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杂志:谁在制造中美战争威胁? 必须质疑五角大楼

美国国家杂志:谁在制造中美战争威胁? 必须质疑五角大楼
2005-10-26 04:37:38 点击:2189
美国《国家》杂志: 谁在制造中美战争威胁?


10/25/2005: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日结束访问中国之行。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踏上中
国土地,舆论普遍预测,这次访问可能有助于消除美中战略关系越来越大的分歧
,但是否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仍需时间去证明。

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并非完全止于拉氏本人对中国军备建设上的一些偏见,而有
着更深层次上的原因。

10月24日,美国国家杂志(The Nation)防务记者克雷尔(Michael T. Klare)
发表文章分析美国对中国战略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源。

从上任开始,布什政府就面临一个重要的长期战略选择:将中国视为未来的军事
敌手并依此规划相应对策,还是将它视作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个竞争伙伴?
两种观点的代表都在政府高层中占有席位。于是,政策如钟摆左右摆动。但经过
四年的平分秋色,钟摆终于摆向反中国和准备一战的位置。三个事件表露了这一
定位的变化。

第一个事件,是今年2月19日,美国和日本包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务卿赖
斯这样级别的高层官员会谈后发表“美日安全协商委员会联合声明”。
拷。

声明所强调的美日两国的进一步安全合作令中国义愤填膺,因为日本在二战时的 世
军国主义给中国留下巨痛,美国却意图与日本联手在亚洲建立反华联盟。更使中 界
国怒火中烧的是,美日两国呼吁采取联合行动“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 论
问题”。

这种说法在美国人听来是正常的,但在北京看听来却是华盛顿和东京干预中国内 坛
部事务。官方的新华社称此声明是“史无前例”的,并引用一位高级外交官员的 网
话说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和日本签定涉及中国台湾的双边文件,这是对中国内部
事务的干预和主权的侵犯”。

第二个重大事件是拉姆斯菲尔德6月4日在新加坡一次战略会议上的讲话。在评述
当今亚洲安全问题特别是北朝鲜核问题之后,拉姆斯菲尔德将话题转向中国。

他说,中国人在这些问题上能起建设性作用,"坦率地讨论中国就不能不提到这个
地区所关注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显然在扩充其导弹力量,其打击目标达到世
界的很多地区。”接着,他十足装模作样地说:“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威胁中国,人
们自然会奇怪:为什么要投入这些军事预算?为什么要作这样不断增长和扩大的
军备采购?为什么作这些强力的军事部署?”

对北京而言,这些言词令人吃惊。没有谁威胁中国?美国飞机和军舰在中国近海
巡弋是什么?美国将带核弹头的导弹瞄准中国是什么?过去十年来美国将更多的
威力强大的武器卖给台湾是干什么?拉姆斯菲尔德的言论除了言不由衷,更被认
为是对中国的无理寻衅。

第三个事件是7月份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据报道,这份公开文件推
迟了几个星期发表,以删去或软化其中刻意反华的言词以免在布什11月访华前过
分激怒中国。

公开发表的版本在语气上是明智的,在说明中国军事装备的力量的同时也强调了 世
其弱处。但是,报告的矛头却是直指中国将军事力量扩展到自己领土以外,对世 界
界秩序构成危险的挑战。“中国军力发展的步伐和范围已经对地区的军事平衡构 论
成危险,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现行趋势将使中国的军事行动能力扩大到整个亚洲─ 坛
─而不限于台湾──从而潜在地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队的行动造成威胁。” 网

国会2000年授权的这种年度报告不是个政策文件。但是,2005年版的这个报告的
政策含义却不言自明:如果中国将要获得更大的能力威胁“该地区的军队的行动
”──可理解为包括美国和日本的军事行动──就应采取紧迫的行动来抑制中国
的军事意图。基于这个原因,这份报告在中国引起强烈的批评。

“报告不顾事实,为了散布中国威胁论而不择手段,”在紧急召见美国大使会面
时中国一位高级外交军事官员说,“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
的关系。”

在这一切尚在进行的时候,美国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被中美之间的另一场紧张事
件所吸引:中国海洋石油公司(CNOOC)试图购买加州的优尼科(Unocal)公司。这
个事件比上述所有事件吸引了更多媒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远不
及五角大楼的更挑衅更反华的战略转移──这种战略转移势必大大加剧危险的中
美军事竞赛。

根源:保守战略思维

这种转移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根源就是美国长期以来所寻求的永久保持美国军事
超强地位的保守战略思维。这种思维1992年首次出现在1994-1999财政年度《国防
规划导引》(Defense Planning Guidance,DPG)中,这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保持绝
对优势地位的一份宏大蓝图,由当时的国防部长Paul Wolfowitz负责拟订,1992年
初向媒体透露。

DPG呼吁联合各种力量防止未来军事竞争者的崛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像前
苏联那样的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的新竞争者出现,”文件说。所以,“我们(必
须)全力防止任何敌对国家支配一个牢固控制其资源后就足以成为全球强国的地
区的企图”。此后这就成为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指导原则。

本世纪要防止的能“像前苏联那样的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的新竞争者出现的禁
令只适用于中国,因为没有其他潜在的敌对国家有能力“成为全球强国”,所以
,维持美国的军事超强地位“直至遥远的将来”,如当时的布什州长1999年竞选
时说的,就需要永久地遏制中国──这正是赖斯、拉姆斯菲尔德及其同僚们2001年
初上任以来所要做的。

这个目标正在进行时,9/11事件发生。如同许多左翼分析家所指出的,9/11给新
保守主义者实施他们在全世界扩大军事力量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开了绿灯。

虽然重点从阻遏未来的竞争者转向打击恐怖主义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更紧要,却 世
使那些执迷于“永久超强”的人们感到他们遏制中国的大业失去了势头。而且, 界
打击恐怖主义需要的主要是特种部队和低技术的步兵而不是对抗军事强国所用的 论
昂贵复杂的战机和军舰。不说那些巨大的军火合同商,就是一些美国战略家,也 坛
将“反恐战争”视为不得不忍受的分心,直到时机成熟,再恢复遏制中国。这个 网
时机看来已经到来。

现在为什么是时机?有几个因素。第一,毫无疑问,是公众对“反恐战争”的厌 世
倦,军队内部越来越感到伊拉克战争陷入僵局。只要公众注意力集中在伊拉克的 界
失利和人员伤亡,以及,8月下旬的卡特林娜飓风的毁灭性灾害,对总统的军事政 论
策的支持就会下降。这一切都可能转变成一场类似1970和1980年代的可怕的“越 坛
南综合征”那样的对代价昂贵的军事行动的过敏反应。所以,无怪乎美国高级官 网
员也开始谈论未来一年减少在伊拉克的美军力量,尽管布什总统明确否决了这种
可能。


与此同时,中国巨大的经济扩展开始了军事力量的改进。虽然中国的绝大多数武
器无可救药地落伍──很多是进口的1950和1960年代的苏联型号,但北京利用其
新积攒的财富从俄罗斯购买了比较现代的武器,包括战斗机,柴油-电力潜艇和驱
逐舰。


中国也扩充了自己的短程弹道导弹,许多导弹能打击台湾和日本。所有这些都无
法与美国最先进的武器相比拟。但他们毫不隐晦的军事采购却为华盛顿那些主张
加强遏制中国军事力量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借口。

石油供应的豪赌式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如箭在弦的与中国的军力竞赛对军队的某些人来说就顺理成
章了。只是在这样的竞赛中没有美国人要付出生命的危险──即使要流血,也是
在未来。

另一些新近导致美国反华情绪高涨的因素还包括高油价(许多美国人将油价上升
归咎于中国新的汽车消费族)、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不断流向低工资的中国工业区
以及中国石油公司对优尼科的公然求购。后者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和
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一场争夺世界石油供应方面的豪赌式竞争。

十年前,中国石油消耗量还只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当时,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费国,位列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后,它每天消费的300
万桶,不过是美国每日消费量的1/5。但数年之内,中国跃居第二位(2003年超过
日本),它现在每天600万桶的消费量相当于美国的1/3。

然而,中国自己的石油产量这些年却没有增长,一半要靠进口。按其经济增长势
头,它未来进口的石油将进一步增加,据美国能源部(DOE)估计,到2020年中国石
油消费每天将达1200万桶,其中900万桶靠国外进口。美国也需要进口,预计到
2020年美国每天消费1600万桶──事态再明显不过,对世界石油供应的激烈争夺势
所难免。

如果现在至2020年世界的石油产量足以满足中国和美国的增长需要,就没有什么
可忧虑的──事实上DOE预测直到2020年石油供应不会有问题。但许多能源专家相
信,世界石油现在每天产量高达8400万桶,已经接近极限或可持续的“峰值”,
决不可能增加到DOE所预测的每日1.11亿桶。

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或者即使产量可持续增加,但离DOE所预测的仍相距甚远
,则美中之间对国外石油储备的争夺必然日趋激烈和紧张。

美中之间的石油竞争的紧张从中国咄咄逼人地从安哥拉、加拿大、印度尼西亚、
伊朗、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苏丹及委内瑞拉等国的寻求石油供
应可见一斑。迄今为止,中国从这些国家所得很少,现在它正盯着这些国家要求
新的石油供应。中国与美国激烈地争夺外国石油对美国企业领袖和政府官员来说
都是忧心之事,将增加能源成本和减慢经济。

中国试图从加拿大、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汲取石油会引起美国更大
的忧虑,因为这些国家长期以来与美国分享他们的石油供应,如果中国得以永久
改变全球的石油流向,问题就更会成为美国的心头之患。而且,从战略观点看,
美国官员担心中国从伊朗和苏丹得到更多石油的同时还会向他们出售武器和提供
军事援助,从而改变这个地区与华盛顿安全利益攸关的军事平衡。

最初,对中国加剧寻求外国石油的讨论大多限于商业层面,但现在,第一次被提
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成为影响美国军事政策的关键因素。这种观点首次以官
方观点载入五角大楼2005年版的中国军力报告。

“中国2003年起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报告写道,“随
着中国能源和资源需求的增长,北京认为获取这些资源,在中东、非洲和拉丁美
洲需要实施特殊的经济和外交政策,使中国与伊朗、苏丹、委内瑞拉等问题国家
进一步靠近。”言外之意很明显:中国与“问题国家”密切关系对美国安全构成
威胁,所以必须采取各种反制措施。

就这样两种因素结合起来推动钟摆向一个方向摆动:中国长远的挑战和中国在全
球战略区域对石油供应的追求。只要这两种因素存在──以及不再发生9/11──
加强美国的军事准备以最终与中国一战的呼声就会越来越高。

布什在卡特林娜飓风灾后看到自己的民意支持率的下降这一事实也会迫使政府有
意夸大中国的威胁以转移目标。虽然所有这些尚未造成美中关系的真正破裂──
赞成经济合作的力量太强烈,使政府走不到那一步──但可以预料,采取野心勃
勃的行动以遏制中国新近的军事进展的意见将日趋强烈。


反中战略已经在实施


这种行动可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美国持久的军事技术优势来抵消中国未来的任
何军事力量改进,二是通过更多的军事基地和建立美国主导的反华联盟来围堵中
国。

这些方式都没有被描述为一种明确的、连贯的遏制战略,但据美国官员的证词,
这样的战略无疑正在实施之中。

如,从3月8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PACOM)司令法伦在参议院三军委员会(Armed
Services Committee)的证词就可看出这一战略的要素。“(中国的)这种持续
扩张军力,肯定会引起关注,”他说,“它超出了防务的需要。我们当然在非常
密切地观察,我们也在寻求如何与这些能力较量。”

为了应对中国最近的行动,法伦呼吁改进美国反导弹反潜艇战(ASW)能力,深化
与美国的亚洲新老盟友的军事合作。就导弹防御,他说“一种有效的、综合的、
分级的导弹防御系统”应“优先发展”。

这样的系统显然是针对中国的短程导弹。他还呼吁建立强大的综合的反潜艇战(
ASW)体系以对付太平洋中潜艇的增加。

注意法伦谈的不是可能发生在美国海岸范围所及的太平洋中部或东部的冲突,而
是谈论击败在西太平洋边缘的中国海域的中国军队。

美国在中国领海范围遏制中国军队的战略目标从法伦所描述的强化与该地区的美
国盟友的军事合作计划可进一步看出端倪。这些计划在地区安全合作计划(Theater
Security Cooperation Plan)中有简约的介绍,法伦描述为“一种基本的手段,
藉以扩大美国的影响,在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增进了解和信任。”

一般说来,合作包括提供武器和军事援助,联合军事演习,高级军事官员之间的
定期协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扩展(或建立)美国军事基地。

例如,在日本,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与日本联合开发地区性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
菲律宾,帮助重新组织和现代化国家军队;在新加坡──它已经作为东道主接待
了来访的美国航空母舰──“我们正在寻求扩大使用新加坡设施的机会”。这还
不是美国试图在该地区建立一个反华联盟的全部内容。

在他3月份的证词中,法伦还说明了将印度拉入美国圈子的努力。“我们与印度军
方的关系持续改善”,他说,“随着军事合作导致更强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印两
国的安全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

凡此种种,都被描述为对中国发展军力的一种基本的防御性反应。中国军力的发 世
展被认为超出合理的自我防卫需要──国务卿赖斯在最近的会谈中说到中国军力 界
时说“过度了”。当然,人们可以反问,对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什么样的 论
防御力量才是合适的。但这不是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北京的任何一个理性的观 坛
察家都会将法伦的证词(及上述行动)解读为美国全面遏制中国、抵消中国军事 网
能力的图谋中一部分。

中国领导人无疑十分清楚自己相对于美国的军事劣势,所以会避免冒险与华盛顿
对撞。但任何国家,面对一个潜在的敌手在自己的海域周围集结军力,都必然会
感到威胁并做出反应。

对中国这样一个过去几个世纪来不断遭受外国侵略和占据的自尊的国家来说,美
国在其家门口陈兵,当然会特别警惕。所以,北京寻求现代武器和军事能力以对
抗日益增长的美国军事优势也就不难理解,同样不足为奇的是中国与俄罗斯建立
军事合作──两国8月份已经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是自朝鲜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重
要的军事合作展示──以及说服邻国不要充当美国的军事基地。(乌兹别克7月份
参加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后要求美国关闭其在Karshi-Khanabad的军事基
地)。

对于那些咬定中国是想谋求地区霸主地位的华盛顿官员来说,北京即使是自然的
防御,也会被认为是野心,华盛顿同样会寻求更优势的力量压倒之。

这一切决定了钟摆摆向更加敌视中国的立场。但结局并非注定不变:未来经济方
面的状况??比如美国利率的明显上升──可以为华盛顿那些希望防止美中关系破
裂的人们提供有力的援手。

这方面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如,北京购买美国债券有助于美国保持低利率,中
国是美国汽车、飞机及其他工业品的巨大市场。美中竞相发展更大威力武器,对
双方而言结果都只会是自我遏制,损害改进关系的努力。

有关中国军事力量和所谓的需要集结重大军事力量对抗中国新近的武器装备之类
的争论今后数月、数年将越来越热。如同往常一样,借口中国有这样那样的军事
进展,使议论甚嚣尘上,而且采用一些伪技术语言夸大中国的力量和使普通公民
无法确切了解。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我们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对两国都将产生有害的结
果??即使未导致战争。如果我们想避免在亚洲进行一场代价昂贵且危险的冷战,
我们就必须质疑五角大楼的言过其实的反华依据,阻止其趋向反华的军事立场。
编辑:龙芯
Share |
Share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