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ZZ~中国改革模式之谜——为什么高增长不能缓解社会矛盾 [打印本页]

作者: joqoko    时间: 2010-5-16 15:14     标题: ZZ~中国改革模式之谜——为什么高增长不能缓解社会矛盾

中国改革模式之谜——为什么高增长不能缓解社会矛盾

2008-09-24 19:33

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程晓农


评价中国的这场改革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标准,那就是它实行了什么样
的社会政策?是一种具有社会正义的社会政策还是一种不具备社会公正
价值观念的社会政策。正是在这个关键点上中国的改革发生了问题。

在八十年代,中国政府还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多少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讲的所谓社会公正当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没有完全放弃社会公正。那
时,在工人、农民之间,工人和知识份子之间,知识份子和机关干部等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当局曾经尽量用财政资源来调节各个群体的利益,
所以还未出现十分明显的社会不公。然而,那时老百姓对社会公正问题
已经有很多议论。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民衆是“拿起碗来吃肉,放下
筷子駡娘”。这话的意思是,很多老百姓对当时的改革已经有种种不满
,不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认为存在着不公正,为什么让那个群
体的人富了,没让我富起来?当时受过教育的人也有怨言:“拿手术刀
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教书的不如剃头的”。这话反映了他们在八十年代
对社会公正的关心,尽管这种理解里有很多误解,并不一定是对的。但
它表明,老百姓认为,不管改革怎么做,总得维持社会公正,得让不同
社会群体的利益得到兼顾,不能哪一个群体独吞改革的成果。那时政府
对这些口号大体上也还是认真对待的,试图做些解释,同时也采取一些
经济措施来补偿。

但这一切在一九八九年彻底改变了。之后《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过一
篇文章,这文章是当时中共元老陈云的儿子陈元和跟随他的一群人写的
。这篇文章对处境和可能的选择做了比较露骨的分析。它的意思是,它
根本就不会因为推行改革而获得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越改革老百姓的
要求就越多,经济改革了会要求政治改革,以后还会要民主,最后要失
去权力;如果想保持权力,就不能依靠老百姓的支持,而是只能依靠的
各级干部和他们的子女,这才是铁杆支持者。这篇万言书建议调整政策
,让改革落实在有利于干部和子弟的基础上,认为只有这样的改革才能
够巩固统治。其背后的含意是,改革那怕伤害了十几亿人也没关系!因
为那十几亿人本来就不会支持,所以不必去考虑他们的需要和利益。当
然不可能在《人民日报》上原封不动地重覆这番话。但这番话打动了执
政者,以后的一连串政策慢慢一步步地体现出这一看法。朱熔基上台后
推行的“国有企业强制下岗政策”,以及后来推行的所谓“住房改革”
,把己经分配给老百姓的住房再卖第二遍,还有所谓的“公费医疗改革
”,把普通企业员工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公费医疗取消,但保留干部的公
费医疗,都是这套政策的体现。

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执政当局改革的社会政策内涵有了悄悄的改变,它
毫不犹豫地触及大部份老百姓的利益,以犠牲这些人的利益为前题,来
创造干部和他们的亲属群体致富的新机会。正是这类社会不公的政策,
産生了倒T型社会结构和社会二极化的结局。每次谈到一项具体改革措
施时,当局通常的说法是,这个改革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真是这样吗
?是不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这项改革面前都付出代价,都承担同样的
后果?恐怕不是!比如,住房改革、打破铁饭碗制度、医疗改革这三项
,几乎影响到中国每一个城市家庭,絶大部份城市普通居民都受到这三
项改革的冲击和压力,他们不得不把收入尽可能节约下来,应付高额的
医疗开支、购房支出和可能的失业,而这三项改革对党政干部却毫无影
响。对党政干部而言,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传统的福利制度对他们依
然有效:干部的级别越高,免费的公费医疗待遇越高,免费住宅越豪华
,甚至可以获得多套住宅,尽管党政机关冗员严重,却不会真正裁员,
也不必担心其“铁饭碗”会被打破。但普通民众因病需要住院,那怕缺
五块钱、十块钱医院也可能拒收,这样的事在中国己经发生很多。

改革究竟有没有社会公正,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的社会改
革多年后仍然是个等级制的、特权式的制度,改革所取消的只是无权者
的福利。在这个社会里谁处在社会的中下层,可以用改革的这把刀会不
会砍到你身上来检验。如果改革的刀能砍到你身上,你为此要付出代价
,你就属于社会的中下层;如果这刀砍不到你身上,再怎么改,你各方
面的状况都越来越好,那就说明你属于中国这个特权社会的中上层。正
因为如此,此刻在中国,当干部仍然是一个人大学毕业最好的出路,既
能享受到社会主义福利,又能享到市场经济的好处。前者是指社会主义
制度下为干部保留的特权型福利,因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所有
的特权和福利他们一项都不落。市场经济的好处后者是指,官员可以直
接插手经济活动,干预市场交换、干预各种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里官
员可以藉此受贿,他们个人的钱包就“鼓”起来了,人也就富起来了,
这就是中国5%的社会上层财富的主要来源。

如果探究官方鼓吹的“发展是硬道理”,“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这些
口号的实质,就会发现,这些话故意掩盖了一个真实的问题,那就是这
场改革最终是为了谁?实际上这场改革最后是被一个政治精英集团劫持
,变成了一场为他们谋利益的改革,而改革最后伤害到的却是这个社会
的大多数人。所以这场改革的社会公正性是可以质疑的。但是这个问题
在中国几乎是一个不容讨论、不容许碰的问题,没有媒体敢谈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直接触及到了中国现在这个执政党,涉及到对这个执政
集团的良知、良心,还有他们道德标准的评价。这个党天天说它代表全
中国的利益,代表人民的利益,但这场改革的社会政策的实质表明,其
实它代表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是利用这场改革获取精英集
团的利益最大化。

这个事实让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从社会公正的角
度来讲,这场改革正在从八十年代前半期那种相对公正的状态,走向一
个越来越没有社会公正或者背离社会公正的方向,也就是说改革越走越
偏了,所以才産生了前面讲的社会两极分化和“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
。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一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改变。
精英集团把所有的权力都控制在自己手里,把所有可以用来捞钱的机会
也掌握在自己手里。

早在四年前,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平写过一篇文章,后来改编成一本书,
书里有个很重要的观点,他指出中国的精英集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子。
也就是说,你如果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你就有机会继续瓜分经济发展
中産生的种种机会和利益;如果你还没能进去,这个门对你基本上已经
关上了。所以他把这一现象称为菁英集团的封闭性。很多人以为,上了
大学、受了好的教育,以后就有机会一步一步沿着社会阶梯往上升,这
是任何正常国家的通例,但这个通例在中国已经不适用了。如果你不是
菁英集团的成员以及他们的子女,你再怎么样努力,受过再好的教育,
也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圈子去。你不进这个圈子,你就无法分享这个圈子
里垄断的资源和权力,就无法通过他们这种特殊的夺取公共财富和他人
财富的方法来快速致富。

今天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出路越来越窄,2002年,大学毕业
生毕业后六到八个月内能找到工作的大概是70%左右,有30%找不到工作
,他们基本上第二年再也没法找到工作了,因为第二年有更多新出炉的
毕业生。以后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比例都在上升,2005年已经上升到
60%了,于是XX部下了一条禁令:高校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从此成为国
家机密,不许公布;任何媒体不得报导。在很多地方,本科毕业生即便
能找到一个就业机会,工资水平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在中部省份已
经降到1000块左右,在西部省份像陕西有的地方已经降到800块,和东
部地区的农民工工资差不多。在中国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零
工资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非常着急,于是降格以求
,向老板提出来,我不要工资,替你白干。这个情况在全世界恐怕是独
一无二的。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么快,居然就吸纳不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
业生?名牌工科院校毕业的,受过良好工程教育,本来应该是中国这个
发展国家最需要的搞技术研发的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在中国现在也找不
到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本身处于扭曲畸型的状态。
所谓的畸形,就是说,为了维持高增长的需要、为了维护高增长的形象
,政府创造了一系列支撑高增长的机会,但经济增长并未改善多数民衆
的生活状况,也未增加很多就业机会,同时还严重污染环境。所以对这
样的经济增长应该怎么看,是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在过去十几年中,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因为一系列改革措施而
萎缩了,很多家庭不敢买更多的消费品,不敢改善生活。这导致国内的
消费品市场长期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很多面对消费品市场的企业没有
办法在国内销售更多的産品。尽管经济快速增长,但用国内的话讲,消
费品市场一直处于“萧条”状态。在美国,如果消费品市场萧条,经济
一定会萧条,因为美国经济的70-80%靠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但在中国
则不同,中国政府可以动用公共财力,哪怕消费品市场再萧条,政府照
样可以营造出一个高增长的经济。这主要靠三个方法:第一是大量吸引
外资,不计条件的吸引外资,减税、允许外资在中国排放污染、允许外
资雇用的工人每天超时工作,把工资降到最低,把劳动保护条件降到最
差;同时藉外资的手占领全世界的市场,消费品在中国销不动,就把它
销到国外去,占领全世界的市场,用这种办法来维持中国的增长。第二
是大量兴办公共工程,包括桥梁、高速公路、市政府大楼、城市广场,
还有体育设施场馆等等,凡能改善市容市貌和基础设施的,都大量兴建
动工,用的全是公款,这在短期内既带来经济增长,还造成对水泥钢筋
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带来对民工的需要,当然也增加了基础设施,体现
了当地官员的政绩。但由于整个经济对消费品的需求不足,这些公共设
施建起来以后无法充分发挥效用,慢慢的就变成了浪费。第三是大量推
动房地産开发,通过房地産开发来拉动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同时销售大
量高价商品房。这三个做法有一个好处,对旅游者和外商産生积极正面
的效应。这些外商和旅游者到中国去一看,感觉中国变化真大!任何国
家的市政府如果每年都花巨额投资改善市容,都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但
在民主社会,选民和纳税人不会允许政府糟蹋浪费,在中国,这样糟蹋
浪费却被视为政绩、成功、发展。当然外商不懂其中的差别,会以为中
国真的有钱了,觉得中国有希望,于是有更多外资到中国去。

        但是,这三种方法对中国长期的增长未必都是正面的效应。现
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三个支柱都遇到麻烦了。首先,外商的投资高
峰已经结束。其次,公共工程建设也已过了高峰期,该盖的都盖完了,
没有哪个市政府有理由年年盖大型新办公大楼,高速公路该修的也修完
了,所以用公共工程推动经济增长这个手段用得差不多了。第三,房地
産业现在已成为一个新的泡沫,大量豪华住宅闲置,卖不出去。这些闲
置住宅本身成了一个威胁中国经济稳定的定时炸弹。因为开发这些房子
的房地産公司基本上都是空手起家的,像上海的周正毅,全靠从国有银
行借钱,圈了地以后盖了房子再高价卖出去;如果这些房子卖不掉,从
银行贷的款可能就成为坏帐。中国政府最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试图
全力以赴地控制房地産市场的盲目扩张,原因就是害怕这个房地産泡沫
要爆炸,这些房地産商的贷款一旦变成坏帐,整个银行的坏帐急遽上升
,中央银行就随时可能面临新的潜在金融危机。

        所以,在中国表面高速增长的背后,不仅存在一个不公正的社
会政策,而且存在一系列经济层面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中国今
后想继续保持以前那样的高增长越来越困难。所以从前年开始,温家宝
很聪明的换了一个口号。很多人没有注意中国这个口号话语里的内在含
义。他的说法是“要注重科学的发展观”,也就是说,过去的发展观不
够科学,朱榕基时代那些推动高增长的手段,如大量兴建公共工程、营
造房地産泡沫、还有盲目吸引外资等,用温家宝的话讲都是不够科学的
,是不太好的发展观。实际上也就是说,自己在否定朱榕基时代的政策
。当然,这种用官场套话包装起来的话语,西方的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和
记者很难准确的解读。所谓科学的发展观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今后我
们可能不会再那么高增长了,或者说我这届政府不打算费那个劲儿去维
持那未必是好事的高增长。从这个话里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自己也在重
新认识所谓的高增长对政府本身以及对中国是好事还是不太好的事。
作者: 无敌大杏    时间: 2010-5-16 19:36

中国就这样了,我相信人种论。参见意大利南北差距,都一个制度,人不一样,差距也大。

中国人就逆来顺受,血汗工厂的工资,放到印度去根本开不起来厂子,那的人宁肯当乞丐也不会在中国工厂受那份活罪。

生在中国,没能耐自认倒霉吧。
作者: joqoko    时间: 2010-5-17 00:10

中国就这样了,我相信人种论。参见意大利南北差距,都一个制度,人不一样,差距也大。

中国人就逆来顺受,血汗工厂的工资,放到印度去根本开不起来厂子,那的人宁肯当乞丐也不会在中国工厂受那份活罪。

生在中 ...
无敌大杏 发表于 2010-5-16 20:36

中国人特别能忍。说的好听就是勤劳俭朴。
作者: 无敌大杏    时间: 2010-5-17 08:10

最近又有媒体发出声音:中国一胎制导致劳动力缺乏,竞争不过越难。2胎抬上议程。

其实哪里是劳动力不够?中国13亿人,就算多3倍规模的工厂,只要压榨不太过分,劳动力也绰绰有余。

我想是中国既得利益阶级认为应该做贱中国人,这样才能让人口“充分富余”,人们把吃饭生存权当成时尚追求,血汗工厂模式才能维持下去。他们才能从中得利。

中国统治阶级把人民只不过当成一种工具,所以才会对食品问题置之不理,因为如果大家都能喝真的牛奶(比如日本学生奶),吃真的油,吃上无公害的蔬菜,那样不但中国资源负担不起(因为土地要圈起来卖,什么保护农业耕地啊,都是放屁,我就知道很多农地圈起来10多年愣是什么也不建),更会导致世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连锁反应,中国那些人均收入购买安全食品应该负担不起。最重导致血汗工厂关闭。

民工,血汗工厂包身工,甚至很多学生,都吃过陈化粮,菜呢,即便是激素/瘦肉精养大的猪肉,也并不多,基本就是地沟油炒烂菜叶+水淀粉勾芡,乱起八糟好像很大一堆东西。人们稀里糊涂就吃了一餐。说中国吃得好,好在哪里?

以前还纳闷德国大学食堂就一盘饭菜,看着很少,不过吃完后还基本就吃饱了,感觉挺神奇的,想想原来是视觉问题,那一块肉如果切碎+菜叶+水淀粉,也能炒出一堆。试问中国学生餐每餐有100g肉吗?我想是没有。
作者: 楼上没有牛了    时间: 2010-5-17 09:56

几千年里的农民起义还少吗
作者: mopper    时间: 2010-5-18 12:22

有一群猪,它们自己买饲料,将自己喂肥,然后自己买屠刀(当然是实名啦)、雇屠夫将自己杀了卖肉,钱最后归屠夫。有人说这很像某国国民。(zz)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