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奶粉代购门引发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15:32     标题: 奶粉代购门引发的思考

本帖最后由 sunbird10 于 2013-2-18 15:55 编辑

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这是两个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基本概念,在看待奶粉代购门上也是以这两个概念做参考。
我想说的是,不考虑其他因素(没有竞争者等等),只有普通买家和家庭作坊式的卖家的条件下,这两个概念是行的通的。当下的情况不是那么的简单。
如今普通大众的购物方式主要有两种,实体店和网购。这次的代购门出在实体店上。买的越多,卖的越多,赚的越多,但是为什么德国人还在大吐苦水,是他们得便宜卖乖,还是对中国人抱有偏见?总得有个理由吧。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会不会是在我们大量代购的同时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来看看在奶粉买到之前,有几个利益环节,都怎么触动了他们。首先是生产商:脱销奶粉的牌子不是新近上市的,这说明厂商的品牌定位,销售人群,生产线是成熟的。日产,周产,月产是基本固定不变的,相信它的产量是接近生产能力的上限。否则产能过剩造成的浪费也是很大的,比方说产线老化,设备折旧等等。奶粉销售量在这一段时间内突然增高,有人说,多做点不就完了吗。好,有三种方法解决,加班和增加生产线。先说加班:加班分一个Schicht和多个Schicht, 也就是人休机器也休和人休机器不休。一个schicht的加班是解决销售量一段时间内突增的最好方法,因为不需要雇佣新的劳动力。但是正常8个小时就可以下班的工人们为了代购们而因此要加班,是不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多卖出的那几盒奶粉的利润能让厂商决策层们转化成奖金,回报给工人们?据我所知,有些时候德国工人不愿意加班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懒,想享受生活,而是加班多出来的小时数会让他们缴更多的税,这样一个月算下来的小时工资还不如不加班!而且德国法律规定每天最多工作10个小时,能增加的产量也有限。目前来看,是满足不了代购们的。有人说这是饥饿销售。我想说那是没有有力的竞争对手时才能采取的策略。比方说每次Iphone有新产品出来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也很适用。但现在都烂大街了,触屏手机竞争对手一大把,这种手段就不如以前奏效了。
多个schicht和增加生产线其实归纳在一起是一回事,那就是要购买新设备和增加额外的劳动力。中国人买东西是一窝蜂,今天听说这个好,抢这个,明天不知哪里有意无意出个负面新闻,大家就又不敢买了。针对这样的消费群体,以及似有非有的销售量增长趋势,我想厂商的决策层是谨慎的,因为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产能过剩的责任谁也不想担。还有他们的竞争对手问题。关键是这些奶粉没有大部分被德国民众买去,他们的产品在德国的覆盖率降低了,由此带来的德国民众对此品牌的认知感也会降低。也会迫使一直长期用此品牌的民众转投其他品牌,大家都知道,孩子喝奶粉,品牌最好不要换来换去。但此品牌一直断货,产生的更大的负面效应就是,会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一提到此品牌,就会让人想起断货。而厂商们就是陷入这样的矛盾中,你说,是不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未完待续,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15:34

本帖最后由 sunbird10 于 2013-2-18 23:09 编辑

再来说说超市这方,很多超市都出了限购令,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厂商的决定,要保证他们产品在某一地区的覆盖率,在和超市签订销售合同时,是
有这种可能,直接由厂商来干预的。第二种可能就得谈谈德国这边超市的自我定位了。这里同一个牌子的小型超市散落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
它们的定位就是--便民。日常人们需要的大多都能在小超市里找到Dm和rossmann尤其以生活日化用品专卖深入人心。洗发水,牙膏等等没有了,有些德国民众第一感觉就是去dm或者rossmann,外加以前的schlecker.而不是去一些以食品为主的超市,比方说aldi,虽然那里也有洗发水,牙膏卖,但是总感觉不放心似的,虽然可能是同一个牌子。这就是超市的品牌效应。

这种品牌效应就像人的性格一样,被顾客所认知,从而使各个不同的超市打上了自己的性格烙印,鲜活起来,也有了各自不同的顾客群体。Aldi拥有廉价的性格,netto是marken-discount也就是便宜的名牌产品,mediamarkt的那个geiz ist geil的广告自打出来后深入人心,这些都是超市的自我定位。当然了,要让这些性格深入人心除了广告宣传之外,还得靠长久以来持之以恒的服务,包括进货来源,货品质量把关,售后服务等等。总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造出来让顾客记住的性格来的。

咱就假设media markt那的rossmann有一种货品长期缺货,出于品牌效应住在那附近的认为只有在rossmann买这种货品才放心的人可能会去markt上的或者bushof那的rossmann看看,再没有了很可能这些人就不会再跑远了,就近就去dm或者kaufhof凑合一下买点就先用着了。等到用完后很可能还会回去rossmann买,但发现还是买不到。更糟糕的是,不光是某一个人,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聊起来都是一个样子,大部分人都买不到,一帮人被迫转到别家去买。在别的地方你来我往几次之后渐渐觉得在这个地方买的这件东西用起来也不错,而且每次去都能买的到,离家也很近。即使之后rossmann上了这批货,这些人就很可能会转投其他地方了,因为很可能顾客会把rossmann和买不到这种商品划等号。更何况很多情况我们又不是在超市只买一种东西,其他的所需品只要有的都会在一家超市一起买了,如果这两家超市是定位在相同的顾客群体的话,比方说dm和rossmann.有人会说rossmann没了,那dm里也买不到怎么办,那还有kaufhof,mueller,甚至网上啊。总之肯定会有其他超市来填补缺货带来的空白。

有人会说,那你超市上货不要只上那么一点,多上一点啊。首先不提生产厂商有没有货可进,就算有货,你敢进那么多吗。还是那句话,中国人买东西一窝蜂,今天十盒二十盒的买,明天国家质监局一个批文,这个超标那个超标等等一些不利的消息,大家又都歇菜转投其他牌子了。德国仓储不比国内,货物滞销的代价要大多了。否则有时候也不会打折的商品低于原价那么多了。更何况奶粉是有保质期的。在看不清销售量激增是实打实的增长,还是昙花一现的时候,没有一家超市敢于大量进货的。不知他们知不知道这些奶粉被中国人买去之后不是在德国使用,而是寄回国内,也就是说他们家出售的产品没有覆盖在本地区比方说Theater附近的时候,他们会做何感想。又不可能不让亚洲面孔的人买奶粉(涉及到rassis…),出台限购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了。这是不是触动了超市的利益?


未完待续,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15:34

本帖最后由 sunbird10 于 2013-2-18 23:30 编辑

在德国奶粉代购的方式也就两种,一是亲戚朋友自家用,不收取费用,平价代购。二是赚钱收取代购费,或者是自己联系客户,比方说淘宝开店或者是与国内人合作,国内负责客户,这边负责购买然后邮寄。
第一种的代购方式一直都有,我也不反对。这种方式的代购带来的影响微忽甚微。一是中国人在德国的人数没有那么多,这里面正好碰上有亲戚朋友有孩子还在喝奶粉的比例肯定占一小部分,想给孩子喝德国产奶粉的家长再单独拿出来。在此基础上,不止麻烦一次,只要孩子没奶粉喝了就麻烦别人代购而久而久之能坚持下来的家长再拿出来,不怕麻烦,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次次有求必应的在德国的人再拿出来,哪怕你是同胞兄弟姊妹能保证每次国内有需要,每次都能办到的我们也拿出来。这些提到的每种特殊人群的可能性相乘,可以看出比例太小太小了。主要带来影响的还是那些以盈利为动力的代购群们。
那为什么感觉德国超市突然一下奶粉就短缺了呢。我不是专门做这个方面研究的,不敢说仅仅是由于盈利代购群们造成的。但是在现有的信息下,我可以做一下逻辑推理,当然不一定对,但是至少是讲道理的分析。万事万物一切尽有可能,有些人总拿这个观点对一切事情做辩证,只提观点结论没有逻辑分析过程,或者是提出类似strohmann-argument的论证,我认为就是秀才遇到兵,白天不懂夜的黑。

其实做奶粉盈利代购的门槛很低,几盒奶粉普通学生也买的起,寄回国加价再加上个代购费,门槛实在很低。但是投入和产出比值太小。这里说的投入不光是金钱上的,花时间和国内网上沟通,还得顶着个时差,人家上班这里半夜。沟通好了还要去店里,网上买。要的量多的,一次可能还买不齐,网购的还得时时惦记着包裹什么时候来,有没有寄丢,一有时间就查包裹到哪了,sendungsID估计都能背下来了。货齐了,还要装箱带包邮寄。德国邮电局至少我见到的是人满为患,每次寄包裹少不了排队,有开车来的还得惦记着停车票到什么时候。寄出去后再和国内联系,还要祈祷路上不要出什么事,海关或者丢失什么的。最后到买家手上得操多少心,赚又能赚多少。十几块一盒的奶粉,现在网上信息这么发达,其他代购又那么多,你定价多少才有买家来要货?
就算利润很低,一部分人还是在一直做的。这部分人以没有多少闲余资金的人为主。
现在呢又加进来一批人,这批人大部分以前是做奢侈品代购的,往返于各大outlet中间,比方说名牌包包,衣服,鞋子等等。做奢侈品代购需要资金,但是回报也高。成交一次,那不知得卖多少盒奶粉呢。这批人一开始是不屑于搞奶粉代购的。他们的销售人群主要面向国内和欧洲这边主要是德国离outlet比较远的群体。国内前几年海关出了个政策,不管是邮寄还是捎带的风险都大大增加,小辄几百,动辄上千欧元的货品一旦被查收,代价太大了。所以在奢侈品代购最火热的时候国内的大门基本堵死了。剩下的不外乎这边本地的销售群体了,但是这部分人的购买力又有多少?能消化多少代购商们家里所囤积的货?看看萍聚代购板块就知道了。几百块钱一个包,家里一下屯几个,衣服呢,鞋呢?不屯那么多,货的种类少,来买的人能多吗?你看每个帖子都是长长的一大串,又是图片又是介绍还有购买tipp,竞争多激烈啊。就说一个工作的人月净收入3000,不少了吧。做奢侈品代购,货品压货卖不出去,加上这么多做相同代购的,作为代购资金都被压在货上,承受能力又有多少?春节前我去了两次荷兰的outlet,不见了很多代购群体。以前在一些店里,堂而皇之边聊电话,边和售货员沟通的人群少了许多。只能说,奢侈品的代购在现阶段的消费群体里已经饱和了。
中国人做生意最喜欢的就是跟风,喜欢赚热钱。听说当下什么好做就去做什么,不会有任何顾虑。奢侈品做不动了,所以又都看好代购奶粉这块蛋糕。能做的了奢侈品代购,代购奶粉那就不成问题,往往都是大手笔。一个包的成本能做几十盒奶粉的代购,积少成多,相信不少人会觉得不比奢侈品代购差到哪里。而且有些人买的时候是抱着扫货,让其他代购买不到的心理来做的。这种暴力式代购就非常可怕了。

未完待续,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Leon_sgy    时间: 2013-2-18 16:24

个人感觉奶粉断货没那么严重吧,7号帮朋友在Amazon上买了4罐爱他美的pre阶段奶粉,上周六就收到了,所以,我觉得,只要肯用点心,绝对不至于让孩子没奶粉吃。所以这话题还是沉了吧……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20:37

回复 4# Leon_sgy
你呀,就是东扯扯,西扯扯。
好比是对一个母乳先天不足的母亲说,我觉得,只要肯用点心使劲挤挤,绝对不会没有奶水的。你看不是有人喝到了吗。潜台词就是,只要有人能喝到,喝不到的人就是对孩子不好,不用心。
作者: Leon_sgy    时间: 2013-2-18 21:18

本帖最后由 Leon_sgy 于 2013-2-18 21:26 编辑

回复 5# sunbird10


    我说奶粉呢……我哪知道啥样胸能挤得出来,啥样挤不出来……
    亚马逊算是大购物平台了吧?
    我这偶然一次随随便便都能买的着奶粉,我就不信真需要的人死活都买不着!!!
    所以真需要奶粉的亲的上点心就完了……没事那老些个废话顶个P用?
    隔壁帖子讨论的够多的了,这帖子该沉沉吧,没必要再开贴讨论了……有这功夫还不如给媳妇儿催奶呢~~
作者: 沙洲    时间: 2013-2-18 21:22

楼主的利益论有一定道理,赞一个。
但是俺有个疑问,中国出现毒奶粉距今已经出现4-5年了,期间就出现了很多代购群,甚至很多人以此为生,但德国奶粉市场供求关系一直是平衡的,没有出现问题,但为什么最近供求突然失衡,出现短缺,甚至限购?要知道代购人群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利益论怎么解释呢?
作者: siegburg    时间: 2013-2-18 21:42

本帖最后由 siegburg 于 2013-2-18 21:43 编辑
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这是两个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基本概念,在看待奶粉代购门上也是以这两个概念做参考。
我想 ...
sunbird10 发表于 2013-2-18 15:32



    奶粉代购是个热门话题了,已有的帖子有不少,楼主另开一贴是爬楼太累,还是认为自己特别有见地呢?我想,应该是基于后者考虑,因为楼主帖子最后一句话说,“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呵呵,不过,你可能多虑了!
作者: happy101    时间: 2013-2-18 21:53

回复 7# 沙洲


    因为新西兰那边的奶粉''出了问题''。
作者: 奇辣    时间: 2013-2-18 21:56

楼主的利益论有一定道理,赞一个。
...但是俺有个疑问,中国出现毒奶粉距今已经出现4-5年了,期间就出现了很多代购群,甚至很多人以此为生,但德国奶粉市场供求关系一直是平衡的,没有出现问题,但为什么最近供求突然失衡,出现短缺,甚至限购?要知道代购人群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
沙洲 发表于 2013-2-18 21:22

都是那个照片上的代购一车买了160袋奶粉,买光啦.
上周末在AACHEN的Kaisers货架上还看到了"爱她美", 800g包装哦. 价格比DM贵一些,真需要的人可以去买呀!

图片附件: aptamil_Kaisers.jpg (2013-2-18 21:56, 1.72 MB) / 下载次数 1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458735&k=5b2a9c18d8b75d874ec53b80ae401eff&t=1719470843&sid=m9G6r9


作者: happy101    时间: 2013-2-18 22:01

回复 4# Leon_sgy


    klar ist das schlimm. wenn das baby Aptamil gewohnt ist, kann es nicht einfach auf Hipp umsteigen, es besteht ein Risiko dass es Durchfall bekommt. Säuglinge reagieren sehr empfindlich. Am Besten ist natürlich die Muttermilch, aber wenn die Mütter nicht stillen wollen bzw. können, ist das ihre Sache. Die Leute in Deutschland kennen das Problem halt nicht, dass etwas so banales nicht da ist. Und die horten zu Hause auch keine 10 Packungen Milchpulver, wieso denn auch, war ja immer welche da in Drogerie oder wo auch immer.
作者: happy101    时间: 2013-2-18 22:37

回复 1# sunbird10


    Hallo,
Als erste möchte ich Aptamil verteidigen, auch wenn ich nicht viel von ihren Mist halte, die Muttermilch ist die besste Milchnahrung überhaupt, uns hat die wohl nicht geschadet. Aber manche Mütter wollen oder können nicht stillen, deswegen greifen sie auf künstlicher Ersatz zurück.  Eine Sache muss man mal klarstellen, Aptamil produziert NUR für Deutschland, wie sollen die auf einmal China versorgen? Die Maschine arbeiten doch schon 24h und halten nur wenn Wartung vorgesehen ist. Man kann auch nicht einfach neue neue Maschine kaufen und dann einfach noch mehr machen, die würde viel Zeit in Anspruch nehmen. Der einzige Grund wieso man nur in begrenzten Mengen kaufen kann ist weil der Handel die eingene Stammkunde nicht verärgern möchte. Dern Preis wurde auch nicht erhöht, zumindest bei den seriösen Anbietern, Rossmann, DM auch Amazon nicht sonderlich. Also hat das nichts mit den faulen apfeleffekt zu tun. Die deutsche Mütter kaufen auch meist nie mehr als 3 Packungen auf einmal, also ist das super für sie. Natürlich werden die chinesischen Mütter (in China)benachteiligt, aber die haben hier auch garkeine Anspruch auf eine dauerhafte Versorgung. Sind deswegen Chinesen weniger wert? Nein, natürlich nicht, der Konzern Danone hat bestimmt auch eine Marke, die speziell für China produzieren. Nur weil viele Mütter sogar mehr bezahlen wollen oder können, muss man nicht gleich alles exportieren, stell euch vor, die chinesischen Mütter haben keine Lust mehr Aptamil zu kaufen, und kaufen stattdessen Nestle oder Johnson oder was weiß ich, dann wird sich Milupa aber tot ärgern, weil sie treue Kunden fürs Geld verkauft haben.
作者: siegburg    时间: 2013-2-18 22:47

回复  sunbird10


    Hallo,
Als erste möchte ich Aptamil verteidigen, auch wenn ich nich ...
happy101 发表于 2013-2-18 22:37



  请问,你是学德语的吗?这德语表达真心不错, 什么时候我能写得出这样的德语就好了!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23:09

回复 7# 沙洲
刚刚又写完一部分。代购的问题也是我最后想写的问题,就在这里随便唠唠吧。
在德国奶粉代购的方式也就两种,一是亲戚朋友自家用,不收取费用,平价代购。二是赚钱收取代购费,或者是自己联系客户,比方说淘宝开店或者是与国内人合作,国内负责客户,这边负责购买然后邮寄。
第一种的代购方式一直都有,我也不反对。这种方式的代购带来的影响微忽甚微。一是中国人在德国的人数没有那么多,这里面正好碰上有亲戚朋友有孩子还在喝奶粉的比例肯定占一小部分,想给孩子喝德国产奶粉的家长再单独拿出来。在此基础上,不止麻烦一次,只要孩子没奶粉喝了就麻烦别人代购而久而久之能坚持下来的家长再拿出来,不怕麻烦,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次次有求必应的在德国的人再拿出来,哪怕你是同胞兄弟姊妹能保证每次国内有需要,每次都能办到的我们也拿出来。这些提到的每种特殊人群的可能性相乘,可以看出比例太小太小了。主要带来影响的还是那些以盈利为动力的代购群们。
那为什么感觉德国超市突然一下奶粉就短缺了呢。我不是专门做这个方面研究的,不敢说仅仅是由于盈利代购群们造成的。但是在现有的信息下,我可以做一下逻辑推理,当然不一定对,但是至少是讲道理的分析。万事万物一切尽有可能,有些人总拿这个观点对一切事情做辩证,只提观点结论没有逻辑分析过程,或者是提出类似strohmann-argument的论证,我认为就是秀才遇到兵,白天不懂夜的黑。

其实做奶粉盈利代购的门槛很低,几盒奶粉普通学生也买的起,寄回国加价再加上个代购费,门槛实在很低。但是投入和产出比值太小。这里说的投入不光是金钱上的,花时间和国内网上沟通,还得顶着个时差,人家上班这里半夜。沟通好了还要去店里,网上买。要的量多的,一次可能还买不齐,网购的还得时时惦记着包裹什么时候来,有没有寄丢,一有时间就查包裹到哪了,sendungsID估计都能背下来了。货齐了,还要装箱带包邮寄。德国邮电局至少我见到的是人满为患,每次寄包裹少不了排队,有开车来的还得惦记着停车票到什么时候。寄出去后再和国内联系,还要祈祷路上不要出什么事,海关或者丢失什么的。最后到买家手上得操多少心,赚又能赚多少。十几块一盒的奶粉,现在网上信息这么发达,其他代购又那么多,你定价多少才有买家来要货?
就算利润很低,一部分人还是在一直做的。这部分人以没有多少闲余资金的人为主。
现在呢又加进来一批人,这批人大部分以前是做奢侈品代购的,往返于各大outlet中间,比方说名牌包包,衣服,鞋子等等。做奢侈品代购需要资金,但是回报也高。成交一次,那不知得卖多少盒奶粉呢。这批人一开始是不屑于搞奶粉代购的。他们的销售人群主要面向国内和欧洲这边主要是德国离outlet比较远的群体。国内前几年海关出了个政策,不管是邮寄还是捎带的风险都大大增加,小辄几百,动辄上千欧元的货品一旦被查收,代价太大了。所以在奢侈品代购最火热的时候国内的大门基本堵死了。剩下的不外乎这边本地的销售群体了,但是这部分人的购买力又有多少?能消化多少代购商们家里所囤积的货?看看萍聚代购板块就知道了。几百块钱一个包,家里一下屯几个,衣服呢,鞋呢?不屯那么多,货的种类少,来买的人能多吗?你看每个帖子都是长长的一大串,又是图片又是介绍还有购买tipp,竞争多激烈啊。就说一个工作的人月净收入3000,不少了吧。做奢侈品代购,货品压货卖不出去,加上这么多做相同代购的,作为代购资金都被压在货上,承受能力又有多少?春节前我去了两次荷兰的outlet,不见了很多代购群体。以前在一些店里,堂而皇之边聊电话,边和售货员沟通的人群少了许多。只能说,奢侈品的代购在现阶段的消费群体里已经饱和了。
中国人做生意最喜欢的就是跟风,喜欢赚热钱。听说当下什么好做就去做什么,不会有任何顾虑。奢侈品做不动了,所以又都看好代购奶粉这块蛋糕。能做的了奢侈品代购,代购奶粉那就不成问题,往往都是大手笔。一个包的成本能做几十盒奶粉的代购,积少成多,相信不少人会觉得不比奢侈品代购差到哪里。而且有些人买的时候是抱着扫货,让其他代购买不到的心理来做的。这种暴力式代购就非常可怕了。
未完待续,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23:26

奶粉代购是个热门话题了,已有的帖子有不少,楼主另开一贴是爬楼太累,还是认为自己特别有见地呢 ...
siegburg 发表于 2013-2-18 21:42


你昨天吃饭了,今天还吃,是因为你比别人能吃吗?
你昨天吃饭用一个碗,今天吃饭又用一个干净的碗吃,是因为你有洁癖吗?
我只想说,上面那两个假设都是在放p,前后不搭。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13-2-18 23:57

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用点心,不管什么渠道都会买到的。但是不要忘了,这种暴力的代购方式影响了本来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的正常生活。本来轻轻松松附近超市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因为中国人代购,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安排。对此一些中国人的看法是,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但是他没有考虑到的是,因为突然增加的上厕所的人数,本来每天排个一分钟就能解决的事,现在要三个小时,逼的人不得不另辟蹊径。你要保证说这批人以后天天都会来也行,再盖个厕所就完了。可是没个几天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也不反对盈利代购,但是别暴力到影响到其他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好。亚琛常住人口25万,中国人也就几千,做盈利代购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不敢说超市缺货和这些少数人有关,但是仅凭知道的,仅去几次超市就看到的,我只能说太暴力了。暴力的一方面是买的多,另一方面是就只去那几个地方的几家超市。别光顾图自己省事,便利,也去网上找找,附近小城市几万人口或者中国人少的地方也看看啊。既赚了钱又不打扰正常民众的生活,我想不会有人反对代购的。赚钱是小我,适当顾虑一下其他人是人的社会责任。有句话说得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各位做奶粉盈利代购的,别再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因为你的路上很可能也有一群人在迈着大步践踏着。
完。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happy101    时间: 2013-2-19 00:08

回复 13# siegburg


    我在德国长大的。 多跟德国人交流,多看德文报纸,书,自然就会学懂啊。 慢慢来!
作者: amis_1990    时间: 2013-2-19 10:02

回复 7# 沙洲


    也有可能生产线突然坏了,产量一下就不够了,或者是Milupa想增加Milumil的销量,Milumil新包装上市没多久,故意压制下Aptamil,因为这俩配方差不多,Aptamil没了很可能转向milumil,第二点是我自己瞎猜的,
作者: 沙洲    时间: 2013-2-19 12:16

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用点心,不管什么渠道都会买到的。但是不要忘了,这种暴力的代购方式影响了本来居 ...
sunbird10 发表于 2013-2-18 23:57

分析的挺到位,赞啊。
作者: amis_1990    时间: 2013-2-19 16:30

回复 18# baerchenpopo


    这消息是从新闻上看到的吗?挺有意思的呀~
作者: 奇辣    时间: 2013-2-19 18:30

我只能呵呵了,这些奶粉如果我没有听错售货员的解释,那些奶粉是专门给过敏的小孩子喝的。
Anonymous 发表于 2013-2-18 23:08

这些奶粉不是每个小孩子都能喝的,有特定人群的。。。。。反正孩子不是自己的,买错了,喝错了也不关自己 ...
Anonymous 发表于 2013-2-18 23:10


你看的懂德文么?估计听力也很差.
那上面根本没注明过敏的事.1就是普通刚出生的小孩都能喝的.2是给6个月以上儿童喝的. 添加了些对儿童生长有益的菌及营养物质.不是针对特定人群.
喝错了你怪厂家包装上的注明去,跟我有什么关系.

图片附件: aptamil_prebiotics.jpg (2013-2-19 18:29, 432.1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458755&k=b3bc7a04a509d2539d554f3a8cecaa85&t=1719470843&sid=m9G6r9


作者: zxiangzi    时间: 2013-2-19 19:00

现在各大超市不都限购了吗,不知道那些代购的是如何扫货的,难不成开着小车停超市门口,来回搬运?
作者: 沙洲    时间: 2013-2-19 20:26

当我在Rossmann说要买的时候,售货员强烈建议让我先去质询医生的建议,是不是自己的婴儿可以喝这种奶粉,我要交钱的时候,售货员还强烈的指出这个是生活用品,买错了不能退。
Anonymous 发表于 2013-2-19 19:40

你把你买的发个照片上来,和那个比一比不就知道是不是一回事了吗?不用懂德文也可以看明白的
作者: 奇辣    时间: 2013-2-19 20:32

我的德语好不好轮不到你来评论,起码我不会只是拿着字典去查单词。一个厂家几乎相同的两个产品,一个产品 ...
Anonymous 发表于 2013-2-19 19:40

我明确地告诉你, 这个不是给过敏小孩喝的. 你要是瞎误导让过敏小孩的妈去买, 买错了才是你的过错呢.
有人愿意让小孩喝加了LCP及Prebiotics的奶粉就买, 有人担心小孩不吸收,买了高价的奶粉没用,就不买, 根本害不到儿童.别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作者: 奇辣    时间: 2013-2-19 21:15

本帖最后由 奇辣 于 2013-2-19 22:07 编辑

我想起来了,另一个高楼贴代購要有良心的140楼有个匿名发了照片, 那上面是有给过敏小孩喝的奶粉,HA1,HA2,HA3,HA Pre.当时都没注意区别.那个匿名解释说是小包装性价比低所以没人买. 我还受匿名解释的误导责怪孩子妈舍不得买小包装的奶粉,偏要买性价比高的800g包装的奶粉.这里承认下错误.
看来匿名们真是Analphabet,会看图不识字.
教你个词:hy­po­al­l­er­gen,虚心点, 查查字典不可耻,不学无术才可耻.

我现在开始怀疑你这个匿名也是代购,自己没小孩, 所以不懂奶粉种类的区别,差点买错奶粉给别人. 幸亏售货员负责任拦住, 没有害了国内的消费者.赞扬下售货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这里也表扬下其它广大代购们认真扫货不乱买,不弄虚作假的经商态度,进的货物真实可靠.这样的商家很实在,值得国内人信赖.
作者: 奇辣    时间: 2013-2-20 12:32

嘿嘿,我是代购?那我草那些代购的祖宗十八代吧,这里我指的代购是买超过200盒奶粉以上的人。
Anonymous 发表于 2013-2-19 23:19

你这发誓开始看着还真诚,但后来那段200盒奶粉的限制就很值得推敲.
你把那限制条件去掉再发誓,我就信你即不是大代购,也不是小代购.
作者: 沙洲    时间: 2013-2-20 13:28

干嘛非要这么刻薄,好象代购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似的。
这个群体和合法性并不是这个坛子里的几个人拍拍脑子能给定义的了的。
是不是代购有什么关系,赌咒发誓显得很脑残。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