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科技论坛


多迹象表明,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合并即将进入最后的决策阶段。两校的现任校长均已届任期满,其中南大的蒋树声校长已高升民盟主席,东大的顾冠群校长将于近期退下,但迄今两校内仍无后继校长的适当人选之风声;江苏省借钱给两校进行“985”工程学科建设,但就是不与教育部签署正式协议;江苏省从省委省政府到教育界已渐渐取得共识,即江苏省需要一所与其地位相称的领头大学。
本来,合并或不合并是见仁见智的事。赞成和反对的都可以找到适当的理由。在一定的范围内展开讨论或辩论,或许能达成某种共识。无奈双方在合并一事上有着长期的痛苦经历,彼此对对方失去了耐心。因而,本次合并蕴殃双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南大走的是上层路线,即极力游说江苏省,教育部以及更高层,促使省和部出面强压东大合并。目前看来相当成功,至少江苏省李源潮书记强力主张合并,将两校合并一事拉抬到江苏省的发展战略高度。东大走的是下层路线,即发动校内干部群众来抵抗合并,一方面阻塞上面对合并一事计划(理由,经费等)的信息下传,另一方面要求院系级干部表态(其实是要反对),暗中鼓动资深教授连署反对。这个策略也有成效,至少延缓了领导的决定。

外界很难理解,南大与东大之间有着很深的情结,彼此对对方又爱又恨。对方的存在,既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又设置了障碍。南大继承了中央大学的历史,而东大则占据了中央大学的校园,当年中大工学院远超其它院系的规模使得其后裔难以完全认同南大。对昔日中大辉煌的追忆,现状的不满和未来愿景的期望,又是东大内部一波波追求与南大合并的真正源由。南京大学的名字曾是两校在1949-1952年间的共同名字,也是阻碍现今合并的潜在心理原因之一。

说来难以置信,两校合并竟然肇始于1985年。详细始末可参见南大龚声教授的专文。最后合并未成的台面上的理由是校名和经费。甚至校名上也得到妥协,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中国综合大学”。但是,经费一事毫无结果,从而对内失去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推力和解释。摆不上桌面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南京工学院因为内部人事变化而失去了热情。另一方面,两校合并将冲击既有高校格局,为某些学校所不愿并阻挡。九十年代中后期,两校发展各自达到了顶峰,在某大学排行榜上居然分别曾经高居前二位和前六位。此时,两校的领导和师生均感觉甚好。因此,当高校合并高潮来临的时候,南大一方姿态很高,对它校动起只想要其强势学科的念头。东大则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法,通过合并其它学校来抵抗南大的合并。但是,随着合并高校磨合期的过去,其优势日趋明显。相反,两校在学科规模上的劣势却影响了各自的发展和影响力。南大曾经想走“普林斯顿”的道路,但中国的国情和可怜的经费终于使南大意识到此路不通。东大倒是想成为”综合大学“,可惜工学以外的学科基础太薄弱,步履艰难。这时,两校内部的很多人又想到了合并。

百年校庆(2002年)前后,众多校友呼吁两校合并,不过民间的声音是无法决定两校命运的。

江苏省领导人的更换使得南大与东大的合并进入了可超作期。南大自然积极与省府合作,开始实际运作。东大则消极抵抗,校长扬言,其在任一天就决不合并。省政府派员调查,学校就挑选适当人选以应付。此时,东大一方将合并之事全控管在校级层次,系级干部知之甚少,更无论一般教师。但是,工于心计的南大一方已步步为营,积极稳妥地推进其并校计划。通过政协委员的提案发动社会誉论,通过迎合省政府的发展规划来推销其并校构想。于是,当东大还未充分准备时,一个现实的合并计划就降临了。此时,东大只能在校内仓促应战。

这是一次奇特的交锋。南大需要的是讨论“如何合并”,包括各自系科的整合,新校园的扩充,当然也不能忘了领导们的位置。讨论的对象自然是东大。但是,东大却不感兴趣。它所需要的是“不要合并”,对象是省政府和教育部。由于顾冠群校长即将退下,其承诺也将到期,即使合并与其本人,与省里都不失面子。不过,顾院士的退下将使得东大在上层失去有力的影响。因此,来自院系和教师的基层意见就成为学校领导说服上层的依据。

僻开校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的意见不谈。院系一级的看法其实是多元的。非主流系科(理,文,管理等)大多与南大有交叉,大多数恐怕倾向不合并。大多数主流工科院系(建筑,土木,交通,机械,动力,通讯,控制,电气,仪器)基本与南大无交叉,并与不并对它们影响甚少,它们的态度是中性的,有些人会倾向合并,毕竟在南大的招牌下可能会多得到一些利益(招生,科研项目争取)。还有一些工科(电子,材料,环境,化工,计算机)与南大有所交叉,它们对可能的合并有所顾虑。至于绝大多数教授(教师)由于对学校事务参与的无力感,可能抱持合并与否请随便的态度。如此分析说来,即便东大校内并无强力合并之呼声,但实际反对的声浪也有限。这样的情形对校领导的游说是不利的,因此必须在校内营造出“绝大多数院系干部都反对合并”的声势,只是“引导”出来的结论能否被上层领导所认可就不得而知了。

南大做的是另一篇文章。就学科自身而言,它必须考虑两校交叉学科的整合,理,工,文,管,医科的平衡,以及南大现有学科在未来学校的地位及影响,当然尽可能要保住南大现有的学科利益

TOP

南京大学及南京大学家族


1952年,南京大学参与中国大陆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文理以外的学科划分出去,单独建校

划分出的院系包括: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农学院,1988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改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独立,并入有关院校相关院系组建(南京)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并入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组建(南京)华东军区医学院,1954年迁至西安合组为第四军医大学。
此外,以南京大学有关院系为主体,还组建了(上海)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诸校


在此以前的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的商学院和医学院独立,分别成立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一些衍生院校,又衍生出现的学校,如南京工学院分建的现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分建的重庆医科大学,




南京大学家族
(台湾)中央大学
(南京)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
(南京)河海大学(原(南京)华东水利学院)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原(南京)华东军医学院)
(南京)华东航空学院(后合建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原(上海)华东体育学院)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原国立上海商学院)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原国立上海医学院)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原重庆医学院)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镇江)江苏大学
(无锡)江南大学

TOP

TOP

原帖由 Hornbach 于 2006-3-2 00:47 发表
hoho,干脆改回原来那个中央大学的名字算了,后面加个括号,里面写上个新字,简称CCUN


好主意啊yes.gif

就是怕北大不同意.lol.gif 怎么一眨眼名字比我喊的还响了lol.gif

TOP

原帖由 于 2006-3-1 20:35 发表
一直以来,影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最大障碍是合并后的命名问题,
南大坚持取南京大学的“京”字与东南大学的“南”字,叫“南京大学”;
而东大要求取其“东”字与南大的“南”字,叫东南大学。
双方长期 ...


两家的解释把人要笑死了santasmile

TOP

北大和清华合, 天津大学和南开合, 复旦,交大和同济也合,省的他们争的头破血流的santasmile

就是不知道该叫什么了what.gif

TOP

要么叫江苏大学好了. 山东有山东大学,浙江有浙江大学.为什么不能叫江苏大学? 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一个江苏大学了?

TOP

原帖由 deepbluesea 于 2006-3-1 23:51 发表
幸好不是南大和同济合并, 那岂不是要叫南济大学?!

yes.gif
队长别开枪是我!

TOP

原帖由 于 2006-3-1 20:35 发表
一直以来,影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最大障碍是合并后的命名问题,
南大坚持取南京大学的“京”字与东南大学的“南”字,叫“南京大学”;
而东大要求取其“东”字与南大的“南”字,叫东南大学。
双方长期 ...

帅哥,你是搞笑还是灌水呀,我们都很敌视日本人的,看到日本名字中国化都恶心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