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经济金融] 从美国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最大赢家看其对华战略(转) [打印本页]

作者: lucy2011    时间: 2011-11-16 10:38     标题: 从美国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最大赢家看其对华战略(转)

本帖最后由 lucy2011 于 2011-11-16 10:50 编辑 1 s, X; L/ D& i
' b& P6 v8 S0 q- ^1 |4 l- ~+ K) Q
作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最大赢家,要保障美国的“核心利益”可持续,TPP无疑是美国终于能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对付中国的崛起的战略预告。
4 X: U- Y) B% Q$ e6 G& P0 h7 Z% J& K2 @# l7 f/ ]
0 F+ o* M* K  o- U- e& P4 [

' y# A- [3 {% V# f; _. n奥巴马在戛纳G20峰会的低调,和全球主流金融媒体对萨科齐事先在电话中请胡锦涛援手救助欧元区的炒作,多少让我有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美国又能全力以赴地谋划下一步对中国经济既得利益的围追堵截了。) t) t! n8 A3 b6 Y9 O6 P
5 G/ H# X) o( f, ?( d  f4 p: B& ~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周末的APEC会上“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美国希望在2012年底之前,与9个亚太国家签署他所称的下一代贸易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TPP旨在处理各种非关税的贸易屏障问题,包括政府采购、国有企业行为、监管融合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有意加入TPP、但面临国内农民强烈反对的日本认为,该协定有助于让美国更紧密地融入亚洲贸易体系,以制衡中国。”TPP的9个现有成员国是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以及越南。“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同“不钻制度空子”的任何人打交道,此言是对中国的暗讽。“
" B6 [# O% ?' `8 \+ m
2 A; U4 a& y; |3 P1 J, Y要理解TPP背后的政治和商业利益战略意图,就必须首先理解为什么美国是此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最大赢家。2 g1 X; Q# W+ h* q3 e; u& _
) Q2 f. `) J0 x, L; }( I8 ^2 \
从宏观层面来看,2战后建立起来的全球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结算体系,前提是美元与黄金的挂钩;美国在70年代因其制造业被德日赶超后国际收支入不敷出,不得不放弃这一承诺后,只能借助冷战和把中国廉价劳动力纳入其制造产业链所带来的竞争力,来继续维持其发行国际主要流通货币的特权。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德国因两德统一而必须对有制度缺陷的欧元区及欧洲一体化做出政治承诺,其它对美元特权无奈的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的经济大国终于看到了欧元这一共同货币,与美元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携手并行的曙光和良辰美景。/ ^. W. E4 c/ e2 x

: F7 u8 f, H7 N" C5 I* l+ m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洲尤其是欧元区的影响无疑也是灾难性的:首先是西班牙和爱尔兰的众多欧洲国家因效仿美国以房地产为经济增长支柱产业,经历了因房产和信贷泡沫破裂崩盘导致的经济大衰退;其次美国必须用纳税人的钱挽救大而不能倒的银行,避免系统风险的逻辑也被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照搬照抄。这对尤其是欧元区各国公共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直接后果就是为此次的债务危机创造了一切可能的条件。
/ t7 N. E. }8 N1 V/ R3 P9 d/ i1 ], ]$ G5 j" P# Z, O  r
美国由此也更坚信,其在国内国际缺乏监管的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实际上成为了其在全球化世界中保障既有经济金融次序及相关利益的最有力的武器(请阅读参考我关于欧债危机的4篇相关博文):
1 A. ^9 @* g8 c6 o
  v. e; k, J+ z  V5 M6 b& P) D1.欧元对美元可能的替代风险已荡然无存,欧元区的分崩离析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并将被拥有定价权的华尔街和伦敦资本市场主导;欧元区如果未来想维持现状的话,其最后出路也只能是靠欧洲央行印钞购买面临困境的各国国债,由此必然会抵消美联储大肆印钞对美元的不利影响。
0 E+ f* s/ \+ I! X8 Z, V
6 q2 `4 p2 A+ R$ Y3 L7 T: L2.欧元区分崩离析的过程,美国的全球最庞大的金融资本和机构,将通过其最一流的对金融衍生品投机能力及对金融媒体,评级机构和债务市场的主导,通过迫使欧元区各国对其国债支付高利率,通过它们所发行的对欧元区国债保险证卷CDS的升值最大可能和最大程度地得益;
' l" ^/ c7 d* `/ O7 z/ P3 q
( |& m2 Z4 z$ C; ]( x3.欧元区各国所谓的国债高风险,被炒作的直接后果将会是美国国债成为几乎全球唯一的相对“无风险”国债;且因美国掌握美元发行权,而成为全球投资低风险金融资本的避风港,将直接且可持续地享有最可能低的市场利率。
# d% x% g7 F4 K$ B* O8 _
* u: B; X+ T' j4 `. w# z$ M& x2 Y' v4.欧元区现有的救助方案和将会出台的相关各国财务紧缩方案,会以欧元区(尤其是北方国家)纳税人的钱,最大限度的保障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益:无论是意大利新总理,希腊新总理还是欧洲央行新行长(前高盛合伙人)等,都是美国金融体系和机构的直接产物,信徒或代理人。  T7 [) B) k$ p  r
% m6 J/ {" i& w; C
5.欧元区的银行和其它最大金融机构,将会被欧债危机重创,在未来5-10年无力在全球对美国金融机构有任何实质性的竞争危险,其部分甚至会羊入虎口轻而易举地被美资收购兼并。6 t" X6 N0 c5 x6 b
5 q# V7 w( K4 z* o# Z
由此,美国终于能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对付中国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对其带来的机会,挑战和风险了;而TPP无疑是奥巴马政府缓解转移国内民众不满,落实国会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指控要求,' R: M) L8 n9 ~0 ]' b

. U& ^7 C9 f; P绕开世贸协定约束打压中国出口的极其高明的战略举措。
* j- x5 U4 x+ y# |; f
( j$ ^# R$ O" I' C如果说美国过去30年成功地在让中国为其提供全球最廉价的最高能耗的最污染环境的生产制造同时,也轻而易举地让中国把外汇血汗储蓄大量拱手相让,要投资实际负利率的低风险美国国债;那么中国希望现在和将来的外汇收入能更多地投向拥有中国需要的资源和技术的企业,就成了美国掌握美元发行和定价权,因而能坐吃山空既得利益的最大风险和挑战了。要保障这一美国的“核心利益”,加速掏空中国外汇储备固然需要继续下去:打压人民币不断升值鼓励并造舆论恐吓中国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地将财富转移到海外美国掌控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来,并同时误导中国政府促内需,并继续购买国债及更多高消费奢侈品等。但对美国而言,更主要更紧迫的是:把中国对金融系统的管控和防火墙攻破,毁我长城获取人民币定价权,以便其能依靠其最一流的金融机构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储蓄,一如在欧洲和日本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I8 s! \4 J% K3 u% T; o, P9 Z6 K
1 }3 @6 Z/ E" x! Y+ J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对美国而言还依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国家成了我的主要债权人,政治体制风险也太大了些!在微观层面上,美国企业如通用汽车会出自自身利益阻挠中国企业对瑞典萨博收购,美国政府已不用太担心中国企业能从其企业获取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有效实现转型发展;但如何在宏观层面上有所作为,削弱中国制造业继续获取全球市场竞争力,有效预防中国政府继续增强宏观投资和管控能力,TPP无疑是美国未来各种可能举措的明显预告。2 W! ~( J! ?) j# Z9 H

4 n. Q2 d8 C! B. M. s$ q' t奥巴马所具有的美国中左派理想主义和天真,使得他执政后的所有举措失误多于成就,TPP也许也不会例外成功;但是中国精英们已不能押宝于侥幸,幻想美国可能的失误将是中国转型发展增长可持续的希望所在。只是老实诚恳地对美解释打压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问题,无疑是比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更软弱无力的逻辑,只会让美国精英们暗喜占有了先机,中国只能手忙脚乱被动应对而无暇考虑如何后发制人再获取主动了。。。, s; ]! U# C* c1 D/ e
* c. r7 p* }1 K' S' o; z
奥巴马公开要求中国得遵守通行游戏规则,中国领导人也许可以回应质疑现行游戏规则所代表的美国利益:美联储公然操纵市场将美短期国债利率压低至0%,将美10年期国债市场利率应为5%左右的水平,扭曲操作成2%上下,这无疑是赤裸裸地在抢其债权人和国债投资人的钱。至于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指控,中国也许应考虑暂停汇改,回归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的挂钩。
4 \6 w. N2 V+ ]0 t3 ?; G
0 u- x9 h. f% v; p( f# J很可惜的是,当奥巴马宣称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被低估20%-40%,中国的与国民同心同德的独立经济学家和智囊们必须但仍未准备好给予有理有据反驳。那些唯恐天下不乱,头头是道炒作国民不幸和企业家苦难的狼教授们,要么是美国豢养的,要么是弱智而极度迷信太平洋彼岸,要么是在仿效周立波赚大钱,与美国高智商非常专业的利益博弈(避免冲突对抗)恐怕是指望不了他们了。
作者: lucy2011    时间: 2011-11-18 12:43

欧元是挺不住了,美元就更是别提了,将来人民币是世界老大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