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ZZ~“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打印本页]
作者:
joqoko
时间:
2010-5-9 20:10
标题:
ZZ~“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惊世骇俗之言,出自《庄子·胠箧》。字面意思很明白:圣
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如此说来,“圣人”简直就是“大盗”的同义词了。
《胠箧》开篇,庄子用了个比喻,说明圣人实际上是在帮大盗的忙。庄子说,为了保
证箱子的安全,就对箱子进行加固、上锁。加固、上锁,这相当于大家所说的“智”。但
大盗来了,连箱子也扛走了。这智有什么用呢?那些所谓圣人,就好像为大盗看守箱子的
,其实是与大盗一伙的。
于是就有许多人读不明白。下面我借题发挥一下,谈谈为什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先说何谓“圣人”。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古时有句
话,道是:“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为世作则”一句音近“
为世作贼”,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个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给朱元璋的贺
表中就写下了这句话,结果惹得朱皇帝大怒,说:“则字音近贼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
的脑袋。
儒家学说引导人们成“圣”,孔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成“圣”的人,所以被儒生们尊为
“圣人”,唐太宗封之为“先圣”,宋真宗封之为“至圣”,意思是圣人的顶峰。既然“
圣人”称号在孔子这里封了顶,那么,以后出现的形形色色“圣人”的称号就不能超过孔
子,所以孟子只能做“亚圣”,颜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
秦汉之后,皇帝也被称为圣人。君不见那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里,大臣们称皇帝不是一口
一个“圣上”吗?
那么,为世间立下准则、成为人类楷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啊,庄子怎么说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呢?
二
世间所有的哲学,其实都是研究人性的学问。
那么,人之本性是怎样的呢?
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有个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人生于世,只要思维正常,都在谋求
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之常情。正因这个理论,所以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激发人的生产
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人性的这一特点,
所以有句古语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
制的激励,如果没有人们追逐利益的深层动力,就不会有当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繁荣发达的经济成就和物质文明。这也可以解释,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
在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时期农民却吃不饱饭、城里人必须用粮票限量购粮的原因。
而“圣人”们的理论——或者说“圣人理论”,也有个前提:人性本善!由性本善,
可推导出人的本性都有“圣人”基因,也即佛家所说的“世间众生悉有佛性”。这么一来
,人们无论是制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政策,都有个前提: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人人皆
可为圣人”。“人之初,性本善。”这话比“人性本私”要漂亮得多、动听得多,也更能
得到理想主义者的认可。于是,人们在此漂亮话的引导下一次次地进入误区、栽进陷阱而
不自知。
由于漠视人自私的本性,所以由此为基点的政策无不反人性而为。南宋的道学先生朱
熹号召大家“灭人欲,存天理”,但他自己就做不到。据检举他的某大臣说,“朱圣人”
娶了两个尼姑做了小妾,还与儿媳妇不清不白,朱圣人吓得赶紧上疏向皇帝作检讨。朱圣
人为了让男人们不受女色诱惑,有两项可以申请诺贝尔奖的伟大发明,一是“朱文公兜”
,二是“朱文公帘”。所谓“朱文公兜”,就是要求妇女出门时不准暴露身体的任何部位
,连头也不能露,要用一块布将头包起来,仅在眼睛处留两个小孔。这有点像当年阿富汗
塔利班政权对阿富汗妇女的要求,也不知塔利班向朱文公的后人支付专利费没有。如果哪
个妇女出门,用黑布包头的话,就有些像恐怖分子了。所谓“朱文公帘”,要求妇女在其
房间外面要挂上竹帘子,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不能走出帘
子,更不能随便向外看。后世的皇后、太后要替幼年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也不得不遵守
朱圣人定下的规则,必须藏到帘子后面,谓之“垂帘听政”。
而假道学们倡导的虚伪道德和礼教,并没有使中国变成“净土”。宋明理学家努力的
结果,往往是“灭他人之人欲,存自己之天理”。妻妾成群,荒淫无道,当首推那些衮衮
诸公!到了明末,中国自上而下更是色情淫秽泛滥,从流传下来的大量色情小说即可见一
斑。
现实最能说明问题。无情的现实总是一次次地搧着“圣人”们的耳光!
为什么“圣人”们播下了“龙种”,却总是收获“跳蚤”?
三
道理很明显。“圣人”们没有洞察人性、正视人性。所以,“圣人”的道德说教,圣
人们树立的榜样典型,都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东西,怎么会被凡人所接受呢?
就拿经济方面来说,如果正视、承认人性本私,那么,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就不
能搞建立在“人人都可为圣人”基础上的公有制。搞“人民公社”,宣传“大公无私”,
结果公社社员人人出工不出力,欺上瞒下,到头来是有地不打粮食,食品紧缺自在情理之
中。就是不搞大跃进、公共食堂,粮食紧缺也是必然的。我们刚刚告别“粮票时代”,相
信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都有切肤之痛。
在政治制度设计方面亦然。西方人相信人性本恶,认为人都有“原罪”,也有“本罪
”,所以对权力极为警惕。他们在设计政治制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制约权力。而
中国人相信世间有圣人,而且每个人都有圣人基因,所以总有割不断的“明君”“清官”
情结。看前段时间电视屏幕上的古装剧,雍正、康熙、乾隆、汉武帝、朱元璋等皇帝们简
直都是些公正无私、英明睿智、廉洁勤政、爱民如子的“圣人”。《康熙大帝》主题歌一
句“我真想再活五百年”,不知唱出了多少土皇帝和良民的心声!
我们两千年来的帝制,在设计政治制度方面,从来没有想过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我们总希望治国者是“明君”,是“清官”,从来没在体制方面做点事情。“圣人”总是
相信用道德说教可以教育老百姓,总是相信用道德说教可以感召当权者,我们就这样实践
了两千年,结果早已不言而喻——道德说教既不能教育老百姓,更不能感召当权者,可就
是还有人看不明白!
四
下面说说“圣人”的可恶之处。
“圣人”之可恶,主要在于其漠视人性、自欺欺人。
“圣人”们其实与凡人一样,也有功利思想,也得吃喝玩乐,也要娶妻生子,也得置
办家业。但他们却动不动就以“圣人”自居,自命清高,大言炎炎。他们宣传的典型,也
大都是反人性的,什么为了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我认为真实原因,不是因为大
禹夫妻感情不合,就是因为尧杀了禹的父亲、大禹为了表示与父亲母亲划清界线而故作姿
态!类似的宣教,骗谁呢?
幻想用虚伪的说教就可以教育人民、治理国家,想法不错,但不现实。在政治制度设
计方面,寄希望于圣人、明君、英雄,实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我们两千年来没有产生民
主制度,就是明证。
在经济体制方面,“圣人”得势后总爱搞乌托邦式的试验,幻想大家都大公无私、能
够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如同与风车大战的唐吉诃德,败了
还不知自己怎么败的。我相信世间有觉悟很高的人,也许有传说中的“圣人”,但这只是
人类社会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面对的俗世,绝大多数是凡人,是本性自私的标
准的社会人。研究社会,当以社会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能将特例(比如三条腿的鸡)作
为普遍现象。否则,一定会陷入误区。
“圣人”汲汲以求的,是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来驯化人民,这也无可
厚非。而其致命的错误,是只对老百姓进行束缚,却对极权毫无办法。于是,中国社会总
是一人雄起而万众雌伏,统治者十之八九都是昏君暴君、窃国大盗,而民众只有作为“草
民”供统治者欺压、盘剥、奴役、杀戮的资格。
西方人相信“人性本恶”,但我不同意“人性本恶”的说法!难道我们生来就是恶人
、就是坏蛋?当然不是!人都有私欲,但私欲不是恶。只有当某个人因私欲膨胀损害别人
的利益并进而损害社会公义的时候,其“私”才会变为“恶”。什么时候一个人会因私欲
膨胀损害别人的利益呢?最大的可能,是当他掌握了不受制约的权力的时候!因为只有掌
握了不受制约的权力,他才有能力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所以,防止人的本性变恶、维护社会公正的真谛,在于对权力进行限制。
所以,有人说,“宪法”,其实是“限法”,是限制权力的大法;“宪政”,也可写
作“限政”。而中国的“圣人”恰恰搞反了,他们的道德说教,限制的是百姓,而不是极
权。
所以,庄子愤怒地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所以,鲁迅读中国历史,终于读出了两个字:“吃人!”
五
北宋学者张载(号横渠)有名言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令人读后豪情万丈、血脉贲张。既然是为“往圣”继绝学,那么,这段话
也可以视为对“今圣”的要求,或者说是对“今圣”的定义。有这样的理想,够远大的了
!但这个理想有个致命伤,那就是,这个理想是典型的大言炎炎。说出一个远大理想容易
,难的是找到实现这一理想的正确道路。而且,这一理想注定没人做得到,因为其潜台词
是唯我独尊,自己是救世主,别人都是等待他来拯救的迷途羔羊。这个理想仍视他人为愚
昧无知的“草民”,念兹在兹地想“为民做主”,而不是“由民作主”。抱有如此理念的
“圣人”,这种理念培育出来的“英雄”,动不动就要为天下苍生包揽一切、代表一切,
不成为独裁暴君、窃国大盗才怪!
行文至此,还得提提毛泽东与黄炎培那个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在谈到历代专制
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啊!也就是说,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才能开出“万世太平”。
而“横渠四句”表述出的“圣人史观”,与“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政治格格不入。严酷
的现实往往是,当“圣人”掌握了极权之时,也就十之八九完成了从“圣人”到“大盗”
的嬗变。
综上所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名言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呢?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