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后备军不足,世界羽坛缺黑马 [打印本页]

作者: ttgoettingenchn    时间: 2005-5-18 01:11     标题: 中国后备军不足,世界羽坛缺黑马

三个5:0,两个3:0,这是中国羽毛球队在本届苏迪曼杯混合团体比赛中的骄人战绩。夺回两年前失去的苏迪曼杯;包揽世界羽毛球三大团体赛事汤杯、尤杯和苏杯的桂冠;前后五场比赛,一盘未输,仅丢三局。这样完美的结局,让中国队骄傲,让世界羽坛震撼。然而,纵观比赛全程,中国羽毛球队在女单和混双上后继无人,世界羽坛也缺少“新星”。

  中国缺少后备军

  现在的中国羽毛球可以说是阵容齐整,男单拥有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林丹,和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唯一闯进男单四强的陈宏,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鲍春来;混双有奥运冠军张军/高凌;男双选手蔡赟/付海峰目前世界排名第四;女单、女双更是啸傲群芳。

  但是,抛开这些辉煌看本质,却不难发现,中国队存在着青黄不接的隐患。

  混双缺少新面孔:张军/高凌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中国混双的旗帜,他们获得过世锦赛金牌,夺得过雅典奥运会混双冠军,目前世界排名第二。但是,这对儿金牌混双组合,面临着十运会后退役的可能。谢中博/张亚雯与世界顶级高手相比又显得有些薄弱,离世界高峰尚存在距离。因此,中国混双队伍缺少“新兵”、“强兵”的补充。

  女单青黄不接:张宁、谢杏芳的实力有目共睹,但年过三旬的老将张宁还能再战多久?龚睿娜、周密的技术水平我们无可厚非,但如今已难见她们昔日的风采。而韩国队20出头的徐润煕、李莲花,印尼队19岁的哈里,在本届苏杯比赛中身挑重任,而我们的小选手,却只有在场外为师哥师姐加油助威的份儿。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女单缺少后备力量。只有加大力度培养年轻小将,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看到希望,才能把汤杯、尤杯、苏杯继续留在中国。

  男双实力薄弱:男双一直是中国队的"软肋"。尽管中国队夺得2004年瑞士公开赛男双冠军;尽管男双为中国夺回失去12年的汤杯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目前蔡赟/付海峰世界排名第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男双组合总体实力比较薄弱,与世界强队印尼、韩国、丹麦相比,显得有些单薄。只有培养更多的男双组合,使中国男双成为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军队,才能在中国男双历史上书写辉煌。

  亚洲统治格局无变化  

  从分组形势来看,中国队领衔的第一军团,八名成员中只有三支队伍来自欧洲,其余均是亚洲国家。瑞典队又不幸被降到B组,马来西亚被升入第一梯队,亚洲国家的优势不言而喻。只有丹麦队在四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尽管丹麦拥有男单名将盖茨、约翰森,男双选手埃里克森/汉森,但却从未尝到过捧起苏迪曼杯的滋味。英格兰虽然在比赛中顽强拼搏,但是仍以2:3负于丹麦队与四强无缘。

  缺“冷门”无“黑马”  

  小组赛还有一轮没打,传统四强中国、韩国、印尼、丹麦,就已经顺利成章的提前晋级四强。小组赛可以用"平淡无味"来概括。没有突如其来的“冷门”,一切像是事先已经安排好的一样。难怪小组赛期间,首都体育馆的上座率不到三成,人们感觉有些“审美疲劳”,苏杯的观赏性直线下降。

  回首苏迪曼杯的全部比赛,没有一匹"黑马"进入眼球。尽管韩国队在与中国的半决赛中,出人意料的弃用三名老将金东文、何泰权、罗锦民,派出了一套全新的阵容,决心放手一搏,但均被中国一一击溃。韩国混双组合李在珍/李孝贞在一开始先声夺人拿下第一局,李孝贞的抢网技术让中国队很是被动,李在珍强有力的进攻能力,以及他们默契的配合,的确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是从总体实力上来看,尤其是处理关键球,以及大赛的经验和心理素质,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段距离。韩国小将李莲花在奥运冠军张宁面前更是显得有些单薄,各项技术都有待加强,要想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女单选手,还需要刻苦磨练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