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日本车省油大揭密(zt) [打印本页]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0:20     标题: 日本车省油大揭密(zt)

不谈政治
希望看到从工程技术层面和消费者角度的讨论


------------------------------------
日本车省油大揭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zt)

中国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有车族和即将有车族人数猛增,大家都想开上自己的车,出去爽一把。(偶也是,嘿嘿)

虽说有钱了,但是,中国人从小就受到节俭美德的熏陶,从不希望浪费掉自己手里的血汗钱,于是,买一辆经济型轿车的想法充斥着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的大脑。

日本车在中国很受追捧。问购车人为什么,几乎都会说到它的“优点”---省油!

说日本车省油,没错,的确省,我就一直纳闷,它为什么省油呐?难道人家欧美的发动机真的没有日本的好嘛?难道欧美人不会学学人家日本嘛?看看下面的车重对比列表大家就知道了!

车型 整车装备质量 (公斤)

广州本田飞度手动档基本型 1053

丰田威驰GLX-S导航版 1055

一汽大众捷达都市阳光 1100

上海大众polo1.6 1100

东风雪铁龙爱丽舍SX 16V浅内饰手动档 1115

上海通用别克凯越1.6 1220

东风标致307break 110 1277

一汽大众宝莱1.6舒适型MT 1281

以上俺选取的全部是2003-2004的热门家用经济型轿车。

在中国卖的极其火爆的广州本田飞度车重竟然只有1053公斤,比捷达这样的“微缩型”轿车都要轻!甚至还比两厢车polo1.6轻上100斤左右!这100斤倒底哪里去了?

广告做的火热的丰田威驰才比它的“同门”--飞度重了4斤!可能是威驰的轮胎比较宽的原因吧(大家去街上找辆广本飞度,看看它的轮胎就知道,它的轮胎其实和摩托车一样窄的)。。。。。。

最可笑的是宝莱1.6竟然比飞度重了整整456斤!相当于两个日本大相扑了!

456斤!是整个飞度重量的22%!真是晕死!

我不想再往下比了,真的为购买日本车的中国人安危担心啊!

最后送上两句话!

对日本人说:故意减少汽车钢板厚度,减轻车重,从而实现省油的目的的行为是可耻的!

对中国人说:用几个油钱来蔑视生命的行为是可耻的!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0:23

介篇文章完全素胡扯,唯恐天下不乱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0:25

数据是假的?
作者: Fatimah    时间: 2005-7-28 20:27

F1赛车连车手重600KG...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0:37

整车重量可能素真滴,其它全素鬼扯撒。
工程师大家伙成天绞尽脑汁,想要轻些轻些再轻些,到作者嘴里就成反革命了。
小车重量减少壹佰公斤,百公里油耗减少0。1升(平均),介个素偶们在实验台上开了N个月测出来滴撒。
文章里偷换概念拿波拉和飞度减出来地四百多斤,只能造成省油0。2升,和没省一样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0:41

还应该有个安全问题吧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0:45

安全和重量没有固定函数关系撒,自行车轻,也比较安全撒,:
作者: 胖胖鸭    时间: 2005-7-28 20:46

Originally posted by 会员18888 at 2005-7-28 08:45 PM:
安全和重量没有固定函数关系撒,自行车轻,也比较安全撒,:

可是自行车跟汽车撞,还是自行车先挂吧~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0:46

那钢板厚度呢
作者: 诚实可靠小郎君~    时间: 2005-7-28 20:47

我从来不开车,只开坦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7-28 20:49

数据不可信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0:50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08:46 PM:
那钢板厚度呢

也不是越厚越好,应该也和钢板的强度及韧度有关吧……

外行人路过,随便说说滴……:)
作者: 诚实可靠小郎君~    时间: 2005-7-28 20:51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08:50 PM:

也不是越厚越好,应该也和钢板的强度及韧度有关吧……

外行人路过,随便说说滴……:)

同样的材料,当然是厚度越大,强度越大啦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0:53

Originally posted by 诚实可靠小郎君~ at 2005-7-28 08:51 PM:

同样的材料,当然是厚度越大,强度越大啦

各厂家用的钢板应该不一样吧……
作者: 诚实可靠小郎君~    时间: 2005-7-28 20:55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08:53 PM:

各厂家用的钢板应该不一样吧……

日本车便宜,钢板又薄,它何以能够使用比一般钢材强度更高的钢那?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0:57

zt
------------------------
现在广告做得飞的日产颐达,它的钢板用手都可以按得动,超有“弹力”呵呵,号称百公里油耗6.5升,我觉得这车皮太薄,质疑它的安全性,导购小姐还说安全跟这个没关系,真是见鬼了
------------------------
业界有指标么?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0:58

Originally posted by 胖胖鸭 at 2005-7-28 21:46:

可是自行车跟汽车撞,还是自行车先挂吧~

不对撒。自行车驾驶员会飞出去滴说,他自己未必受粉大冲击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01

zt
------------------------
在比较油耗的时候发现,其实是商家的游戏,省油的车你看一下它的压缩比,肯定很大;也就是说要用高标号的汽油;其实花的钱更多;举个例子吧;吃一斤肉比吃一斤粮食要贵吧!
------------------------
又出来 压缩比 的概念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1:01

Originally posted by 诚实可靠小郎君~ at 2005-7-28 08:55 PM:

日本车便宜,钢板又薄,它何以能够使用比一般钢材强度更高的钢那?


你所谓的“一般钢材”也分很多种滴,根据铸造工艺的不同,其强度和韧度也不一样……
作者: 小猫太    时间: 2005-7-28 21:01

马哥

我们的帐还没算完呢

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21:01:


你所谓的“一般钢材”也分很多种滴,根据铸造工艺的不同,其强度和韧度也不一样……

作者: Fatimah    时间: 2005-7-28 21:02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20:57:
zt
------------------------
现在广告做得飞的日产颐达,它的钢板用手都可以按得动,超有“弹力”呵呵,号称百公里油耗6.5升,我觉得这车皮太薄,质疑它的安全性,导购小姐还说安全跟这个没关系,真是见鬼了
...

有次有个朋友不小心自己用屁股把宝马的车门顶凹进去出不来了...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02

Originally posted by 会员18888 at 2005-7-28 20:58:

不对撒。自行车驾驶员会飞出去滴说,他自己未必受粉大冲击撒:


我曾经把辆男车一次性撞到横梁拱起
线条超好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1:03

没有专业人士出来具体说明一下吗?

俺们外行人都快说的不好意思了……
作者: Fatimah    时间: 2005-7-28 21:04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21:03:
没有专业人士出来具体说明一下吗?

俺们外行人都快说的不好意思了……

你还满专业的...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1:04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猫太 at 2005-7-28 09:01 PM:
马哥

我们的帐还没算完呢

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



到哪都能碰到你啊!!

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kiss.gif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1:07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21:57:
zt
------------------------
现在广告做得飞的日产颐达,它的钢板用手都可以按得动,超有“弹力”呵呵,号称百公里油耗6.5升,我觉得这车皮太薄,质疑它的安全性,导购小姐还说安全跟这个没关系,真是见鬼了
...

德车蒙皮照样一顶一坑撒。不然那些帮人顶小坑滴工人叔叔表混了撒。
厚度本身不说明什么撒。该软就要象小猫猫dian.gif,该硬就要金枪不倒才素王道撒。
爱而拜渴软撒,就一层皮皮吹个气,不素拯救粉多人也杀死一些北比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07

要听专业人士的声音
各个公司肯定都有市场策略
哪些生产工艺把钢用在刀刃上
哪些是噱头
肯定瞒不住内行人的眼睛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10

用手指去测试的,肯定也是普通消费者
不能替代业界标准
作者: 诚实可靠小郎君~    时间: 2005-7-28 21:12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09:01 PM:


你所谓的“一般钢材”也分很多种滴,根据铸造工艺的不同,其强度和韧度也不一样……

对于钢材的选择,汽车设计者比我们清楚的多,钢材的选择是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综合考虑。 如果成本降低,必然是牺牲了一部分安全性
现在的汽车大公司,可不会用又贵,强度又差的钢材。。。
所选钢材的不同,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个设计者对安全性的考虑比较多,还是成本考虑比较多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12

昏倒
还有人说
同样的路段跑下来,日车居然显示更多里程数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1:15

要打气了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16

zt
----------------
牙阁撞上小面包车头都报废了,可安全气囊都没开。按照日车厂方所说,是撞击力不够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1:21

如果人没事。只好承认厂家有理撒: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25

那么维修成本呢?

今天打工修了台custum abused
维修费估计能买台新的
不知那用户动的什么脑筋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29

zt
-------------------------
不久前在下亲身灜历的一段事情。在下和一位飞车一族发生碰撞,他开的太快了,当发现前面根本不能撞时选择了向一侧猛打轮,结果直接撞在我的车上,然后他的车就飞了出去,在撞折一根红绿灯杆、撞坏隔离墩后侧滚翻,底朝天停了下来。
其中一方破普桑的司机毫发未伤。车的前面损伤很严重,据说保险公司的人跟那位车主说可以修复。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5-7-28 21:30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22:16:
zt
----------------
牙阁撞上小面包车头都报废了,可安全气囊都没开。按照日车厂方所说,是撞击力不够

那是中国政府的软弱造成的。现在各个地方为了吸引外资,给予他们各种特权,即使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政府都会出面摆平,消费者连告的地方都没有。
作者: 会员18888    时间: 2005-7-28 21:39

维修成本没法量化撒。德国这里也素动不动给来锅wirtschaftlicher totalschaden撒:
要想又安全又不变形只能开更大滴车车,以牺牲对方生命财产为代价撒。碰到别人素大卡车只好开坦克车了撒: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5-7-28 21:40

Originally posted by 诚实可靠小郎君~ at 2005-7-28 22:12:

对于钢材的选择,汽车设计者比我们清楚的多,钢材的选择是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综合考虑。 如果成本降低,必然是牺牲了一部分安全性
现在的汽车大公司,可不会用又贵,强度又差的钢材。。。
所选钢材的不同,基 ...

我觉得最最主要的,还是此款产品的定位问题。
比如四五十岁的老头老太,他们买车只是为了买买菜,最多出去烧烤,他们收入如果只有1000欧的话,当然首要考虑省油了。他们又不会上到200KMH飚车……
换了30多岁的大款,花了60K欧买车的人,当然不会为了省油而在autobahn上面乌龟跑,那么针对这种消费群,厂家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而不是省油了。

其实讨论日本车是不是劣质根本没有意义。就好像有人说微软的产品是骗骗外行人的,但是人家明摆就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果想省钱的用户,很可能会选择日本车,打算花50K欧买车的人自然首先考虑宝马奔驰。

日本工程师的精打细算值得我们中国得工程师学习,哪天我们也有他们那种“小气”的精神,我们国货肯定扬名世界了。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1:43

学别人的技术
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扬长避短
吃透肯定是有好处的

日系 欧美系,都是人家的儿子
从理工科学生角度讲,我们没有必要做超出技术层面的意气之争

当然,作为消费者,维权还是要自觉进行的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5-7-28 21:49

我相信在世界范围内,日车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尤其他的电子设备比较先进。
但是国内日车可能因为他们还小看了我们的市场,加上日本人固有的小气,所以一些车型很烂。
作者: Eric    时间: 2005-7-28 22:49

其实德国人也很喜欢日本车啊,特别是年轻人,因为各方面都比教省
不过似乎德国的日本车,质量比中国的日本车的确好些
作者: 诚实可靠小郎君~    时间: 2005-7-28 22:56

Originally posted by Eric at 2005-7-28 10:49 PM:
其实德国人也很喜欢日本车啊,特别是年轻人,因为各方面都比教省
不过似乎德国的日本车,质量比中国的日本车的确好些

eric正经了,正经了!!!!!!!!!!!
太感人了!!!!!!!!!!!!cry2.gifcry2.gifcry2.gif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5-7-28 23:06

VW的车在中国的返修率也比在德国的高,听一位德国人说是因为中国的汽油纯度不足的原因……
作者: toothy    时间: 2005-7-28 23:08

有辆4个轱辘的车开就不错了。
作者: 老虾    时间: 2005-7-28 23:24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09:43 PM:
学别人的技术
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扬长避短
吃透肯定是有好处的

日系 欧美系,都是人家的儿子
从理工科学生角度讲,我们没有必要做超出技术层面的意气之争

当然,作为消费者,维权还是要自觉进 ...




这种目的只是口头上的,中国企业囫囵吞枣,抄得几乎是厚颜无耻了。
欧美的企业对此恨之入骨,就好比我们对小日本一样。

网上针对日本的文章反正我是不会再信了,无中生有的,移花接木的,想着法儿损日本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日本的产品和我们的产品,在欧美市场上的口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7-28 23:59

讨论的方向不是灭一家捧另一家

原帖里
有人提到F1赛车分量轻
但赛车的情况是载客仅1人,再考虑到车型,由负载而造成的操控不稳定性几乎可以忽略。赛道上不会出现车辆间迎头相撞的情况,车辆的份量和强度再怎么做调整也与防护墙不可比。

反对方还提出钢板厚度和安全系数不成正比,靠结构吸收冲击能量才是王道
调侃要钢板厚就去开拖拉机开坦克

但问题是
在事故中车体断为两截,或者车体完全折叠让人同时看到2个车头灯+2个车尾灯
这显然不是安全性能提升的表现。 电路设计中有权衡协调的所谓五边形法则。我想在机械制造中肯定也有类似说法。 如果说,一个车型在牺牲安全性的同时,没有获得另一方面的相应且等值的增益,那么只能说是设计缺陷或者有意识地降质压成本。 作为至少是平等的合作一方和品牌拥有者,把责任推给中国厂家,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作者: 电蚊拍    时间: 2005-7-30 23:31

Originally posted by 半人马 at 2005-7-28 11:06 PM:
VW的车在中国的返修率也比在德国的高,听一位德国人说是因为中国的汽油纯度不足的原因……


genau...德国的普通油就是95号,国内私家车算得养尊处优,一般也就加93号。而且德国的95号油和荷兰的同级汽油也有质量差异,上次开车去荷兰,在德国加了油连高速(平均时速140,有点超速撒)带内城跑了400多公里,在阿姆斯特丹加了同样多的油,同样的情况跑了350多就快光了,还包含路况的问题,所以国内的车返修率高是必然的
作者: Fatimah    时间: 2005-7-30 23:37

去阿姆肯定消耗要大些, 油里加点盐就好了...
作者: 钢管    时间: 2005-7-30 23:59

Originally posted by 守洞 at 2005-7-28 23:59:
讨论的方向不是灭一家捧另一家

原帖里
有人提到F1赛车分量轻
但赛车的情况是载客仅1人,再考虑到车型,由负载而造成的操控不稳定性几乎可以忽略。赛道上不会出现车辆间迎头相撞的情况,车辆的份量和强度再怎 ...


日本人造车的技术绝对值得敬佩,这不是我媚日。这是事实。
但是,日本人在中国的那些车,就是垃圾。在便宜,我也不会推荐朋友去买!

另外,VW在中国维修率高的问题。
给朋友们一个例子,都说普桑维修率最高,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它已经造了23年,看看有多少车了?车多了,1000辆有1辆出问题,那么20万辆(仅某年的年产量)就会有200辆,而如今类似现在sonata一共才8万(随后停产换代)产量,每500辆坏一辆,才160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