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位“老”女人倾吐白宫“情缘”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4-1-14 13:21
标题:
三位“老”女人倾吐白宫“情缘”
千龙网讯 记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采访多年,进出白宫和国务院时常碰到一些重要新闻人物,但他们犹如过眼烟云,来去匆匆,在记者记忆中几乎不留痕迹。但是,白宫内外三位老女人的喜怒哀乐和音容笑貌却深深刻在记者的脑海里,去末今初,记者终于实施了这场特别的采访,她们坎坷的身世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令许许多多普通人动容。
康妮 白宫反战女邻居
“家”安在白宫对门
凡到白宫游览的外国游客,都会在白宫对面看到一个名叫康塞普西翁·皮齐奥托的老太太,熟人都叫她康妮。康妮把自己的“家”安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的人行道上,是一个用纸板架起来的贴满标语的小破屋。每年有几百万外国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白宫,在白宫里面总统是主人,在白宫外面康妮是人们竞相同她合影留念的明星。每当人们经过白宫时,康妮就在旁边笑迎四方客,不知疲倦地宣传自己的反战立场。
反对美国双重标准
当我走近康妮反对核战争的“家”时,她从矮小的违章建筑中站起身子,拿起两块用中文书写的标语牌给我看:世界和平!停止轰炸中国使馆!说着她还取出人民日报的影印文章,那是1993年3月9日刊登她的照片和说明。她对我说,美国没有民主和司法正义,所谓的民主都是宣传和双重标准。美国是个邪恶的帝国,用民主的面纱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动。她指着白宫说:里面住的都是“犯罪分子”。
自1981年8月以来,康妮一直在白宫对门安营扎寨,与美国总统当邻居。无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冰雪覆盖的寒冬,她始终住在这里进行反核宣传和静坐示威,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她说,警方现在对她限制很严,规定只能展示两块标语牌,高度不能超过两米。她可以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和衣打盹,但不能横躺睡觉,否则违反公园管理法会遭遇麻烦。如果她要上厕所或到庇护中心洗澡,她只好托人照看她的“小屋”,否则可能被警方搬走。
戴钢盔自我保护
现年58岁的身材瘦小的康妮说,她的生活费以及免费向游人赠送的英文和外文宣传材料是靠人们募捐资助的。为了坚持反战和抗战,她经常跟警察玩猫逮耗子的游戏。她说,她过去不仅经常面对警察的骚扰和驱赶,而且还经常在夜里遭到无家可归的流氓的欺负。当她发现记者一直注视她的头部时,她指着脑袋说:我戴的是钢盔。80年代,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一拳打在我的脸上,把我打伤,我现在一直戴着钢盔自我保护。
康妮生于西班牙,18岁移民美国,当过西班牙驻纽约总领馆的秘书。她后来同一名意大利商人结婚,但几年后与丈夫离婚,不仅失去了唯一的女儿,还丧失了工作和住房。她认为这个世道不公,于是在白宫门前安“家”打出要求司法正义的标语牌,后来增加了反核内容。“要和平,不要战争!”“停建核武器,把金钱用于脱贫。”这是康妮在白宫外面风餐露宿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海伦 问倒总统的白宫女记者
首位采访白宫的女记者
每当白宫举行新闻吹风会,就会发现坐在前排第三个座位的那名女记者就是海伦·托马斯。记者通过白宫男记者打听到,海伦今年不是82岁就是83岁。经过预约,记者日前在赫斯特报业集团驻华盛顿办事处采访了她。
海伦现是赫斯特杂志驻白宫记者,也是《纽约时报》无线电新闻的专栏作家,她在美国新闻界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美国第一位采访白宫的女记者是她,她曾当选过白宫记者协会主席,被美国一家杂志评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25名妇女之一。傍晚,精神很好的海伦从白宫采访归来后,记者在她的办公室同她进行了以下对话。
记者就是监督总统
记者:作为白宫记者,您在美国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海伦:我们白宫记者报道每天发生的历史。在英国,首相经常到议会接受议员的质询。在美国,总统只有犯了重大错误才会受到国会的弹劾,其他时候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我们新闻媒体的责任就是通过提问使总统感到难堪、不高兴,让总统感受到他受到媒体的监督,他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记者:在几十年的白宫记者生涯中,您问了哪些令总统感到尴尬的问题?
海伦:比如我问尼克松为什么要下令在水门饭店窃听民主党总部,问约翰逊总统为什么要发动越南战争,问克林顿总统同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我还问现在的这位总统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布什取消我的提问特权
记者:听说您经常享有向总统提问的特权?
海伦:从1961年到2000年,我是合众国际社驻白宫的记者,总统每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总要点名让我提问,而且是第一或第二个提问。现任总统 布什上台以来仅举行10次记者招待会,比任何总统都要少得多,我只有两次提问的机会。布什现在不再点名让我提问。但在白宫例行新闻吹风会上,我每天都要向白宫发言人提问。
记者:布什总统为什么不请您提问?
海伦:因为我的问题难度太大,回答不好就会使他陷入政治麻烦。白宫顾问们知道我将要提出什么问题,他们因此劝阻布什不让我提问。我要提的问题是:总统先生,萨达姆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找到它们?你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
最欣赏肯尼迪
记者:您是美国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在40多年采访白宫的生涯中,您最欣赏的是哪位总统?
海伦:我最欣赏的是肯尼迪。肯尼迪有目标,有远见,是最令人鼓舞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表示要在10年内实现人类登月的宏伟计划,结果美国在1969年把人送上了月球。他签署了第一个核禁试的条约。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各自做出让步,避免了一场核战争。
评价尼克松中国之行
记者: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问中国时,您是白宫随团记者之一,您对尼克松评价如何?
海伦:尼克松最大的功绩是他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并打开了美中关系的大门。但尼克松担任众议员、参议员和副总统期间,他是反华反共的院外集团成员,同台湾的国民党关系密切,在国会反对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让中国进入联合国。为了利用中苏矛盾争夺世界,尼克松才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
玛丽 新闻礼宾官八十岁离岗玛丽
镜头之一:寒风中的红花和拐杖
2003年12月8日晚上,来访的温家宝总理应邀到美国国务院做客。
寒冬的室外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记者穿着大衣还瑟瑟发抖。在国务院大门口,记者又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老太太。她身披大衣,头戴礼帽,上面插了一朵红花,手里拄着拐棍,在摄像和摄影记者与保镖们之间穿针引线忙得不亦乐乎。乘她有些空闲的时候,记者站在栏绳后面向几米开外的老太太招手,暗示她过来有话要说。
“夫人,您好,常在白宫看到您,请问您的尊姓大名。”我开门见山地问。老女人友善地看了记者一眼,爽快地回答说:“玛丽·马西里尼。”在友好的交谈中,记者才知道玛丽今年77岁,可能是布什政府中年纪最大的官员。自1968年以来,凡是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只要他们到国务院和白宫访问,就都是玛丽负责新闻采访的礼宾安排,协助记者进出国务院和白宫。
玛丽的笑声:合影遭妒忌
玛丽告诉我,她1926年生于欧洲,妈妈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玛丽长大后,母亲怕她远走高飞,不希望她结婚。玛丽是个孝女,决心与母亲相依为命,因此荒废了青春年华。几十年来,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工作上。她几乎每天上班,风雨无阻,几十年如一日。
当记者提出与她合影留念时,她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很多年前一名欧洲记者在白宫与她合影,回去在报上刊登了照片。谁知男方的妻子醋意大作,厉声责问丈夫:这不是在美国另有相好吗,要不怎么会同那个女人这么亲热?!说完,玛丽呵呵笑出声来。
镜头之二:整整两小时忙沟通
第二天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为温家宝总理的正式访问举行欢迎仪式。我们按要求提前两小时到白宫西北门等候安检时,玛丽早已恭候在那里。由于电视记者带的摄像器材又多又笨,检查特别严格和复杂。有的记者事先没有报名,白宫警卫不让进。玛丽一直在现场进行沟通协调,整整忙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的文字采访报道也差点被耽误。记者问玛丽准备何时退休,她说,也许到2005年1月新政府诞生时。
当事人回忆:严肃又富人情
事隔三个星期,当记者同国务院资深新闻官谈起玛丽时,他说,1985年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时,他协助玛丽负责新闻记者的礼宾工作。记得李先念到美国宇航博物馆参观,摄影和摄像记者在里面抢占地形,玛丽非常严肃地要求记者们站在绳子后面,谁也不得抗命。同时,她尽量满足记者们的合理要求。几十年来,玛丽受到各国新闻记者的尊重,记者想,要是换成一名男性新闻礼宾官,不知会有多少粗鲁的摄像和摄影记者同他干仗。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