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 冲 口 而 出 的 共 和 国 史 ★ ------来点爱国主义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47     标题: ★ 冲 口 而 出 的 共 和 国 史 ★ ------来点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的中 国问题专家、美 国 人费正清在垂垂老矣的晚年,告诫将要赴中 国考察和搜集资料的弟子:“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 国 史。”
  从1949年毛 泽 东宣布“中 国 人 民站起来了”开始,新生的共 和 国已经走过了50年光辉的历程。数不胜数的崭新成就和大量的统计数字,足以显示共 和 国历史的光荣和骄傲,而更多挂在老百姓嘴边的口号、热语、金句也同样记录着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
     这些几乎每一个中 国 人都能脱口而出的语句,不仅沉积着不同时期中 国 人 民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凝聚着民 族情感和时代精神演进的鲜活痕迹,同时也成为我们反省过去展望未来的宝贵资源——尽管其中不少一度流传的语句会让今天的人们稍稍感到不安甚至隐痛,但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事实却证明了历史的进步,因这进步,年轻的共 和 国也一天天走向了成熟。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48

1949年: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当任弼时在1946年首倡“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的新国名时,谁也没有想到胜利会来得如此之快。10月1日下午3时,首 都 军 民30万人在天 安 门广场隆重举行开 国 大 典,中 央 人 民 政 府 主 席 毛 泽 东面对着欢天喜地的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庄重宣告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立。从这一时刻开始,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的中 国 人第一次以一个真正独 立 民 族的姿态开始了神州的新纪元。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49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内 战烽烟方才消散,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开赴朝鲜战场。6月25日,朝鲜南北战争爆发。针对这一关乎中国边境安危的战事,中国政府在对美军一再警告无效后,毛泽东于10月8日命令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首批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中国军队再一次以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尊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美军飞机轰炸中牺牲,更加激起了前线战士的斗志。
  在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勇歼美军及南朝鲜军的坦克飞机大炮,从而迫使联合国军在1953年7月作出保证,保持停战状态。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在汶山签字时称:“我是美军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事实上有史以来美军与中国的每一次战争都以其失败而告终。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0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3-16 12:49: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内 战烽烟方才消散,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开赴朝鲜战场。6月25日,朝鲜南北战争爆发。针对这一关乎中国边境安危的战事,中国政府在对美军一再警告无效后,毛泽东于10月8日命令志愿军 ...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2

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令人难忘。这便是《人民日报》于5月11日发表的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品以饱满的激情感染了全国读者,甚至一度影响了新时代的散文文风。由于文章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契合了当时抗美援朝的政治形势,从而使“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代称。这一词条沿用至今,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及民间口语,其使用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子弟兵,工人、农民等任何一条战线的先进工作者都可获得此称呼,可谓影响深远。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3

1952年:三反五反

  延续着上一年铺天盖地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高潮,毛 泽 东在新年的元旦团拜会上号召:“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声音,标志着共和国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轰轰烈烈的开始。1月26日,中 共 中 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
  最有名的案例是,曾任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书记、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与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兼专区专员的张子善利用职权,共贪污挪用公款171亿多元(旧币),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被判处死刑。此事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影响巨大,后来被拍成电影,被当成坚决查处蜕化变质的高级干部的典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3

1953年:总路线


  新中国的各项经济基础以及体制日趋完善,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日报》于9月25日对“总路线”作了如是阐述:“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4

1954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振奋,尤其是在李登辉疯狂提出“两国论”的今天。
  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八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发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号令。
  《宣言》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这段铿锵有力的宣言,明确地指出我国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方针,并对那些欲破坏我国解放台湾的帝国主义霸权者作了严正的警告。9月,解放军炮击金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对台工作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用武力来达到统一的目的。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5

1955年:合作化

  作为一种曾一度引起社会变革的潮流,无论其是对是错都有可说之处。1月13日鉴于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新建合作社解散和社员退社事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当时全国共有农业合作社48万个左右,其中有30万个是新建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10月4日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速农业合作化。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等人对合作社问题提了不少意见,邓子恢因此被毛主席批评为“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说他没有看到合作化运动的主流。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潮流下,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要求到1958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但仅仅到了1956年12月,广东省有7万余户退出了农业合作社,102个合作社解散……又一场退社风潮席卷全国,而退社的主要原因是入社后收入减少。据此,中央指示各地灵活掌握退社风潮。真个是潮来潮退转眼间。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7     标题: 1956年:多、快、好、省

1956年:多、快、好、省


  也许是为了替新年中的中国人打气,也许是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健康有序地发展,《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题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社论说1956年将出现一个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并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必须又多又快,才能赶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必须又好,要保证质量”,“必须要省,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8

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如果追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句话的由来,当是在1956年4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而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也需要这个。
  很有诗人气质的毛主席描绘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真富诗情。而更具体的解释是:在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艺术上百家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是我们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繁荣,对促进当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又得到实行,从而使我们的学术及科学文化得以大放光彩。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2:59

1958年:大 跃 进

  许多年轻人在读到这段历史时都会哑然失笑,但深受其害、目睹其弊的过来人笑不起来。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5年赶超英 国”。从1957年末《人民 日 报》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开始,中 国 人开始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浮夸风中。1月1日《人 民 日 报》题为《乘风破浪》的社论雄赳赳气昂昂地将赶超英国升级为“超英赶美”。
  《人 民 日 报》的社论更是火上浇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高产卫 星满天飞成为当时以及今后几年的风景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0

1959年:毛 主 席 万 岁

  这一年是共 和 国建国十周年,中国在这十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从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到今日的形势一片大好,国人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伟大领袖毛 泽 东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1959年国庆检阅三军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时,前后共振臂高呼了八次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这一连串的万岁声中,尤以“毛主席万岁”最为响彻云霄,引来了地动山摇的和。
  “毛主席万岁”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几年后几乎演变成了一种全民造神运动。手捧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喊万岁,成为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
  1984年大阅兵时,人们喊出了“小平您好!”这样的祝辞。从“毛主席万岁”到“小平您好!”,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言词。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1

1960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都解决了

  虽然上一年2月苏 联同意继续援助中国,但中苏之间的矛盾早已隐现,苏 联对中国的压制越来越加剧。中国与苏 联之间的裂缝终于在7月撕开,援助协议被赫鲁晓夫集团撕毁,苏 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345个专家合同及合同补充书,废除257个科学技术合同,并决定在9月1日前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人。由于苏 联带走了201个援建
项目的全部设计图纸等资料,并停止供应中国急需的成套设备和关键部件,使中国一些重大设计和建设项目被迫中止,厂矿不能按期投产,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一段话被重新提起,成为激励国人迎难而上,即使在全封闭环境中也要“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座右铭。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2

1961年:包产到户

  鉴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严重困难,1月14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吃饭第一,建设第二”。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1961年要搞“实事求是年”。为了使“吃饭第一”工作落到实处,中共安徽省委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经营管理方法。所谓万事开头难,为了推行这个责任制,安徽省委书记三次上书毛泽东,解释包产到户的优缺点。5月7日刘少奇在湖南省与农民谈农村工作问题时,首次提出可以酌情实行包产到户。虽然他说总的来讲不能搞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但有些零星生产,如荒山等可以包产到户,收入交一点给生产队,剩下的都是社员自己的。
  这种观念在现在来讲是保守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惊世之语,让在贫困中挣扎的农民看到了一线希望。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3

1962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在9月24—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指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这次会议上还批判了“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成立专门委员会审查彭德怀、习仲勋“反党集团”。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句口号一气儿被喊了十几年,集中体现了“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时代风格,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破坏是巨大的。
  除破坏性外,这句话到“文革”后期还显出无比的滑稽感。比如,人们把阶级斗争搞到了头发上,各理发店都向“妖头怪发开火”,能体现女性美的长发被认为属于资产阶级而加以批判,一时间消失殆尽。
     还有人在公汽上听到哄孩子睡觉的催眠曲《宝贝》就不舒服,一位工人阶级站出来质问唱歌的妇女:“《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不是很好听吗,为什么不唱给小孩听?”所幸的是,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梦,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5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出生的小孩叫“学锋”的特别多,因为这一年的3月5日毛主席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雷锋的身世可用“苦大仇深”四个字来概括:父被日本人害死,兄被资本家折磨死,弟在贫困中饿死,母自杀吊死。雷锋7岁成为孤儿,新社会将他抚养成人,培养成青年推土机手并参了军。这造就了“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的雷锋精神。
  雷锋最出名的是做好事不留名,他那句“我叫解放军,家住中国”成了那个时代做好人好事后的代表语。
  雷锋将自己视为“革命的螺丝钉”,自愿当“革命的傻子”。他的自勉成了那个时代有血性的青年的奋斗目标。
     傻子只是雷锋的一面。其实他也有作为平常人的另一面。在雷锋遇难后,人们发现他的遗物中有一块手表和一件皮夹克,他还谈过一场无结果的恋爱,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时髦青年了。现在的青年对这样的发现惊喜不已。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6

1964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那个年代需要榜样并能制造榜样,大庆和大寨就是工农业上的两面旗帜。
  2月5日中共中央在一个《通知》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介绍其经验是:社会主义企业要现代化就要革命化;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现代企业要搞好群众运动。不过真正被社会记住的是大庆的王进喜,“铁人”跳下泥浆池以身体搅拌水泥的光辉形象成为这一年的经典;还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豪言壮语,它后来被冒进者改成:没有条件也要上,一边上一边创造条件。
  农业的典型是山西的大寨村,2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大寨之路”,介绍大寨人与穷山恶水作斗争,改变山区面貌的事迹。其代表人物是村支书陈永贵。陈永贵给大寨人带来骄傲,但并未给大寨带来富裕。当陈被推上副总理的位置、用他长满老茧的手在文件上画圈时,一定感到了那种不胜任感。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7

1965年:忆苦思甜

  那年头连刚上学的学生娃都会用“来之不易”这个大词,因为他们在忆苦思甜会上听得太多,都会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为教育下一代“不忘阶级苦”,全国举办了各类形式的忆苦思甜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大型泥塑展《收租院》。这年的国庆前后,在四川展出了以当地大邑县地主、军阀、黑帮老大刘文彩剥削农民为题材的大型泥塑群,共114座与真人等大的泥塑极形象地将地主剥削、毒打农民的情景刻画出来,其中“水牢”一组看后令人触目惊心。该展取得成功后移至北京等地展出。
  吃“忆苦思甜饭”是当年流行的教育方式。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8

1966年:造反有理

  事实证明,人的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一旦受到鼓动将爆发出极大的破坏力。1966年下半年红卫兵的横空出世及席卷全国,就是受到一只伟大的手的推动。
  5月14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人在康生的授意下写出了“文革”时第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北大校党委和北京市委。随后出现的大字报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学生发泄不满、表现创造力的有效工具。连长沙的高中生也跳出来历数“考试制度的21条罪状”。中央终于在6月13日发通知废除了旧有高考制度。没有了考试和老师约束的学生们如脱缰的野马,举行了扫荡全国的900万人的大串连。所到之处,免费食宿,还要理直气壮地说“革命
不是请客吃饭”。连北京全聚德烤鸭店也打出“欢迎工农兵进餐”的横幅,最贵的菜只收二毛伍分钱。
  红卫兵所到之处,旧店名纷纷改新名。“全聚德”改成了“北京烤鸭店”,“亨得利”改成“首都钟表店”,上海的“大世界”改成了“东方红”等等。广州的“永汉路”改成了今天的“北京路”,唯一保留原路名痕迹的只有仅存的“永汉电影院”。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09

1967年:要斗私批修

  毛泽东在7月到9月对全国的视察中提出“要斗私批修”,警告说修正主义的根源就在一个“私”字。
  自由市场被认为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它使人变修,使人上“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当,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人们在买东西前都喊一声“要斗私批修”,然后才问价钱。
  “闹新房”变成了斗私批修的现场,新媳妇会大声宣读毛主席语录,然后说:“要斗私批修——今后我不能光干家务。”新郎只能附和说“对!要多想着国家,我们不能上修正主义的当!”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0

1968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毛泽东提出的“由大乱到大治”的结果在这一年并未出现。相反,全国的派系武斗和打、砸、抢风潮却愈演愈烈。报刊只能以毛的语录“无政府主义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来说服大家。
  点火容易灭火难。工厂关闭、市场取缔后,一千多万学生留在城里无所事事终究不是办法。于是鼓励他们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成了唯一选择。
  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统统面向基层,面向厂矿和农村,而且主要是面向农村。
  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人民日报》刊文“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鼓励学生下乡。又一轮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据统计,“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达1623万人。这些人大部分在数年后返城,也有一部分永远留在山上或乡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0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shi at 2005-3-16 13:10:
1968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毛泽东提出的“由大乱到大治”的结果在这一年并未出现。相反,全国的派系武斗和打、砸、抢风潮却愈演愈烈。报刊只能以毛的语录“无政府主义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来说服大家。 ...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2

1969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家里出了乱子就会有人来趁火打劫。自1962年以来边境线上就没有消停过,中印、中苏和海峡两岸小战不断。1962年10月发生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同年年底中国又连续歼灭了9股美蒋特务;1964年5月毛泽东发出了“加快三线建设,准备打仗”的号召;1965年1月10日在中国境内解放军击落了一驾美国U-2高空侦察机;1965年10月中印边境再次紧张……
  苏联自从与中国关系破裂后,一直伺机挑起争端。1969年3月2日,在苏联一再挑衅下终于爆发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官兵击退了小股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8月13日苏军又出动数百人的小股部队骚扰我新疆边境,遭到迎头痛击。
  中国的顽强抵抗和英勇还击迫使苏联人坐到谈判桌上来,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率团来华商谈中苏边境事宜。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3

1970年: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北大、清华等部分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的申请,规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
  由于学员的招收是由各地“革委会”推荐,其素质自然参差不齐。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3

1971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一个小小的银球却成功地使两个大国握手,“乒乓外交”几乎在这一年震惊了全世界。
  3月28日,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信念前往。这是“文革”后中国首次组团出国比赛。以体育的姿态出击,赢得的真果却是友谊——把美国乒乓球代表团邀来了。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布了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一系列措施。7月9日,经过精心的安排,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假道巴基斯坦秘密到北京访问。15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会谈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应邀将在近期内访华。中美关系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疾速发展。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4

1973年:反潮流

  年轻人总是会做出一些出人意外的事,1973年的潮流被年轻人所引领。
  在高校招生开始重视文化考查的意见方始出台之时,许多知识贫乏的青年人感到迷惘,辽宁的张铁生趁此机会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张铁生在6月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因得分太低入学无望,便在考卷背后写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牢骚后又自我吹嘘了一番。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毛远新借此大做文章,称张铁生交白卷的背后是“对大学招生路线的发人深省的答卷”,于是,张铁生在一夜之间成为闻名全国的“白卷英雄”。
  继张铁生之后的河南省15岁的初二学生张玉勤也在英语考试中交了一张白卷,白卷背面写有一首“著名”的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能做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张玉勤被学校批评后竟投河自尽,她的死使该县280人受株连。到年底12月,北京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在《北京晚报》发表,她对班主任老师的管束提出质问和批评,因此被树立为反对“师道尊严”的小英雄。由此而导致一些学校出现“干部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4

1974年:批林批孔

  之所以将相距两千多年的孔子与林彪拉到一起来批,据说是因为两人都是“一心想复辟”的一丘之貉。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在年初便大动干戈,开始四处鼓吹“批林批孔”运动。“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成了广为传唱的战斗歌曲。江青主持选编了《林彪与孔孟之道》,王洪文则对此作了应和,声称“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先是批准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但在发现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毛泽东终于明白了江青的野心,在年底作出批示说:“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
  醉翁之意不在酒,毛泽东此语点明了江青之流“批林批孔”的险恶用心。
  一般百姓当然不解其中奥秘,只是跟着喊口号、写大字报。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许多原本不知孔子为何人的年轻人就因此把作为反面教材的《论语》背得烂熟,多年后教育起自己的下一代来竟也派上了用场。真正惨的是那些被当作御用工具用了一把的老文史教授们,他们用尽余生气力也洗不脱当年染上的“思想和学术污点”。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5

1976年:四人帮

  对新中国来说,1976年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月8日逝世的噩耗令国人陷于极度悲痛之中。借清明之机,在沉默中爆发的国人云集天安门广场,以悼念的方式愤怒声讨“四人帮”的行径。这场群众自发的悼念活动受到了“四人帮”的压制,甚至有200余人被捕,被认定为“反革命暴乱事件”。这一事件为日后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历史再一次证明,胜利最终是属于人民的。7月18日,朱德元帅逝世。
  9月9日, 毛泽东也死了,中国民众为失去“红太阳”而哭泣,北京数百万群众参加了追悼会,联合国为之下半旗致哀。在毛浑东身后,政治力量的交锋也达到了巅峰。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先后被中央警卫部队奉命逮捕。此举标志着“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悲剧的结束。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6

1977年: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这样枯燥的术语随陈景润的故事在这一年成为一个热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历经磨难的科学重获新生的重要信号,知识分子的命运也随之开始了戏剧性的逆转。一个可以当作例证的传说是陈景润在这一年就收到了100多位姑娘的求爱信。但知识分子实在没有太多时间来谈情说爱,翌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一篇诗意演讲宣布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与此同时,“向科学进军”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
     当然,对于普通的中国青年来说,1977年最大的欢乐莫过于高考制度的恢复,白卷英雄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尊重知识蔚然成风。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6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近20年来最响亮也是最具关键性意义的口号,它宣告了一个“左”的时代的结束,同时也为十亿中国人铺平了一条走向真理的坦途。虽说当年一般人无缘知晓这一口号出台的复杂背景,但人们清楚地看到,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批批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一场伟大的变革很快从农村拉开了序幕,人们不再迷信“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中国人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7

1980年:只生一个好

  有言道:批错一个人,多生好几亿。“文 革”期间在“人多力量大”而又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多生了2亿多,导致中 央在1980年不得不给高速行进的“人口列车”踩急刹车。
  1980年中 共 中 央决定全国实施计 划 生 育 国 策。9月25日中 央向全体党 员和团员发出《公开信》,号召大家只生一个,并鼓励晚生晚育,争取在2000年将中 国 人 口控制在12亿之内。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7

1981年:振兴中华

  在中国将体育与政治之间由来已久的密切关系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这句口号。这一年,一直独步“小球”领域的中国体育因为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而让国人的精神为之大振。善于喊口号的北京大学学生在欢庆胜利的游行中喊出了“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至少在此后的5年中,中国女排这支战无不胜的球队一直是中国信心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随着女排姑娘身上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振兴中华”这一口号也有了各种版本,像“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等口号,也曾一度响彻中华大地。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8

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改革的指南。而年底,随着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总指针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这一理论更是成为国家意志。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8

1984年:时间就是金钱

  1984年第一次有人将时间和金钱挂钩。深圳蛇口打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特区观念震动了旧体制,“深圳速度”震惊了国人:当时全国最高建筑51层的“深圳国贸大厦”以每3天一层的超常速度拔地而起。
  蛇口的“总设计师”袁庚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感慨不已。一个小小的蛇口,人口不足二三万,却能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耀眼的亮点,凭的就是观念。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9

1986年:理解万岁

  这句诞生于80年代初的口号因为在老山前线蹲猫耳洞的战士的默默奉献精神而被叫得震天响。从1979年燃起的中越边境战火到这一年已基本熄灭,很显然,“理解万岁”这一口号和与此同时开始流行的《小草》一类歌曲,还有翌年年初叫响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忆人”都在试图唤起人们对奉献和忘我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往深里说奉献者们的这一口号之所以得到了广泛响应,还在于它与人们渴望相互尊重以及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宽容的社会诉求相吻台。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曾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但事实上,高喊着这一口号走向成熟的年轻人,在学会了相互理解的同时更体会了自我与自由的可爱。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19

1988年:跟着感觉走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首流行歌曲能像《跟着感觉走》那样,如此准确地反映着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情绪和心态,浮躁、焦虑不安、迷惘,还有一点点玩世不恭。那个时候,改革一波三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经济秩序显得有些乱,通货膨胀加剧,物价直线上涨,在小康路上迅跑的百姓一时乱了阵脚,截止到上一年底国民经济增长率已从30%一下子掉到了20%,前些年是“摸着石头过河”,可现在摸不着石头也找不着桥,失去了方向感,剩下的只有那些小感觉了。好在没多久,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和重建经济秩序的力度,老百姓也就用不着跟着感觉四处瞎撞了。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0

1990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就激发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而言,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的确适逢其时,当中国选手最终夺得近六成金牌后,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的中国又重新找回了向世界进军的信心。在中国,体育的胜负总是直接成为国力强弱的隐喻,正因为如此,“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一最早缘起于体育界的口号,在这一年成了具有极强政治鼓动性和号召力的群众语言。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1

1991年:希望工程

  与城里那些备受宠爱的“小太阳”相比,那些乡下孩子的处境令人担忧。开始于本年度的希望工程,牵动了许多中国人的同情心,但这项募资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的举措比任何一项慈善活动都显得意义非凡的原因在于,它拯救的是我们的未来。而许多或穷或富的成年人也可以通过“尽一份爱心”有责任感地真实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工程给了每个中国人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它。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2

[ 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稳定,也要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道理虽很通俗,但在小平同志南巡之前的那两年里有人却不明白,“要稳定”被许多人当成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借口,当然政策观念上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当小平同志在南巡途中讲出“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的时候,人们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便有了真切而实在的理解。
  作为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落实,在这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此同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的广场上,赫然立起的广告宣传牌上就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4

1995年:打假

  很多人都没有料到,王海这样一位小人物的个人之举会成为1995年的主题词。王海今天已成了一个尽人皆知的人物,其打假行为也早已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范畴,引发出关于市场规范和道德律令之间关系的广泛思考。虽说王海的处境在今天仍然有些艰难,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很猖獗,但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懂得了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4

1997年:回归

  提到1997,脱口而出的大事非“回归”莫属,7月1日也成了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大日子”,因为香港的回归不仅给中国人以洗雪百年屈辱史的骄傲与自豪之感,而且全体华人也有了一个共同的节日。更深远的意义是:“一国两制”的做法在香港的成功将为中
国解决澳门、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老百姓戏言:一个偌大的社会主义家庭,回来个资本主义的儿子,能不能调教好。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是一个政治窗口。就中国老百姓而言,回归以后去香港就不用先去英 国 使 馆看殖 民 者的眼色了,攒足了钱去香港疯狂购物成为内地游客又一乐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5

1998年:严防死守

  从大禹开始就与水患斗争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在这一年再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几乎是调集了整个中国的力量,用了60多天的时间才击退长江洪水的侵袭。尽管我们为此付出了1600亿人民币的损失的代价,但民心却因此而空前凝聚,民族精神空前高扬。建国以来,我们为几条大河可谓操够了心,在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等的问题上,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喊过的那些响亮的口号,至今言犹在耳。此次中国军民在长江上“严防死守”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但想起这道长城是“精神”的而不完全是“科学”的时候,人们不免有些忧思。更让人心焦的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到了几近自杀的程度。我们守住了长江洪水,也理应守住我们的绿色家园。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6

1999年:走进新时代

  身处世纪末的中国人并没有染上流行的末世伤感,1998年抗击洪水激奋起来的昂扬斗志在这一年化为跨世纪的豪情,在“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以后,在“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以后,我们走到了新世纪的门槛。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5-3-16 13:27

从解放到现在,国家的发展走了那么多得弯路,可惜呀!!!带来的影响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建国就把重点放在经济上,那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浪费的不光是时间,还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人心”,看看那时在看看现在,人心不古已, 现在的社会现状也不令人满意,贪官污吏,制假卖假等等。。。。。。。。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