔在一场暴风雨中倒塌时,他成了德国的标题人物。这个51岁的人不仅是中国艺术的一块国际招牌,而且也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在文革中被流放期间(1966-76),艾未未在贫穷的西北遥远的新疆长大。在他的爸爸平反后,艾未未于1981年"实实在在地逃到了美国去"。本来他永远都不想回归了。然而,1993年艾未未返回了北京,为了能在病榻旁陪伴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于3年后去世。艾未未说:"我觉得,中国的情况从那以后明显改善了。"

"中国继续快速发展,"他说,然而中国社会仍然始终是非常保守的,"我们还需要长时间的改变过程,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长。"中国面对难以想象的巨大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艾未未只提了一下原材料短缺和环境污染。艾未未几乎以肯定的口气说,共产党领导人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但他认为,更需要改变的是一些根本上的问题,"政治改革是必要的。没有政治改革,所有的变化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Andreas Landwehr(德新社)

TOP

看法国导演的北京奥运“突发事件”模拟片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北京奥运国际新闻中心-几万记者将涌来



一名法国著名话剧导演拍摄了三个短片放在YouTube上,片中她请演员表演在奥运发生示威的假设情况,包括在萨科齐面前的跑道上,一名“自由西藏”示威者被开枪打死。南德意志报以“法国式激情”为题发表了评论。由此想到,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假如真的发生示威,中国会怎么办。德国之声记者报导与分析如下,并在下面链接这三个录像。
三个录像短片内容简介
这3个短片片头都写着"2008北京"。第一个片子拍的是:一个跳水运动员站在十米台上,绷紧肌肉,做着起跳的准备。这时,下方发生了示威,一个长得有点象达赖喇嘛的人举起写着我们要人权的白布。中国公安人员和保安人员一拥而上,撕扯,堵他的嘴。事情过去后,那运动员要重新起跳却集中不起精神来,最终转身走下跳台。
第二个片子拍的是:一个喇嘛坐在跑道上。一群公安人员和保安人员沿着跑道拼命向他奔去。
第三个片子的内容:拍的是萨科齐和他夫人的背影。虽然始终没有拍他们的正面,只写着"一对"。南德意志报说,法国人都知道这是哪"一对"人。萨克齐神经紧张地拨他的手机,他老婆不时伸过手来抚摸他的手。在他俩的空隙里,他们面前的跑道上,运动员们正在准备起跑。这时,一个人拿着雪山狮子旗跑到他们面前,挥舞着。一声枪响,那人倒在了跑道上,萨克齐夫人的手臂上沾满了鲜血。
背景
这3个短片(最长的也只有两分钟左右)是法国著名女话剧导演阿莉安.穆施金(ArianeMnouchkiine)拍摄的。据维基里的介绍,穆施金2005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毕加索奖。除了创建"太阳剧团",在一个庞大的舞台上导演了许多话剧外,她还导演过一些电影(比如1978年的"莫里哀")。
她设计了这三个短片,找了一些在法国生活的藏人和汉人来参加演出,然后就放到了YouTube上去。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一开始谈了法国从西藏事件以来的事态发展过程:先是巴黎火炬事件,然后是萨科齐说宣布抵制中国奥运(萨科齐真这么说过吗?),然后是中国官方旅行社停止了所有法国游的报名安排,再然后是萨科齐忽然宣布赴奥运开幕式,而且"也许不是萨科齐跟国际大赦组织约好的",国际大赦组织法国分部在萨科齐宣布赴奥运的同时停止了对中国的抗议活动。
在介绍了三个短片的内容后,该报说:"穆施金选择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时间来发表她的小电影。自从发生四川地震以来所有艺术家对奥运的批评都停止了。"记者接下来在括号里还提到莎朗斯通关于地震是"报应"的"蠢话",并说,这只是顺便提一下。
最后,这位评论员写道:"多么可悲。可以用象图片和电影这么可笑的东西激怒中国领导人的时候只有现在这一会儿。但YouTube上激动的评论却表明,穆施金的小制作是多么深地刺痛了中国人,深入骨髓。"
到现在为止,YouTube上的评论似乎还是法国人和西方人发表的居绝大多数,有许多叫好的。但也有个别如"法国在非洲杀人"的评论。
在南德意志报这篇评论下也有几个读者评论,看来都是德国人发表的。有的认为这三个短片是不是针对中国人权状况,而是讽刺法国当家人的。有的认为这当然也是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
空前喧闹的奥运?
从目前的种种情况看,北京奥运可能会成为一场空前"喧闹"的奥运。西方世界各方面的力量都有一种"时刻准备着"的样子。在第二次西藏谈判在北京无果而终后,支持西藏的力量重新开始积聚,藏青会已给德国之声中文网(也给其它国际媒体)发出了通知,说他们将在奥运开幕前或同时发起"第二次人民运动";由民阵等牵头的中国和亚洲自由论坛也特地选择在奥运会开幕式前夕在东京召开今年的大会;仅德国基督教抗议中国的"奥运袖标"就已经发放了20万只;大赦国际德国分部将在奥运开幕那天在科隆举办抗议中国人权状况的示威。这些只是已知的一些动向。
与此同时,已经有一些参赛的西方运动员表示要抗议中国。即使中国边检人员对所有的运动员行李都检查得特别仔细(如果这么做,也是个问题),或许也难免会有一些袖标、手镯之类的抗议物件出现在北京奥运赛场内外,或有其它形式的抗议发生。
国际上的、西方国家举行的抗议是中国无力阻止的。而这种抗议也会给一些本来就想抗议的参赛运动员等带来某种"激励"。
奥运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内的烈性事件也不断发生。最近的云南公车爆炸事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出端倪。但却知道应是"人为"的。似乎一切都向奥运这个目标集中着。除了喧闹,这场奥运还面临着许多的惊险。
中国会怎么办引世界关注
中国今年来连续遭遇特大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比如在新闻报导方面的开放度,开始销售百种外国报刊,比如重拾与达赖喇嘛代表的谈判。但是经常还是出现进两步退一步,甚至进一步退一步的现象。新闻还经常在收与放之间,开放德国之声等海外中文网站的日子似乎也还没有到来(是否会在奥运开幕时到来有待观察)。看来也不象会出现如邀请达赖喇嘛参加奥运开幕式、与梵蒂冈关系发生突破这样的利好事情了。
除了新闻开放等上述行动外,中国为奥运确实作出了不少的努力,有的却也引起不少华人的争议,如与日本合作开发东海油田,与俄罗斯最终确定边界等。也许这些举措确实对争取更多国际领导人赴北京看奥运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闹"和"惊"的问题却没有直接的帮助。
本届奥运,由于中国太引人注目,"闹"和"惊"看来是免不了的了。如何做到虽"闹"而无碍,有"惊"却无险,是对中国领导人空前的考验。
于是,习近平说了:要以平常心对待奥运;于是,北京推出了"开放三个公园作为公众游行示威地点"的举措。开放三个公园,无疑是一个进步(假如奥运后能够保持下去就更好了),但是,如果尽管如此,还是在"公园外",甚至在赛场内发生示威,怎么办呢?中国领导人应该是怎么一个心态?中国老百姓又应该是怎么个心态?关键在这个"平常心"是否真能做到,怎么做到。
举个例子:如果有几个外国人在天安门前,或者王府井大街拉开一个横幅。会怎么样?警察马上上前去干涉,没收,甚至把人临时带走。这种情况在国外也会发生,也没有什么。如果一帮人,真象这录像带里拍的那样,十几个人一拥而上。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有老百姓怒了,涌上去拳脚相加,而警察袖手旁观,这个问题可能就更大了。
今天的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说看到环球网报导"苏安生:我是代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最需要这样的真正的'国脚'!什么是国脚,就是该出脚时就出脚!"下面还有一段是:"想起我们的金晶坐在轮椅上用生命护卫奥运圣火,我就恨不得就是帮推轮椅那个人,要是我在场,我会飞起一脚踹向歹徒!当然,我想安先生更会这样的!"最后还写道:"这一'踢'绝对精彩!绝对漂亮!这是我中华民族进入公元21世纪以来最辉煌的一脚!"
这文章确实写得很"爽",最官方的人民网发表它,又是一"爽"。可是如果北京真的发生示威,真的许多人涌上去,都"爽"那么一下子,那会怎么样呢?
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使发生了,也许会淡然地处理。不管怎么说,中国从本届奥运开始,将真正处在世界的焦点上,这是无疑的了。"成长中的烦恼"会成为平常的事情。关键是,在"烦恼"中能够真正成长起来,不断地改进自身,不光是身高,也包括心理和身体综合素质。
奥运越近,悬念越多。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山人

TOP

关于中国人的几大偏见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所有的中国人都爱吃大米饭,不会发R的卷舌音,长得都差不多。关于13亿中国人的偏见如果列个单子一定会很长。在西方,个子矮小,敏捷伶俐的中国人形象深入人心。这也难怪,普通的欧洲人又能对中国有多少认识呢?顶多去中餐馆吃一顿已经西化的中餐,点一只油炸春卷,来一盘炸鸭,除了中国人不用刀叉吃饭以外,又能了解多少关于中国的知识?德新社用调侃的笔调试图纠正几个关于中国的偏见:
中国人很有礼貌,轻声细语,总是面带微笑。
特里尔大学的汉学教授卜松山(Prof. Karl-HeinzPohl)说"在为人处事方面(中国人)有很明确的礼节规矩,但是到了火车站候车广场,规矩就不灵了。"在中国的大街上,到处还有人随地吐痰,拥挤时推推搡搡,不太雅观地在大街上吃午餐。在正式的宴请时,中国人对外国客人十分热情有礼,但是啃干净的骨头还是吐在盘子边的桌布上。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艺术家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轻声细语?现实正好相反。柏林大学的汉学家达严思(JensDamm)说,中国人的嗓门比西方人想像得大得多。中国人对说话的分贝值宽容度要大得多。奥运会前夕,人们不但要学"怎样规规矩矩地排队",还要学会"轻声讲话"。龙的传人也不是总在微笑,到中国去的游客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基本能够体会地到。
中国人热爱米饭,而且无所不吃,四条腿的除了板凳桌椅之外啥都吃。
卜松山教授介绍到,北方人爱吃面条馒头,南方人爱吃米饭。至于肉食方面,中国人主要还是吃普通的鸡鸭鱼肉。但是南方人大胆敢吃,什么能吃的都上了餐桌,常常令欧洲人做惊恐状。例如油炸蚂蚱和烤狗肉。
中国人不会发R的卷舌音。
卜松山教授说,汉语里没有R的卷舌音,但这只需要练习就可以发音。达严思也强调,中国人中有人会发非常标准漂亮的R卷舌音。中国人把R的音都发成L,达严思认为这是谣传。
汉语是门很难学的语言
卜松山教授说,汉语其实不难,至少语法简单,没有复杂的词尾变化和变格。但是很多外国人学汉语的时候对四声音调难以掌握到位,"妈妈骂马"就是经典练习,说不好的话意思都拧了。汉语中有5万个汉字,读书看报需要掌握1500-3000个汉字。
所有的中国人都长地差不多,个子矮小,黄皮肤。
在不染发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黑发,眼睛深色。中国人的个子并不小,看看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就知道了。北方人个子比南方人高。而且,卜松山教授说,中国人的皮肤也不是那么黄,和欧洲的情况相似,北方人的皮肤比南方人白。不过,中国人自认为是黄色人种,并以黄帝的后代为骄傲。
儒家思想"非常中国"
到底什么是"非常中国"的呢?专家认为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是最典型的。达严思说,尊重长辈、维系家庭直到今天在中国还是很普遍。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养老院也成为老人的归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