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的缘起是在立陶宛的青年旅社里,一个波兰人对我说白俄罗斯的政治非常糟糕,比天朝还糟糕得多。我非常诧异,我的祖国不是天天被你们的媒体黑得不行了吗?后来上网一查,卢卡申科的就职典礼还真是遭到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共同抵制,于是就特别想去看看这个神秘的国家。
办签证的过程异常顺利,领事馆说不要机票,我只是交了1张照片、旅馆订单和保险卡,一周后签证就贴上了,加急的话付双倍的钱可以当场拿到签证。根本用不着邀请函。那么旅途就从波兰东部小镇Terespol开始。
波兰铁路是准轨,白俄铁路是宽轨,Terespol到白俄最西边的城市布列斯特一天两班慢车,5公里票价3欧元,只有一个站台停靠宽轨列车。进了海关验过护照之后就上车了,下车以后再过白俄的海关,警察帮不会俄语的我填了入境卡,验过签证之后背包的每一个角落再被仔细的搜一遍,我就来到了白俄的土地上。
白俄罗斯语字面意思是“白色的罗斯”,即“白色的俄罗斯”。俄语中“白色”的词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的“白”的发音相近,是一个巧合,并无辞源上的关系。中文译名“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俄罗斯一样极不平衡,而且对俄罗斯的依靠太大,于是随着去年卢布汇率大跌,白俄卢布汇率也贬值了一倍,1欧元能换到15600白卢布,布列斯特市区的公交车单程票价是3500白卢布,上车问司机买的话是3800白卢布。
在东欧,英语不行的时候还能用德语,一到白俄,就进入一种完全无法和任何人沟通的状态了,手指指报亭前公交车票的标志,递过手机给大妈看布列斯特要塞的俄语拼法,她打了个手势意思是坐5路车可以到。虽然不知道每一路车从哪到哪会经过哪,但是总算还能知道什么时候有车过。
布列斯特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欧洲历史书籍中是在1017年,由于布列斯特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11世纪到17世纪先后被基辅罗斯、立陶宛和波兰立陶宛王国占领过。1759年并入俄罗斯。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布列斯特旧城位置建造了俄国第一流的要塞,为了建造要塞,把原来的布列斯特城搬迁到要塞东三公里处。1917年12月,俄国为了结束战争,在此和德国进行谈判,后来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红色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布列斯特闻名于世。后来波兰占领了布列斯特。1920年苏俄进攻波兰,八月夺回了该要塞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月波兰军队打败了苏俄,又重新占领布列斯特。为此苏俄一直耿耿于怀。直到1939年,德国侵略波兰,苏军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发动了“西白俄罗斯解放进军”,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会师,已经占领该要塞的德军古德里安部根据协议从这里撤退,双方还在此地举行了欢庆典礼,自此,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为苏联领土,纳粹德国和苏联在这里以布格河为边界。
布列斯特要塞开始修建于1833年。经过多次扩展修筑,形成一个庞大的筑垒防御工事,它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开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城堡位于整个筑垒地域的中心。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进攻苏联,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浴血抵抗月余,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那一天是周日,许多中高级指挥员象往常一样,纷纷乘火车到明斯克或者北方的维尔纽斯度周末去了。凌晨2点,德军突击部队在夜幕掩护下悄悄潜伏在布格河西岸的预定攻击位置,令许多德国士兵惊奇的是,他们清楚地看到一列火车隆隆驶过布格河铁路大桥进入布列斯特火车站,这是一列满载根据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的条约规定德国向苏联提供的物资的列车,也是德军为了迷惑苏联的措施之一。这列火车驶进布列斯特车站,开始更换适合苏联宽轨铁道的列车底盘。3点15分,猛然轰鸣的炮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德军集中了十二个炮兵营和重炮重点轰击布列斯特要塞,同时,德国空军也准时越过边境开始对布列斯特市和堡垒进行轰炸。在持续一个半小时的火力急袭下,德军密集的炮火集中轰击了要塞的大桥、城门、炮台、军火仓库、医疗救护站、食品仓库、军营和军官宿舍,在德军的炮击下许多苏军军需仓库被摧毁,最重要的是各个堡垒的供水系统遭到破坏而丧失功能。德军步兵师第一攻击波只用了四分钟,就强渡到布格河对岸,四分钟后,主要由工兵突击部队组成的第二攻击波也渡过布格河。两批突击分队相互配合,经过短促战斗,迅速穿越过要塞,直扑中心堡垒。经过8天的激战德军才拿下整座布列斯特城。
回去的时候经过白俄铁路博物馆,可惜早就关门了。
白俄罗斯至今仍是共产党执政,每座城市的主干道都叫列宁大街,主广场都叫列宁广场。
布列斯特市政厅坐落在列宁广场对面。
受益于卢布汇率的下降,在白俄罗斯基本上3~4欧元就能吃一顿饭,5欧元可以吃得很好。唯一一个站着的大妈是公交车的售票员。
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逛完这座小城,但是火车站的规模真的非同一般。除了这里看到的国内场,国际场还有两台四线,到发线数量和首都差不多。
白俄罗斯有6个州,火车的种类分为通勤车Коммерческие линии区域内列车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линии区域间列车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линии城际列车Городские линии和国际列车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линии,通勤车只有首都有,通勤车和区域内列车属于慢车。大车站基本上都有两个售票处,慢车和快车,慢车票售出不可退。
快车和国内一样,每节车厢一个列车员,上车前必须给列车员看票,不是本节车厢的乘客不得从本车厢上车,开车前3分钟列车员会把上车的楼梯收起来,相当于停止检票的状态吧。劳动节到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期间,女列车员的胸口都会佩戴上这样的国饰。才举起相机,大妈就冲我直摇手,我猜是不让我拍照的意思。
车站中间的Бч是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кая чыгунка(白俄罗斯铁路)的缩写,巴拉诺维奇是布列斯特州的一座城市。
欧洲人总是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用颜色来诠释。
市政厅的建筑非常大气磅礴,前面还要弄个大广场,不看列宁雕像的话像不像某国?
在这里闹了个大笑话,从地图上看,这里离米尔城堡很近,从火车站到市区的公交车上,一个老头看了我手机上的谷歌地图得知我要去米尔,他也不知道哪里有去米尔的车,还打了电话问朋友,才带我来到一个城乡公交车站,我一看站牌上写着米尔非常高兴,但是等来了车给驾驶员做了一个拍照的手势之后,驾驶员突然只摇手连连说He Мир,我纳闷之余还是下了车。
我只能上了另一辆公交车去汽车总站,给一位买票的乘客也做了个拍照的手势,他谷歌了一下问我是不是要去这张照片里的地方,我连忙点头,他说原来你要去Ми́рский за́мок啊。售票员敲打了一阵电脑键盘地给我一张纸说只有后天下午有车,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Мир只是巴拉诺维奇附近的一个小镇,而要去真正的米尔城堡群却必须打车了。
米尔城堡是由Ilinich公爵在15世纪末期接近村庄米尔的时候动工的,在16世纪初完工,当时是一座哥特式建筑。约1568年城堡为拉齐维乌家族接管,被改造为文艺复兴式建筑。在拿破仑时期城堡被废弃并遭受严重损坏。19世纪末城堡得到修缮,并被出售给了尼古拉·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
米尔城堡四周为四方形, 在每一个拐角都建有塔楼。第5座塔楼上有吊桥和铁栅栏。可以抵御袭击。城堡每一面墙上都有两排圆孔,能够很好地进行枪弹射击防御,每一塔楼都能发射炮弹。米尔城堡的边界就是这些刚刚超越围墙线的塔楼。这些塔楼都是相同的结构:四面体的墙身和八角的塔顶,但是这些塔楼装饰各不相同,为米尔城堡赋予了几分美丽。
打车花了40万之后换的白卢布几乎花完了,米尔唯一的小宾馆也满员无法刷卡住店,幸亏遇到一个会说英语的乌克兰女孩帮我翻译换到了钱,住进民宿。其实无非是一张沙发,只能感叹白俄人和中国人一样爱赚小钱。
白俄南下捏思维日还是得搭车,又花了20万白卢布。
坐落在乌沙河右岸的涅斯维日城堡,曾被认为是欧洲最完美的城堡之一。拉济维乌家族曾拥有过23座城堡,426座大小城镇,2,032处地产,以及10,053个村庄。从1480年至1933年,世代相传的庞大的拉济维乌家族先后共有25代重要的首领。这个家族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指挥官、神职人员、慈善家、企业主,在波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担任要职。
1513年在涅斯维日城西南端乌沙河畔始建的宅邸,为由十座建筑物相连的建筑群,周围建有坚固的城墙。它又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军事建筑之一。显示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艺术成就。现在它被认为是欧洲大陆上仅存的著名的中世纪贵族的故居。宅邸内的12间大厅内,珍藏着约两万件藏品,其中包括珍稀手稿,最早的图书版本,肖像和千余件美术作品,古代欧洲、阿拉伯、日本和中国的兵器,以及著名的丝绸织品,大量的钱币与勋章,古代家具等。宅邸附近华丽的天主教堂,是16世纪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贝尔纳多尼设计的。建筑群内有拉济维乌公爵们及其重要家族成员自1616年以来的72座地下墓室。河畔的大花园建于19世纪后半叶,面积约100公顷。园内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景区。该故居曾于1945年一度改作疗养院。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是综合西方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建筑学派,是中欧建筑风格的摇篮。
王子厅是城堡的第一座大厅,功能相当于接待室。
星星厅是17世纪中叶被装饰成这个样子的,是贵族的前室。
卧室也是17世纪中叶建成,有一个小楼梯通到这里,白色的火炉和温和的火焰给前面的房间增加了不少亮色,是因为曾经被用作图书馆的缘故,天花板被画装饰过。
书房曾经在19世纪末期被东正教大主教占领过。
有时候贵族们也会在餐厅进行一些艺术创作。
小餐厅不仅是贵族们吃饭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客人的起居室。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