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估计留德跟加拿大英国的比还少点

贪官子女一爱国,我他妈的想发笑
    
    这些年,“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斐然,有目共睹。其直接证据就是一大批“爱国青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脸上贴了“爱国”的标签后,自然可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手中挥舞“爱国者”牌大棒,配合与生殖器有关的叫骂,一路排头杀将过去,大棒过处,寸草不生,尸骨累累。仔细一瞧,这尸骨之上,无不例外地被爱国青年们刻上“汉奸”、“网特”等大字。
    对于真正的“爱国青年”,老夫除了避之不及外,其实还能理解他们热血澎湃,青春激昂的劲头儿。想当年,自己年轻时,何尝没有这种“指点江山,粪土美日”的激情,只不过年岁稍长,才慢慢悟出,这“爱国”两字,玄机甚多,其深藏背后的秘密,不是轻易能拿上台面,供人议论的。自那以后,“爱国”两字渐渐变得虚无飘渺起来,时至今日,竟走到了“爱国青年”们“非我族类,其心可诛”的对立面了。
    也难怪,在信息不对称的今天,在主流媒体日复一日的轰炸后,成长为“爱国青年”的机率自然很高。这可以归功于某种洗脑教育。关于洗脑,我曾经暗访过一传销训练班,发现所接触的传销人员,一个个五迷三道,好象被喂了迷幻药,嘴里不停念叼“我要发大财,我要发大财”。经过调查便知道了秘密:他们日夜被强行灌输快速致富的秘诀,时间一长都以为自己就是“商业奇才”,金钱、美女说有就有。据我所知,这种教育方法,也是一些邪教组织所擅长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不能想象,一个在民主、开放社会长大的人,会哭着喊着要去类似北朝鲜那样的极权国度里生活,同样,整天受主体思想教育的北韩民众,也会认为西方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象我们在几十年前被教育要解救天下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一样——普通的人毕竟不能摆脱环境的影响呀。
    这似乎是一个很浅的道理,但有时也会出现些例外,比如广大在国外留学的爱国青年们。
    我总认为,一个人要出去留学,一般会选择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去古巴、朝鲜等国留学的,也许我孤陋寡闻,好象还没有听说过。去发达国家留学,现在是一种时尚,趋之若鹜,数量如过江之鲫。按照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说法:去西方国家留学,总能接触到那里完美的三权分立制约体系、高度的言论自由、成熟的人权理念、严密的保障体制以及浸淫于人脑海里的民主观点。至少能明白这些道理:民主比专制好、清廉比腐败好、有人权比没有人权好。但时常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留学生中的爱国青年真要爱起国来,真要抨击美式民主来,真要维护主权大于人权来,丝毫不逊色于国内那些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的爱国青年。

TOP

原帖由 enthalpie80 于 2008-4-11 12:19 发表
敢于说真话,强烈支持王千源。

她说什么话了,想必你是听到了,有视频吗,发来看看
Cogito ergo sum

TOP


大家都表吃饭只喝汤,自然会有共鸣且润肠

TOP

2楼的和3楼的还是有点区别的
2楼的支持人权反对分裂
3楼的就是一白痴,屁放不出一个的就瞎叫唤

TOP

據悉,史丹福逾150名中國學生6點集合出發,7點半到達主會場時已經是一片紅旗飄飄的景象。學生站在距離主席台不遠的地方站定,等待火炬儀式開幕。誰料9時許,一名學生及其同伴偷偷地把藏獨的雪山獅子旗掛起,引起周圍史大中國學生的強烈不滿並與之爭辯。


該名來自哈爾濱的史大學生譚校,強調自己是中國人,曾在西藏呆過一個月,他認為中國政府對待藏民的政策是錯誤的,應該給予西藏「真正的自治」。儘管譚校一再聲稱自己愛中國,但他始終維護藏獨旗幟,不惜與手持中國國旗、奧林匹克旗幟的其他學生展開護旗大戰,終寡不敵眾與同夥一起遭清理出戶。


(星岛日报記者任薇薇/蕭慧三藩市報道)

TOP

转载

我亲爱的各位同胞:
    
    
    今日的示威游行已然结束,然余波未平。我就是今天站在两方之中做调停之人,有些逆耳忠言在人前不便多言,如今汝愤气稍停,不得不向你尽述。
    
    
    今者示威不可谓不雄壮,各位尽兴而归不可谓不快意。然若只知拳脚相加,怒气相向,那是初学者的姿态,也无君子雅量。岂不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恰中了后发制人者的圈套。曹植被逼而赋《七步诗》,至今忧思难忘: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西藏既乃我国之领土,岂可随意抛弃抑或给予他人!然步步相逼,只会化友为敌,将原本平和的西藏各众逼上梁山,从而背水一战,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冲突。试问西藏与中国和美国孰亲孰远?卧榻之上,岂容他人安睡?亲不记仇,才不致引虎归山,将我们的西藏向外推去,自给别人。我与西藏逾亲,则美与西藏逾远,否则彼必倒戈,则我方身旁插上美之飞地也。
    
    
    孙子曰:穷寇莫追。亦言:损刚益柔。老子云:上善若水。战略上,攻心为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大事者,能忍人之不能忍,方为人所不能为。为中华之崛起,此方为用人之时,我们要有容人之度,容人之量。我不是让你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备战,消除怒气,头脑才会清晰,思维才能敏捷,决断才会正确,看清局势,方可从容应对。两个拳师相对,聪明的拳师往往后退一步,让对方露出破绽,然后一招知命。愚蠢的拳师一上来便大施拳脚,使出全部看家本领,反而会被对方摸出门路,为敌牵制。如今我们初来美国,立身未稳,如此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后果不堪设想。岂不闻"棍棒之下无孝子",拳头威逼之下,别人的满口应承哪里能是真心?因而应该以德治国,以理服人,退避三舍而后发,卧薪尝胆而后能,而非图一时之快,争一朝之胜负。汉武帝的"有为而治"之初用了一招非常厉害的"无为而治"的"推恩令",表面上遵从各藩属国的意愿,恩泽四方,实则将大国化为无数无法作为的小国,矛盾自解。我们应该努力让道义的天平倾向于自己,把舆论压力留给对手,让他们的拳头打在蜘蛛网上,让其像小丑一般自讨苦吃,何必苦苦相争,反而给自己造成无限烦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他们的观点不甚了解,其实又何尝完全洞悉己方观点?由此可见,在知识领域,我们也没有占据战略上的制高点,并没有比对方高明多少,反而自揭伤疤,在人前落得个不好通融的形象,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大国风范没有益处。自然,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允,但是反顾自己,难道我们的媒体就完全公正,不偏不倚?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要主动沟通,掌握先机,方能克敌制胜。此外,关于讲英语的事,我有一言相劝。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技艺高超者,母语外语都能从容应对,主场客场都可打赢,其实依我看,国人不愿讲英语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原则问题,不过是学业不精,不愿在人前露丑,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总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靠的是大智大慧,岂可因噎废食,因小失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西藏与我们唇齿相依,所以关系处理方面应比美国更小心谨慎才是,美国人是要把我们放在炭火上烘烤啊!切莫让其得了便宜还卖乖!杜克乃修身养性之地,愿诸位今后能够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槁朴而震天下,治大国如烹小鲜,成为经世致用的奇才,而非为五斗米而折腰。
    
    
    
    敬,
    
    王千源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日写于凌晨
==================================================================
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此种气度与见识,实非常人所能理解。可惜高处不胜寒,小女子既从大处着想,却不懂避开国人锋芒,无辜招致一身谩骂。

TOP

理想主义者。

相思病,相思病,相思的人真他妈的有病。

TOP

原帖由 Sachs 于 2008-4-11 12:34 发表
社会学家丁学良在谈到一大批海外华人所宣扬的 “爱国主义”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些人的‘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下面,其实有一种深层的、不易被人觉察的自私心理。他们只愿意享受中国‘国家强大、原子弹、国际地 ...


不爱国的人看到爱国的人被赞扬当然要批判

TOP

原帖由 bbbinbin 于 2008-4-11 12:11 发表
王千源的自信很多方面来自的广泛阅读。6个半月就能开口叫人的王千源从小就表现出语言方面的天赋。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之后,好胜的她为了争得老师奖励好学生的五角星,总是第一个将英语课文背完。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习古文,五年级读完《红楼梦》,对《葬花词》至今牢记。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本给王千源一个看世界的机会。

有些东西,不到那个年纪看不懂的。五年级可以看三国,水浒,读红楼就太早了。如果她当时没人讲解就明白什么叫“蒸的蒸,爬灰的爬灰”,明白养活一个大园子不知世间疾苦的人多么艰难,明白官场上权力制衡明争暗斗,那就不止是思想早熟的问题了,八成也是个转世灵童什么的。

相思病,相思病,相思的人真他妈的有病。

TOP

王千源的全篇卖弄词藻空洞无物的废话。

[ 本帖最后由 浪子回头 于 2008-4-11 14:0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