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通过网络了解民意 官员实名制上网可能成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8-7-14 18:32
标题:
通过网络了解民意 官员实名制上网可能成趋势
韩咏红(北京特派员)
继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实名上网与网民交流以后,中国主流媒体近日接连报道不同地区官员实名制上网的个案,显示官方正视网络了解民意的渠道价值,并鼓励党政官员直面网民,未来官员实名制上网可能成为一个趋势。
47岁的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今年5月开始以实名在红网株洲版上亮相,还附上个人照片以证明身份。他表示,希望网络成为株洲市纪委反腐倡廉的平台。杨平平均每天上网两个多小时,每月发约180个帖子,至今已实名发帖300篇。
杨平是近期在湖南与中央媒体进行正面宣传的一个个案。然而,相关报道内容也反映出中国网民监督官员的锐利与凌厉。
杨平实名上网,但匿名网友对他的批评与质疑可并不留情。例如批评他骄傲,还有质疑他根本不会打字,留贴都是秘书背后操刀的。有时他遭到谩骂会他气得想摔键盘,想写帖子回击,但想到自己的身份,最终点根烟忍住冲动。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杨平一次发了个帖子《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马上被网民批评说“接近中南海”是“官本位”思维模式。他赶紧发帖解释,自己的本意是,最接近中南海的是网络,最接近网络的是百姓,网络是最真实反映民情民意的通道。
还有网民质疑,纪委书记写帖子要花多少时间,这个时间能接待多少来访,为老百姓干多少实事。由于,杨平又不得不“虚心”解释,发个帖子只要几分钟,上网都是晚上和凌晨,没有耽误工作。
被形容为中国第一个实名上网的纪委书记,杨平也在其访谈中肯定网络的隐蔽性,让老百姓更能真实反映情况。他如今每个月在网络信箱中收到20多个举报信息,也有网友打听到他的手机号给他发短信。
通过网络提供的线索,市纪委已查处好几起违纪违规案。包括一家局级单位违规向企业拉赞助,一位质监处处长搞腐败。一些部门也因为纪委书记上网而倍感压力,因为网友随时可以就各部门的问题直接告状。
不过,按照中共官僚体制的惯性,干预直面群众又不担心被质疑的官员还是异数。在过去他们不一定会获得赞许,反而需要为可能出现的麻烦而担惊。最让杨平如坐针毡的,是同事和上级领导的“一片寂静”。市委没有一人当面问他实名上网的事,但“眼神怪怪”的。
湖南省有一个处长曾来电话批评他的做法不妥,一些课题容易会被“别有用心”的海外媒体利用。
直到上个月20日胡锦涛实名登网后,杨平顿时变成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省纪委对他“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才“吐了一口长气”。
网络成为
公民社会发展平台
中国政要与官员先后实名上网,被观察界认为是中共更主动参与网络以直接接近民意的务实选择。其中的背景是,在经济发展以及资讯开放的大趋势下,对网络进行封锁越来越难实现。
中国网民数量已达2.3亿,其中许多人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在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丑闻中,今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全民救灾,以及近期的瓮安事件中,网络舆论不论是质疑政府的,或是支持救灾的,都表现出了巨大的社会动员力以及主导社会议题的能力。这都说明网络舆论的力量已不能在回避,网络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平台,官方能其良性互动将有助于使其中过程更平顺。
中国青年报6月底的一份调查显示,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在红网上,已经化身媒体红人的杨平继续成为网民评析的对象。网民的最新留言中既有带传统中国特色的“书记辛苦了”,还有轻松的“希望杨平同学和我们一样在这里玩得愉快”。
也有网民从现代政治理念出发,尖锐地指出不应该把寄望寄托与个别官员。署名“美丽草原上的闲情逸致”的网民不客气地说:“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有奴才习惯的。其实中国从来就没有包青天。那只是老百姓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