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传说呢,转几篇关于进化论的科普文章,有高中的基础就可以理解了

《进化论虚妄吗》
                 
·方舟子·

          第三章 是的,我们来自同一个祖先
                   --现代生物学的进化证据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我们仅仅是从古生物化石得出生物是进化的这个结论的。
微言显然是这么想的,他以为只要挑出几个化石标本,胡乱批驳一通,就推翻了进
化论,未免太天真了。即使没有古生物标本,我们也可以根据对现存生物的比较研
究,得出生物是进化的结论.这些研究,主要地来自生物地理学、生物分类学、比
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比较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第
二章“为什么要有进化论?”我们已介绍了达尔文最早是从生物地理学得出生物进
化的结论的,这一章我们来看看其它学科的进化证据,重点放在分子生物学,因为
我认为它为进化论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和研究模型。

  古生物学的证据我将在以后各章详细介绍。

        一、生物分类学的证据

  现存生物有几百万种,不对它们分门别类根本无法研究。生物分类学的创建人
是十八世纪的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种名采用双名法:第一个是拉丁名词,表示属
名,第二个是拉丁形容词,表示种。形态相似的种组成属,属组成目,目组成纲,
纲组成界。以后由于用进化论研究分类的需要,海克尔在属与目之间增加科,在纲
与界之间增加门。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分类级别,每一级别又都可以有“超”、“亚
”等附庸。

  为了直观地显示各种生物在分类上的关系,分类学家一直在尝试画出关系图表
。林奈最初是用地图一样的图表,发现根本无法画好。以后的分类学家开始用直线
来画,把生物界画成从最低等生物一直到人的一条长链。比如,他们认为两栖类比
鱼类高等,爬行类比两栖类高等,哺乳类又比爬行类高等,所以可以画成: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但是鸟类怎么办?它们显然要比爬行类高等,但也不见得就比哺乳类都低等,
没办法,只好在爬行类上面分支,画出鸟类一脉。把这样的分类关系图画得越多、
越细,分支也就越多,最后就成为一株树。我们看到一株树,就知道它是由树根长
出,不断生长、分支的;我们看到一株分类树,很自然地就应该想到生物都是从同
一祖先传下来,不断地进化、分化,种类越来越多的。

  但是林奈的时代还不知道生物是进化的,为了解释生物既相似又不同,他发明
了“原型说”,直到今天,神创论者对生物分类的唯一解释也就是三百年前的原型
说。原型说认为,上帝是用一种原型造一大类生物,再用不同的原型造不同小类的
生物,比如,上帝都用“脊椎动物”这个原型(或者说蓝图)造爬行类和哺乳类,
所以两类动物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然后上帝再分别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这两个原型造爬行类和哺乳类,所以两者又有不同的特征。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如
下:

        |-----------------------------------------------|
        |                        |----------------|     |
        | 脊椎动物               |  爬行动物      |     |
        |                        |----------------|     |
        |                                               |
        |                        |----------------|     |
        |                        |  哺乳动物      |     |
        |                        |----------------|     |
        |-----------------------------------------------|

  也就是说爬行类和哺乳类是脊椎动物集下两个独立的子集。可是按这种说法,
哺乳动物中的每一种动物都应该跟爬行动物离得一样远或一样近,不能有的哺乳动
物比别的哺乳动物更靠近爬行动物。事实正好相反,哺乳动物中的原兽类具有一些
类似爬行动物的特征(比如卵生,有泄殖腔,体温不恒定),为真兽类所无。也就
是说哺乳类这个集合与爬行类这个集合有某种关系,但既不交叉又不兼并,已无法
用集合(原型)表示,它们只能是具有血缘关系,唯一的表示法只能是:

          爬行类                  真兽类
              |                     |
              |                     |------原兽类
              |                     |
              |---------------------|
                       |
                 古代爬行类

  一个小分支(原兽类)的生出点越靠近大分支(哺乳类)的下端,就越可能保
留主干(古代爬行类)的特征,也就越可能与另一个大分支(爬行类)相似。对这
种分类关系的唯一合理解释只能是进化论。

  正因为生物是进化的,所以有时候物种界限显得很模糊。比如夏威夷有两种属
于同一属的果蝇,它们太相似了,以至于鉴定哪种是哪种要靠对群体的统计,唯一
合理解释是这两种果蝇从同一祖先那里分支出来不久,所以彼此之间还差别不大。
对此神创论也没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你能想象上帝在造这两种果蝇时,一会用这张
原型的某一部分,一会用另一张原型的某一部分,把两张原型随机组合起来使用?
世上有这么糊涂的设计师吗?

  以上对原型说(有时候也被称为“共同设计说”)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以下的
其它证据,实际上,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比较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不
同物种的比较,都是生物分类学的深化,都可以应用在生物分类上。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早在一五五五年,贝仑Pierre Belon就对人和鸟的骨胳系统做了比较,发现人
和鸟尽管在外形上极为不同,骨骼组成却非常相似,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比较
解剖学的研究。当然,我们并不是因此说人是从鸟变来的(或相反),我们只是说
,人和鸟是亲戚,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这一点,也适用于以下的讨论。

    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例子是脊椎动物的前肢的比较,用于劳动的人手、用于奔
跑的马腿、用于走路的猫腿、用于游泳的鲸“鳍”、用于飞翔的蝙蝠的翅膀甚至于
鸟的翅膀,它们的外形是如此的迥异,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
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骨架却又是如此相似!实际上,它们的骨架和蜥蜴、青蛙的
前肢也是相似的,对此最好的解释是从同一祖先变化而来的,由于适应环境的需要
,改变了外形,但是骨子里却没有变多少。如果它们是由上帝分别创造出来的,根
本没必要让不同的外形却有相同的结构,如果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这些前肢,他完
全可以去除一些对其它物种必需对这个物种却是个累赘、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的骨
头.我们相信我们已在化石中找到了这些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它是一种鳍里有骨
头的鱼(Crossopterygian fish),而且这些骨头的组成与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都很
相似。

    在上面我已提到了退化了的前肢骨.在许多生物都存在著一些退化了的器官,
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鲸,它的后肢已经消失了,但它的后肢骨
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
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残余.这使我们相信,鲸是由陆地四足动物进
化来的,蛇是由蜥蜴进化来的。

    我们人类,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转耳肌、阑尾、瞬膜〔第三眼
睑〕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们除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象
猴一样有尾巴,象兔子一样转动耳朵,象草食动物一样有发达的盲肠,象青蛙一样
眨眼睛,还能有别的什么合理解释吗?(有时候,某个退化器官也会被发现有某种
小功能,那或者是从前功能的残余,或者是全新的功能,相当于废物利用)。

    你说人和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请告诉我,他为什么要造出这些废物?莫非
象有的教徒所宣称的那样,上帝造出这些废物是为了愚弄科学家,考验我们对他的
忠诚?

                        1994.12.7.

          三、比较胚胎学的证据

  如果把鱼、青蛙、龟、鸡、猪、兔和人的各个时期的胚胎放在一起,我们会发
现它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关系越亲密(比如都是哺乳类),则相似的程度
越高。这些脊椎动物--不管是用鳃呼吸的鱼类和两栖类(幼体),还是用肺呼吸
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出现了鳃裂,不仅外形象鱼,而
且内脏也象鱼:有动脉弓,心脏只有两腔等等。对这个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
是这些脊椎动物都是由鱼进化来的,它们的祖先的特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
海克尔在上个世纪末甚至因此提出了“生物重演律”,认为胚胎发育过程实际上是
物种进化过程的浓缩,胚胎在短时间内忠实地重复了祖先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过
程。他预言: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深入研究将使我们掌握物种的进化过程的细节。但
是,以后的研究表明胚胎并非在严格地重演进化过程,生物重演律被放弃了;然而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重演祖先的某些特征,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生物进化的富有
说服力的直观的证据。神创论者以为现代胚胎学抛弃了生物重演律就等于抛弃了进
化论,那是有意混淆旧理论与不变的事实。

  比较胚胎学若与古生物学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许多进化的细节问题。以
下举两个例子。

  爬行类的下颌骨由好几块骨头组成,而哺乳类的只有一块。我们认为哺乳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其余的骨头哪里去了遑?通过比较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胚胎发
育,我们发现:原来它们跑到了哺乳类的内耳,变成了锤骨和砧骨!对类兽爬行类
和原始哺乳类的化石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过渡型化石显示了爬行类下颌骨中
的方骨和关节骨是怎样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成为锤骨和砧骨的。

  通过对小鼠的早期胚胎的研究,我们知道它的某个区域以后会长出牙齿。但是
如果把这个区域的组织切下来单独培养,并不能长出牙齿,表明它需要有其它的组
织向它提供刺激牙齿发育的因子。现在我们从鸡的胚胎切下一块表皮组织,把二者
放在一起,培养几周后,把小鼠的胚胎组织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发现它长出了
类似爬行类的牙齿。这个结果,表明鸡胚有刺激牙齿发育的能力,与我们通过古生
物化石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始祖鸟和白垩纪的鸟类都
还象爬行类那样长着牙齿,而现代鸟类的胚胎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这个特征。一
个相似的例子是,蓝鲸等须鲸是没有牙齿的,但是它们的胚胎却有牙齿,这使我们
相信须鲸是由有牙的鲸类进化来的。

  怎样解释这些现象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基因是不被表达的
所谓“垃圾基因”,它们当中可能含有许多已废弃的祖先的基因。有些祖先的基因
在胚胎中被暂时表达,然后被抑制住,这就出现了胚胎的重演现象。如果基因的调
控失灵,该给抑制的祖先基因却被表达了,即在成体中出现“返祖现象”,最著名
的例子是所谓的“毛孩”。人和猿在蛋白质的结构上没什么差别,但是为什么在形
态上却差别这么大呢?这是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实现的,比如说,刺激体毛增长
的基因的表达被抑制住了,所以人与猿相比,体毛稀少。如果这种抑制程度较低,
则这个个体体毛较浓密,如果抑制机制失控,则出现了毛孩。有人可能会问,在现
代人种中,高加索人体毛最多,亚洲人体毛最少,是不是表明高加索人最原始,亚
洲人最先进?(类似地也可以问是不是男性比女性原始?)可以说是,但仅仅在体
毛这一特征上是。所有的人种都混杂了原始与先进的特征,每一个人种都可能在某
一特征上最先进,在某一特征上最原始(比如亚洲人颧骨突出就是个原始特征),
在总体上很难说哪个人种更先进或更原始。而且,一个物种在进化上原始并不意味
着它较低级(参见第一章“进化是什么?”第一节“进化没有目的没有方向”)。
进化论并不为种族主义提供理论依据,微言对此的指责也是无的放矢,对进化论的
理解,微言并不比种族主义者高明。

  生物发育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今天也是下个世纪现代生物学的重
大课题。
                             1994.12.7.

         四、比较免疫学的证据

  每种动物的血清中都含有一系列独特的蛋白质。如果把人的血清注射入兔子的
血管,血清中的蛋白质变成为兔子体内的外来蛋白质,也就是抗原。兔子的免疫系
统将产生特定的抗体攻击这些抗原,这些抗体存在于兔子的血清中。现在,让我们
把兔子的血清(含有对抗人的血清蛋白质的抗体)提取出来,与某种动物的血清混
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如果这种动物与人类有血缘关系,它的血清蛋白质与
人的就有一定的相似,兔子的抗体对它也就有一定的攻击力。这种动物与人的亲缘
关系越接近,抗体抗原反应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实验结果表明,猿类的血清产生
的反应最强,也就是说它们与人最亲近,其次是旧世界猴类,再次是新世界猴类。
如果用狗、龟、蛙、鱼等的血清做实验,则抗体抗原反应越来越弱,直至测不出来


  用分光光度测量、同位素标记等方法,可以很精确地定量测定抗体抗原反应,
再对结果进行计算,可以推测各物种在进化史上分支的时间,从而绘出亲缘关系树
。用这种方法绘得的高等灵长类的亲缘关系树如下:

                                         |--------------- 长臂猿
                                         |
                |------------------------|    |---------- 猩猩
                |                        |    |
                |                        |----|    |----- 大猩猩
                |                             |    |
----------------|                             |----|----- 黑猩猩
                |                                  |
                |                                  |----- 人
                |
                |---------------------------------------- 旧世界猴类

                |----|----|----|----|----|----|----|----|
               45   40   30   25   20   15   10    5    0百万年前

  这个结果,与通过古生物化石或形态比较绘出的亲缘关系树符合得很好,只不
过在具体分支的时间这种细节上有出入。比如,它推测人与黑猩猩、大猩猩的分支
时间是大约五百万年前,比从化石估计出来的结果要晚。
  不仅血清蛋白质,其它的蛋白质也可以用做抗原进行类似的研究,甚至可以从
化石(不早于两百万年前)中提取胶原蛋白作抗原,与现代物种的胶原蛋白作比较
。用这种方法,我们确定了现代非洲象、亚洲象与已灭绝的猛犸象、柱牙象分支的
时间,证实了象与各种海牛、儒艮(美人鱼)乃至蹄兔的近亲关系。

                          1994.12.10.

        五、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现存的生物物种已知的有几百万种,粗略地可分为细菌、植物、动物几大界。
在前面我们已介绍了对于同一界的生物,比如动物,虽然外形多种多样,在器官、
组织水平上却是相似的。如果我们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就会发现所有的生物的
构成都相当的一致,界限变得相当的模糊。

  已知所有的生物(界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
菌的细胞较原始,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称为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
胞则称为真核细胞。同为真核细胞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也是非常相似的,都有细
胞膜、细胞核和线粒体、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过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
绿体和液泡。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四种,这些生物
大分子的成分在所有的生物中也是一致的:核酸都由嘌呤和嘧啶组成,蛋白质都有
氨基酸组成,多糖都有单糖组成,脂类则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这是生物结构在分子水平上的一致性。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也是一致的。所
有的生物(包括病毒)都用核酸作为遗传物质,而且除了一些病毒用RNA,其他
的生物都用DNA。所有的遗传物质都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核酸用
于转译蛋白质的遗传密码在所有的生物中也完全一致。所有的生物都只用20种氨
基酸合成蛋白质,而且尽管在自然界中,氨基酸有左手和右手两种构型,我们人工
合成的氨基酸也是左手和右手构型各占一半,然而所有的生物都只采用左手构型的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在用单糖合成多糖时,则只采用右手构型的单糖。生物为什么
对生物小分子的构型如此挑剔又如此一致?除了它们来自于同一祖先,都继承了共
同祖先的这一特性外,没有别的合理解释。除了遗传,生命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新陈
代谢。在分子水平上,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也表现了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几乎所有
的细胞,都采用相同的十个步骤把糖原酵解成丙酮酸,而且每一步骤都由相同的酶
催化。所有的真核细胞都通过三羧酸循环释放能量。

  生命结构和生命现象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同一祖先这
一论断;而生命结构和生命现象在表面上的多样性,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经过进化
而来。这就是现代生物学的结论。

  对于生物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现象,我们认为“共同的祖先”是唯一合理的科学
结论。但是神创论者会辩解说,不对,还可以解释成是上帝对生命采用了共同的设
计。这种共同设计说乍一听还有点道理,仔细一追究则漏洞百出,它既无法解释上
帝为什么让外形和生存环境截然不同的的海豚与人要比外形和生存环境很相似的海
豚与鲨鱼在结构上更相似,更无法解释在早期的地层中只有简单生物的化石而到晚
期的地层复杂生物的化石才出现(除非说上帝一直在用同一蓝图不停地创造新物种
--神创论者显然不这么认为。)。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共同祖先说与共同设计
说的是非对错,我们举一些分子生物学的例子。

  生物既同源又分化,既一致又多样,比较各个物种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
以推测它们在进化上的位置,确定各物种亲缘关系的亲疏,从而绘出亲缘关系树(
学名叫“种系发生树”)。这方面的工作,以前主要是同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和形
态比较进行的,现在,我们已完全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通过比较蛋白质的氨基酸序
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来描绘种系发生树。现代生物学对进化的研究,不仅在总
体上肯定了传统生物学的结果(这是进化论之所以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且使进化
论的研究更精确,达到了定量化的程度。

  如果我们要在分子水平上比较现存物种的亲缘关系,最好找一种在各个物种中
都同时存在的蛋白质或基因。基因测序技术是最近十来年才有了重大突破,在此之
前,我们只能先比较蛋白质序列。1967年,细胞色素c的序列比较被选择作为
分子生物学在进化论上的最初应用。细胞色素c是参予细胞呼吸的重要蛋白质,在
所有的需氧细胞中都存在。至今已有许多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序列被测定,我们在
此只选择一些代表性物种,与人的细胞色素c序列(共104个氨基酸)相比,其
序列的差异百分比如下:

  黑猩猩:0    罗猴:1    兔:9    鸡:13
  响尾蛇:13   牛蛙:17   金枪鱼:20 果蝇:27
  小麦:38    酵母菌:41  紫红螺旋菌:65
  (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螺旋菌是原核生物即细菌。)

  粗粗地一看,就已觉得跟进化论的预测符合得很好,比如,进化论认为人与猩
猩、猴子最亲,它们的序列差异也确实最小;与酵母菌、细菌最疏,所以差异最大
。如果我们由蛋白质序列反推基因序列,再由基因序列的不同算出各个物种的亲疏
差异(“最小突变距离”),我们可以很精确地绘出这些物种的种系发生树(亲缘
关系树),其结果,与原先通过古生物学、解剖比较学得到的符合得很好,只是更
加精确了,定量化了。这样,进化论就被分子生物学所验证。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因为懂得一点分子生物学的神创论者往往对
此大作文章。

  根据进化论,哺乳动物的进化路线是:

   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哺乳类

  那么,酵母菌、果蝇等等的序列应该比人的更靠近细菌吧?把这些物种的细胞
色素c序列与细菌的相比,结果似乎“出乎意料”:

  酵母菌:69   果蝇:65    金枪鱼:65
  牛蛙:65    响尾蛇:84   人:65

  奇怪,怎么都跟细菌离得一样远甚至更远?

  另外,既然爬行类在进化路线上介于两栖类与哺乳类之间,那么蛇的序列就该
是介于牛蛙和人的序列之间的“过渡型”序列吧?但是比较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的
组成后,否定了这种“预测”。

  于是对分子生物学一知半解的神创论者便宣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否定了进化论
。(不知微言的“三论”会不会论到这一点。若没论到,他的神创论水平可就太不
高明了。)


[ 本帖最后由 我本善良 于 2006-10-19 16:07 编辑 ]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事实又是如何呢?

  实际问题的解答很简单:在哺乳类进化的同时,其它的生物并没有保持不变,
也在不断地进化,现代的爬行类早不是几亿年前的爬行类,现在的两栖类也早已不
是几亿年前的两栖类,在几亿年间,它们的蛋白质不知已突变了多少次,怎么能指
望现代的爬行类、两栖类的蛋白质序列比哺乳类的更靠近细菌(其实细菌也在不停
地进化),又怎么能“预测”现代的爬行类的蛋白质序列还是两栖类和哺乳类之间
的过渡型?进化论的真正预测是:如果哺乳类是在两亿多年前由某种爬行类进化来
的,那么当时哺乳类和爬行类的蛋白质或基因序列的差异性一定会小于现代的哺乳
类和爬行类。这种预测好象无法验证,其实不然,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
发明使我们已能够从古生物化石中提取DNA大量扩增,这几年来一直有人在作这
方面的实验,试图建立一门“分子古生物学”,只不过得到的数据很零散,还不足
以说明问题。这些人,想建立“分子古生物学”的目的并非想证实或否证进化论。
时至今天,还有几个真正从事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人觉得进化论需要证实?更有谁会
狂妄到想去推翻进化论?

  而所有生物一直在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在复制过程中
会自己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随机的、自发的,与环境的变化无关(当然,核酸还
会被诱变),因此每一种基因以及蛋白质都按一定的速率在发生突变,这种现象,
被称为“分子钟”现象。实际上,有了分子钟这个概念,不仅可以明白为什么爬行
类的序列不比哺乳类更靠近细菌,而且可以让我们推算各个物种分支的时间。值得
一提的是,分子钟的概念早在1962年就已提出,并非是针对细胞色素c序列“
难题”的事后诸葛的解释。

  正因为所有的生物都同时在进化,使得今天的各个物种--打个不很确切的比
方--是兄弟、堂兄弟、族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祖孙关系。因此,从来没有哪
一个进化论者会绘出这样的亲缘关系图:

  细菌-酵母菌-果蝇-金枪鱼-牛蛙-响尾蛇-人

  虽然神创论者一直想让人们对进化论形成这种印象,今天人们也还把“人是由
(现代)猴子变来的”这句话挂在嘴上,而实际上,自从上个世纪末海克尔绘出第
一个种系发生树以来,我们对现存物种的亲缘关系一直是这么(或类似)描绘的:
(只定性不定量,定量需要复杂的计算)

      |------------------------------------------------------细菌
      |
------|         |--------------------------------------------酵母菌
      |         |
      |---------|        |-----------------------------------果蝇
                |        |
                |--------|        |--------------------------金枪鱼
                         |        |
                         |--------|    |---------------------牛蛙
                                  |    |
                                  |----|    |----------------响尾蛇
                                       |    |
                                       |----|
                                            |
                                            |----------------人

  如果用其它的蛋白质研究,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果。比如本实验室正在研究一
种蛋白因子,它对DNA转录RNA有重要的功能。它是几年前首次在人体细胞中
被发现并克隆出它的基因的,由于转录是一切细胞都具有的重要的生命现象,因此
我们(根据进化论)预测它在别的生物中也应该存在。果然,几年后这种因子在大
鼠、蛙、果蝇和酵母菌中被陆续发现并克隆。把这些序列与人的比较,差异程度(
百分比)如下:

  大鼠:3  蛙:27  果蝇:51  酵母菌:73

  它跟细菌的一种转录因子也有局部的相似性。

  如果我们据此画出种系发生树,是:

       |------------------------------------------------------细菌
       |
-------|        |---------------------------------------------酵母菌
       |        |
       |--------|         |-----------------------------------果蝇
                |         |
                |---------|       |---------------------------蛙
                          |       |
                          |-------|        |------------------大鼠
                                  |        |
                                  |--------|
                                           |
                                           |------------------人
(Just for those molecular biology majors: this factor is RAP30, the
small subunit of 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TFIIF, and the baterial
factor is sigma70. )

  我们可以发现,其结果与用细胞色素c画出来的符合得很好。)

  比较蛋白质序列,不仅仅可以确定一些大类群的亲缘关系,而且可以非常细致
地比较一个类群内各物种的亲缘关系。比如比较各种哺乳类的细胞色素c序列,可
以绘出这样的亲缘关系树:
                                                绵羊
           猴            鼠                 |
      人\       |             |                 / \
           \------|------|------|------|---------/    \牛
           /             |             |*        \ *  猪
        猿/              兔           / \          \ /
                                    /     \         |
                                 狗      袋鼠       马

  如果是比较血红蛋白贝塔链,则得到这样的结果:
                                            
           猴            鼠     狗    猪      牛
      人\       |             |     * |   * |     /
           \------|------|------|---|---|--|--|----/   
           /             |          |      |       \   
        猿/              兔       袋鼠     马        \
                                                    绵羊

  虽然有四处不同(用*标出),但总体上符合得很好。这些不同可以当作实验
误差。即使把这些不同考虑在内,如果这十一种物种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的话,随
机组合产生这两幅关系树的机率是二十万分之一。这才仅仅比较了两种蛋白质,实
际上至今比较过的蛋白质都产生了类似的关系树,其没有亲缘关系的机率更是低得
近于零了,或者,用微言的话说,低得“超出人类的想象”。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或者说蛋白质突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并
非所有的基因突变都能引起蛋白质突变。绝大多数的氨基酸是由两种以上的遗传密
码转译的,比如精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GA和AGG,如果基因仅仅是从AGA突
变为AGG,就不引起蛋白质的突变,称为无义突变。因为无义突变没法从蛋白质
序列测出,所以直接比较基因序列比比较蛋白质序列更精确地反映了各个物种的异
同。比如,人和黑猩猩的绝大多数蛋白质的序列完全一样,靠比较蛋白质序列无法
知道它们的差异。如果比较基因序列,则人和黑猩猩有大约1%的差异。基因序列
的比较与蛋白质序列的比较相似,在此不再介绍。

  每一种基因都有一定的突变率,也就是说,每一种基因都有自己的一个分子钟
;这样,用不同的基因绘出的种系发生树在细节上就略有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能比较全部的基因(“基因组”)序列。但是,我们已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
很少,都是低等生物;高等生物方面,对人、鸡、水稻等基因组的测序目前正在全
面展开,远未完全。这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浩大的工程,对于大多
数的物种显然不能都来这样一套工程,只能挑几个重要的物种搞搞。那么,在知道
基因组序列之前,是不是就无法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的异同呢?不是的,我
们可以用DNA-DNA杂交技术来比较。

  大家知道,在自然状态下DNA是靠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一起的双链。加热到
一定温度后,碱基配对被破坏,双链就分开变成两条单链,这个温度叫解链温度。
冷却以后,DNA单链又会互相结合成为双链。两条单链结合成双链时,并不需要
完全互补配对,允许有一定程度的错配,只不过这样的双链较不稳定,打开它的解
链温度较低。错配率越高,解链温度越低,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由解链温度计算错
配率。DNA-DNA杂交技术就是利用DNA的这种特性,把两个物种的总体D
NA混在一起,加高温让它们全部解链,再冷却让它们相互之间形成杂交双链,然
后测出杂交双链的解链温度,由此计算两个物种的差异程度,进而推算它们分支的
地理时间。

  利用DNA-DNA杂交技术,可以绘出高等灵长类的种系发生树如下:

     |----------------------------------------------------旧世界猴类
     |            
-----|             |--------------------------------------长臂猿
     |             |
     |-------------|           |--------------------------猩猩
                   |           |
                   |-----------|         |----------------人
                               |         |
                               |---------|         |------普通黑猩猩
                                         |         |
                                         |---------|
                                                   |
                                                   |------矮小黑猩猩
|
|--------|--------|--------|---|----|---------|---------|
30        25      20        15  |    10        5         0百万年前
                                |
                            参照点

  请大家把这个图跟第三节用比较免疫学得到的图作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相符
得非常好;而且,在当时我们还无法推测人和黑猩猩分支的时间,现在可以了。在
根据序列差异推算分支的地理时间时,我们必须根据化石纪录选一个参照点。在上
图我们选了13百万年前猩猩的分支时间为参照点,由此推算出人和黑猩猩的分支
时间是7百万年前;如果用25百万年前旧世界猴类与猿类的分支时间为参照点,
则整幅图都要往右挪,人和黑猩猩的分支时间是5百万年前。总之,人和黑猩猩的
分支时间上限是七百万年前,下限是五百万年前,这是分子生物学对人类起源的结
论。这个实验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做过,结果都一致。


  在结束本章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个假想的案例:

  张三李四是一对孤儿,自幼父母双亡,分别被日本人和法国人领养。很多年后
,在日本的张三到法国认亲,但李四不想认这个哥哥,两人告上了法庭。

  李四:张三不是我的兄弟,连亲戚也不是。不错,我们两个长得很象,那只是
巧合。世界上长相相似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多了。我们两个言行举止都大不一样,
怎么可能是兄弟?

  张三:我们言行举止不同,是因为我们长在不同的国家,风俗习惯不同(“趋
异现象”),但是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体内都流着祖先的血。如果说我们相
貌相似只是巧合的话,法医已经证明我们在血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DNA
序列)上都极其相似甚至完全相同,难道全是巧合?

  李四:好,我承认这不是巧合。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是谁,说不定我
们根本就没有父母,我们是上帝单独创造出来的,他用了同一张蓝图,所以我们才
会这么相似。

  张三:请注意我们并不完全一致。

  李四:是的,那是因为上帝虽然用的是同一张蓝图,但是因为要让我们长在不
同的国家,所以在造的时候分别做了点修改。

  张三:既然这样,上帝为什么不把你造得更象其他法国人,为什么不把我造得
更象其他日本人?为什么偏偏让一个在法国一个在日本的我们如此相似,比世界上
任何人都相似?为什么上帝让你的血清中含有一种跟我一样的特殊因子,而法国人
的血清中没有这种因子,你要是受伤需要输血是很困难的。为什么上帝还要给你一
个东方人的胃,消化不了法国的奶酪……

  李四:上帝的意图我们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他安的什么心!但是法官大人,
我的的确确不是张三的兄弟啊,你要是判定我们是兄弟,你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
违背《圣经》的教导,违反常识,违反物理定律!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是法官,你怎么判这个案子?如果把张三李四的官司换成
人和黑猩猩的官司,你又怎么判这个案子?

  是的,如果用上帝的创造来解释生物现象,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的创造意图何
在。但是如果我们用进化论解释生物现象,我们就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使有的目
前还无法解释的,将来也有可能给出解释。

  如果用上帝的创造来解释生物现象,对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和日常生活没有任何
的用处。而进化论不仅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它可以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
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在下一章“进化在行动”中,就让我们来
看看进化论的具体应用。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进化论虚妄吗?》

                     ·方舟子·

             第四章、进化在行动
                         ——进化论的实际应用和实例

    生物进化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地球上的生物在今天仍然在进化,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也会一直在进化;因此,我们能够应用进化论的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我们也能够创造条件直接观察到生物的进化现象。在达尔文时代,生物进化是
一个不可直接观察的极其缓慢的过程,直接观察生物的进化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
梦想;但是在今天,现代生物学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
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进化论不仅是历史科学,也
是应用科学,更是实验科学。

    生物进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生物种群内部的基因频率的微小变化,导致某
种突变型取代了原来的野生型,但是两种类型只在某些特征上有差异,还未导致生
殖隔离,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这种进化称为微进化。许多微进化综合在一起
,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可能产生一个新的物种,称为大进化。微进化比较容易观察
到,而大进化的发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往往要经过几万年、几十万年才能产生一
个新的物种,已超出了人类的观察极限。但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我们可以大
大缩短物种产生的时间,甚至缩短到几年、十几年,从而能被科学家们直接观察、
纪录。在今天,达尔文的梦想——看到一个新物种的产生——已经变成了事实。

    本章将介绍一些微进化和大进化的例子。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澳大利亚兔灾

    澳大利亚本来并不产兔子。1859年,十二只欧洲野兔被移民从英国带到了
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与兔
子处于同一种小生态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因此这些兔子开始了几乎不
受到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到了1886年,这些兔子的后代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出发,以平均一年六十六英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到了1907年,兔子已扩
散到了澳大利亚的东西两岸,遍布整块大陆。由于兔子跟绵羊、牛争夺牧草,澳大
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澳大利亚人想尽了办法限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
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办法用尽,而兔灾仍然无法消除。

    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决定采用生物控制的办法来消灭兔灾。生
物学家从美洲引进了一种靠蚊子传播的病毒,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美洲兔,在美
洲兔体内产生粘液瘤,并不致命;但是它们对于欧洲兔却是致命的,而且对于人、
畜、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完全无害,无疑是消灭澳大利亚兔子的最理想的武器。

    果然,到了1952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爆发了全国性的瘟疫,死亡率达到了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兔子在澳大利亚的灭绝似乎指日可待。但是,一个进化论学者
完全能够预测接下去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自然选择正在起作用。一方面,兔子对病
毒进行了选择:同一种病毒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变型,有的毒性较强,有的毒性
较弱;由于病毒必须靠宿主才能生存、繁殖,那些毒性强的病毒随着它们所寄生的
兔子的死亡而死亡,那些毒性较弱的病毒反而得以存活。另一方面,病毒也对兔子
进行了选择:抵抗力较差的兔子首先被淘汰,而抵抗力强的兔子侥幸活了下来,经
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它们的后代的抵抗力也变得越来越强。互相选择的结果出现
了毒性较弱的病毒和抵抗力较强的兔子,最终将导致兔子数目的回升。事实正是如
此:兔子数目以后逐年回升,死亡率越来越低,到现在已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虽
然澳大利亚的兔子每年都还会爆发粘液瘤瘟疫,但是它对兔子数目的控制作用已经
不那么有效。

    这正是进化在起作用,它被人类引发,又被人类所观察。除了进化论,没有别
的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今天,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家正在开发毒性更强的粘液瘤病毒以便提高兔子的死
亡率,很显然,这将导致另一轮的选择,历史将会重演。

                       二、斑点蛾悲喜剧

    展示自然选择的威力的最直观浅显的例子来自于生物学家对英国斑点蛾长达一
百五十年的观察。

    这种蛾有两种表现型,一种翅膀是黑色的,另一种翅膀是浅色的,上面有斑点
。翅膀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基因是显性,浅色基因是隐性;也就
是说,这一对基因中,如果一个是黑色基因,另一个是浅色基因,那么它的表现型
是黑色而不是浅色,只有两个基因都是浅色基因,表现型才是浅色(当然,如果两
个基因都是黑色基因,表现型就是黑色)。这样,如果这两种表现型的繁殖、存活
率均等,从统计上来说,黑色蛾的数目应该是浅色蛾的三倍。但是,在1848年
,对生活在曼彻斯特的斑点蛾的调查结果表明,黑色蛾远比白色蛾少,只有百分之
一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两种表现型具有不同的生存能力。斑点蛾生活
在长满苔藓的树干上,其天敌是鸟类。浅色斑点蛾落在苔藓上不容易被鸟类发现,
而黑色蛾则非常显眼,容易被鸟类捕食。一代又一代被选择的结果,基因库中黑色
基因越来越少,浅色基因越来越多,虽然浅色是隐性,其表现型却占了绝对优势。


    五十年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曼彻斯特到处可见冒着
浓烟的大烟囱,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树干上的苔藓被黑色的煤烟覆盖了。黑色蛾
变成了适于生存的“适者”,浅色蛾反倒成了鸟类的美餐--科学家用电影纪录了
这种现象:鸟类确实是选择性地在捕食浅色蛾。而调查表明,黑色蛾这时候占了斑
点蛾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过了五十年,即本世纪五十年代,英国
人对环境污染再也难以忍受,通过了反污染法,烟囱不再冒黑烟,树干上的煤烟消
失了,其结果,便是浅色蛾数量的回升,黑色蛾数量的下降,而这,正是进化论所
预测的。

                  三、细菌抗药性

    假如你得了肺炎,去看医生。医生给你开了红霉素,然后会告诉你,七天为一
疗程,在这七天之内一定要坚持服药。他的这一番忠告,实际上是根据进化论的研
究成果作出的。在你服了三四天药后,绝大部分的病菌都被杀死了,你也感觉好多
了,但是还有一些抵抗力较强的病菌在那里苟延残喘,如果这时候你误以为病已经
好了而停止服药,这些病菌就有了喘息的机会,开始大量繁殖,没过几天,你旧病
复发;而现在这些病菌都是抵抗力比较强的,要杀死它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也就
是说,你实际上用红霉素对病菌作了一次自然选择。而如果当初你连服七天的药,
就很可能把所有的病菌都杀死。

    有的人得了感冒后,也喜欢去看医生,并且请求医生开四环素之类的抗菌素。
一个合格的医生一般只给你开退热消炎治头疼让你感觉好点的药,而不会答应你的
请求,给你抗菌素的。为什么呢?因为感冒是由病毒,而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抗
菌素只能杀死细菌,对病毒毫无作用。服抗菌素治不了你的感冒,反而会对你体内
的某些病菌作出筛选,一旦这些病菌猖獗起来,就很难治了。事实上,正是因为现
代社会对抗菌素用得太多太滥,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我们只好不断地发明新的
抗菌素去对付它们,有时候要同时使用好几种抗菌素才可能把病菌杀死。

    这里有个问题:是因为抗菌素的刺激使得细菌产生突变,因而具有了抗药性呢
,还是细菌本来就存在着少数具有抗药能力的突变株,抗菌素对细菌作了筛选,使
得有抗药能力的突变株占了优势?也就是说,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用进废退,还
是因为自然选择?早在四十年代,微生物学家已经用一系列巧妙的实验证明了细菌
在接触抗菌素之前,就已存在具有抗药能力的突变株,在这个问题上,自然选择学
说是正确的。分子生物学产生以后,对细菌抗药性的机理有了透彻的了解,更证明
了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并变害为利,把细菌的抗药性应用于基因工程。

    害虫的抗药性也是同一道理。细菌和昆虫都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因而容易产
生各种各样的突变。这些突变在平时也许不起眼,甚至有害,但当环境改变时(比
如遇到了抗菌素或杀虫剂),那些能适应这种改变的突变就开始称王称霸了。这也
是进化论所预测的。

                          四、好与坏的平衡

    有的黑人会得一种独特的贫血病,称为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得这种病的人其
红细胞不是圆形,而是镰刀形,会聚集在一起堵塞血管,体内的免疫系统要清除它
们,这就导致了贫血。而且,镰刀形红细胞的寿命只有三十天,比正常红细胞的一
百二十天短得多。生物化学的研究表明,病人的红细胞之所以会变成镰刀形,是红
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先天性缺陷引起的。血红蛋白有四条链共574个氨基酸,其
中的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突变成了谷氨酸,破坏了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就导致
了镰刀形红细胞。

    这个氨基酸所在的那条血红蛋白链由一对基因控制,正常人的为HbAHbA
,而病人的则为HbSHbS。假定一个正常人与一个病人结婚,他们的子女的基
因型就是HbAHbS,也就是说一个基因正常,一个不正常。由于这两种基因无
显性和隐性之分,具有这种杂合基因的人(称为杂合体)同时生成正常红细胞和镰
刀形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不发病;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到了空气稀
薄的地区,或者是经过了长跑,则会出现贫血。

    当然,黑人的祖先都来自非洲和地中海一带,调查表明,那一带的人很多都带
有HbS这个不正常的基因,比例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有的地方甚至高达
百分之三十。问题来了:既然这种基因是不正常的,在许多情况下可能导致它的携
带者的死亡,为什么没有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反而具有如此高的比例?

    进化论预言,这是因为这些不正常基因的携带者在某方面比正常人有优势,使
得这些基因得到了保存和传播。确实如此。非洲和地中海地区流行一种恶性疟疾,
这种疟疾由蚊子传播。蚊子吸血时,把一种寄生虫注入人体,这种寄生虫攻击红细
胞,就导致了疟疾。但是,镰刀形红细胞面对寄生虫的攻击,却比正常红细胞更具
抵抗能力,这样,在疟疾流行时,杂合体要比正常人更易获得生存,虽然在平时,
他们的生存能力不如正常人。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就靠这么一种机制获得了平衡


    黑人被卖到了美洲,生活环境完全变了。美洲的疟疾要比非洲的温和得多,而
且现在已基本被消灭,这样,使异常基因得以保存的条件就不存在了。那么,我们
根据进化论就可以预言:异常基因在美洲黑人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事实正是如此
,现在美洲黑人的HbS基因的比例已降到了百分之八。

(本章未完)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进化论虚妄吗?》

·方舟子·

         第五章、从如此简单的一个开始
             --生命的起源之谜
(未完成稿)

  微言花了很长的篇幅攻击生命起源假说,以此证明进化论的荒谬。我们现在就
来谈谈这个问题。

  严格地说,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是两码事。生物进化有大量的证据,并且过去
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有可能对它的各种学说进行验证。而生命起源则没
有任何的证据,一次性地发生而无法重复,只能作合理的推测和实验模拟,所以永
远是一种假说。

  达尔文把生命起源的任务交给了上帝,让他制造出第一个细胞后从此撒手不管
,让生物自行进化。(其实这是达尔文为了安慰教徒而特意给上帝留了个位置,在
私人通讯中,达尔文认为第一个生命可以经由化学反应自发产生)。现在学术界还
有一种“天外来客”假说,即地球上的第一个细胞是陨石带来的,至于细胞在别的
星球上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管不着。这也是一种偷懒的办法,等于什么也没说。

  现在学术界通行的是化学进化假说,是俄国的生物学家Oparin在二十年
代首先提出来的。这个假说认为,在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闪电等因素的作用中,原始
地球大气层中的水、氮气、氢气等无机物和甲烷、氨等简单有机物可以自行合成氨
基酸、核苷、糖等生物小分子,生物小分子再进一步合成生物大分子,进而组成细
胞。这个假说,与微言提到的巴斯德实验并不冲突,因为巴氏实验不过证明在常态
下,在短时间内,非生物产生不了生物而已。

  这个假说在五十年代得到了首次验证。美国的一位研究生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
条件,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成分合成了几种氨基酸。组成生命必须的其它生物小分子
以后也被一一合成出来了。这就是著名的米勒实验。微言显然读过有关生命起源的
科普文章,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实验,却大谈这个假说从来没有在实验室被验证过,
显然是有意的说谎。

  从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这一步却要困难得多,但我们也已直接合成了类似蛋
白质的长达几百个氨基酸的类蛋白(proteinoids)。实验已证明蛋白
质的化学合成根本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不过,如果要合成一种序列固定的蛋白质
,概率确实小到不可能。问题是,根据进化的观点,蛋白质的序列并非凝固不变。
让我们具体讨论一下这个概率问题。

  先看微言的高论:

“按照酶体的结构,如果能自动合成的话,则每一种酶的自动合成几率为10 exp(-
20) (10的负20次方),这已经是近于不可能的事,而问题还在于单独一种酶并无
多大用处,必须有多种酶同时作用方可。而酶的种类则不下两千种之多,于是其总
的几率便是10 exp(-20×2000) = 10 exp(-40000),这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能力之
外的数字,根本没有实践意义。我们姑且假定酶的种类不是两千,而是仅有两种,
则其自然合成几率为10 exp(-40),我们在假定酶的合成反应能以每秒一百亿次的超
高速度进行,(这是不可能的),则仍然需要3×10 exp(22)年,即三百万亿亿年方
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但学者估计地球的寿命只有46亿年,宇宙的寿命也只有150亿年
,那就是说,宇宙的寿命必须再延长两万亿倍方有一次同时合成两种酶的机会。这
是可能的吗?”

  微言的这段计算抄自英国一位天文学家的著作。这位天文学家的这番计算一直
在生物学界被当作笑柄。一个科学家,不管在他的领域是多么成功,一插手别的领
域就难免要出丑。我们以后还会见到这位多管闲事的天文学家Hoyle的笑话,
因为微言在不断地把这些笑话当成最新的科学发现。

  我不知道他怎么算出一种酶的自动合成几率是10exp(-20)的,这个数字其实并
不小,按我的计算,几率要小得多。假定一个蛋白质(微言在这里说的酶是指蛋白
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据统计,已知序列的蛋白质的长度平均大约是150
个氨基酸),氨基酸共有20种,则随机合成这一种蛋白质的几率是20exp(-100)=
10exp(-130),这个几率可真是小得不得了了,比微言计算所得的两种酶的合成几率
还要小得多,而微言已告诉我们,后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我怎么帮起微言的忙了?别急。在做这种运算时,我们实际上做了这种假定:
这种蛋白质的每一个氨基酸序列都是固定不变的,哪一个位点就应该有哪一种氨基
酸。作这一种假定,对不住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实际上是一种可塑性非常强的大分
子,它并不强求它的每一个位点都只能有特定的氨基酸。许多种蛋白质在不同的物
种中都存在,执行同样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同源蛋白质(意思是它们都是由同一种
蛋白质进化而来的),而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仅不是一样,而是
非常不一样,除了功能区的少数重要氨基酸保持不变外,其它的氨基酸就可能一种
一个样。实际上,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找出这些不变的氨基酸以确定这种蛋
白质的功能区,是现在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方法(也是我今年刚刚完成的课题)。比
如,血球蛋白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血红蛋白,我们发现在
140个氨基酸序列中,只有7个是保持不变的。我们姑且把具有这7个位点的所
有可能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候补血红蛋白,则随机合成一种候补血红蛋白的机率是大
约等于10exp(-9),假定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是一秒一次(不必用微言的一妙一百亿次
),则只需要大约32年的时间。而我们给生命起源提供的时间是以千万年、几亿
年计的,虽然候补血红蛋白不一定就有活性,但其中的许多种(完全可能远远超过
现有的血红蛋白的种数)肯定会有活性。每32年就可能产生一种,在几千万年、
几亿年内怎么可能连一种有功能的血红蛋白都产生不了?况且,生命起源之初的蛋
白质的结构要简单得多,可能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氨基酸,合成的几率要比血红
蛋白高多了。(注意:我不是说我们现在把20种氨基酸放一块过32年就能合成
一种血红蛋白。我们现在并没有原始地球的条件。这里只作概率计算,不管实验条
件。)

  不管几率多么高,象微言那样动则在负指数上乘以2000,我们还是受不了
。可是谁说这两千种蛋白质的合成在生命的起源之初是相关事件,必须同时合成,
而且只能合成它们?如前面所说的,在生命的起源阶段,别的蛋白质完全可以代替
它们,它们相互之间既然不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则它们的合成就不是相关事
件,而是独立事件,微言的计算完全不成立。而且,在生命之初,根本不需要这么
多蛋白质,只要有催化遗传物质复制和转译蛋白质的几种酶,新的蛋白质就能被源
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正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可塑性极强,生物进化才有可能,今天的遗传工程也
才有可能

  遗传是生命最主要的特征,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核酸。根据中心
法则了:

    DNA自我复制并转录RNA,RNA翻译蛋白质

  有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RNA也可以自我复制,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DNA是RNA脱氧进化而来的,这样,在生命的初始阶段,中心法
则是:

    RNA自我复制并翻译(生产)蛋白质

  而RNA只是由四种核苷组成,有的结构非常简单,把核苷链片段放在一起就
可能组成有自我复制能力的RNA,这是已经被实验证明了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困难: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蛋白质这两个过程
都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是一种蛋白质。究竟是先有RNA还是先有蛋白质成了跟先
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一直到1981年,美国生物学家Cech发现,RNA可以自我催化,也就
是说,它也是一种酶!以后又发现RNA自己不需要蛋白质的帮助,就可以用氨基
酸合成肽链。

  这个发现轰动了整个分子生物学界,是迄今为止分子生物学的最后一个重大发
现。十年后,Cech被授以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这个发现不仅使我们改变了对酶的定义,而且解决了生命起源上的一大难题:
RNA不要蛋白质的帮助,就可以自我复制和翻译蛋白质。

  这样,生命起源上的难题基本解决了。当然,这不是定论,还有许多较小的难
题还未解决。

  下一步,就是RNA、蛋白质、糖等物质怎样组成细胞的。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而微言没有提及,我也就先在此打住。


       第八章、飞来横祸?
           --恐龙灭绝之谜

摘要
1、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古生物学上的最大悬案,对其解释主要有地球环境改变说和
陨石撞击说两种,还没有定论。微言以为这个悬案已有了定论,把陨石说拿来作为
反对进化的依据,是可笑的。

2、如果恐龙灭绝真的是由于陨石撞地球引起的,进化论是不是就不成立呢?答案
是否定的。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环境的改变对物种进行选择,而环境的改变有各种
各样的因素,陨石可以是其中一种。当大陨石撞击地球时,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
比如说气候)改变,恐龙适应不了这种转变,灭绝了,其他的物种,特别是原始哺
乳类和鸟类则生存了下来。可见,进化论对此的解释没有任何的困难,那些相信陨
石说的人绝大部分是进化论者(今天的古生物学家中不信进化论的恐怕找不出几个
。)


        第九章、最珍贵的化石标本
            --始祖鸟的故事
(未完成稿)

  还是先来一段微言的高论:

“过渡型化石标本有三种。最重要的是所谓‘始祖鸟’,这是一种既有翅膀和羽毛
,又有颌骨和牙齿的动物化石。进化论者认为它代表着由爬虫类向鸟类的过渡。但
有几点令人难以置信:第一,在始祖鸟相同的地层中也有典型的鸟类化石,这说明
始祖鸟不是鸟类的祖先。第二,如果始祖鸟是爬虫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那么它
的颌骨和牙齿就应当显示退化趋向,否则又怎能发展为鸟类的口器?它的翅膀就应
当比真正的鸟类更原始,更不成熟,否则,它与鸟类有何区别?但始祖鸟的翅膀,
颌骨和牙齿俱表现为完美成熟的器官,有良好的功能。这说明它不是一种过渡型。
第三,在1986年有些知名学者发现,目前仅有的两个始祖鸟化石标本都有曾被人巧
妙镶嵌的证据。这两个标本的发现都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后,很可能有人根据
进化论概念故意作伪。”

  1881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两年以后,德国南部侏罗纪的地层(
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中,发现了一个羽毛化石。过了两个月,在同一个地点,一
具完整的化石出土了,它被命名为Archaeopteryx,中文译作“始祖鸟”。

  到目前为止,只找到了三具始祖鸟的完整标本,两具分别收藏在伦敦和柏林,
第三具也是最大的一具是到1987年才在德国的私人手藏中被鉴定。这可能是世
界上最珍贵而又最出名的化石标本了。此外,还有一具比较完整但缺少羽毛的标本
收藏在墨尼黑,以及两个残片,这就是有关始祖鸟的所有材料。

  始祖鸟大小和乌鸦查不多,它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爬行类的,最明显的是长长的
尾骨和前肢(翅膀)上有三个发达的爪子。实际上,它那三个不带羽毛的标本都曾
经被错归为恐龙化石。它有牙齿,但是在古生物学上,可以不把这当作爬行类区别
于鸟类的特征,因为白垩纪的一些鸟类也有牙齿,所以微言有关牙齿及颌骨的争辩
并无说服力。那么它有哪些鸟类特征呢?最主要的是羽毛,其次是胸部有叉骨,此
外,前肢腕骨融合,后肢脚趾结构象鸟,表明能够用于抓握。翅膀算不算鸟类特征
?不算。恐龙中的飞龙也有完美的翅膀,始祖鸟的翅膀更象飞龙而不是鸟类,所以
微言有关翅膀的争辩也不成立。实际上,始祖鸟可能不会飞,翅膀只用于滑翔和帮
助捕捉猎物(始祖鸟是肉食性)。根据颅骨判断,始祖鸟的脑结构介于爬行类和鸟
类之间。

  可见,把始祖鸟作为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

  但是,到了1986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出土了另一种原始鸟类的化石,只
有骨架,并且还非常地不完整。它被命名为原鸟(Protoavis)。原鸟生
存的年代与始祖鸟相近,可能还要更早。随着原鸟的出土,古生物学家对鸟类起源
的看法分成了两派,一派仍坚持始祖鸟是现代鸟类的祖先,另一派则认为原鸟才是
现代鸟类的祖先,始祖鸟是由爬行类向鸟类过渡时的一个已灭绝的分支。问题是:
原鸟是不是微言所宣称的“典型的鸟类”?答案是否定的。原鸟在大部分特征上都
属爬行类,属于鸟类的特征只有两个:鸟类的翅膀和龙骨,因此它能飞翔。可见,
原鸟也是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它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
。对这一点,两派的古生物学家都没有异议。

  这一两年来,在中国、西班牙、法国各发现了几具原始鸟类的化石,它们的生
存年代比始祖鸟晚,形态介于始祖鸟和鸟类之间,被认为是从始祖鸟到鸟类的过渡
型,又由于原鸟标本相当地不完整,无法从中得出结论,因此最近多数古生物学家
又重新认定始祖鸟是鸟类的直接祖先(关于中国的那具,被定名为“中国鸟”,在
以后定稿时会介绍。)

  1985年,英国天文学家Hoyle和一位数学家突然出书指责收藏在大英
博物馆的那具始祖鸟标本是伪造的。虽然这两位所谓“知名学者”对古生物学根本
就是外行,他们的指责还是引起了博物馆的重视。然而各国古生物学家对其重新鉴
定的结果,认为这种指责毫无根据。至于收藏在柏林的另一具标本,从来就没有人
怀疑其真实性。1987年最后一具始祖鸟化石问世,更证明了始祖鸟化石的真实
性。在有关始祖鸟标本的真伪问题上,微言又传播了一次谣言。

  
      第十章、完美的过渡型
          --从爬行类到哺乳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微言传教士的另一大谎言:

    “从地质学上看,新物种的出现大多是突然的,看不到由一个原有的物种逐渐
进化为另一新物种的连续过程。迄今为止,进化论者所提供的所谓过渡型化石标本
有三种。”

  接着他说这三种标本都有问题,所以进化论是虚妄的。上面这段话,跟他在后
面说的“达尔文在晚年也不再相信自己的学说”一样,都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信仰而
不惜说谎。

  虽然,化石标本非常的不完全,许多过渡型我们今天还未能找到(所谓missin
glink),特别是无脊椎软体动物,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过渡型标本更少。但是,
过渡型标本绝对不只这三种,而是有许多种(这三种倒是中学教材经常提到的,微
言传教士的进化论知识至多是中学水平),比较重要而微言不知或有意忽略的还有
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从两栖类到爬行类的过渡型,和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
渡型。

  由于人类本身也属于哺乳类,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型就显得格外重要,我
们姑且称之为始祖兽或类兽爬行类(mammal-like reptiles)。幸运得很,大自然
为我们保存了几万件始祖兽的化石标本,通过研究如此众多而又不尽相同的化石标
本,我们对爬行类进化为哺乳类的过程有了一个相当清楚的认识。实际上,哺乳类
的进化是古生物学中最完善的学说。

  我们知道的哺乳类的特征,象恒定的体温和有乳腺等等,是无法保存在化石中
的。但是,哺乳类在骨胳等许多可保存的部分有着区别于爬行类的特征。当一个古
生物学家判定一具化石标本是属于哺乳类而不是爬行类时,他主要根据以下26个
特征,为了在下面的说明的方便,编号如下(第一个特征“羊膜蛋”是爬行类和哺
乳类共有的):1. amniote egg. 2. temporal opening. 3. canine tooth. 4. c
oronoid process. 5. erect gait. 6. 2-3-3-3-3 toe bones. 7. secondary pal
ate. 8. double condyle. 9. enlarged dentary. 10. complex jaw muscles. 11
. differentiated teeth. 12. tympanic bone. 13. quadrate/articular hearin
g. 14. loss of third eye. 15. diaphragm. 16. long maternal care (milk?).
17. hair. 18. forward ilium. 19. single hares. 20. dentary/squamosal ja
w joint. 21. loss of post orbital bar. 22. fused neck ribs. 23. 2 rooted
teeth. 24. epiphyses/terminal growth. 25. big brain. 26. live birth. 27
. singlelower jaw bone.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而当我们研究这几万具始祖兽的化石标本,发现它们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具有
这些哺乳类的特征,而且,他们生存的时代越早,具有的这些特征越少,反之则越
多。以它们生存的时代从早到晚为序列表如下:(左边是始祖兽的种类的名称,右
边的数字为它们具有的哺乳类特征的编号)

Anapsida:       1
Pelycosauria:   1,2,3
Eotheriodonia:  1,2,3,4
Gorgonopsia:    1,2,3,4,5
Therocephalia:  1,2,3,4,5,6,7
Cynodonti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Advanced Cyn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Prororheri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23,24
Placentals:     all of 27 mammalian characters

  我想,任何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人,只要他不抱偏见,都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哺乳类是从爬行类一步一步地,从早期的Anapsida到晚期的Placentals逐渐获得
哺乳类的特征,进化而来的。这个过程发生在距今两亿年前。到距今一亿三千万年
前完成了这个转变。

  中学教材不提始祖兽,是因为它太复杂,太专业化了,远不如只找到几具标本
的始祖鸟直观而易为中学生接受。中学生可以不知道始祖兽,可以不知道其他的过
渡型,但是你要驳倒进化论,不知道行吗?就凭那点中学知识就向进化论发难,劝
说生物学家们接受你的观点,未免太幼稚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达尔文发表他的学说时,还没有一具这样的过渡型标本被发
现,但是他成功地预言了有这样的过渡型存在!还有比这更说明问题的吗?


        第十一章、是马非马?
            --始祖马的故事

摘要
1、马的进化是目前有关单个物种的进化中最完善的学说,其过渡型种类之多,数
量之巨都是其他物种难以企及的。

2、马的化石如此之多,是因为马生活于草原,又是群居,容易形成化石,也容易
被发现。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被发现,与马善于奔跑,生活范围广阔,容易扩散
有关。

3、从始祖马到现代马共被发现了20种过渡型,有的几种过渡型在同一地点的不
同地层中被发现。研究这些过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推测始祖马是怎样体形逐渐变
大,腿逐渐拉长,脚趾如何从五趾变成只剩中趾(蹄),其它四趾逐渐缩小,最后
变成赘骨。

       第十二章、寻找缺环
            --人类起源之谜

(本章包括尼安德特人、皮特丹人、爪哇人、北京人、南方古猿、人类进化总述
等数节,仅完成第三节。)

         三、爪哇人的故事

  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出版了<创造史>一书。在这部书中,他主
要根据胚胎学的证据,认为人类是从最简单的有机体经过二十一个步骤逐渐进化而
来的,第二十个阶段是类人猿,从类人猿到人(第二十二个阶段即最后阶段)还有
一个类猿人的阶段,作为从猿到人的过渡型。由于当时还没有发现猿人化石,他把
这一阶段称为“缺环”(missing link),并断言它起源于印度洋中
一块已沉没的大陆。

  <创造史>一书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对以后的生物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
在这部书的激励下,杜布瓦(Eugene Dubois)立志寻找人类起源的缺环!

  杜布瓦于1858年出生于荷兰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19岁那年进入医学
院学习。那时候,正是进化论与神创论争斗最激烈的时期,杜布瓦在医学院受的是
进化论的教育,回家却又要听取父母、兄弟姐妹对进化论的攻击,在这样的环境下
,却使他对进化论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感情。

  他在1884年完成学业,留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当讲师,教授解剖学。几年后
,受到同事们的排挤,愤而辞职,蹋上了寻找缺环的旅程。

  海克尔已断言猿人生活于印度洋中已沉没的大陆,如果这个断言是正确的话,
印尼群岛很可能还残留有猿人化石,而印尼群岛在当时恰好是荷兰的殖民地,因此
杜布瓦决定从那里开始寻找。

  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有获得资助的企图全都失败了,他狠狠心,参军
,跟军方签了长达八年的合同,到印尼的荷兰驻军中当一名少尉军医。

  1887年秋,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杜布瓦扬帆前往苏门达腊。一穿
上军装,他便开始了游说,先取得了军医同事的支持,然后又向上司和各级主管部
门申请。为了取悦上司,还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他发现的动物化石。花了两年的口舌
,军方终于同意让他全职搜寻化石,并提供人力物力。1890年三月,杜布瓦前
往爪哇,带领一支五十人的队伍在火山灰中开始了地毯式的搜寻。

  一年多过去了,他们已找到了上万件化石标本,装了400多箱运回荷兰,但
是杜布瓦所梦想的猿人化石依然没有半点踪影。1891年八月,在雨季到来之前
,他们搜寻到了索罗河岸,在挖了12米深之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一个牙齿和
一个颅骨。杜布瓦把它们鉴定为属于黑猩猩,进一步的发现将使他感到自己的这个
鉴定是多么草率。

  但是雨季在十月份来临了,搜寻工作只能暂时停止。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年的五
月份才停,搜寻马上又重新开始。八月份,在发现牙齿和颅骨的地点的附近发现了
一根跟人非常相似的股骨!杜布瓦断定这根股骨与牙齿和颅骨应该属于同一个体,
他又把那个颅骨仔细鉴定了一番,发现它的脑容量大约是900cc,跟人(平均
1300cc)是小了些,但跟黑猩猩(平均450cc)相比可就太大,而那根
股骨的构造更表明了这个个体能够直立行走。那么说它是人呢?牙齿太大,颅骨太
厚却又是猿的特征。因此,杜布瓦认为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的东西:猿人,并把它
命名为直立猿人(Anthropopithecus erectus)。

  到了十月份,又在附近找到了另一个牙齿。这就是杜布瓦的全部发现了,虽然
他还不死心,在第二年又把那一带加倍挖了一遍,以后的几年还有人接着再挖,总
共挖掉了一万多方的泥土,却再也没有发现属于灵长类的化石。

  1895年,杜布瓦服役期满,回到了荷兰,开始到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会议,
宣传他的发现,并且邀请权威们到他的实验室鉴定这些标本。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得
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肯定,奖章、证书、荣誉学位,各种各样的荣誉纷沓而来;然而
令杜布瓦失望的是,很少有专家同意他的结论,大部分专家认为那是猿,一些专家
认为那是人,还有的专家干脆认为这些化石并非属于同一个个体(虽然在同一地点
找到的几千具化石中只有这几具是属于灵长类)。而且,与在国际上获得的崇高声
望相反,杜布瓦在祖国却遭到了冷遇。阿姆斯特丹大学不过让他担任古生物学的助
理教授,工资还没有他十年前当解剖学讲师时高,而他现在还得遭受教会对他的辱
骂、攻击。杜布瓦失望已极,干脆关闭实验室,不允许外人去鉴定标本了。教会趁
机造谣说,在当修女的妹妹的感召下,杜布瓦幡然改悔,销毁了标本,重新信奉天
主教了。当时教会的造谣水平,也并不比现在的传教士差多少。

  一直到了1923年,杜布瓦才又邀请了两名学术权威去鉴定他的标本。依旧
让他失望的是,这两名权威不认为那是猿人,而是早期的较原始的人。杜布瓦拒绝
了这个鉴定结论。

  1929年,北京人的发现轰动了古人类学界。北京人的化石标本之多已足以
表明那是一种较原始的人,并不是猿人,而把北京人的颅骨与爪哇人的相比,非常
相似,是属于同一种。但是年逾古稀的杜布瓦却辩解说北京人不过是尼安德特人的
一种,跟爪哇人不同。

  然后是更致命的打击:从1936年起,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陆续在爪哇挖
出了十二具头骨、下颌骨或股骨,它们与杜布瓦的标本属于同一种是显然的,而这
些标本合在一起已足以证明爪哇人不是那个缺环。至此结论已经很明显了,然而杜
布瓦异常的顽固,在他看来,孔尼华的标本不是属于猿,就是属于尼安德特人,总
之跟他的标本不同。在1940年,杜布瓦在临死前16天写下的一篇文章中,他
仍然坚称:他发现的爪哇人就是那个缺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杜布瓦错了,爪哇人
和北京人一样,是比南方古猿更高级的一种,接近于现代人,而不是猿人。我们现
在不再叫它直立猿人,而改叫直立人(Homo erectus)。杜布瓦之错不在于他的立场
不坚定,恰恰相反,在于他过份自信了,正如他的悼词所说的:“他是一个理想主
义者,他的理想是如此的坚定以至于他宁愿曲解事实而不愿改变理想。”

  正是这么一位顽固得可爱的科学家,在今天的传教士的笔下却变成了一个回头
的浪子:

“「爪哇人」的发现者荷兰人杜波依斯则从起初便是怀着寻找猿人的企图去印尼的
。令人惊奇的是他在那里果然如愿以偿,在一处河谷中发现「猿人」的头骨和股骨
的化石,并命名为「爪哇人」。杜氏因此一举成名,对这些化石则以奇货自居,坚
拒别人对他的标本进行复查,因此与不少人不和。到他晚年时终于承认那块头骨实
乃属于一种长臂巨猿,股骨则属于人类。杜氏知过虽迟,而卒能改之,与庇耳当人
之作伪者相比,善亦大焉。”(微言<论进化论之虚妄>)

  传教士的生花妙笔真让人叹为观止。与这种作伪者相比,杜布瓦确实是“善亦
大焉”。

以下只是摘要:

1、尼安德特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古人,是上个世纪,<物种起源>发表的前两年
在德国(而不是法国)的尼安德山谷发现的。这一具化石确实有风湿症症状。但是
风湿症并不能形成他的一些靠近猿的特征,比如眉脊突出。另外,尼安德特人是仅
仅指这一具化石吗?不是,它是一批约生活在十万年前,具有相同特征的古人化石
的统称,发现地点遍布欧洲、北非、中亚,甚至中国。这一些,显然不是什么患风
湿症的现代人。不过,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年代确实靠近现代人,和我们也属于同一
种,但是是另一亚种。至于它是不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目前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


2、“皮特丹人”自发现之日起其真实就一直被进化论者怀疑,随着其他古人化石
的出土,与新发现格格不入的皮特丹人的可疑性越来越大,最终被选为现代鉴定技
术的首批标本。这个骗局是被进化论者揭穿的,与神创论者无关。

3、北京人标本:神创论者的唯一说词是这些标本失踪了。其实50年代起又陆续
挖掘出新的标本。

4、自从20年代第一具南方古猿标本被发现,特别是70年代“露西”标本被发
现以来,我们已在非洲找到了两千多具南方古猿的标本,使我们对人类的进化有了
清晰的图画。南方古猿直立行走(与现代人一样的股骨),脑容量介于直立人和猩
猩之间,面部、牙齿特征近似于猩猩,多数学者认为它就是猿和人之间的缺环。最
早的南方古猿生活于4百多万年前,于今年(1994)十月被鉴定。

      第十三章、怎么变?
           --现代进化理论简介

摘要

微言说:

“严格地说,突变实乃畸变,它不但不能促使物种进化,反而将导致退化和衰败。
无数天然和人为的事实都说明这一点。物种为什么会突变?无非是因为遗传基因在
某些物理的,化学的因素影响之下发生结构改变所致。于是有人用X光,放射性元素
或化学毒素去处理果蝇等实验动物,结果突变果然出现了,但人们所得到的只是一
些奇形怪状的畸变个体,并不能创造更进步,更高级的新种系。你能相信用过量放
射线去照射双亲的生殖器官,能使他们生出更优秀的子孙吗?你不觉得这种念头实
在荒谬吗?然而这正是进化论突变论者企图让我们相信的。”


    首先,变异有好有坏,虽然坏的多好的少,但是并非都“将导致退化和衰败”
。比如我正在作一种蛋白质的突变,其中一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后,活性
比野生态增强了五倍!如果突变必然导致退化和衰败,那么搞遗传工程的所有高技
术公司都该关门了,因为它们正是在找优秀的变异并且卓有成效,最近上市的“基
因西红柿”就是一例。如果微言先生对基因工程无知的话,不该不知道用放射线等
手段处理种子以筛选优良变种是育种学上一项很常规的方法,得到的显然不只是一
些奇形怪状的畸变个体。为什么不把人也照射一下?很简单,得到不良变异的可能
性要比优秀的变异大得多,你能够象对植物那样也对人进行筛选吗?这种念头的确
荒谬!

    其次,变异的好坏都是相对于目前的环境而言的,如果环境改变了,本来是不
好的变异可能反而有了优势而取代野生态。比如,大家都知道,使用抗菌素一段时
间后,细菌会产生抗药性。这是怎么回事呢?细菌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一类生物,
有一些变异有抗药性,在正常的环境下,这些变异可能不能存活或者不如野生态。
但是有了抗菌素后,野生态逐渐被杀死,这些变异反而存活了下来,经过几代的筛
选,变异便占据了优势而取代了野生态,而变成新的野生态了。值得注意的是,这
种变异是自然发生,原来就有的,并非遇到抗菌素才发生的,抗菌素(环境)只起
到了筛选的作用(微生物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实验证明这一点)。这种现象,也不只
是细菌才有,众所周知,害虫也很容易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也是同一机理。这些,
都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很好的验证。

  微言以金鱼的培养来证明进化论的错误也是牛头不对马嘴。金鱼的培养是人工
选择,跟自然选择不同。人工选择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一种模型说明选择的机理,
达尔文当初正是这么作的(他用的是家鸽的培养),但是并不等于就是自然选择。
一个新物种的产生至少要上万年,人工选择的时间显然太短。把金鱼放回自然环
境,或者无法生存,或者渐渐又变回野生态,恰好正是自然选择在起作用。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还有好多文章,就不一一转载了。可以到 http://www.xys.org/fang/science.html 去看。
以前误解方舟子了,以为他是一民工出身呢
这里有他的英文简历





A Biochemist
I received my BS degree in Cell Biology from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Province, China, in 1990, and my Ph.D. degree in Biochemistry from the Biochemistry Departmen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in 1995. My Ph.D work was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RAP30, the small subunit of 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TFIIF",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r. Zachary Burton. In January, 1996, I joined Dr. Martin A. Gorovsky lab,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ochester, NY, as a postdoc fellow,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etrahymena histone H1. In May, 1997, I began my second postdoc in Dr. Kathy Jones' Lab, Department of Regulatory Biology,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 My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 is to study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by the HIV Tat protein.
Ph.D Thesi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RAP30, the Small Subunit of 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TFIIF PublicationsA novel CDK9-associated C-type cyclin interacts directly with HIV-1 Tat and mediates its high-affinity, loop-specific binding to TAR RNA, Wei P, Garber ME, Fang SM, Fischer WH, Jones KA. Cell. 1998 Feb 20;92(4):451-62.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Protein (RAP) 74 Binds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IIB and Blocks TFIIB-RAP30 Binding, S.M. Fang and Z.F. Burton,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0, 11703-11709 (1996). A cDNA encoding RAP74, a General Initiation Factor for Transcription by RNA Polymerase II, A. Finkelstein, C.F. Kostrub, J. Li, D.P. Chavez, B.Q. Wang, S.M. Fang, J. Greenblatt, and Z.F. Burton, Nature, 355, 464-467 (1992).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orcine Growth Hormone and Its Monoclonal Antibodies, M.Z. Yu, S.M. Fang, Y. Wang, X. He, and Y.X. Shih, Chinese Biochemical Journal, 8, 587-592 (1992). A Poet I started to write modern style Chinese poems since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and had my first formal poetry publication in 1987. Since then, I have published many poem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United States, and received several nationwide and regional awards. In 1993, I started to post my poems to the Usenet newsgroup alt.chinese.text, and mailing lists chpoem-l and xys-friends.
Besides poetry, I also write proses and essays on history and popular science. Recently, I wrote a lot of articles to popularize the modern theory of evolution. One of my books on evolution, Theory of Evolution Evolving, is in press in Hong Kong. Here i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one of my poems which I put in the front page of my Ph.D thesis and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Poetry (Maryland, U.S.): On the River Bank Without A Boat Here is a collection of my poetry and articles. They are in GB code of Chinese: Collection of Fang Zhouzi's Works 方舟子诗文集 A Netizen My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InternetAug., 1993, started to join the fight in the Usenet newsgroup alt.chinese.text, and made a lot of net friends and enemies there. Dec., 1993, helped to create the first IRC channel for Chinese language users, #hanzi. Feb., 1994, proposed to publish the first electronic Chinese literacy magazine, Xin Yu Si (New Threads 新语丝) and edited its first issue. Apr., 1995, proposed Lu Xun's Works Project(鲁迅著作工程), to input the important works by Lu Xun, the greatest Chinese modern writer, to electronic format. June, 1995, established New Threads Electronic Chinese Library (新语丝电子文库), which becomes the largest archive site for electronic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Nov., 1995, proposed to create a Chinese Kungfu MUD based on Jin Yong's kungfu novels, Xia Ke Xing (The Quest of Oriental Chivalry 侠客行), which is becoming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MUD and has dozens of mirror sites. Feb., 1996, created a mailing list for the editors, contributors and readers of Xin Yu Si, xys-friends (新语丝之友) Sept., 1996, created Xin Yu Si Homepage. Feb. 1997, incorporated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and became its first president. Nov. 1998, became the columnist of "Web Commentary" of Digital Youth Weekly, Chinese Youth Daily. Return to Shi-min Fang's Home Page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那位固执的网友,你要是真的想干掉进化论,就先系统了解一下进化论相关的研究吧,也来了解一下什么才是逻辑和严谨。盲目的堆砌材料你也累,又攻击不到点子上,又没有公众效果。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

TOP

原帖由 天界的传说 于 2006-10-19 16:37 发表
进化论我还是喜欢看原著,

其实每一套全新理论新出台的时候遭到反对的呼声,那是必然的,
首先,反对的人未必能理解这套理论,
其次,因为其与旧观念的冲突,必然有人出来维护旧的观念.

大家知道
爱因斯坦当年 ...


你看過達爾文的書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