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德国——最大的留学垃圾场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8-3 15:36     标题: 德国——最大的留学垃圾场

德国——最大的留学垃圾场


最早报道“留学垃圾”问题的陈铁源通过在德国数月的实地调查采访,历时一年多时间首次在媒体上全景披露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留学真相”。请看来至〈青年时讯〉的报道:

  苟活在德国的中国“难民学生”

  科隆语言学院的中国学生状况已经令人心痛。然而, 2002年6月2日,借助科隆语言学院一位来自北京的张姓同学的热心帮助,笔者来到德国科隆卫星城的福雷深(音译,德文原名是“Frenchen”)。在这个地方,笔者看到的中国学生的状况比科隆语言学院的还要糟糕,准确说是“非常糟糕”、“惨不忍睹”。

  如果说,科隆语言学院的学生比正式难民的生活要好一些的话,那么,福雷深这里的中国学生的状况简直连难民都不如。

  笔者大约是上午10时赶到福雷深一个小胡同口的一座三层小楼,从外面看,屋子很一般,很旧,倒是看不出很破败。房子归一个“德国校长”所有。

  由张姓同学敲门,断断续续敲了大约30分钟,终于有一个睡眼惺忪的男子把门开了个门缝。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霉味儿。屋里绝大多数人都在睡觉,还没有起床。在一位名叫章豪(化名)的男同学的号召下,男女生都纷纷起床,但都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可是,一旦都起床了,屋里就显得非常拥挤。

  至于为什么他们迟迟不开门,经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他们自己有规定,一般不会轻易让外人进来,担心警察来找他们的麻烦;第二,他们昨天晚上喝酒睡得很晚。还有一点的,有的同学不仅呆在德国是非法的,就连呆在这个楼里也是不被容许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一楼主要是一个客厅,大约有15平方米,还有厨房和卫生间,但都是脏兮兮的。厨房里的垃圾好像有很长时间没有倒了,反正一个垃圾桶堆得满满的。过道成为他们的饭厅,饭桌与几个大垃圾桶之间仅能放下一条凳子。屋里到处都是啤酒瓶,桌上、凳子上、地上。桌面黑乎乎的,油渍、饭粒等清晰可见。

  二楼和三楼都是学生们居住的地方。每一间房子都放满了单人床,室内剩余空间很小,再也放不下一张单人床,有的房间则放了小茶几或简易衣柜之类的物件。男生与女生之间,仅用一张床单隔开。衣服、鞋子、手提电脑、零食、坛坛罐罐的,满地都是。

  在这个容纳一个德国家庭的房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住过40个中国人。现在,这些中国人每人要为每个床位每月支付225欧元。他们每人大约花费了9000欧元不等的外汇从国内来到德国东部一个叫哈勒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一家中介公司给办过来的。他们一共有76人,分两批来到这里的,多数来自北京、江苏和河南。

  章豪看上去是一个很精明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哥哥一同来到了德国。他说,他们是从东部德国来到这里的,他们在东部德国一个私人语言学校里吃尽了苦头。比如,临走的时候,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之后才放行,德国人对一个房间的检查清点时间就超过40分钟。如果发现物件有损毁,他们必须支付8至12倍的赔偿。学校不跟学生讲道理。

  一个留学生说,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随着中国学生的表现而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失望。而这些留学生打着的旗号是“留学”,花着高昂的学费,却过着难民般的生活。

  根据章豪的描述,他们在东部德国的境况确实比“科隆语言学院”的还要糟糕。他们为什么要从哈勒流浪到科隆?对于这些中国孩子来说,他们离开那里有很现实的原因。第一,那个私人学校与这些学生理想的学校之间差别非常大。第二,这些学生的签证都到期了,面临延长签证的问题。笔者见到他们时,他们的签证已经到期。更主要的问题是,他们的签证里有“猫儿腻”。

  他们来到科隆是因为这栋房子的主人“德国校长”许诺能给他们延长签证,并能找到更好的学校,前提是,这些学生得付钱,得住在校长的房子里。这样,“德国校长”既能够从他们身上赚钱,而且自己的房子还高价租了出去。更主要的是,“德国校长”对中国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对这些孩子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当然硬办法居多。校长抓住了这些中国学生的把柄,因为他们签证过期就是非法滞留,只要校长不高兴,简单打个报警电话,这些学生就会麻烦不断,甚至很快被驱逐出境。

  而且,校长抓住了这些人的基本情况:第一,他知道这些人家里有钱,没有钱也能想办法弄到钱;第二,他知道这些人把签证看得比学校要重要的多;第三,他知道这些人对德国的法律等都不了解;第四,他知道他们当时处于最困难的时候。

  章豪说,他们抵达科隆以后,就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一般白天不出门,担心碰到警察检查他们的护照和签证。万不得已必须出门买东西时,都是快去快回,而且还特别小心地绕过这栋房子附近的警察局。一旦被警察发现问题,他们很可能被驱逐出境,遣送回国。笔者在采访德国内政部官员时,他们一直回避“驱逐”一词,只是说将他们“送返”回中国。

  他们在德国前途到底如何?他们只是说,他们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希望德国人能够把他们的签证给延续下来,然后再找一个学校。当然,这又得花一大笔钱。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均每个人在德国都已经花费差不多20万元人民币,他们的家长也意识到他们在德国留学其实是一个无底洞。

  这哪里是留学?一个家境并不差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在德国沦落为难民?

  笔者在科隆曾采访到一名专门从事中国学生到德国的专业人士李先生。李先生在德国一家媒体工作,工作之余也顺便为中国学生牵线搭桥,但都限于官方的合作项目,他所做的事情也是留学中介,但他是一个个体户。他说,即使是政府的合作项目,其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培训结束之后就回国,但是,有不少中国学生心存侥幸,想方设法留在德国。可是,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往往又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

  前科隆语言学院负责人的最后陈词

  合伙人之间因为留学产生商业纠纷,中介公司因为留学丧失商业道德。如果仅从商业角度看,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为了“留学”,学校、中介公司(包括留学生自己)坑害的则是一代中国青年的前途。

  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但不能因为留学而成就一生的理想,相反,他们沦为“留学垃圾”。

  2003年6月15日,笔者收到了当年科隆语言学院的一位中国负责人老毕的回复函。老毕在信中表示,自己在2002年10月份,所有学生离开科隆后,已不再搞留学业务,并且停止了与德国人的合作。不过据悉,科隆语言学院的德语教学仍在运行。

  谈到学生的去向,老毕说,“曾在此学习的中国学生,只有少部分有国内大学学历的进入了德国高等学校深造。多数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虽然有的离开科隆后曾到莱比锡等地参加了大学预科班,但听说最终还是因为学历过低,无法取得德国驻华使馆APS认证而难以进入大学就读。有些人读完一年德语后直接回国,或改赴新西兰等英语语言国家留学。个别人与德国人结婚后永久居留下来。

  “其中只有10来个学生被德国两所公立职业专科学校录取,现已学习一年专业课,明年毕业后可以拿到德国国家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可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或继续申请FH大学。”

  老毕补充说,部分中国学生因没有任何升学的机会,便偷偷地“黑”下来,有在中餐馆打黑工的,也有潜逃到希腊、西班牙等国等待当地难民“大赦”机会,以便合法居留等等。

  至于中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老毕认识的一位德国ESSEN大学退休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学生缺少同情心,自私、偏激、过分强调自身权益,却又缺乏法制观念,极易被人利用。

  总之,老毕两年来的亲身经历让他深切感到中国的教育形式对众多的青年学生来说可谓选择性太小,以致许多学生及其家长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把人生一个重要的赌注押在了出国留学这条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华山之路”,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尤其残酷。


  德国留学垃圾全制作

  第一步, 买方市场:一些本不该或根本没有资格去德国留学的人,因为他们家还有一些钱,他们想到了去德国。不管钱的来路如何,留学的买方市场就这样形成了。还有些人是冲着占德国便宜的想法去的,认为在德国上大学不要钱,现在先吐血是寄希望于将来。因此,很多很有潜力的“留学垃圾”自然会被吸纳进来。

  第二步,一级卖方市场:有人想花钱出国,自然就有市场,自然就有人想办法把钱从那些孩子或孩子家长身上掏出来,中介人或中介公司应运而生。当然,他们也会提供一定的服务,至少能让他们跨出国门,留学的买方市场也就产生了。国内中介把学校说的天花乱坠,而且信誓旦旦。笔者所采访到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中介公司恨之入骨,但这里也有市场规律的作用,仅仅痛恨中介是不全面的。

  第三步,二级卖方市场:几乎所有的中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限于国内的,但是,对于国外的情况,他们或许知道不多,或许明知有问题但不向学生明示,为的是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中介必须有求于学生。在一级卖方市场上,卖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其实买方也处于被动的、被骗的地位。在中介看来,只要把留学生送出去,交给德国中介或德国学校后,其一级卖方市场的使命就完成,而且把未来的问题和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么,二级市场也就堂而皇之地出现。这个二级市场就是与国内中介“联袂主演”的国外中介或学校。

  第四步,超级控方市场:中介把学生交给德方之后,就形成了由卖方控制的买卖关系新阶段。通过中介到德国留学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由德国的学校或德国中介通过控制签证而控制学生,而二级卖方市场上,卖方明显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对国外几乎一无所知的学生当然是弱势群体,他们只能任凭德方操控,有良知的,还跟学生讲道理;没道德的,就对学生采取蛮横手段,对于品行不佳的学生,德国人更是有办法对付。一旦学生与校方关系不协调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识别德国野鸡学校

  把一个“职业学校”翻译成“学院”,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害人太深了。可是,据笔者最近了解,许多中国的中介机构并没有接受这种教训,这种“翻译错误”之游戏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最近发生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所不莱梅港的“大学”在中国和德国大招其生。由于他们招生的对像直接是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学费又不是很高,并获得了当地移民局的支持,短时间内,就至少有200多名学生报名。在德国,有许多由于DSH语言考试或预科学校种种门槛一时难以跨过的中国年轻人,也为其所动,支付了几千马克(1欧元约合2马克),到那个“大学”去了。

  这个学校的德文名称叫“International College Bremer?haven”,网址是:www.icb-bre?merhaven.de。在中国的所有宣传材料上都用黑体大字写着其中文名称是“不莱梅港国际大学”,定位成“一所私立的国际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是“拥有高中文凭,年龄不超过30岁者”。所谓“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Fachhochschule的中国正式译名,一般中国学生都称之为“高专”。

  可是,打开这个学校自己的网站,在其英文版的“重要信息”一栏中,明确地写着,“本国际学校既不是大学也不是高专”。这段话在德文版的“国际学校”一栏中是这样写的:“本学校不是公立的大学或高专,而是一个私立的继续教育机构。”而且,网站里在德文和英文里都用全部大写特别强调了“不是”这两个词。

  在这个网站德文版的“In?ternationalCollege”这一栏的最底下,还写着这么一段话:“国际学校的毕业考试并不能使您获得进入德国某个大学或高专学习的资格”。

  很清楚,这个学校不仅不是高等院校,而且学生在那儿毕业后也没有资格进入德国高等院校!

  “继续教育”是德国介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间的一层。“继续教育”分为两种。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既有属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也有属于“继续教育”范围的,比如所谓的职业专科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不仅得到一种职称,而且能获得上德国高专的资格。

  另一种“继续教育”就是不莱梅港那种,在一个学校里可以学到知识,但不能够进一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深造。这种学校在德国有90多家,这是一种未经国家认可的、不属于高等教育范围的学校。也就是所谓的“野鸡”大学。

  最近在德国留学市场上出现的“翻译错误”又岂是独此一家?国内有一个关于德国汉诺威附近的“柏林都学院集团”的留学项目也在广为宣传。笔者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柏林都学院”的德文名称。幸亏有关宣传材料中有些词是有德文为证的。比如,毕业文凭是“通过国家考核的计算机助理”,对照一下德文,就清楚了,这个“柏林都学院”实质上是一个私立的职业学校,而绝不是“学院”。

  国内还有一个项目叫“欧洲学院组织沃尔姆斯分院及弗兰肯塔分院”。欧洲学院其实应该翻译成“欧洲学校”,在德国几乎每个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以语言教育为主,兼搞一些职业培训。而沃尔姆斯“分院”和弗兰肯塔“分院”,经考证,同样是私立职业学校的性质。

  还有一个叫慕尼黑伯尼迪克国际学院的。据考证,德文应该叫Benedict,同样根本就不是什么学院。

  把“学校”翻译成“学院”,这绝不是一个笔误,很清楚,这是一种欺骗行为。

  对外语欠缺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怎样判断一种宣传是否是真实的呢?怎样确定某个学校确实是理想的港湾呢?在此提供几点建议:

  你可以到德国官方网站,比如德国联邦科研部委托“德国之声”(德国官方媒体)新开通的www.campus-germany.de去查询(有中文版)。德国所有国家认可的公立和私立大学、高专都列在了这个网站里。遗漏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你最好看看有关学校的网站,必须要认识几个词,比如“高专”、“大学”是怎么写的。如果有关学校自称是高专或大学,那么应该问题不大,德国学校一般不敢瞎说。还有,私立的高专也并非都是国家认可的。这点最好也要问清楚。

  你要看清楚,一家称为高等院校的德国学校,最终提供的是什么学位,德国国家认可的学位有大学的硕士、文科硕士,高专硕士,相当于高专硕士的英美式学士和英美式硕士,医学和法学有国家考试这种学位,艺术院校的学位有其他说法,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如果你进入的是职业学校,一定要事先问清楚,读完后是否能够直接获得上高专或大学的资格。像巴伐利亚那个宾馆学校提供的学制,就还差一层,也就是说,那里毕业了后,还必须再上某个职业学校的高级班,才有资格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如果是预科学校,一定要事先得到某个大学的入学(预留位)通知书。也许有人会保证你,现在没有大学收你,但这家预科学校毕业后,能帮你找到一个大学。那你可别轻信。所有公立的预科学校,都必须先有了某个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然后通过考试才能进去。私立的预科学校,有的只是自称的,少量是国家批准的。如果在进去之前没有初步落实“下家”,恐怕就难说了。真到了你毕业的时候,这个学校的说法可能就不一样了。
作者: joqoko    时间: 2009-8-3 15:56

斑竹威武
作者: Gaia    时间: 2009-8-3 16:08

看到"2002年","马克"等字眼时, 就知道这文章已经过时了.
作者: 近月    时间: 2009-8-3 16:51

惊动了老大
作者: yinShawn    时间: 2009-8-3 17:04

总版主 不知道论坛可不可以取消论坛匿名设置呢 你匿来我匿去好晕头啊
斑竹也可以私下和伊发消息的 这UdK Berlin 是个正规的学校
不知道楼主哪根经被触动了 想自贬在垃圾场里还要把别人也带进去么
亚琛的兄弟姐妹不会容忍你的 哦忘了你可能学艺术的吧 垃圾场行为艺术呢
作者: 湖蓝    时间: 2009-8-3 17:40

LZ终于找到自身的价值了!可喜可贺!
作者: SVENSKA    时间: 2009-8-3 19:13

没想到天下这么黑
作者: ZugSpitze0907    时间: 2009-8-3 20:31

触目惊心!!
作者: dreamsuper_ma    时间: 2009-8-3 22:29

2002年6月2日
作者: 真精不怕火恋    时间: 2009-8-4 00:39

本帖最后由 真精不怕火恋 于 2009-8-4 14:40 编辑

lz...
这都能找出来
强!!!
作者: 真精不怕火恋    时间: 2009-8-4 00:42

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我们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
happylucky126 发表于 2009-8-3 22:37

Was?!
作者: hettyw    时间: 2009-8-4 00:54

原来总版可以看到被匿的名呀……
作者: hettyw    时间: 2009-8-4 01:10

这楼真热闹,大家都回帖得太鸡冻了。是因为转贴年代久远,还是因为内容的原因呢?蛋定蛋定,哈哈哈。

不过楼主转的文章虽然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道理。
德国骗子的确不少,有只想抢钱的德国人,也有利用某些国人崇洋媚外心理的华裔。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8-4 01:26

只要校长不高兴,简单打个报警电话,这些学生就会麻烦不断,甚至很快被驱逐出境。

德国人做不好啥建设性的东西,最擅长的就是找碴,还真没错。
作者: O9BT6    时间: 2009-8-4 10:51

这个帖子说的东西到现在都还有,学校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学生确实是很糟糕的,比帖子里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 Darkpriest    时间: 2009-8-4 11:24

nb
作者: 真精不怕火恋    时间: 2009-8-4 13:41

这个帖子说的东西到现在都还有,学校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学生确实是很糟糕的,比帖子里的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
O9BT6 发表于 2009-8-4 11:51


真的?!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