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活动区]
2011年7月10日波恩学生会组织参加于丹讲座——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grampus
时间:
2011-7-23 21:57
标题:
2011年7月10日波恩学生会组织参加于丹讲座——总结
本帖最后由 grampus 于 2011-7-23 23:31 编辑
作者: 学生会特约记者——庄呈展
http://blog.sina.com.cn/toughts
那位曾经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的于丹于先生,于2011年7月10日在杜塞尔多夫进行了自己的一个演讲。
我 一直不能了解自己这篇文章应该叫做回忆于丹老师讲座内容,还是试评于丹老师讲座,这也令我颇为为难,最后还是决定称为于丹讲座散谈最为合适。主要是因为可 能是主办方准备很不充分的关系吧,所以会场相当拥挤,我们一行人到达的时候已经只能坐到最后的台阶上了,大致我们坐的后面就已经是会场的大门,而大门外还 有一大堆的人们站立着听了整个讲座。所以我并没有空间能够拿出纸笔来做详细的笔记,只能将一些关键点默默记下。二来是因为所处的这个位置较为尴尬,有许多 需要出出入入解决生理困境的朋友经常经过,也导致了听的过程中有些断断续续,但是大致是全部听完了。
结合这两个原因,所以我觉得可能于老师讲的东西,我大致还是以一个试评的方式为妥,去了的朋友们可以以为聊资,没去的朋友们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信息。
言 归正传,必须肯定的是于老师的演讲保持了一贯的引经据典和深入浅出的特点。于老师既举例了论语中的故事,也引了她与启功先生的轶事,也使用了李白与杜甫的 对比;在西方文学部分,她也大量使用了诸如纪伯伦的诗歌,海明威的原话等等。因为我也是读文科博士的缘故,我想我是大抵能有发言权说下在一个讲座中能够脱 稿同时应用如此多的典故,文学功底可见一斑的。
我想大致是不可能将所有的部分都详细记忆了,所以将一些个人认为实为有意义的引用道来。
1. 一日一位孔子的弟子与师傅说有一个事很想去完成。孔子回答问其是否已经回家问过其的父兄。第二位弟子正巧这天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而孔子却说你快去办吧。第 三位师弟问师傅为什么让第一位师兄回家问父兄,而让第二位师兄如此果断的去做想做的事。师傅意味深长的说,第一位师兄生来急性子当然要让他回家再征询下别 人的意见然后再说,而第二位师兄生来就是个慢脾气没主见,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要自己做下主,还不鼓励他?
根据我的理解,于丹老师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论语虽然是很古老的东西,但是能够适当的解读的话,其实很多沉默在那些古籍中的故事或者说道理,对于现代世界仍然能有很大的解读效应。当然也是还要与现代世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情况下。
2. 于丹老师还在大学时,启功先生还健在。那时候她年纪还较轻,不知启功先生是学问大家,只知启先生书法优美。逮着次机会,她问启功先生,写的一手好书法是否 执笔有讲究?因为于老师小时候教其书法的老师要求是“手的虎口能容一鸡蛋”执笔,只有这样才能写好字。启功先生听了微微一笑说,这样不嫌累得慌吗?有这样 的说法一定是来源于野史中王羲之观其诸子练字时经常会悄悄走到他们身后突然抽他们的笔,能握得紧笔的人才能练好字,结果只有献之从来没有被抽出过笔,所以 就是写字做好了。启功先生打趣得说,这基本是胡扯,他们到底是在比谁捏笔捏得重呢,还是把心思放在写字上呢。不妨你现在骑上自行车死死得捏着把手,你看看 你这自行车是否能够骑得像样?
于老师对这个故事的解读是其实那些最高境界的智者早已将那些型型框框的东西都已经舍弃了,而这些智者们早已是信手捏来的无形境界了。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能够感受到她对于这些大师们的缅怀。
由这个事情,于丹老师也在讲座中随后的部分中提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师有些贫乏的问题,主要是坚持自己独立思想的人越来越少了。基本上以我个人认为于先生也是支持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毕竟这是个客观事实,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是存在大师的最基本元素。
3. 古时有位大师的弟子去市场买布,最后结帐时市贩说一共是三八二十三钱,大师的弟子说非也啊,三八二十四人所共知啊,我读书多年,还能不知这般浅显的道理? 两人相持不下,市贩最后说其以人头担保肯定是三八二十三,找人来评判见分晓,弟子摸摸头上买的新帽子说以此帽为担保。于是两人去找到了那位聪慧的师傅,将 事情的整个经过娓娓道来。师傅毫不犹豫的说,三八自然是二十三啦。市贩非常开心,拿着弟子的帽子下山了。弟子非常不服气的问师傅,怎么三八会是二十三呢? 师傅告诉他说,别人是用人头担保的,你是用帽子担保的,孰轻孰重?自然是三八是二十三啦。
于 老师认为,这就是东方智慧的表现,灵活多变,三八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成为二十三。巧合的是,于老师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会场中唯二的两个老外中的一位 因为有其他事情走了。从这么一个在异国他乡举办的文化讲座只有两个老外参加来看,其实还是说明中国文化既因为精深而有趣,也因为精深尚还很难让西方人理 解。
于 老师的引用和举例十分十分丰富,比如她还用自己爬庐山一开始烟雾弥漫原想放弃但朋友坚持并一路向上终看见太阳围绕着整个山体而云雾则在脚底的“仙境”这样 的一个经历,希望大家无论现在处于何种境地,或许更多的坚持就能迎接来自己的“仙境”;还有比如她调侃现在的精英是早上从家里下电梯去地下室拿车,上了车 开到办公室,然后下了班又上了车开回家,很可能经常几天甚至十几天都与自然和世界是分割开的,人类的“品味”是越来越高了,作为哺乳动物的“兽味”却是越 来越少了等等。
例 子还有很多,因为笔者个人精力有限,实在不能一一道来了,有机会的同学可以以后再有于先生的讲座去现场听一番,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是份味道不错的清爽菜。 如果说一个好的演讲界定标准是发人深省的话,那至少于老师的讲座是能让人有一些自我洗涤作用的。若要说上一些缺点的话,我觉得有二。一方面可能是时间上没 安排好的原因吧,讲座最后没有了提问的环节,散讲座后听到不少观众以之为憾。第二方面的缺点可能有些勉强,纯属个人观点,觉得于老师讲的有些散,当然可能 这也是本次讲座并没有设置主题的原因吧。倒是很想再有机会能够听下于老师讲一个更窄的话题。
以我这么一点点的文学基础,至于中国文学之类的更是外行了,外加好久好久没有用中文码大段文字了,所以本是绝没有资格谈《简评于丹老师讲座》的,所以这只是一个试评,以资参考,也望有不正之处,大家提出批评。
后记:散会后有幸与于老师握手,并给同去的波恩大学的同学们与于老师合影了一张,当然拍得十分烂,还是证明我还是回到文字比较好。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图片附件:
于丹合影.jpg
(2011-7-23 21:56, 40.06 KB) / 下载次数 3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424586&k=61715492a17792cfd9246ccc01741316&t=1732514421&sid=lJd2Xj
作者:
xala826
时间:
2011-7-23 21:59
咩
作者:
landexinfan
时间:
2011-7-23 21:59
作者:
383997333
时间:
2011-7-23 22:22
作者:
德国的牛
时间:
2011-7-23 22:23
这张照片拍得好有艺术效果哦:)
作者:
grampus
时间:
2011-7-23 22:26
回复
5#
德国的牛
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blastwave
时间:
2011-7-23 22:29
作者:
wen20
时间:
2011-7-23 22:43
作者:
是非成败转头空
时间:
2011-7-23 22:45
作者:
竹香
时间:
2011-7-23 23:18
作者:
木星海
时间:
2011-7-24 00:31
作者:
木星海
时间:
2011-7-24 00:32
哟 还看见熟人了哈哈
作者:
Zeppelin
时间:
2011-7-24 03:24
作者:
jennyjou
时间:
2011-7-24 04:26
看看
作者:
Daffodil
时间:
2011-7-24 09:27
作者:
alex365
时间:
2011-7-24 10:03
作者:
dortmundinfor
时间:
2011-7-24 11:32
kankan
作者:
CONGA
时间:
2011-7-24 11:37
作者:
grampus
时间:
2011-7-24 12:08
回复
13#
木星海
看见哪个熟人了?
作者:
ponpon
时间:
2011-7-24 12:12
很好!
作者:
dsa4295334
时间:
2011-7-24 12:41
a
作者:
321321
时间:
2011-7-24 14:14
s
作者:
grampus
时间:
2011-7-24 16:52
回复
24#
happylucky126
谢谢鼓励!我们会更努力。。。
好官方。~
谢谢企鹅啦~
作者:
冰兜
时间:
2011-7-24 17:58
作者:
CDQZ
时间:
2011-7-24 22:23
作者:
木星海
时间:
2011-7-25 00:09
回复
20#
grampus
猴子...
作者:
monkie0805
时间:
2011-7-25 10:18
作者:
cymc2008
时间:
2011-7-25 12:53
123
作者:
gq8051
时间:
2011-7-25 14:27
作者:
淘淘
时间:
2011-7-27 21:51
作者:
生活在他乡
时间:
2011-7-30 22:11
作者:
summerwind
时间:
2011-7-31 11:36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