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B1 h7 \) t/ g( a# G 你还记得她吗?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女人……9 P" V4 ?0 n* j" l8 B
特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7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 J# h6 g# b& E) f: L, } 8 L! f8 ^) I Y' M/ H; O8 _, ^
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H6 N. q" J' W' f; u# G" i
/ b d' z6 ]+ U; w: K
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捡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7 u) S( e2 P1 P$ a
* h$ k1 E' Y0 H6 z & a5 o4 Q* h0 U, o$ S8 g% ?% H ) A/ c) ]( s2 o# N9 a许多人亲眼看见德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艾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 / p* k! J% B5 I' Q! \$ b - m# |1 M F+ W. r 没有人认识她,她甚至没有多余的一分钱,但这并不妨碍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践履圣灵的慈悲。; ]; D% w' u# k0 b5 J3 n2 W
j6 \( n5 i& i2 f6 @# c
她在一块大树下面的空地上,对贫民窟的孩子宣布那里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愿意念书的就坐下来。等到第二天特蕾莎修女再次来到大树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帐篷,坐在里面的小孩也多得多了。 z8 a+ E( l% S# S2 b) y, u 6 E. L7 L. [ T! G. p: O- }6 h 就在这简陋的“教室”里,特蕾莎修女除了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读写之外,还教给他们卫生常识,比如刷牙、洗脸、洗澡等。她还亲自带孩子们到井边,一个个地教他们如何洗澡。3 h6 A2 U4 r& C5 K
! O/ A8 [ x! }0 x7 i- Y% U 特蕾莎修女在贫民窟办露天学校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一个星期后,来听课的孩子达到了一百多人,后来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 G8 h& Y% U& D" D % c. [) R! Q0 | x* M; H6 A4 G
有一天,特蕾莎修女发现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裹着破布的脚上爬满了蚂蚁,头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的伤口周围爬满了苍蝇和蛆虫。特蕾莎替老妇人测量呼吸与脉搏,发现老妇人似乎还有一口气,就赶紧把老妇人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 p9 ?5 C7 O* i0 A" ^3 n5 \' i } + T; Z1 ~( A( C& \) E5 V4 A- v
医院得知是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蕾莎修女态度坚决:“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责任不在医院,但作为医院想办法给予治疗却是必须的!”迫于特蕾莎修女的义正辞严,医院才对这个垂死的老妇人予以治疗。* @0 h: L; a4 |: @- \( f% R; V
6 n! n( b* M# D
光靠特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的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特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 y; f- H- e1 O9 N2 P , o# \+ V5 `% Y( |- p 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修女,曾经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获得尊严的补偿。 . M" V0 X0 |/ ^. Q+ {4 i 7 L M0 ?6 e2 v) P( d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 & o# B+ |- m# b " U6 W" K% G1 _& ] 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 ~6 f- D/ r! K2 @- L2 p6 o8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