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个北漂族的故事 趁年轻到北京漂一把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5-3-1 14:13     标题: 三个北漂族的故事 趁年轻到北京漂一把

温暖的京城茶仙:桥影

  有那么一些年轻人,他们居无定所漂泊在北京,却是真正意义上热爱北京的一群。

  背着一块画板在某个小巷蜗居;怀抱一把吉他在某个地铁站弹出一支忧郁的乐曲;一次次满怀希望去试镜,又一次次像童话里的灰姑娘被打回原形——他们可能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却每一天都豪情万丈地活着。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漂(也称京漂)。

  兼具中国文人的感性和人文关怀,北漂族是中国大陆的新艺术青年。不像西方嬉皮那么放纵欲望,也不似雅皮沉浸于优越的物质生活。北漂族的忧郁、深邃、浪漫、率性,是北京城的一道特别景观。敢于挑战明天的北漂族,超越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影响和感动着那些来寻找东方精神的西方人。

  “桥影茶坊”位于北京著名的秀水街对面,茶坊很小,只容三张风格迥异的桌子摆放,但宁静秀美,所有的小细节都让人惊动。

  别看它不大,但茶客都是来头不小的人物,动不动就是崔健,要不然就是窦唯,京城里的腕级人物都很喜欢来这里“沐浴”,茶和茶仙光芒的沐浴。

小小的艺术沙龙

  香气四溢的茶坊,女老板桥影被人称作“京城茶仙”。阳光下的她常常身着彩衣,亲自为客人沏上一壶茶,凡是喝过她的茶的人,都觉得飘然如仙。

  也许是因为有个这么独特的老板吧,这里成了诗人之家、茶人之家、歌者之家,变成了小小的艺术沙龙。被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地的旅行指南称为“心灵花园”的小茶坊,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寻找生命真义的人们。

  室雅何须大,内心的力量才是生命的真正推动力。

 

10年前来自福建小城 

  桥影生于茶乡福建安溪,10年前来到北京的理由很简单:觉得福建的小城太小,想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于是她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做过电视编导的她因为不喜欢名利场上的争斗,毅然离开。她倾尽积蓄开了这间小茶坊,生意不那么火爆,由于面临租金暴涨和拆迁问题,恐也难以为继。

  桥影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从来不吝惜给予朋友帮助,即使是陌生人。她常说:“我也是流浪的人!”

  对于将来会走到哪里,桥影不在乎。也许这就是东方茶道的精神。自在。宁静。温暖。

永远在路上的后海妹妹:余洁

  余洁是从重庆出发来北京漂一把的女生。她的生活格言就是“永远在路上”,她的故事或许精彩得像电影,但背后隐藏的博大情怀也许无法由她小小的个头、单薄的身子来负担。

  早年在山城组建地下摇滚乐队,也曾满怀激情做过唱片骑师,很快地,她的兴趣又改变了,在尚未开发的北京后海背后一呆就是五年。因为太喜欢后海,就和友人一起开家名叫“中国禅猫”的陶器店。大家都管这重庆女孩叫做“后海妹妹”。

  在后海,在陶器的青花瓷纹中,爱情意外降临:一个年轻明媚但脾气有点古怪的美国人Ryan,一个背包里只放书、香皂和电脑的男人,给《纽约时报》写他眼里的中国的自由撰稿人。那时他俩都穷,晚上不能去昂贵的酒吧消费,就在银锭桥上看日落。送她一个草莓冰淇淋是Ryan最珍贵的情人节礼物。他说:“上帝爱你,才让你穷。”来自美国的北漂和中国本土北漂在浩大的北京干净地爱了一场,然后分开。像两个偶然在路上相遇的孩子,分吃了一块美味蛋糕,各自赶路。

生活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余洁又开始在一个充满艺术趣味的茶艺馆学茶道。漂在北京,曾放弃在国外优裕生活的她,像当年的王菲一样住进混杂的四合院,冲凉没有热水,她依然满足。她想把自己的音乐带给更多的人。但她并不急于把自己的作品给唱片公司的监制,也不会每晚背上吉他去酒吧卖唱,她只想过一种自己“作主”的生活。没钱的时候跟几个好友开场音乐会,有点钱的时候就回重庆开了个音乐酒吧。

  经营酒吧一段日子后,她又放下生意,开始新的漂泊。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一个行为艺术。擦肩而过的爱情,拮据但精神化的北漂经历给了她启发,让她渐渐成熟,在动荡的生活中学会坚韧和珍惜。跌宕起伏,或许就是摇滚的本质,而她人生的摇滚永远在远方,在路上。

天涯沦落人:刘辉

  他是漂在北京的无数画家中的一个,但他的生活代表了不少北漂画家的境遇。在北京熬了10多个年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早已“熬出了骨油”。

  10年多前,毕业于艺术学院的他就从哈尔滨漂出来,在北京他什么都挨过,做枪手画“菜画”(不入流的商业画),甚至开过小摊卖女生的手链。现在他风光了,一场画展下来就可以收入20多万元人民币,法国和西欧收藏家都买他的画。

  如今40出头的刘辉终于修成正果,他在北京有了自己满意的画室,有了可以容纳朋友聚会的大客厅。他对今天得到的一切心存感念。

“收留”是生活内容之一

  当年他住在10人一间的大土房,随身行李除了一口箱子就是一张破床垫,半年之内搬家13次。因为身上没钱差点被抢劫者打死的他,回首这凄惨的漂泊历程,没有后悔,他说:“感谢北京的这段经历,让我更珍惜目前的拥有。”

  正因为曾经流浪,他对身边朋友,即使是新朋友都惺惺相惜。他曾好心地收留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流浪小女生,其实才刚知道对方的名字。“收留”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怀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怜惜,充满感激地过每一天,是北漂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生要尽兴,爱要尽情,死而无憾。”刘辉说。

  只有心怀豪情的人,才真正有勇气在北京这块土地上漂一把。

北京——具有流浪气质的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开始出现文化艺术的新势头。摇滚乐为中国青年响起追求独立人格个性的呐喊,被尊为中国摇滚之父的崔健受到大学生热烈推崇。年轻画家们不愿意为“朝九晚五”生活所牵制,他们在北京郊区安营扎寨,农舍租金低廉院子宽敞,吸引了等待被认可的各地年轻画家到来。

  首都北京是中国最著名学府北大、清华所在地,也是各国外交使节云集之处。随着改革大潮,北京作为开放的舞台演绎出东方新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光芒,它渐渐成了中国各地艺术青年寻找理想的热土。一批批热血青年蜂拥而至,以居无定所的波希米亚方式在这精神乐土流浪。于是,一个深具含量的新词出现了:北漂。

  那个时代的中国大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艺术的觉醒几乎是同步的,落魄诗人和流浪艺术家远比商人吃香。有多少年轻人手握一张单程火车票,来到北京寻找梦想。

  他们的梦想是游移、飘荡的,也许就是个精神家园的向往而已,但他们身体力行地吃尽苦头。有人穷途末路摔了吉他、扔了画笔,从此被世俗所湮没;也有人一夜成名,成了著名摇滚歌手或画家。有人称他们是中国新一代精神贵族。当然他们的“贵族”生活也许只剩下一顿大饼的饭钱,或冬夜冷风灌注的地铁通道里的忧郁歌声。

漂的过程艰辛却美丽

  浩大苍凉的北京,这具有流浪气质的城市告诉你,梦想是值得追求的。哪怕为此付出一次次梦碎的代价,但这过程深具美感。很多北漂族青年只是图它气质上的美感。当然成功故事不少,如当年同样是“北漂”一族的周迅终于熬出春天。而许多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和更多未经那么专业的深造,但也发着明星梦的外省少女,因无法变成巩俐章子怡,仍在哪个小胡同里漂着。

  有人说,想到北京漂一把,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年轻;二、坚定;三、乐天;四、有才华。

  难以计数的北漂一族是一支寻梦者大军。北漂族在中国土地上代表了一种东方嬉皮的精神。著名纪录片艺术家吴文光来自云南,他拍的《流浪北京》和其续集感动过无数人。当下的北漂族群,已有颇正规的“北漂人工作室”网站,还有人在博客上写“北漂日记”。

  除了一批批中国各省青年前赴后继,北漂大军里早已加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
作者: bovon    时间: 2005-3-1 14:42

美漂
欧漂

有人说:其实我是一个瓢客。lol.gif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