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平衡

[郑永年] (2007-11-20)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奥运会背后的政治就早已经开始运作起来。海外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和非政府组织开始跃跃欲试。当很多人开始期待奥运体育盛事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期待着的则是奥运会背后的政治舞台上会发生什么。

  奥运会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件纯粹的体育盛事,不仅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技能较量,也是国家间政治的较量和外交的较量。对经历过第一次申奥失败的中国人来说,对奥运会背后的政治已经有了几分切身的感受了。

  很多海外的政治力量已经把北京奥运会看作是促成中国政治变化的最好时机。在历史上,奥运会经常被认为是能够导致举办国政治变革的一个动力,并且一些举办国在奥运会之后的政治变革经验也表明奥运会的确可以触动国家政治变化。

  在很多西方政治力量的眼中,中国仍然实践着和西方“异类”的政治。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想利用奥运会来促成中国政治变化的愿望之强烈就可以理解了。

  从消极面来说,他们希望奥运会能够对他们并不喜欢的中国政治施加压力;从积极面来说,则是希望中国能够像从前一些国家那样,因为奥运会而开始国家的民主化过程。

  同样,一些政治力量也努力把北京奥运会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联系在一起,就是说他们希望奥运会能够促成中国外交方式的变革。

重要的是超越民族主义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治团体努力在把奥运会和中国在非洲达尔富问题联系起来,对中国施加各种外交压力。压力的方向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求中国在外交上能够和西方保持一致,至少不能挑战西方利益和西方所代表的价值观。

  奥运会背后的政治势力必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大源泉。中国成为奥运会举办国本身就已经能够激发中国人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很显然,北京奥运会一方面把中国置于整个世界之中,同时也把整个世界置于中国之中。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重要标志,并且这种综合力量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同。自近代以来,因为国家的积弱,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了崛起之梦,希望国家的强大。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海内外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而举办奥运会则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崛起的一个硬指标。

  正因为这样,在奥运会事情上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和其他事情上的民族主义有很大不同。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中国即使存在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并不见得在国内各个社会力量之间能够达成一致。

  例如九十年代的反美民族主义和前几年的反日民族主义就主要表现在知识界和一部分城市居民。在不同社会力量中间,对反日、反美示威具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但奥运会则不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容易达成共识。至少,在其他很多国家,国民对要不要承办奥运会经常有很不相同的意见,甚至存在很大的反对力量。这种情况并没有在中国发生,大多数人民对能够得到奥运会举办权感到由衷的自豪。

  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奥运会的确可以成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很显然,这也是中国国内一些部门所强调的。但事情总有其两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处理有可能由奥运会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大挑战。

  奥运会不仅仅是表达中国民族主义的一次机会,更重要的它也是表达中国全球化程度的一次机会。奥运会表明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有机部分,这要求中国要超越民族主义。

  在奥运会上表现民族主义精神固然重要,也不可避免,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超越这种民族主义。用学理来表示,民族主义往往表达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政治认同,但全球化则表现为人们对特殊国家认同的超越。

  就是说,民族主义经常和全球化处于对立的位置。奥运会是否成功取决于有关方面(包括政府和人民)能否在民族主义和全球化之间达成一个平衡。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如何办好这届奥运会要比中国能够赢得多少金牌更为重要,更具有政治意义。

奥运舞台会出现“政治人物”

  对一些海外政治力量来说,奥运会是西方检验中国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一次机会。可以毫无疑问地预测,一些人和一些组织都在谋划如何对中国进行一次检验。

  西方的媒体尤其如此。一直对中国媒体管制不满的西方媒体,必然要用这次机会,从积极面说来推进中国媒体的自由化,从消极面说是可以给中国造成负面的影响。

  可以相信,奥运会会成为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台上出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而且也会有很多抱有政治期望的“政治人物”。

  中国有关方面对奥运会背后的政治应当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说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硬”力量的标志,那么能否举办好,如何处理好与奥运会有关的问题则是一个国家“软”力量的标志。

  如何办好更多的是中国奥委会当局的事情,但如何处理比如新闻媒体自由那样的问题就超出了体育范畴,而进入政治范畴。

  政府先前已经表示要加大奥运会期间媒体采访的自由度。现在,各方面正在等待检验中国有关方面所作的诸多承诺。并且,奥运会背后政治往往错综复杂,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不可捉摸。

  我们也可以相信,会有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人士做出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不管怎样,如何处理这样那样的事情,无论是预期的还是突然发生的,都会具有超出奥运会本身之外的政治意义。不管喜欢与否,中国有关方面都必须正视,有所预期。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