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非洲已经不再是遥远的地方,而是维护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区域。近日,笔者参加中非友好代表团访问赞比亚、纳米比亚等国,在访问间隙,还考察了中钢(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有色(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央企在非洲的投资与发展情况,深感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亟待提升到一个新的格局,以便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战略性竞争局面。
我是带着问题开启此次非洲之行的。众所周知,由于利比亚局势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仅我国在利比亚投资出现重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我国的石油安全,油价上涨更是使此方面的民生凸显,老百姓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怨声载道。如果因为能源安全问题导致民生问题发酵,进而令社会不满情绪增多,这一定不是一个好现象。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更高战略层次的思考,从全球经济安全竞争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对外投资战略。
以矿产开发为例,早在1998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就进入了赞比亚市场,从而获得了一批国内紧缺的优质矿产资源,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铜产品等领域的资源压力。从战略层面上来看,这是我国及早布局带来的成果,但也需要看到,欧美国家正在进行转变,美国对非政策明确提出了“转型外交”概念, 强调美国与非洲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合作,要与非洲国家的政府与人民一起合作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打造他们自己的机会,迎接他们自己的挑战。这个说辞听起来就很漂亮,但在这一系列说辞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国的能源安全。道理很简单,在非洲寻找机会,必须关注非洲人,注意非洲人的反应。
美国有漂亮的说辞,中国有没有?中国也有,但毕竟相对还较为稀少,很多还是停留在纯经济利益考虑的层面上。当然,经济利益一定是需要考虑的,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干不了,也不好干。美国考虑能源安全,中国也要考虑能源安全,这些必然需要说辞更漂亮,需要更多的朋友。一些人指责中国在非洲进行所谓的“新的殖民主义”,无外乎是要对中国在非企业施加压力,阻挠后者获得更多经济份额。每一套说辞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有利益诉求很正常,美国有利益诉求,我们也有利益诉求;美国有漂亮的说辞引导非洲人,我们能在这方面落后吗?不能落后。非但不能落后,还应当加大力度,迎头赶上。以公共外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思路。
公共外交的范围很广,跨国企业的对外交往就是一种公共外交范畴。中方公开提出在非洲“与合作方互利共赢”,这就是说,我们在非洲的发展与非洲人自身谋求的发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是“帕累托改进”,即在任何人利益均不受损的情况下实现多赢。中国企业在非洲造桥、造路、修建学校开发小农场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赢得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这是我们的优势。然而,世界经济竞争局势错综复杂,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其他国家也在逐渐认识,怎么办?
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经济输出上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在非洲的国家资本金注入,以增加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中钢、中有色等央企在赞比亚的实践证明,通过对国家资本金的有效使用,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在境外的保值增值,这些企业实力强大,管理到位,通过处理非洲当地政府与民间关系,可以有效配置资源,获得大型订单。但要认识到,要想在非洲进一步站稳脚跟,应对激烈的他国竞争,必须加大投入,开拓更多非洲资源,确保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动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是从文化输出上要加大公共外交力量,有效整合中非之间的民间往来,树立并有机传播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良好形象。中国是非洲人民的老朋友,这是数十年中非交往得出来的成就,本次访赞期间,我们专程拜会了赞比亚开国总统卡翁达,他是“全天候朋友”的提出者,对于这些仍然在发挥余热的对华友好人士,我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通过他们向非洲传播中国的友好形象,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在非中资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承担,帮助非洲人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本次访问期间,我们还与赞比亚总统班达共同出席了“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活动,这是一次由中有色出资帮助赞比亚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的慈善活动。这些由中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其目的便在于使非洲人民对中资企业有一个持续、良好、深入的印象,如此,无论非洲政局如何变幻,只要非洲人民对中资企业支持,都好办。因此在做好政府外交的同时,必须大力开拓公共外交局面,影响非洲人民对华观感,从根本上保障中资企业利益,稳固国家经济安全。但如何影响非洲人民的对外观感?笔者以为,应加大中国媒体在非洲的落地和传播。目前,中国媒体在非洲的业务开展相对还很薄弱,中方主办的英文媒体和法文媒体在非洲尚较为空白。伴随着中非经济往来的深入发展,中国媒体在非洲的这一课还是要补上,晚补不如早补,以便占据先发优势。
加大对非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要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软环境,使中国企业的发展多一些政治保障和民间保障,从而稳固并抬高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格局。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