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925
- 威望
- 2894
- 金钱
- 6
- 阅读权限
- 100
- 性别
- 男
- 来自
- 山东-南京-天津
- 在线时间
- 2313 小时
|
3#
发表于 2007-7-8 08:15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对《中国工程院第二轮增选结果中的种种笑话》一点看法
发帖者:作者不说不快 (时间:2007-07-07 23:44:01)
--------------------------------------------------------------------------------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在该文里,郑在先揭了许多中国工程院第二轮候选人之“短”。大部分候选人的背景我不了解,不好评说,不过有几个我很清楚,郑的一些说法就不够地到了!
先说说能源与矿业学部,郑文--"中科院的大科学工程似乎也想制造一些院士,比如投资巨万却离真正实用还差的远的EAST工程总经理万元熙、副总经理翁佩德两人同时参选能源与矿业学部,第二轮翁佩德被拿下,倒是出人意料,翁佩德至少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过工程院第二轮了。",郑对这两个人有多少了解,
对这个大科学工程-EAST又只知多少?如果他们不够资格,那他们的前任,他们的老领导,现在的中科院院士霍裕平,绝对没资格做院士!
这个大科学工程-EAST,是个受控聚变反应堆,实质上是个烧钱的无底洞。
上个世纪,一些发达的国家花了无数钱(当然相对粒子加速器,这还是个小数目),建了N多个装置。结果纷纷关门,原因就两点,基本物理思想不明确或有问题,承担不起运行费用。中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四川乐山也开始建装置,到80年代后期,建成了环流器一号,不过整个装置是copy原苏联50年代的T-3装置,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已经更新到T-15装置,因此这个装置能做出什么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科院也想在安徽合肥建装置,霍裕平是所长,这两个候选人实质上是他的跟班。问题是,建装置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以当时的财力国家不可能同时支持两个所“开造”。因此矛盾也就出来了,乐山的所攻击合肥的所没有装置,试验结果不可信;合肥的所攻击环流器一号是苏联50年代T-3的翻版。90年代左右,霍裕平与Russia商议,将原苏联的,现已报废的T-7装置以易货贸易的方式,引进中国,这样合肥所也能有自己的装置。不过,光是拆卸运输和重新安装的费用,就得以亿为计算单位。91年霍裕评申报中科院院士时,主要成果就是领导建T-7装置。当时T-7还在施工,而他本人也没有一两篇拿得出手的papers,结果落选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他并没气馁,加紧督建T-7,当时国外同类装置因超导运行费用太高而纷纷关门。结果,93年增选前,T-7超导通电,成为国际上仅存的3个运行的超导装置。霍裕平申报院士时称,他领导建成的超导聚变装置居世界第三。这才圆了院士梦!
不过他很清楚,照这样干法,如履薄冰,T-7是个报废的装置,能作出什么结果,内行心中有数。花了这么多钱,最后没有什么成果如何向上交待?所以,院士一到手,立马要调走!不过这回他的跟班们没和他一条心,搅黄了他不少好事,如浙大校长位子,最后连郑州大学这种烂校他也去,只要能调走就行!
他走了,他的跟班们还要混,所以沿着既定的套路走下去。他们继续向国家要钱的理由是,T-7是个报废装置,所以很难有建树,要想有新成果,大的成果,世界级的成果,就要对T-7升级,T-7 Update! EAST就是这个升级版本。按原始的打算,建成这个升级版又要花十几年,到时这些位都退了,有责任也没他们什么事了。
不过,撞上好运,躲都躲不过。90年代末,国际间协议共同建一个聚变装置ITER(这也是各国科学家们忽悠各国政府的钱。最初意向是80年代中,美苏两霸为表示冷战结束,选择这个遥遥无期而无军事价值的核项目作为国际合作项目来装点门面。苏联解体后它也就失去了政治价值,几乎夭折。90年代末,随着能源紧张,科学家们又找到了忽悠的借口,这才起死复生!)。巧合的是,这个要建的国际聚变装置ITER,也是超导聚变装置。环顾各国,除中国在建的EAST是超导聚变装置,其他国家的早已停了。毫无疑问,中国的EAST被选为ITER的前期选型性实验装置。你说,EAST的影响是不是国际性的,够不够世界水平?它难道连报废的T-7都不如?!
霍裕平能靠报废的T-7而不是paper荣升中科院院士,他们俩为什么不能升院士?!他俩也没有拿得出手的papers,但他们申报的是工程院,比papers干什么?!
和这两个人相比,另外两个简直是混蛋!至少万元熙、翁佩德还作了实事!
郑文--"农业学部有个搞笑的就是2005年进入信息学部第二轮但最终落选的熊范纶,跑到农业学部摇身一变,居然以农业信息化工程的名义再次进入第二轮,敢情这工程院的增选不同学部之间还可以窜来窜去,难道学部之间还有水平之差?
",看来郑对熊范纶知之太少了!而且还有一个漏网之鱼,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候选人,余增亮。
熊范纶是中科院智能所研究员(不知这个所是否被创新创掉了),他的工作就是用计算机神经网络,辅助农民弟兄施肥种地。这种方法如何,我不评论,(找个学计算机的问问,就明白了),人品如何,我也不多说,单讲一件事。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时,有一条,要说明该成果有哪些经济效益。他安排他的手下们带上经费,分别去以往去过的县乡农技推广站。填表时,将这个县乡所有耕地,作为使用该软件的耕地,每亩增产量则由他们自己随意添加,最后加盖县乡农技推广站专用章,作为申报附件。按熊研究员收回的资料计算,一个县的增产量达100万吨。这要全国农村应用他的软件,每年收购的粮食还有地方放么?!他比袁隆平贡献还“大”!
余增亮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他的工作就是用离子源辐照种子,使之品种改良!说白了,就是用离子束轰击谷类种子,来改良种子使之遗传!离子束里包括多种带电粒子,有较大的重离子团,也有单个的电子。与整个种子相比,这些离子非常小,而对于细胞,细胞核,有些离子恐怕接近细胞,细胞核尺度。
这样做能改变细胞核结构么?能改造种子的基因么?!改良种子,应该是使好的特性能被一代代遗传下去。用离子束轰击谷类种子,除打坏细胞组织结构外,能选择性地改变遗传基因么?!
这两个家伙,不是学术上有什么成就,(检索一下他们的papers就明白了),而是到处骗钱!若是经费来自商业,我也懒得理他。问题是,他们经费来源于国家不同部委,而且数目庞大!我不知道,这些部委的经费是否也要写申请,也要同行评议?!但我知道的是,这俩家伙在外,都有公司帐户。经费一到,想法一点点地转到某个户头下,美其名为,项目合作。然后套出现金,作为回扣送到批钱人的手中....
我看到的科研就是,圈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