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zt 运动数码场景曝光模式

现在的相机特别是数码产品,一般多设置有各种曝光模式,如图(1)所示为相机的指令拨盘。其中,包括一些根据特殊拍摄环境和不同拍摄对象而设计的各种场景曝光模式,如图(2)所示为场景曝光模式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以及拍摄现场的环境变化等因素,去选择合适的场景曝光模式,就能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去捕捉最精彩的画面。


图01


图02


  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场景曝光模式——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如图(3)所示。顾名思义,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是针对拍摄运动的物体而设计的,即在动体摄影中的运用。


图03


  我们都知道,动体摄影须在被摄对象显著甚至急速的变动中进行拍摄。所以,与拍摄静态的物体相比,动体摄影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动体摄影中,快门速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拍摄动体时,快门速度的运用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快门速度快了;二是快门速度慢了;三是快门速度适中。运用三种不同的快门速度,会产生相应三种不同的动态效果:一是,快门速度快,动体影像被“凝固”,其优点是影像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如图(4)所示。现在的相机都拥有很高的快门速度,有的达到1/2000秒或1/4000秒甚至是1/8000秒,这对凝固动态瞬间就更轻松了。二是,快速度慢,动体影像虚糊,具有强烈的动感,如图(5)所示。三是,快门速度适中,动体影响虚实结合,既能表现出动体的面貌,又能表现出动感,如图(6)所示。


图04


图05


图06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意图选择相应的快门速度。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就是针对动体摄影的第一种情况而设置的。当我们启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时,相机将自动测试现场环境下所需要的曝光量,并自动将光圈值设置为镜头的最大口径,也就是在准确曝光的前提下,设置最高的快门速度,以达到凝固动体的动态瞬间的目的。


  我们在相机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通过模式转盘选择运动曝光模式(当然,先选择好运动曝光模式,再打开相机也是可行的)。图(7)所示是一般数码相机的运动曝光模式(常见的运动曝光模式的图标是在场景模式曝光区域内,一个运动状态的小人)。有的数码相机可能在模式转盘上没有运动曝光模式的图标,需要我们通过相机的主菜单里去找,打开主菜单后打开“场景曝光模式”的选择钮,就会出现各种场景曝光模式,然后通过选择钮选择运动曝光模式(运动小人图标)即可。如图(8)所示。


图07


图08

由于动体摄影过程中,被摄体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下,就不允许我们像在拍摄静态物体一样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反复聚焦,这给我们在对被摄体聚焦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根据不同的动体以及动体不同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聚焦方法:

1、定点聚焦法
  所谓定点聚焦,就是在拍摄之前先找准一个代替物作为聚焦对象。如图(9)所示,先以篮筐为聚焦对象,当运动员持球上篮时按下快门。当然,这需要我们事先对动体的运动状态(方向)做出一个预测,当动体进入拍摄位置时,我们就可以捕捉精彩的画面了。



图09


2、区域聚焦法
  所谓区域聚焦法,就是根据我们需要的景深范围进行聚焦,例如当我们需要的景深包括“∞(无穷远)”时,就可以利用超焦距点距离(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它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的聚焦法。这种聚焦方式也要求我们对动体的运动范围做出提前预测。

3、跟踪聚焦法
  所谓跟踪聚焦就是不停地跟踪动体进行聚焦。理论上说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动体摄影聚焦方式,但这种方式一般只局限于自动聚焦镜头。对于非自动聚焦镜头,难度就很大。当然现在的数码相机都能自动聚焦,所以这种聚焦方法是我们比较理想的选择。如图(10)所示。


图10


4、自动跟踪聚焦
  现在的数码相机,如D70,就有自动聚焦的功能,当我们启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时,将自动启动跟踪聚焦功能,在聚焦区域内追踪被摄物体进行连续对焦,如图(11)所示。

图11


  虽然运动场景曝光模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简捷的方式去捕捉动体的精彩瞬间,但在动体摄影中还需要我们对动体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及在拍摄之前打好提前量。这就需要我们对动体的运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按快门之前作出一个提前反应。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做观察和练习。

  由于在动体摄影时(特别是在体育摄影中),我们往往不能接近被摄体,所以使用一个长焦距镜头就显得很重要。如图(12)所示,这样的画面一般需要焦距在200毫米以上的镜头。
 

图12


  虽然使用三脚架会给我们拍摄动体时带来一些不便,但对于运动幅度并不是很大的动体来说,使用三脚架或独脚架,有利于提高成像的质量。

  只要我们在熟悉自己手上的相机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并综合相机的其他一些功能和摄影知识,要拍出运动物体的精彩瞬间就不会显得那么困难了。
彪悍的人生从不需要解释!

抓拍,就是摄影者在不干涉被摄对象自然活动情况下的拍摄。这既是它的概念,更是它区别于其他摄影方法的显著特征。抓拍的被摄对象应处于自然的运动状态,因为相对静止的对象是无须"抓"的。用"稍纵即逝"来形容抓拍对象的运动是再恰当不过的。所谓运动状态,既包括跑、跳这样明显、剧烈的身体运动,也包括心理活动引起的面部及肢体的微妙变化。
  抓拍在一般人眼中多被看成是摄影的一种方法,其实,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它更应是一种观念,一种立场和一项原则。没有抓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照片,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记者。

  以实事求是为本质特征的抓拍必须遵循以下两个规律:其一,在时间上严格遵循现实规定性;其二,在空间上严格遵循现场规定性。漠视这两个规律的拍摄不属于抓拍,如果违背这两个规律而硬要补拍历史,那是艺术创作,不是新闻报道。新闻摄影首先必须达到具体事实的真实,同时还必须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形象的真实和现场气氛的真实。换言之,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是新闻摄影真实的唯一标准。因此,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实质就是现场纪实性。一个坚持抓拍的摄影记者必须自觉投入到各种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无论多么艰险。因拍摄新闻照片而牺牲在战场上的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只能说明你离炮火不够近"。

  而同时,抓拍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它的偶然性很强。抓拍每一幅照片都如同绘画---"画有法,画无定法"---新闻摄影也是这样,没有什么"操作手册"可以遵循。抓拍多是凭职业敏感和经验积累,从构图到用光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一定之规,这是对拍摄主体而言。而拍摄客体---被拍摄对象,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时间是连贯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千变万化中有众多可供摄影记者纪录的瞬间,抓拍的开放性就体现在这里。拍什么、不拍什么是摄影者对新闻对象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双重把握。

                  抓拍的长处

  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记者认识到抓拍的重要性,然而抓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抓拍的照片历史价值高。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往往都会作为那一时代的象征性符号,被永久保存进人类历史的博物馆。抓拍的照片纪录了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为人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依据。

  抓拍照片的现场感强。照片所纪录的发生新闻事件的现场、事件中人物的表情、周围的环境及当时的光线,形成的氛围、情调给予读者的感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照片的现场感。抓拍完全不干涉被拍摄对象的活动状态,因此能够逼真地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使人看了如身临其境。

  抓拍照片的人物表情真实、生动、自然。"去人物活动的现场,从人物必然的行动、姿势、表情中,抓拍人物的典型瞬间,以显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独有风采"(蒋齐生)。被拍摄对象处于自然运动状态,不受任何干扰,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瞬间,捕捉到人们毫无修饰、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抓拍有利于克服新闻照片的公式化。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似曾相识的新闻照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从主观想象出发、从已有模式出发就很容易落入俗套。抓拍从实际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严格遵守现实规定性和现场规定性,这就为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提供了条件。生活中常有出其不意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意想不到的动作、表情、神态,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捕捉。

             。
彪悍的人生从不需要解释!

TOP

把握"决定性瞬间"


  每一幅捕捉精彩瞬间的照片,在纪录客观事物的同时也倾注了作者的激情与思考。照片不像电影,可以通过无数瞬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照片只能从这无数的瞬间中截取一个最有说服力、最具代表性的瞬间,这就是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勒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


  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称得上"决定性瞬间"呢?它应该体现事物的本质,展现事实的特征,或通过反映在灾难或战争面前人的抗争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以真情动人;或通过人物的泪水、汗水、愁容、欢颜生动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等等。


  抓住"决定性瞬间",我们不能狭隘、肤浅地将之理解为"抓住被摄对象最有趣的那个瞬间"。任何发展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最为接近的那一时刻,这是最为真实的一刻,它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能否挖出事物的本质,靠的是观察思考,靠的是一个摄影人的综合文化修养。因此,摄影记者除了有新闻敏感之外,还要有审美能力和形象敏感,在选择报道对象时,除了注意对象的新闻价值以外,还要有对于形象的观察,考量对象有无形象价值与拍摄的可能。形象观察是形象采访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现场选择抓拍的成败。形象观察能力的提高既取决于平时形象认识训练的积累,又取决于记者在现场对形象的敏感程度。凭借记忆与想象,运用形象思维形成意象构图,是摄影记者形象观察的思维路径。另外,在拍摄时用心观察被拍摄者的活动和情绪,抓住新闻动态形象的典型瞬间,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个瞬间能够显示新闻的要点、现场的气氛、传播的意义、人物的情感以及摄影记者的现场感受和判断。


  如何才能抓到"决定性瞬间"呢?简而言之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眼明、手快、有预见性"。


  眼明:在同一事物、同一情节面前,有人激情满怀,有人却无动于衷,这种差别取决于摄影者的观念、情感和认知能力。当代摄影的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镜头上,更重要的竞争是在镜头的后面---摄影者的素质。


  手快:摄影常常被人看作是一个简单劳动的技术问题。但在刹那间要解决构图用光、设备调焦、神态捕捉等一系列问题的抓拍,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不言而喻的。熟能生巧,平日多练苦练,用时才能得心应手,以免和珍贵的新闻场面失之交臂。


  有预见性:很多新闻事件都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但这不等于说摄影记者都处在被动的状态。一般说,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尽可以通过认识、把握这些规律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抓拍到"决定性瞬间"。


  此外,抓拍时还要有必要的准确性。对被拍摄对象发展运动的观察要准确,拍摄位置的选择要准确,取景构图用光的尺度要准确,对器材设备的操作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抓到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决定性瞬间",减少遗憾。


                   抓拍的设备


  不同种类的摄影方法,所需要的设备条件也有所差异。影楼里用来拍摄婚纱、艺术照的摄影器材,若用于抓拍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抓拍的目的,先要具备相应的器材设备。


  第一,机身的选择。针对抓拍的特点,要选择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相机。目前市场上的中高档自动相机都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自动相机,为抓拍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设备条件。"自动对焦"---一改以往手动调焦的繁琐,使摄影记者摆脱了因视力或光线问题而无法调清裂像的尴尬;"连续追踪对焦"---使处于固定位置的摄影记者,拍摄不断移动的被摄物体易如反掌,随时按下快门都能够得到对焦清晰的影像;"多区域测光"与"多种测光方式"的选择---使被摄主体无论处于何种光线条件下都可得到相对正确的曝光。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可以使摄影记者专注于对被拍摄对象的观察判断,不用分心于照相机的调焦测光,有效地提高了抓拍照片的质量。


  第二,镜头的选择。对于近距离的抓拍,一支超广角到中焦的变焦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一支变焦镜头可以替代几个定焦镜头,使用灵活方便,不用换来换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胶片的利用率(拍照时已使画面饱满,减少了放大时的剪裁)。超广角镜头的运用可以使摄影记者尽可能地贴近被拍摄对象,"近些、近些、再近些",使主体更加突出,形成视觉冲击。中焦镜头的运用,可以在拍摄时和被拍摄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使主体更加自然,减少其心理压力。对于重大场合的摄影报道,长焦镜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距离较远的被拍摄对象,有时因条件限制而无法靠近,这时可以利用长焦镜头将其拉近,得到大的影像。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抓拍时的稳定性,三角架和内置防抖动系统的镜头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闪光灯的配备。在低照度的情况下,为了抓到运动主体的清晰影像,应给予恰当的辅助光源,一只指数相对较高的闪光灯是非常有用的。科技的进步使闪光灯的功能更易于抓拍,例如:E-TTL(镜头内评估)自动闪光灯系统,包括FP(焦点平面)闪光灯高速同步、同步于所有快门速度的FE(闪光灯曝光锁),能够同时控制被摄主体跟背景的曝光,于补光闪光及弱光情况下,结合一般自动曝光控制与闪光灯曝光控制,控制闪光灯曝光的高度精确。但需指出的是,抓拍应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展示给受众,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应尽量避免施加辅助光。


  时间,不断被瞬间分割;历史,又不断被瞬间组合,这凝固的瞬间便是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如上所述,不干涉被拍摄对象的摄影方法主要表现为抓拍,它关心的是事件、人物的动态及情感的表达---这是纪实摄影技术的尖端,也是新闻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准则和主要拍摄重点。抓拍在改变世界摄影走向,促进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发展与进步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一代摄影记者应牢固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把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求真务实,将抓拍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推动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迈向新的高峰
彪悍的人生从不需要解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