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动物趣闻]
猫头鹰:神奇而有益的动物需要人类保护(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8-12 15:43
标题:
猫头鹰:神奇而有益的动物需要人类保护(图)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穴居猫头鹰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8-12 15:45
猫头鹰雏鸟
一群穴居猫头鹰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8-12 15:47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8-12 15:51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又叫鸮,因为它们的眼睛又圆又大,很像猫的眼睛,所以被俗称为猫头鹰。猫头鹰属于鸮形目夜行性猛禽,共有18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独特的羽毛设计使夜行猫头鹰成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飞行鸟,对于它们的猎物来说有时甚至是无声的。它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超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头。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种类,它们的听力十分的敏锐,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出的声音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夜间和黄昏活动,主食鼠类,有时也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
许多猫头鹰是捕鼠能手。苏联鸟类学家曾做过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而一只老鼠一个夏天要糟踏粮食1千克左右。以此推算,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可替人类保护1吨粮食,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那么,猫头鹰是怎样捕鼠的呢?
鸟类学家们很早就研究猫头鹰如何捕鼠的问题。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应该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但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
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对猫头鹰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一些鸟类学家把仓鸮(猫头鹰的一种)放在全黑的房间里,用红外摄影设备观察仓鸮的捕鼠活动。实验做得非常巧妙。室内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纸条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实验开始时,鸟类学家把一只老鼠放人实验室,开始录像。从录像上发现,只要老鼠一踏响地面的碎纸,仓鸮就能快速、准确地抓获它。
鸟类学家们从进一步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可以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但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党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前面说的仓鸮只是猫头鹰的一种。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它就是草鸮。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
我国另一种常见的猫头鹰是长耳鸮。它们明显的特点是耳羽非常长,约有3厘米左右。这种猫头鹰是典型的以捕鼠为生的种类。猫头鹰有一种奇特的习性,它们把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都从嘴里吐出来,因吐出来的东西是成团的,所以科学家称它为食团,鸟类学家分析了1000个长耳鸮的食团后发现,长耳鸮的食物中97%是鼠类。在繁殖季节里,长耳鸮在幼雏没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贮存起来。有人说长耳鸮嗜鼠成性,这是因为它们见鼠必杀,尽管有时它们杀死鼠后并不食用。由此看来,长耳鸮是一种极有用的益鸟。
雪鸮是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一种猫头鹰,它们也是捕鼠行家。雪鸮的主要食物是旅鼠。有趣的是,雪鸮产蛋的多少跟旅鼠的多少密切相关:旅鼠多的年份,它们产蛋也多。在旅鼠极其丰富的年份里,雪鸮的产蛋量要比平常多2倍(有时能产13枚);反之,在旅鼠缺乏的年份,雪鸮就减少产蛋量,有时甚至根本不产蛋。因此有人风趣他说,雪鸮生儿育女的多少要看它“胃口”的好坏。值得一提的是,雪绸跟其他猫头鹰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它们惯于白天捕食。
鹰鸮跟雪鸮有相似的繁殖习性,它们也是随着主要食物的多少来调整每年的产卵量。从外表看,鹰鸮更像鹰。它们的脸盘很小,眼也不像其他猫头鹰那样向前集中,而且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均能活动、捕食。但研究表明,它们是地道的猫头鹰,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鹰鸮。鹰鸮跟其他猫头鹰一样,也吐出含兽毛、鸟羽、骨胳等的食团。有人还看到过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只鹰鸮吞食了一条松鸮腿,但松鸮腿太长,这只鹰鸮不能把腿全部吞进去。结果,鹰鸮就让松鸮脚留在口外,待松鸮腿上的肌肉被消化掉以后,它又将脚连同未消化的腿骨吐了出来。
红角鸮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小型猫头鹰,它们的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比鹌鹑大不了多少。红角鸮就是传说中王刚美丽的妻子的化身。每年春夏,在山野丛林中,它那哀怨的叫声随夜风吹来给人一种凄凉感觉。红角鸮头上生育两簇直立的耳羽,看上去像两只小角,红角鸮也因而得名。红角鸮全身羽毛呈红褐色,胸、腹部发白,脚和嘴都是淡灰色。它们以毛羽等垫巢,卵是圆圆的,颜色纯白,看去很像
乒乓球
。红角鸮身体小,所以不太善于捕鼠,而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包括大量的蝗虫、蛾类、甲虫和蝉。因而红角鸮也是非常有益的鸟。
最大的猫头鹰是雕鸮。这种猫头鹰体长近1米,体态魁梧。过去,雕鸮经常被人捕获并拿到鸟市上去卖。在野生环境中,雕鸮除了捕食鼠类外,也能捕杀蛇类,而且凶猛程度不亚于鹰、雕。这种凶猛的猫头鹰在人类的捕杀和对栖息地的大量破坏下已经很少见到了。
要不要保护猫头鹰,目前已不存在争论,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它们对人类的益处。鸟类学家们发现,猫头鹰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法国鸟类学家巴德维安在1972~1977年研究过1000对猫头鹰的繁殖。他发现,猫头鹰的幼雏之间有非常严重的同类相残现象。每年,大约有2/3的猫头鹰幼雏死于同类间的残杀中,这种现象在食物缺乏的年份更多。其他国家的鸟类学家发现,每年大约有25%左右的成年猫头鹰自然死亡。如果加上因吃被毒死的老鼠、被杀虫剂杀死的昆虫而死亡的数量,猫头鹰的死亡率就更大。现在我们知道,猫头鹰这种对人类极为有益的鸟是很脆弱的,它们太需要人类的保护了。 (雅秋)新浪网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9 12:03
标题:
古风·猫头鹰
黑夜精灵,天后美名。
智慧女神,恐怖啼鸣。
灾难预兆,不祥象征。
神采奕奕大眼睛,黑暗世界看分明。
站岗值班不偷懒,时刻监视鼠辈行。
栖息古堡添神秘,慑人心魄悉簌声。
文学作品造悬念,昭雪平反猫头鹰。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7 13:56
中文学名: 红角鸮
中文目名: 鸮形目
中文科名: 鸱鸮科
中文属名: 角鸮属
同物异名: Strix scops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夜猫子 王哥哥 乌拉包尔-乌尔巴 猫头鹰 大头鹰 夜食鹰 呼侉鹰 横虎 恨狐 老兔
拉丁文目名: STRIGIFORMES
拉丁文科名: Strigidae
拉丁文属名: Otus
拉丁文种名: scop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Eurasian Scops Owl
角鸮属(Otus)的东半球鸟类,不同於西半球的鸣角鸮(screech owl)。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7 13:58
中文名:
雕鸮
别名:
恨狐
学名:
Bubo bubo
英文名:
eagle owl
中文俗名:
大猫头鹰 希日-芍布 老兔 猫头鹰 夜猫 大猫王
分类地位:
鸟纲、鸮形目、鸱鸮科(Strigidae)
分布:
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留
鸟
,除海南、台湾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保护
动物
形态特征:
体长55—90厘米(约婴儿的身高)体重15000—40000克(约3—8小包食米)
感官能力:
视觉95;嗅觉10;听觉95
特殊技:
有在夜间视物的本领。
保护级别: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人类猎捕和捡拾鸟卵。
2、草原上投放鼠药,使之中毒。
鴞形目(Strigiformes)鸱鴞科(Strigidae)的鸟类。学名为Bubo bubo。体大,长达70公分(约2.3呎),头上有两束羽毛(耳羽束)。眼大,橙色;体羽茶色,有褐斑,下体色淡。栖息和繁殖於岩穴和树洞。黄昏後栖息於树枝上,主要觅食齧齿类(兔)和大型禽类。雕鴞或称欧亚雕鴞,栖息於欧洲、亚洲和北非,英国所见者多为迷鸟。与美洲大雕鴞(B. virginianus)有亲缘关系(参阅角鴞〔horned owl〕条)。其他几个雕鴞属(Bubo)的种亦称雕鴞,如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点斑雕鴞(B. africanus)和东南亚的林雕鴞(B. nipalensis)。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7 13:59
领鸺鶹
全长145-170毫米。上体和体侧及尾棕黑而满布棕黄色横斑,头顶主要为小白点,后颈棕黄形成显著的领圈;下喉及胸白色,上喉与背同色,形成一道横带,两胁白色。具宽阔棕褐色纵纹。栖于山区密林。以鼠类为食。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江苏南部以南各地,台湾(留鸟)。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7 14:00
中文名: 长耳鸮 ,学名Asio otus,又名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夜猫子、猫头鹰、肖尔腾-伊巴拉格。
拉丁文名: Asio otus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鸮形目 Strigiformes
科: 鸱鸮科 Strigidae
属: 耳鸮属 Asio
种: 长耳鸮 A. otus
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鴞科(Strigidae)夜间活动的猛禽,学名为Asio otus。常见於北欧和美洲的森林区。有长耳羽。上体淡褐色,具斑点和条纹,下体白色具暗色条纹。体长约30公分(约1呎)。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7 14:02
中文学名: 短耳鸮
中文目名: 鸮形目
中文科名: 鸱鸮科
中文属名: 耳鸮属
同物异名: Strix flammeus Pontoppidan, 1763,
中文俗名: 夜猫子 猫头鹰 胡勒-依巴拉格 田猫王 短耳猫头鹰 小耳木兔
拉丁文目名: STRIGIFORMES
拉丁文科名: Strigidae
拉丁文属名: Asio
拉丁文种名: flamme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Pontoppidan, 1763)
英文俗名: Short-eared Owl
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猛禽,学名为Asio flammeus。体矮,体长约40公分(1.3呎)。面盘明显。是分布最广的鸮类之一,分布自北极的周围到北温带,见於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可迁徙到更南的地方。耳羽束退化不明显。上体褐色缀以白斑,下体浅色具胸纹。栖息於开阔田野,白天亦常见。成群营巢於地面。以小鼠、鸟类、昆虫和蛙类为食。
作者:
PIT
时间:
2008-9-17 21:54
1,红角鸮是以前的叫法,现在分为红角鸮和东方角鸮两种,而以前说的红角鸮多指后者,因其叫声类似中文:王-刚-哥的发音,民间也成其为王刚哥。
2,雕鸮体重一栏阳光恐怕多打了一个零,以前我在猛禽救护中心接收的雕鸮体中多在1.5-3公斤左右。
作者:
fee
时间:
2008-9-18 02:15
我喜欢猫头鹰,都长得呆呆的,可爱死了!!!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9-18 06:24
PIT 太抬举我了,我都是照本宣科。让你见笑了!
作者:
PIT
时间:
2008-9-18 20:42
谈不上见笑,你能经常发帖告诉大家一些动物的小常识,很是热心,养我很感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通过这个板块提些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