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龙 自由经济理念的实践者 [打印本页]

作者: pzyela    时间: 2008-7-28 04:26     标题: 文龙 自由经济理念的实践者


总统马英九拜访奇美博物馆的创始人许文龙先生,对於许先生所收藏的画与乐器相当肯定与感动。(

在许文龙眼里,芸芸众生都是他的老师,真是「再笨的人总有长处可供人学」的活生生写照,无怪乎人生充满惊喜和乐趣。这种精神和理念与已故的经济大师海耶克实无二致。

十多年前,我就听说过许文龙这个人,传说他经营企业的方式异於他人。「每个礼拜只上一天班」,大多数时间都在钓鱼,其钓鱼技术已臻职业水准。神奇的是,他所经营的企业名闻国际,且产品力世界第一,但在台湾却并不十分出名。他的经营哲学似老庄,可用「无为而治」来概括形容,他的企业总部在南台湾。


一个礼拜只上一天班

初听「一个礼拜只上一天班」这件事,我是半信半疑,之所以一半相信,因其经营方式就是典型的「经济」哲学,而个人一直认为其可行也;另一半怀疑则是想像不出有如此实现该精神的经营者,因为即便那位堪称为经济学家的寇斯(R. H. Coase,一九九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厂商理论还是奠基於经营者取代市场机能呢!许文龙经营一家企业,用的是市场法则,岂非与寇斯的理论相违?此种怀疑也衍生出好奇,多年来一直有打破疑团的期盼,尤其在一九九五年九月台湾《联合报》系推出的「回归经济」时,许文龙坚决维护市场,反对政策干预的谈话,更令人急於窥知其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这个谜底终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揭露,一本由黄越宏先生着作的《观念──许文龙和他的奇美王国》,就公开了许文龙的秘辛。


当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行事风格,以及行为结果是很难言传的,而传记作品更难免除过褒、过贬的窠臼。不过,这本描述许文龙的作品却难得地由平淡中描绘出一个人和他的事业。这本书中的许文龙是一个活生生的凡「人」,追求的无非是生活幸福美满,而事业成功、赚大钱只是达到幸福的过程而已,充其量只可说是条件之一。当许文龙自认自己赚的钱已足够时,他就分享他人,此由「退润」这种经营界难得一见的怪事可见其端倪。黄越宏以「企」这个字的分解来强调许文龙经营事业的精神,「企」是由「人」和「止」组成的,去掉人就只剩止,意思是说,企业的主体是人,没有人也就没有企业可言,而人当然包含所有的员工。


许文龙强调员工是资产,他由小时候父亲被解雇,致其父亲及整个家庭所遭逢的困境来推己及人,在「尊重」、「体谅」原则下,设想出诱发每个人由心底产生的动力,让全体员工分工合作,各在其位各尽其能来经营事业。其员工往往能够「忠诚」、「敬业乐群」,用白话来说,就是表现出高度「职业伦理」。此在当时劳资纠纷频传,所谓「恶性关厂」、「倒闭事件」比比皆是的台湾,更突显其可贵。到底许文龙是如何待其员工的呢?

他时常强调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找「责任」,因而他不但不喜欢「管理」这两个字,而且还要之。具体而言,不是去责备他、要他扛起责任,而是要成绩好者来帮表现差者共同找出之所以差的原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刺激出中「善」的一面。由失败中找答案,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失败为成功之母」的最佳诠释,视失败为一种,於是就不会怕失败,而且能「前事不忘,後事之师」不断地勇於、创新。


」经营哲学的体现

在许文龙的公司里,有「分红入股」和「周休二日」的制度,并且有「产业」的影子。这些办法与其刺激中善的一面有所关联,不过,必须先郑重提醒注意的是,不要以为许文龙经营事业非常成功,而且也实施了这些制度,就率性地引伸出各个公司必须如此做才能经营良善。如果不能了解其来龙去脉,深入这些制度的内涵,以及检讨其实施背景、环境,极可能走入「东施效颦」、「适得其反」的不幸下场。


许文龙的ABS(工业塑胶)王国,员工们几乎按时上下班,不因为工作而耽误家庭生活,这是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下的效果。别人要学的不是准时上下班这个皮相,而是为何员工能在上班时间发挥高度效率。这也不只是「努力工作」、「肯拚」就能达成的,必须在「观念」上、工作伦理上有其特质才能实现。


总统马英九(右)五月六日前往奇美博物馆参观,奇美创办人许文龙亲自接待,两人见面时握手合影留念。(社)

奇美公司在一九九八年实施周休二日之前,经过一番精准安排和诸多准备,在环境成熟後才付诸实施,其後也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期才终於落实,并非在压迫下实施的。可说由其公司内部自动演化而来,这与当时舆论要求「一体适用」周休二日予所有厂商,其差别有如天渊之遥。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奇美公司员工无法适应周休二日制度,那麽许文龙也就不会硬干下去。https*://qa.armidaledanceacademy.com/


至於劳委会当时一直的「分红入股」,在奇美公司也有另一番风貌。奇美员工持股的股金是「贷款的」,由公司「无息」贷与,除非离职,否则可以一直欠着,若离职可依净值扣贷款,拿走公司连年累积的利润。举例言,某位员工配得五万股(每股十元),五年後五万股配成十万股,此时每股二十元,若该员工离职则可拿走一百五十万元现金。若不离职,每年可依配股分红。


奇美的分红入股有其特性,入股并非员工主动购买,而是公司以无息贷款「配给的」,员工的持股权只限於「受益权」,将〈民法〉的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冻结。此种「分割」的巧妙安排,使员工得以安心分享红利,经营者可以专心冲刺,且能避免劳资纠纷。据说有些立意颇善的企业想模仿,但成效并不理想,由此也可得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有道理在的。


奇美的「产业」制度

至於奇美的「产业」制度,以「经营委员会」作为决策层,以「企划处」作为幕僚,这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方式,经营权由「委员会」来管理,收集思广益之效,委员由公司成员聘兼,不计酬,有任期。企划处则是正式编制的,成员是支薪的,该处属幕僚,无直接之行政指挥权。至於一般员工的,除前述分红、配股外,提案制度和目标管理也值得一提。


目标管理其实是一九五零年代末期就开始流行的管理法,包含「计画」、「实行」、「检讨」三阶段的循环,而计画必须有明显、具体目标,不像口号的暧昧、空洞、虚伪、自欺欺人。奇美公司的目标管理以半年为一期,但按月执行检讨,以确实把握计画目标的进度。提案制度也学自欧美,先由模仿,奇美再第二手学习,该制度的目的是要从业员工发挥创意,促进从业员工对经营合理化与提高生产力之同心协力关系,提案种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部范围,提案发挥效果者有奖金可得。


奇美的这些产业制度,老实说一点也不稀奇,许多业者也都采取,不同的是,如何让制度真正落实。其关键就是上位者是否能以身作则,因为大家都知道,制度的多来自老板,奇美公司的老板股东们,一向都很遵守公司有关规定,许文龙尤其起带头作用,他乾脆其子女进入公司,因而奇美公司的「关说」少之又少。


就在老板不规矩,员工能群策群力之下,奇美公司收到「管理」的成果。上文提过的「退润」也是许文龙管理艺术的代表。退润是交易已了结、银货两讫,却还将已赚到手的钱给对方,而商场中常用的「退佣」招数,是为了交易的达成,加以允诺或勾结,标的物也是「钱」。两者都是「退钱」,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观念」主导一切

谈过奇美公司实施的制度,也提过公司老板们的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发现还是「事在人为」,居上位者若无诚心一切就都枉然。上位者的诚心如何养成?许文龙口中一直强调的「观念」就是关键,而观念是日常生活中体验出来的。许文龙非常相信,极为排斥的保护措施。因为他重视长期,也相信只有自己具有能力才活得踏实、尊严,也才有弹性应变能力,纵使保护政策有效,也只有「短暂」利益,但却更可能让人失去进步的动力。


许文龙时刻在思考、反省,让自己保持一颗心灵,藉「求新求变」以苟日新、日日新,他对「产品」和「商品」的分野非常清楚,後者才是迎合市场,具力的东西。在理念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分工合作」、「适才适所」、「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体谅的心」也自然流露,俗世里的贵贱之分也不会在其心中滋生,於是「不注重面子」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充满自信、具幸福人生目标也存在他自己心中。此种理念扩散到整个企业全体员工,无怪乎形成「分权分工」、「全心赋与」的企业文化,而许文龙本人也就有许多从事思考,享受人生的空闲时间,一星期上一天班也就当然足够了。


台南奇美博物馆的前景。(摄影/孙帼英)


台南奇美博物馆前的雕像。(摄影/孙帼英)

人生处处是学问

许文龙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是高工教育程度,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体会出艺术文化的重要,自己也培养出欣赏能力,他的奇美博物馆中乐器馆里所蒐藏的名琴(小提琴)在世界上数一数二,顶尖的名家都愿意让自己用过的琴由该馆收藏。许文龙认为艺术文化不是孤芳自赏的东西,也当然不是抬高身价的事物,他的收藏艺术品由内心里油然而生,因为钱财只是「交易媒介或工具」,以之换成提升自我生活福祉事物(不论有形或无形)才是真的,也才不至於成为金钱奴隶。


奇美博物馆涵盖美术、乐器、兵器、古文物、自然史、产业馆等部门,典藏品丰富
多样,每年参观的人潮有六十余万人次。      (摄影/孙帼英)

许文龙认识人生、享受人生,也自然地由日常生活中吸取知识,「人生处处是学问」可用来形容这种态度。他的老庄哲学理念得自「树下老人」的智慧;台湾乡下常见的「造假墓」,也被他活用在商场上;上饭馆点菜,店主要他「点够吃」就好的方式,也被他用来当行销手法。

我们可以说,在许文龙的眼里,芸芸众生都是他的老师,真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笨的人总有长处可供人学」的活生生写照,无怪乎人生充满惊喜和乐趣。这种精神和理念与已故的经济大师海耶克(F. A. Hayek)实无二致,的确,正如海耶克所言「知识是散在民间的」,没有任何人具垄断知识的

最後,再提一则许文龙面对失败的另类高明方式。一般人对於「不怕失败」的诠释,应该只是表现出「跌倒了马上爬起来再前进」,而许文龙则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他说:「跌倒了不要马上爬起来,应先看看地上有什麽值得捡拾的。」毕竟成本已经付出了,能多些回收、补偿不是更好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坏事」转个念也会是好事呢!◇
作者: ddqj    时间: 2008-8-1 09:39

佩服佩服。。。。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