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定格历史瞬间---10幅震撼世界的照片 [打印本页]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1     标题: 定格历史瞬间---10幅震撼世界的照片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2

1937年5月, 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3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3

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4

.(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

  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他接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

  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去何从?每位读者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深深的思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4

(美国)罗伯特.杰克逊1963年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24日,被指控为凶手的奥斯瓦尔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杰克.鲁比刺杀。一时间,形势变得极为错综复杂,至今也没彻底侦破此案。但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再现了刺客被刺的生动情景。

  作者杰克逊在得知肯尼迪被刺后,预感到事情仅仅是开始而并没有结束。因为有这种意识,他便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因而在鲁比突然刺杀奥斯瓦尔德时,他才能不失时机地揿动快门,在这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发生的因素。

  被刺而痛苦万分的奥斯瓦尔德正处于画面中心。由于突然,押解人尚没有反应过来,而我们的摄影师早已不失时机地揿动了快门。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4

伦纳特.尼尔森 瑞典 1975年

  获196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这个看上去仿佛从遥远星系中漂过来的3个月大的小胎儿,正悠然地靠在子宫里面。1955年,“人类家族”的展览中展出了描绘生长和童年时代的照片。尼尔森的这些照片拍摄于60年代。这张在群星中闪动着的小胎儿,喻示着人类应理性地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价值与命运。

  尼尔森一直对生物学很感兴趣,于是在60年代前后,他决定把人类胚胎发育的第一步过程都拍录下来。这项计划得到了《生活》杂志的支持,在4年的努力之后,尼尔森完成了任务,作品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引起了世界性轰动。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5

罗伯特.杜瓦斯诺[法]巴黎 1953年

  前面求职的姑娘正接受“面试”。巨大的失业数字令歌舞厅老板有了挑三拣四的权利。

  1953年,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杜瓦斯诺受《摄影记者》杂志之托,拍摄了一组关于巴黎马约尔歌舞厅的专题报道。对于当时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诺来说,接受杂志社这个合约意味着经济困难的缓解。但一向以拍摄严肃题材著称的摄影家,却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以风月场为主题的报道任务。然而,当他深入到马约尔歌舞厅的生活中后,却发现这里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可能代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马约尔歌舞厅规模很小,只有仅能容纳400人的观众席,它还没有雄心去争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着为换一片面包的姑娘们的大胆的裸露表演,马约尔歌舞厅最终声名远扬了。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5

中国形容性情残忍凶狠的人便使用“杀人不眨眼”这句话。这幅在世界引起极大反响的照片可称是这句话的写照。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和反感的特别瞬间,而正是因为它被拍摄下来的时间才显得格外重要。那是1965年2月1日,南越西贡政府警察局上尉警官阮隆正在开枪击毙一个被认为是越共的嫌疑犯。这幅照片拍摄下的正是子弹打入越共头部的一瞬间。

  这幅照片令人产生对于法律思想的严肃反思:警官有无权力在未确认、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犯?这场战争值得去打吗?在南越,美国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吗?随着这张照片知名度的升高,阮隆的声名越来越坏。他被免职后逃到美国谋生,仍不断接到辱骂与恫吓电话。
作者: WodkaLimes    时间: 2005-1-27 17:2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抗击法西斯,苏联人民牺牲了两千万人,几乎第一家、每一户都有亲人牺牲。

  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是在德国法西斯撤离苏联卡契城之后拍摄的。激烈的战争结束了,敌人撤走了,乡亲们涌到战场上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冰冷的、坑坑洼洼的、泥泞的土地上,人们在寻觅着、辨认着亲人的尸体。近景中那位抬起双臂号啕大哭的老母亲,似乎辨认出尸体正是自己的孩子。中景中正在弯腰察看的妇女,远景上默默致哀的人群,构成一幅悲痛至极的凄惶场面。

  作者从寻尸者的角度去拍摄这个动人场面。但是在当时只宜宣传苏联红军的英雄气慨,便没有机会发表。直至二十多年后,196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这幅作品才被拿出来展览。它不仅在苏联,而且在意大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纷纷刊登,反响热烈。作品以此来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